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復卦

24.復 ( ☳ 震下 ☷ 坤上)

【經文】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樂說復卦

24.復 ( ☳ 震下 ☷ 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復,卦名。復者,來復也。自五月一陰生後,陽一向在外,至十月變坤,今冬至復來,反還于內,所以名復也。

下震上坤,象徵回復。復與剝綜,五陰剝一陽,已達到了極至,一陽來復于初,故稱回復。十一月之卦,陽氣復生漸長,而得通泰,故有“復,亨”之象。“出入”,謂生長。陽氣復生于內為“入”,陽氣生出之後向外長進為“出”。“无疾”,无害。一陽生于地下,十分微弱,微陽生長,沒有疾害。陽遇陰為“朋”。六二之陰來與初九相遇,故說“朋來”。初九和六二皆得正得位,并為正應,故說“无咎”。“反復其道”,謂陽長陰消,陰消陽長的規律。陰自姤卦開始生起,至遁卦、否卦、觀卦、剝卦、坤卦,再變為復卦。一陽生于地,回復也。這一周期經過七個月而完成,故稱“七日來復”。“七日”或只是一個象徵,或“七月”誤為“七日”。陰陽有序地反復,利于有所前往。

震往也,坤來也,震往坤來,故名復也。復者,往來、返還、康復、回歸、應答、赦免、覆蓋、庇護、中興、重疊也。震,彳也,攵也,行也;坤,畐也,腹之形也。震承坤者,當復之字也。震,行路也;坤,老陰也。行故路者,當復之象也。坤水也,震動也,冬至之節,水感天一之陽生而動,當復之時也。震謂反生,坤體陰柔,老子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見復之體用也。

【觀象】:互體見坤 ䷁ ,坤眾也,物也,靜也。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互體見復 ䷗ ,循環往復,螺旋上升,萬物進化之路徑也。反體謂剝 ䷖ ,陰變陽,陽化陰,陰陽變化,氣數盈虛,天地所以生養,萬物所以造作,聖人所以觀復。對體謂姤 ䷫ ,一陽復來曰天根,一陽姤至曰月窟,觀天根月窟,有以見玄牝之門也。

【玩辭】:亨通,出入舒緩,朋來无咎。反復行道,七日往返,利有所往。陽氣方生,及其亨也,生發蔗物。正道始長,及其通也,澤被黎民,故復道「亨」也。邵雍曰:“性得體而靜,體隨性而動,是以陽舒陰疾也。”一陽復來,其氣尚微,陽動而舒,其勢无疾,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出入无疾。」莊子曰:“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其「出入无疾」之謂也。天生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三陽皆至,三才始全,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是「朋來无咎」之理也。坤六老陰,進生震七,乾九老陽,退生巽八。是故六之七,陽生曰復 ䷗ ;九之八,陰生曰姤 ䷫ ;七之九,陽長曰大壯 ䷡ ;八之六,陰長曰觀 ䷓ 。日主陽,月主陰,是以陽生稱七日,陰長謂八月。《繫辭》曰:“乾,陽物也。坤,陰物也。”乾 ䷀ 姤 ䷫ 遁 ䷠ 否 ䷋ 觀 ䷓ 剝 ䷖ 坤 ䷁ 復 ䷗ ,一陽之復,則經七卦。坤 ䷁ 復 ䷗ 臨 ䷒ 泰 ䷊ 大壯 ䷡ 夬 ䷪ 乾 ䷀ 姤 ䷫ ,一陰之反,亦歷七體。故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方死方生,方生方死,劫簸之古,于天地之間,猶旦暮耳。一陽復來,正道扶起,難為小人,易為君子謀,故「利有攸往」也。

《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上九剝盡,坤體出而用九行,碩果不食,周流于下,一陽復來,見天地生物之心,此復 ䷗ 所以承 ䷖ 剝也。邵子曰:“復次剝,明治生于亂乎!夬次姤,明亂生于治乎!時哉時哉!未有剝而不復,未有夬而不姤者。”言此者也。

《雜卦傳》曰:“復,反也。”一陽居上謂剝,一陽返下謂復,故曰「復,反也」。

一陽息陰,坤 ䷁ 變復 ䷗ ,初九主事,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回復而亨通,說明陽剛反回于初。復卦之下卦為震,為動;上卦為坤,為順。震一陽動而順次上行,故“動而以順行”。陽剛之氣動而上行,五陰皆來應于初九,所以說“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天行也”,指天地自然運行的規律。陰極反歸于陽,陽極反歸于陰,皆分為七個階段。“利有攸往”,是因為陽剛之氣漸次向上生長的緣故。陽剛漸而上長,故說“剛長”。坤為心。“心”,核心、中心、本質。從陽剛之氣反復的規律中,不正體現著天地運行的本質嗎?

一陽方生,剛反于下,正道漸行,故曰「復亨,剛反」,據卦體釋斷辭。震德動,坤德順,順道而動,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故曰「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據卦德釋象辭。《彖傳》舉卦德時有三種體例:一是用“而”作連詞,兩德并舉并重,如險而止;二是用“以”作連詞,兩德并舉重前德,如順以動;三是用“而以”作連詞,兩德并舉重后德,如動而以順行。月體盈虛,朔晦弦望,歷經七日,躔行七宿,而盡一方之氣,天道使然也,故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引天道釋象辭。大易之要,扶陽抑陰,君子道長,德施義行,故曰「利有攸往,剛長也」,據卦體釋象辭。邵雍曰:“天地之心,蓋于動靜之間,有以見之。”震動也,坤靜也,坤 ䷁ 息也,復 ䷗ 萌也,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贊復道之大也。蓋天地生物之心,其于人則為道心,道心惟微,必于幾息將萌之時體察之。《繫辭》曰:“復,小而辨于物。”精一守道之謂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內震為雷,外坤為地,復卦之卦象是“雷在地中”。“雷在地中”,為天寒之時。復卦為十一月之卦,冬至之日一陽始生,此時天氣最為寒冷,人不宜于外出。“至日”,冬至之日。震為商旅,坤為靜,故說“商旅不行”。坤錯乾,乾為君。“后”,國君也。乾為行、為巡視,坤為方,乾伏坤中,故說“不省方”。冬至之時,先王關閉關卡,商旅停止活動,國君不視察四方。

微陽在下,不能發生,先王法之,冬至日封閉關卡,商旅不通行,人君不巡省。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无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君子莊敬操存,所以養心之微陽也。復 ䷗ 之時令,應乾初九,以潛龍勿用,故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也。巽象商人,乾繼君體,巽乾伏藏,不旅不省。震象旅人,坤靜其足,亦不能行。商旅,商人巽也,旅客震也。后,君王,乾也。省,視察,震也。方,四面,坤也。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復卦為下震上坤,震為動,坤為靜、為止。坤靜止動,故“不遠復”。“祗”,大也。坎為悔,半坎,故“无祇悔”。“元”,大也。走不遠的地方就回復正道,沒有大的悔憾,可獲大吉。

【觀象】:復 ䷗ 而豫 ䷏ ,君子思患預防,所貴者改過遷善,所惡者怙惡不悛,所以能不遠而復者,以其出入无疾,居敬行簡故也。復 ䷗ 之坤 ䷁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以其動而以順行,故能不遠而復也。

【玩辭】:不遠即返,不敬則悔,大吉。初九處事之初,失之未遠,復之必速,茍能居敬而行簡,无慢神之悔,則其道大吉也。每年冬至,天子于南郊圓丘祭祀天神,敬一年之始。祗,敬也。无祗,慢神也。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坤為身。“修身”,修養心身。猶言知過必改,不至于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很遠,就能改過從善,回歸正道。

所以不遠速復者,以其能修正其身,有過則改故也。

六二:休復,吉。

“休”,俟也,等待。“休復”,等待陽息長到六二。六二以柔居中,得位,下比初九,猶如親近仁德之人,以禮下賢,故獲得“吉”祥。

【觀象】:復 ䷗ 而歸妹 ䷏ ,眇能視,不失察也;幽人貞吉,能下仁也。一陽復來,正己修身,兩陽咸臨,克己下仁。復 ䷗ 之臨 ䷒ ,休復之吉,以其能克己復禮,歸于中正故也。

【玩辭】:美好地歸復,吉祥。六二陰柔,居中履正,順道應時,親比初九,資其善以自益,誠復之休美者,所以吉也。休,慶也,震象也。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仁”,指初九。初九為復卦的主爻,陽為仁、為主。“以下仁也”,表示以等待下陽復息至二,以仁愛之德對待被管理的人。

初復于仁,二比于仁,克己復禮,仁德之至,所以吉也。六二之才,上无應系,下乘震木,五常為仁,故曰「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无咎。

“頻”,皺眉也。“厲”,危也。六三位不當,下乘上承都為陰,沒有應與,无助,故皺眉。皺著眉頭回復,雖然有危險,但“无咎”害。

【觀象】: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復 ䷗ 而豐 ䷶ ,頻復固厲,與時消息,則无咎矣。復 ䷗ 之明夷 ䷣ ,夫頻復者,其傷明乎?為信不及義,為義不及仁,為仁不及禮,為仁不及知,如是則明滅矣。

【玩辭】:頻失頻復,雖危无咎。六三之才,不中不正,處震動之極,屢復屢失,是不安于復者,危之道也。屢失屢復,故无咎也。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坤為義。“義”,善也。六三雖然无應无助,但是努力復善,故“无咎”害。

頻失之行雖危,而復善之義无咎。蓋唯君子能久于其道,拳拳服膺而弗失之,是故聖人作《詩》《書》《禮》《易》《春秋》,廣開遷善去惡之門也。

六四:中行獨復。

“中”,指六四居眾陰之中,以柔得位而中。“中行”,中道、中途也。四與初為相應位,只有六四與初九相應,故有“獨”之象。“獨復”,獨自而復。意味與他人同行,行至中途,一人獨自返回。

【觀象】:君子中行而道不離,獨復而德不孤,復 ䷗ 而復 ䷗ ,夫大德者,必有其鄰。復 ䷗ 之震 ䷲ ,君子居敬以致其仁,行簡以將其義,或居或行,不更其所,戒慎其獨,中行獨復者也。

【玩辭】:居中而行,獨自歸復。六四位處群陰之中,居正而獨應于陽,象與群小同行,而獨善其身者,所謂復以自知也。六四陰柔,正應初九,然遇二三相妒,雖應難合,復途多蹇難,非其无咎,聖人不欲言其從道凶也。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四與初九為正應,不“從”眾陰,而專“從”陽剛,是服“從”陰陽相應之道也。

四應于初九,初九震體,震象道路,故曰「以從道也」,意指其能獨從陽剛君子之善道也。

六五:敦復,无悔。

“敦”,厚也。坤為厚。敦厚篤誠地回復,无有悔憾。

【觀象】:復 ䷗ 而師 ䷆ ,敦以容民,厚以畜眾,敦復之吉,以其厚德載物故也。復 ䷗ 之屯 ䷂ ,利用以養民,正德以安生,敦厚以濟時艱,君子之經綸也。

【玩辭】:敦厚歸復,不生憂悔。中爻互坤 ䷁ ,六五居其終,其位尊崇,其行和順,其德敦厚,其道无悔,故曰「敦復,无悔」也。復之義終于五,前五爻皆能歸復正道,唯有上六迷復不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以中正之德居尊位,有敦厚篤誠之象。“考”,成也。六五具有中正之德,能自我成其敦厚篤誠地回復。初九為復卦之主,二“以下仁”而成“休復”,四“以從道”而成“獨復”,六五不依賴于初而成“敦復”,故曰“中以自考也”,依賴自己敦厚篤實之德而自成。

六五陰柔,行順而志篤,居中而自成,如此則可以无悔也。考,成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坤為迷。“迷復”,迷其途而不知復。五爻變為坎,坎為災眚。“災”,天災。“眚”,音狊犺ě狀犵,災患也,自身過失造成的災禍。迷途而不知回復,凶險而有災害。坤為行師、為終、為敗,用以進行征伐,終將大敗。坤為國、為凶、為十年。“以”,用也。“克”,能也。用以治理國家,其國之君必遇凶禍,以“至于十年不克征”。上六處復卦之極,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故“凶”,十年不能獲得征伐戰爭的勝利。

【觀象】:初五互復 ䷗ ,居上六反觀,則象剝 ䷖ 。五陰消陽,所以凶也;人欲亂心,所以迷也;群小禍國,所以敗也。復 ䷗ 而謙 ䷎ ,復曰「用行師,終有大敗」,謙曰「利用行師,征邑國」,何也?曰:觀謙之體,其心光明,其身和順,內明外順,以之奉辭伐罪則可也。察復之象,意動于內,情迷于外,迷而不復,安可用師哉?復 ䷗ 之頤 ䷚ ,君子觀復以合道,迷復之凶,以其觀欲故也。

【玩辭】:執迷而不知歸復,凶。外生災,內招難。如果興兵打仗,最終會大敗,因為國君失道而凶,至于十年不能興起。上六陰柔,居復終,乘重坤,无陽可應,无剛可比,是迷而不復之象,凶而難掩之道也。茍以之行師,則終有大敗;以之理政,則國君失道;以之用事,則十年不興。徐幾曰:“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剛遠而无遷善之機,厚極而有難開之蔽,柔終而无改過之勇,是昏迷而不知復者也。”精當也。迷,執迷,坤迷變艮執也。災,困厄,自外來也。眚,過錯,由自招也。行,震也。師,兵眾,坤也。十,眾多,坤也。年,震也。克,能夠,艮也。征,興起,震也。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反”,違背。“反君道”,違背六五之君道也。六五有中正之德,敦復无悔,上六處復卦之極,不中不正,所以說“反君道也”,由此而遇到“凶”禍。

古之帝王向明而治,執迷昏聵則違反為君之道也。乾象君之體,坤象對乾則失君體。震象王之道,艮體反震則失王道。

【總論】:復者,君子改過遷善之道也。初九主復,居敬行簡,從容中道,不遠即復。六二中正,親比初九,克己下仁,因比而復。六三失位,不比不應,无主于道,頻失頻復。六四正位,下應初九,不勉而中,中行獨復。六五居中,不思而得,行順志篤,厚事敦復。上六居極,據乘重坤,不能自考,昏聵迷復。此六爻之用事,所以治全體之復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