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 蠱 ( ☴ 巽下 ☶ 艮上)
【經文】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樂說蠱卦
18. ䷑ 蠱 ( ☴ 巽下 ☶ 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蠱,卦名。蠱者,物久敗壞而蠱生也。以卦德論,在上者止息而不動作,在下者巽順而勿違忤,彼此萎靡因循,此其所以蠱也。
《序卦》訓“蠱”為“事”,來知德訓“蠱”為“敗壞”、“萎靡因循”。《說文》:“蠱,腹中蟲也。”孔穎達《周易正義》:“蠱者,惑也。物既惑亂,終致敗損,當須有事也,有為治理也。”蠱卦之下卦為巽,巽東南,故說“元亨”。蠱卦內順外止,象徵拯弊治亂,至為亨通。上爻變為坤,坤為大川。初爻變為乾,乾下坤上,“亨”通也。故說“利涉大川”。“甲”為十天干之首,古代以天干記日。初爻變為乾,乾元為甲。乾又為日、為三。初為下,故為先,故“先甲三日”,指辛、壬、癸。“辛、壬、癸”者,水也。壬、癸為水,辛為金,金生水。六四變為乾,四在上,故為後,故“後甲三日”,指乙、丙、丁。“乙、丙、丁”者,火也。丙、丁為火。乙為木,木生火。下大象為坎,坎為水;上大象為離,離為火。尚秉和:“內卦巽木以水生之,所以救蠱之壞,即所以幹蠱也”,“外卦艮土以火生之,亦所以救蠱之敝,即所以幹蠱也”。
蠱 ䷑ ,艮巽陰陽不交而陰消陽之體,艮陽據巽陰亦是陰陽不交之象,陰陽不交則隔絕,陰消陽則弊亂,巽一陰消陽,艮兩陰消陽,絕之逾久,弊之逾積,故久絕不通而弊亂日積者,蠱之卦也。巽者,風也。蟲者,風之精也。巽蟲也、敗也,震生也,艮覆器也,器中生蟲,而物敗者,蠱之字也。風者,流通氣候,交易寒暑,所以生發萬物者也。艮者,山也,止也,所以涵養萬物者也。以風入山中,閉塞不通,遇阻而回,摧敗山木,物皆撓亂,故風落山者,蠱之象也。以巽長女,艮少男,長女下承少男,意亂情迷,故女惑男者,蠱之事也。 艮三也,巽蟲也,兌口也,震器也,三蟲同器相食,蠱之物也。艮類狗,狗三月生,故艮數三也。居尊者剛止于上而不能下濟,履卑者柔入于下而不能上接,上逾高而逾亢,下逾卑而逾微,日積日敗,漸積漸壞,百弊生矣,萬事墮矣,君臣民物久絕,世風敗壞而不可救藥者,蠱之時也。蠱,淫邪、誘惑、詛咒、痼疾、腐敗、弊亂、雍滯、久絕、迷惑、禍患、毒物、病菌、蛀蟲、寄生、整飭、治理也。
【觀象】:初四互大過 ䷛ ,四陽入兩陰,雍塞不通,蠱之所由生也。二五互歸妹 ䷵ ,天地不交,萬物不興,日漸積滯,蠱之世也。三上互頤 ䷚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休養生息,各正性命,俯仰合于天心,此治蠱之道矣。初五互恒 ䷟ ,弊亂之生也,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是故,積滯者致蠱之一事也,久絕者致蠱之又一事也。二上互損 ䷨ ,禍亂之生也,必起于貪嗔,貪則取順,嗔則惡逆,心隨境轉,身蠱生矣。不事王侯所以戒其貪也,高尚其事所以除其嗔也。是故,懲忿窒欲,君子所以治身蠱也。
【玩辭】:大亨通,利于濟渡險難。事前防閑,事後省察。蠱者,亂之極也。否極泰來,亂久復治,治世之才必應運而生,足以濟險難而致元亨矣。蓋弊亂之世,唯勵精圖治,選賢與能,方能平章百姓,協和萬邦,猶用車馬以馳騁,用舟揖以濟渡,故曰「蠱,元亨,利涉大川」也。正臣異才,所以治蠱亂而致元亨者也。事之未始,推其將然,而思患豫防,事之既終,究其已然,而鑒其轍跡,故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也。先甲三日,原其始也。後甲三日,要其終也。先甲三日是存養的功夫,後甲三日是省察的功夫。《大學》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此之謂也。甲者,物之本末、事之始終、時之先後者也。先甲防閑,後甲省察,皆取象艮之止觀。
《序卦傳》曰:“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蠱 ䷑ 之反對皆隨 ䷐ ,以喜隨人,善惡不分,正邪不辨,蔽于智慧,縱于情欲,工于趨避,茍合是先,君子所羞,志土所恥,名曰詭隨,而蠱事將至矣。事,變故。物亂固有事也,而治亂亦為事也。
《雜卦傳》曰:“蠱則飭也。”弊亂既久,必復于治也。飭,治理。《序卦》講致蠱之由,《雜卦》論治蠱之義。李光地曰:“易中更改之卦莫大乎革,其次蠱,其次巽。”切其要者也。
蠱 ䷑ ,上九主卦,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入世可以治一身之蠱,出世可以萬世之蠱,足為天下所效法。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蠱卦之上卦為艮,為陽、為剛,下卦為巽為陰柔,故說“剛上而柔下”。巽,順也;艮,止也,故說“巽而止”。蠱卦之卦象是內柔順而外剛強,內順而外止,治亂必實施剛柔相濟的政策,故以此釋卦名。乾為天下,震為治。治亂既然實施了剛柔的政策,必然大為“亨”通,亨通則天下治也。震為行、為往。坤為事。社會處惑亂之時,必須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得到治理,即使在前往中有不少的事情發生,也定能克服的,故說“利涉大川,往有事也”。乾為始,錯坤,坤為終。初始上終,上之初,為泰,故說“終則有始”。治理惑亂應該有始有終。乾為天、為行,故說“天行”也。宇宙萬物有始必有所終,有終必有所始,這是天道自然運行的規律,治理惑亂之世也必須有始有終。
艮陽剛而止于上,巽柔順而遜于下,巽而止,所以致蠱之事者,故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據卦體與卦德釋卦名者也。按卦變說,泰 ䷊ 變蠱 ䷑ ,初之上,亦「剛上而柔下」也。男雖少而居上,女雖長而處下,尊卑得正,上下順理,治蠱之道者,故曰「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天下弊亂既久,大宜涉艱險以往而濟渡之,不可處之于无事之域,故曰「利涉大川,往有事也。」亂之終,治之始,終則有始,始終不懈,德日明,業日新,天運使然,人道法之,故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天行者,天道也。 《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觀天之道,即先甲三日之謂也。執天之行,即後甲三日之謂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蠱卦之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巽,巽為風,故有“山下有風”之象。風受山的阻止而折回,樹木草茅皆散亂,有事之象,故以“山下有風”釋卦名。艮為手,故說“振”。“振”,舉也,濟也。坤為民、為養、為育。“育”,培育、養育也。艮為君子,震為德。君子觀此卦象,應該知道世在惑亂之時,要在物質上振濟民眾,道德上培育民德,努力拯弊治亂。
君子法山下有風之象,振奮民心,涵養道德。上艮下巽,山下有風,風能發育萬物,山能涵養萬物,故有振育萬物之象。巽而止,上輕慢而下萎靡,致蠱之病也。振民所以治下之萎靡,育德所以治上之輕慢,非育德不足以振民,非振民不足以育德,此所以治蠱之道者也。振民即作新民,育德明明德,振民育德亦《大學》之綱領也。文子曰:“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戶樞之不蠹,以其運故也。”亦言振育之道也。初之上,泰 ䷊ 變蠱 ䷑ ,德取象乾,民取象坤,振育取象震。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
“幹”,正也,匡正之意。本爻變為乾,乾為父。“蠱”,惑亂。巽錯為震,震為長子。“考”,成也。匡正父輩之惑亂,兒子能成就父輩之事業。雖然這是以下匡上,不合乎父尊子卑之傳統,但无咎害。初六失位失正,但與九二比應,所以“无咎”。巽為隕落,故“厲”。即使有危險,最後能獲得吉祥。
【觀象】:二上互損 ䷨ ,初六承之,无損則益,故曰「有子考无咎」。巽之乾,風天小畜 ䷈ ,爻曰「復自道,何其咎」,幹父之蠱,令歸正道,文德懿于內,教化行于外,故无咎而終吉也。巽動而交乾,乾幹于內,蠱止于外,蠱 ䷑ 而大畜 ䷙ ,孝子之于父也,識前言,彰往行,善畜其德,善繼其志,善述其事,故曰「意承考也」。
【玩辭】:治理父輩積弊,有子如此,則置父于无咎之地,雖危而終吉。後天艮與先天乾同舍西北,先天巽與後天坤同舍西南。又按卦變說,蠱 ䷑ 自泰 ䷊ 變。是故,蠱卦前五爻皆以父母立意,而上九以王侯取象。蘇軾曰:“器久不用而蟲生之謂之蠱,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謂之蠱,天下久安无為而弊生之謂之蠱。蠱之災,非一日之故也,必世而後見,故爻皆以父子言之。”是深得象意者也。初爻積弊未深而蠱易治,其子能整飭,則其父无咎,心懷惕厲,勤勉從事,則得終吉也。馬通伯曰:“春秋之法,先君不正其終,嗣君不書即位,此幹蠱大義。”幹,干預、治理,破中有立謂之幹,言有所作為,而致其功用也。《文言》曰:“貞固足以幹事。”此之謂也。考,過世之父。 生曰父,死曰考。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初六承九二之陽。巽為順,故說“意承考也”,意在繼承父輩之事業。
賢善之子整飭父親之積弊,不承其事而承其意,此善繼父之志者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幹”、“蠱”與初爻爻辭同義。巽為母。“貞”正也。九二與六五相應,但都位不正,故說“不可,貞”。匡正母輩之惑,“不可”隨意施行,必等待時機,尋找正當的理由而行動。
【觀象】:巽之艮,風山漸 ䷴ ,一家善俗,則一國善俗,居賢德而善俗,君子之事也。蠱 ䷑ 而艮 ䷳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猶言不可貞也。
【玩辭】:治理母親遺留之積弊,當委曲變通,不能徑情直行。九二陽剛,上應六五,故以子幹母之蠱立象。九二值兌和巽順之體,行幹母蠱之事,以巽順而得中道,亦善于蠱者也。不可貞者,不可以固守陳規,不可以固執己見,深戒過猶不及者也。黃道周曰:“外事尚剛,內事尚柔。”深得九二之大義也。幹父之蠱是戡一國之亂,幹母之蠱是除一家之弊,不事王侯是治一身之蠱。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此之謂也。狄仁杰曲事武則天而迎請中宗復位者,當此爻也。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二居中位。匡正母輩惑亂之事,本已有以下犯上之嫌,不應該施行,但六二處中正之位,匡正母輩之惑是合乎中正之道的,因而是應該的。
治理母親之積弊,需用中道,過猶不及,此善幹母蠱者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
中爻震為父。“悔”,悔恨。九三以陽爻居陽位,但與上无應,故“小有悔”。因前往遇六四、六五二陰的幫助,故“无大咎”。匡正父輩之惑亂,雖然有小小的“悔”恨,但終无“咎”害。
【觀象】:巽之坎,風水渙 ䷺ ,人心渙散,蠱日深矣,彖曰「王假有廟,利涉大川」者,勤勉以感格祖先,惕厲以濟渡險難,如此則「小有悔」,而「无大咎」矣。果行育德,君子所以正蒙之事也,正于天良純真,未染雜塵之時。振民育德,大人所以治蠱之事也,治于人心不古,已成積弊之世。正蒙之事,先甲三日,以原其始。治蠱之事,後甲三日,以要其終。是故,蠱 ䷑ 而蒙 ䷃ ,聖人所以涵養道德而化育萬民之事也。
【玩辭】:治理父親遺留之積弊,雖有小憂虞,而終无大咎。九三之蠱,積弊漸深,九三之才,重剛不中,以重剛不中之才治積弊漸深之蠱,恐失于太過,故曰「小有悔」也。九三正位居體,上親六四,足濟其剛,又居巽兌之體,不失和順之性,不獨堅強之才,勤勉惕厲以事之,故終「无大咎」矣。
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九三為陽,前遇二陰,故“終无咎也”。匡正父輩之惑亂,使父輩的事業最終得以繼承下來,所以最終沒有“咎”害。
九三重剛,與柔有情,剛柔相須,寬嚴相濟,猶不失治蠱之正道,雖歷艱險、犯憂虞,其終能免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裕”,寬緩也。六四前往遇六五之陰,陰遇陰得敵,不通,故“往見咎”。寬容父輩的惑亂之事,不加匡正,往前發展,必然出現悔恨之事。
【觀象】:裕,放縱,取象巽之優柔、艮之懈怠。艮之離,山火賁 ䷕ ,治亂復正,流于文飾,不及根本,是「裕父之蠱」也。蠱 ䷑ 而鼎 ䷱ ,爻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六四之往,往未得也,其吝有如此者。
【玩辭】:寬容放縱父親遺留之積弊,長此以往,蠱將益甚,其道吝也。六四過中,積弊已深,柔居陰位,不能有為,故為寬裕以處其父事者也。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遇陰得敵,故說“往未得也”,往前發展不能獲得治理惑亂的效果。
以六四陰柔之才,守尋常、居寬裕尚可,欲有所往,則未得也,加其所任,則不勝矣。不勝而往,其吝可知。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艮為譽,“譽”,榮譽,受人稱贊。六五得中,與九二有應,上承上九,猶如匡正父輩之惑亂,合乎正中之道,因而受到稱贊。
【觀象】:艮之巽,山風蠱 ䷑ ,蠱亂非善始,巽革能善終,蠱 ䷑ 而巽 ䷸ ,无初有終,後甲省察而有所更改者也。先庚三日,後庚三日,治蠱除弊可不慎乎?蓋治蠱之道,莫若于无蠱,先甲三日,敬事于始,令蠱不生。後甲三日,慎終如始,治蠱復道。先庚三日,後庚三日,皆蠱之已生而為之補救也。
【玩辭】:治理父親遺留之積弊,體親之譽,全父之德,斯善治蠱而致元亨者也。六五居中,善用其柔,下應能臣,內外相得,以之幹蠱,則可以為善繼而成令譽也。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六五承上九。上九為陽,陽為德,故說“承以德也”。“承以德”是“以德承”的倒裝句。匡正父輩的惑亂,備受稱贊,即是用美好的德行來繼承父輩的事業。
六五居尊位,行大中之哉,不承父以事,而承父以德,能以令名掩前人之蠱者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上之初,乾為王。坤為事。下應三,震為侯。坤象不見,故說“不事王侯”。“不事王侯”,不事奉王侯的事業。五爻變為巽,巽為高。艮卦之陽上升到坤之上,故說“高尚其事”,把不事奉王侯的事業看成高尚的事情。
【觀象】:艮之坤,山地剝 ䷖ ,敦厚精質,抱道守中,碩果不食,聖之清者也。孟子曰:“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伯夷當此爻也。蠱之元亨則有事有也,以山風敗木,故有閉塞矣。升之元亨則无事也,以地中生木,故无雍滯矣。是故,蠱 ䷑ 而升 ䷭ ,以有事行无事,以无為成有為,唯大人能之。
【玩辭】:置身世外,令其德行高尚。上九居蠱之終,下无系應,居无所事之地,逍遙于造化之外者也。抱道退藏,可以被褐懷玉,治一身之蠱。為政出仕,可以袞冕執玉,治萬世之蠱。知幾存義,其體用心跡足以為天下式,而非放情外物者可以托矣。邵子曰:“安得淳厚又秀慧,與之共話天下事。”上九能之也。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上九處蠱卦之終,治理惑亂之道已窮盡,不易取得效果,故以潔身自好為宜,所以“高尚其事”也。坤為志。“則”,效法也。“志可則也”,說明“高尚其事”之志可以效法,以進一步說明“高尚其事”的意義。
上九處无事之地,不為物累,不臣事于王侯,進退由道,行藏隨時,唯賢者能之,其所存之志,可為萬世法則也。
【總論】:初六幹蠱終吉,得中道也。九二幹蠱尚柔,不可貞也。九三有悔无咎,凶趨吉也。六四裕蠱見吝,吉趨凶也。六五幹蠱用譽,承以德也。上九不事王侯,志可則也。初至于五,蠱之有事者也,不言君臣而言父子,蓋臣于君事,猶子于父事也。上九蠱之无事者也,獨言不事王侯,蓋君臣以義合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