59. ䷺ 渙 ( ☵ 坎下 ☴ 巽上)
【經文】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樂說渙卦
59. ䷺ 渙 ( ☵ 坎下 ☴ 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渙”,卦名。離散也。其卦坎下巽上,風行水上,有披離解散之意,故為渙。
本卦上為巽、為陰,下卦為坎、為陽,陽上陰下相交感,故“亨”通。六四變為乾,乾為君、為王。中爻艮為宗廟。“假”,“至”也。國王去宗廟祭祀,祈求神靈的保護,以聚會人心。利于涉渡大川大河,以喻治理天下之艱難。巽為木、為舟;坎為大川,故說“利涉大川”。九二雖居中,但位不當,故“利貞”。要以渡涉大川之艱難為戒,防備人心之渙散,宜于堅守正道以聚人心。
易曰潔齊,律曰姑洗,風曰清明,皆巽之象。巽者,奐也。奐者,鮮也,明也。坎者,水也。風散水流,渙之字也。坎為赤,震為玄黃,巽為白,風行水上,文理瀾然,渙之體也。巽,命也、氣也、魂也。坎,鬼也、精也、祭祀也。艮,宗廟也。人命終而形藏,精神散越,聖人為之宗廟,以收魂氣,春秋祭祀,以修孝道,是渙之用也。《繫辭》云:“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亦渙之用也。渙者,王命也。渙者,文章也。渙者,離散也。巽為禮,坎為法。
假,至也,震也。王,震也。有,詞綴,无意義。廟,宗祠,艮也。
【觀象】:初四互解 ䷧ ,君子有解,能住平常之心;王居无咎,可醫渙散之病。二五互頤 ䷚ ,自求口食,觀其自養,聖人內求,樂得其性。渙其躬,志存乎外,世人外求,樂得其欲。三上互漸 ䷴ ,居賢德,善民俗,治世用之,救渙亦用之。初五互蒙 ䷃ ,道問學,正禮教,開覺茫蠢,為師之道也;化遠人,正法度,拯渙救散,為王之道也。二上互益 ䷩ ,王者損上以窒欲,益下以使民,民說无疆,樂得歸焉,而无所不往,不唯涉川者矣。對體曰解 ䷧ ,險以動,動而免乎險,難以動,動而脫乎難,去險離難,是渙之功也。反體曰節 ䷻ ,渙以使民,使民以時,節用而愛人,謂之節。
【玩辭】:渙卦,亨通。君王來到宗廟,利濟險渡難,利正固自守。九二得中,不陷于險,六四居正,上承九五,上下有情,去難離險,心物悉通,所以致亨也。離難去險,行必以正,上不違天心,下无愧屋漏,所以利貞也。王者,民物之所歸往也。廟者,鬼神之所寄托也。川者,江河之所匯聚也。曰王、曰廟、曰川,皆所聚也。假廟者,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涉川者,所以聚人力之不齊也。
《序卦傳》曰:“悅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風行水上,渙然文章。巽以化民,兌以勸民,渙以使民,此渙 ䷺ 所以次兌 ䷹ 也。
《雜卦傳》曰:“渙,離也。”離者,離也。離者,散也,文也。巽坤同宮,坎坤共舍,巽坎通坤,坤六斷,離散象也。坤為文,文章象也。巽青坎赤謂之文,坎赤巽白謂之章。
渙 ䷺ ,九二主事,渙奔其機,得愿也。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卦坎下巽上,坎為陽,巽為陰,故“亨”通。自外而內曰來。九二自外卦之乾爻而來,一陽來居坤中,成坎。坎為水、為大川,有水流不窮之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指六四,陰爻居陰位,為“得位”。六四為外卦之初爻,故說“外”。“上”指上九。六四與上九為正應,故稱“同”。“王”,指九五。九五為尊位,為君位;同時九五為上卦之中位,故有“王乃在中”之象。巽為木,坎為水、為大川,木在水上行走,有“乘木”之象。二與五同功。有了木舟就可以涉渡大川,故“有功也”。
九二陽剛執中,困而不窮,險而不陷。六四陰柔比五,四五有情,共濟時艱。內剛而无險困之難,心之亨也。外順而无違逆之乖,道之亨也。所謂「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據卦體釋亨也。“剛來而不窮”者,立其體,所以王假有廟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致其用,所以涉大川也。震類王,艮主廟,震承艮,王至廟中。九五居中、用中、行中,精神內守,心不外馳,氣不外浮,未薦而有孚,天地鬼神為之感格,祖先精神為之承繼,故謂「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據卦九五爻才釋卦辭。物本乎天,人根乎祖,祭祀天地,配享祖考,所以報根本也。巽為木、為風、震為乘、為行,坎為水,乘風破浪,故謂「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據卦象釋卦辭。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上卦巽為風,下卦坎為水,故有“風行水上”之象。“渙”,散釋。風行水上,激起波浪,水被風吹而散釋。六四變為乾,乾為亨、為享、為宗廟。祭祀為古代四大政事(民、食、喪、祭)之一。“先王”祭祀天帝,建立宗廟,祭祀祖先,為了凝聚散釋的人心。
風過而不留,水去而不歸,象人命之終也。風氣无形,遇水則渙然文章;鬼神无方,入廟則肅然禮拜。先王法之,立宗廟,祀天帝,配祖考,以風天下。序昭穆,收精氣之散越也;奉鬼神,救治心之乖張。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拯”,救也,助也。初六為離散之初,坎為困、為險,有險難之象。坎為馬、為壯,有“馬壯”之象。但是離散的程度不深,有挽救的可能性,故說“用拯”。初與四為相應位,六四變為乾,乾為良馬。在內力和外力的共同努力下,能解決離散不深的狀態,故“吉”。
“順”,指初六順從九二。初六陰柔居九二陽剛之下,故柔“順”剛也。
用,施行,震也。拯,閹割,兌也。馬,坎也,九二也。壯,強健,震也。順,柔順,巽也。
【觀象】:坎類馬,兌主刀,坎之兌,馬去勢,體剛健,用柔順。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用拯馬壯,依質求文,順則致吉也。渙 ䷺ 之中孚 ䷼ ,敬事而信,孚及豚魚,使民以時,人心歸往,其誠敬有如此,而況于鬼神乎?君子聽訟議獄,所以治理法之既散也;先王立廟享帝,所以救人心之既散也。
【玩辭】:去馬之勢,吉祥。初六陰柔,居坎之初,其才不足以化險,唯審時度勢,順承九二,蓄養其力,以治未渙,所以吉也。依六爻而言,陰承陽者陽為體,陽乘陰者陰為用。初六承陽,剛健以為體,柔順以為用,用拯馬壯,去其野性,保其剛健而已矣。據兩體而言,貞于內者主其時,悔于外者主其變。貞于坎者,時艱位險,不易者也。悔于巽者,濟艱散險,變易者也。此易例之大體,不可不察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彖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渙”,渙散。“奔”,急走也。坎為急走之壯馬,故有出“奔”之象。“機”,關鍵,機要。渙散到九二進入了關鍵的時機,故有“悔”之象。九二得九五強健的幫助,定能走出離散的這個不利的關鍵,故“悔亡”,悔吝的不利因素就會消亡。
“愿”,心愿。坎為心愿。急于想要走出離散狀態的心愿。因得九五之強力幫助得以實現,故“得愿也”。
奔,快速,震也。機,幾案,巽也。機,所以依托者,初六象也。愿,慎重,艮也。
【觀象】:坎水坤地,水地親比,得之也如愿;坎險坤易,居險思易,奔赴也如幾。君子居敬行簡,渙奔其機可也。渙 ䷺ 之觀 ䷓ ,涉川而用觀廟,何以故?曰:精誠所致,民物歸焉,如斯而已矣。誠敬以觀廟;合眾以涉川者也。
【玩辭】:離散艱險,奔向幾案,憂悔消亡。處渙之時,居險之位,上无應與,其悔可知。居中比初,體剛用柔,敬慎以行艱險,奔走以求平易,其悔乃亡。當渙之時,初二无與,兩相親比,初視二作馬,二視初如幾,相互依存,如水之附地,所以能合力以濟天下之渙者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躬”,自身,親自,指六三自身。坎為主人(自身)、為悔。六三居下卦之終,離散到了這個地步有轉機的可能。本卦只有六三有應與,即六三與上九相應,六三親自上求援于上九,以陰求陽,宜于有所“悔”,但志在救離散,故“无悔也”。
坎為志。“志”,求援的心愿。“外”,指外卦之上九。向上九求援以解濟離散之不利。
躬,困厄,坎也。按:躬通窮,困苦不得志也。志,心念,巽也。外,象指上九,意指天下。
【觀象】:坎象水,巽類木,水能載舟,所以行之者楫也。震象君,艮主臣,坎類民,民能載君,所以行之者臣也。渙 ䷺ 之巽 ䷸ ,渙躬而致風,何以故?曰:困厄者,一身之所患也;渙之者,一身之所修也。身修則家齊,家齊則天下治。是故,渙躬之志在于風天下也。
【玩辭】:離散困厄,无憂悔。六三陰柔失位,處坎之終,猶未出險,上九應與,猶可離困脫險,況君子固窮,是以无喪志之悔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群”,指眾多的小人。坎為群,為眾。中互艮為閽寺(小人),六四為陰,陰即小人之類。六四上承九五,陰爻居陰位,位當;下无應與,則內无私交。當擔當濟渙的大任時,正直而无私心,故有“渙其群”之象。得九五之幫助,故“元吉”。“夷”,平常。坎為思。中互艮為丘陵,不平坦之貌。救濟眾多之離散,是不平坦的。故“匪夷所思”,不是有平常智慧的人所能思考的。
六四正直无私,又得九五之助,而又光明正大,故“元吉”。中爻大象為離。離為光,為大,故有“光大”之象。
群,朋黨,坤也。變乾對坤,渙其群也。丘,四周高,中央低,人所聚居,震也。匪,不是,坎也。夷,平常,坎之下也。思,忖度,巽也。
【觀象】:風行天下,陰陽畜聚,雲行雨施,志大通,道大行,君子懿文德則天下從之者如歸市。渙 ䷺ 之訟 ䷅ ,君子做事謀始,謀定而後動,定而能積,動而能散,散而後積,非高邁之才,其孰能思之矣。
【玩辭】:散其群類而得大善,散而後聚,聚散相成,非常人循常理所能忖度之。上承九五,陰陽合同,能輔其君,下无親比,初不應與,能散其群,居正而得渙之大善者也。私黨渙散,公道乃光,其盛德大業豈常人思慮之所及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巽為風,風以散之。坎為水,“汗”之象。巽綜兌,兌為口,“號”之象。九五為君,又陽爻居陽位,“大號”之象。國王要救濟全國之渙散,要大聲號令全國民眾,付出流汗的辛苦。九五為君、為王,本爻變成坤,坤為王,為居。當離渙之時,國王必須穩居其王位,以穩定全國之大局,這樣就可以沒有咎害。
“正位”,指九五陽爻居陽位,為尊位,為正位。
汗,坎也,王命如汗,愈疾之汗出而不返,救渙之命發而不收,故曰渙汗。號,政令,巽也。王,震也。居,艮也。
【觀象】:風行水上,遇山而止,政命不通,于是王者渙汗,一人居敬而天下禮讓,一心和氣則天下无爭。渙 ䷺ 之蒙 ䷃ ,假廟而用童蒙,何以故?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扣神卜筮,貴誠敬也。
【玩辭】:政命暢通,出自王都,告于四方,无咎。九五居中履正,无過不及,六四賢臣相輔,政令无違民心,內知外順,不生治渙之咎也。汗,發乎內里而浹于四體。號,出乎王居而洽于萬方。汗出則宣氣之壅滯,號大則治政之弛玩。渙汗,號之所行也。王居,令之所出也。出所當出之處,行所當行之方,正位凝命,又誰咎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本爻變為坎,坎為血。“血”,傷害也。巽為斧。巽錯震,震為殺。中爻大象離,離為戈兵,出“血”之象。離散到了極點時,必然民生凋敝,直至兵戎相見,生靈涂炭,故有“血”之象。中爻震,震為出、為去。“去”,離開。上九為乾爻,乾為遠。“逖”,遠也。離亂時離開家鄉,逃到遠處,故“无咎”。
本爻在渙卦之上位,遠離下卦之坎險;坎為陷、為凶,故有“遠害”之象。雖然離散到最嚴重的地步,有血傷的現象出現,但它遠離坎陷之地,沒有大的關系。
血,通恤,憂傷,坎也。逖,遠,上九之位也。
【觀象】:車馬已勞,舟楫將窮,淫雨既盈,濡首失是,遯尾生厲,君子遠害,牧心以辟咎也。渙 ䷺ 之坎 ䷜ ,君子觀動而知險,觀險而知濟,不能濟而知遯,渙血遠害,又誰咎之哉!
【玩辭】:散其憂慮,遠離傷害,无咎。上九陽剛,居渙之極,下无系應,出于險難,遠乎傷害,是以无咎也。去者,不復來也。逖者,不復近也。出者,不復入也。
【總論】:觀渙之卦,分而言之,內坎居險難之時,外巽求離散之道。總而言之,全卦擬渙散之病,六爻議治渙之方。初六「用拯馬壯」,治未渙也;九二「渙奔其機」,治位之傾危也;六三「渙其躬」,治身之困厄也;六四「渙其群」,治情之偏私也;九五「渙王居」,治命之玩弛也;上九「渙其血」,治心之疾患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