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否 ( ☷ 坤下 ☰ 乾上)
【經文】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樂說否卦
12. ䷋ 否 ( ☷ 坤下 ☰ 乾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否,卦名。 ䷋ ,卦象。否者,閉塞不通也,卦象、卦德皆與泰相反。
否卦乾陽在上,坤陰在下,坤陰之氣下降,乾陽之氣上升,陰陽不相交感,故“否”也。“否之匪人”,是說否極泰來,為天地之間不可違背的規律,非人力所能為。“不利”者,天下在變革的時候,“君子貞”,君子應該堅守正道。“大”者,陽也,指乾卦,往而居于卦之上;“小”者,陰也,指坤卦,來而居于卦之下。上卦為外、為往,下卦為內、為來。故曰“大往小來”。
否字上為「不」下為「口」。不者,非也、不然也。示其不可為、不能為。口者,言語也。不可為,不僅指言語,凡言行皆然。而否從口,則又重於慎言。謹言慎行,否卦首重口德,而曰“君子貞”。君子三緘其口,貞固守藏。
否 ䷋ 上卦乾 ☰ 陽升,下卦坤 ☷ 陰降,陰陽不交,曰“否之匪人”。非人為也。上者益上,下者益下,兩相背馳,中道隔絕,天地閉塞,曰“不利”。
自一陰姤 ䷫ 午月,二陰遯 ䷠ 未月,至三陰否 ䷋ 申月,皆陽中生陰,陰長而陽消,曰“大往小來”。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閉塞,陰陽逆亂,不相交通,故名之曰否。否者,不口也,不許也。閉塞、逆亂、不通、貶斥、醜惡、困厄、鄙陋。
【觀象】:初四互剝 ䷖ ,五陰消陽,不寧之象,是以「否之匪人」也。二五互漸 ䷴ ,邵子所謂“乾坤不交而生艮巽”者也。三上互姤 ䷫ ,女壯之象,小人道長也。初五互觀 ䷓ ,否亂之世,教化所由興,是以「大人否亨」也。二上互遁 ䷠ ,天地閉,賢人隱,君子君子括囊,所以儉德以辟難也。否 ䷋ 反對皆泰 ䷊ ,否極泰來,天理之自然,老子所謂“反者道之動”者也。
【玩辭】:不該被否塞之人遭受否塞,不利君子之占,大者去往,小者來復。天地不交則萬物不能生,人道不能立,故曰「否之匪人」,言非人道交通之時也。陽者,君子之應,三陰消陽,是以「不利君子貞」也。貞者,占也。陽主生息,陰主消耗,故陽大而陰小,乾上坤下,陽往陰來,是「大往小來」之象也。
《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泰之終也,城復于隍,自通泰而閉塞,盈虛消息,天道之自然,此否 ䷋ 所以次泰 ䷊ 也。
《雜卦傳》曰:“否泰反其類也。”尚秉和認為陰交陽為類,陰陽不交為反。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天在上,陽氣清輕而上行;地在下,陰氣重濁而下沉。天地之氣反向運動,越去越遠,故“天地不交”也。天地陰陽二氣不相交合,萬物生養之道不通泰,故“不通”也。坤為邦。“邦”,國也。乾為君,坤為臣、為民。國君在上,臣民在下,君臣上下不交泰,君民不親和,人心相背,國家必亂,國家不能安定,故“天下无邦也”。內陰、內柔指坤卦,外陽、外剛指乾卦。坤為小人,乾為君子。小人在內,君子在外,比喻小人任用于朝廷內,君子不被任用而排斥在朝廷之外,所以,小人之道增長,君子之道消減,與正理相背也。
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陰陽背離,牝牧難以際會,乾天居上,坤地處下,天地不交,萬物不能生化,故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據卦象釋卦名與卦辭者也。
乾君也,坤臣也,君王倨傲,不能禮賢,坤民隱遁,不愿事君,君臣之志不能交通,邦國不能興盛久長,故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據卦象釋卦辭者也。
坤陰柔也,乾陽剛也,坤內乾外,故曰「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據兩體陰陽之象與乾坤剛柔之質釋卦辭者也。
陰象小人,陽類君子,三陰消陽,故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落于人事者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乾為德。“儉”,約也。坤為閉,故為約。“儉德”,節約之德。“辟”,同避。巽為隱伏,坤為患、為難。“辟難”,隱居起來,以逃避危難。艮為榮,乾為祿。因逃避隱居起來,故有“不可榮以祿”之象。
君子法否卦天地不交之象,有才不露,有德不顯,有善不言,辟禍遠害,不可榮居官祿。乾為德,艮為止,坤為藏,收斂才德,以遠小人之害,是「儉德辟難」之象也。子曰:“天下有道則出,无道則隱”。謂否亂之時,君子「不可榮以祿」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拔茅茹,以其匯”,見泰卦初九爻之解釋。初六爻辭與泰卦初九爻辭的喻義大不相同。泰卦初九為泰卦之始,下卦乾卦與上坤卦相應合,故說“征吉”也。本卦之初六為否卦之始,下卦坤與上卦乾不交感,故誡之以“貞吉,亨”。堅守正道,然後可獲吉祥,可以亨通。
【觀象】:茅,取象巽之草。匯,取象三陰同類。巽類草,艮象根,三陰并行,是「拔茅茹以其匯」之象也。初六承遁 ䷠ ,小人道長,君子隱退,守節伸道,有待而進。坤之震,地雷復 ䷗ ,彖曰「出入无疾,朋來无咎」,能忍一時之否亂,終見一陽之復來。否 ䷋ 之无妄 ䷘ ,彖曰「不利有攸往」,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君子對之,「拔茅茹以其匯」也。
【玩辭】:茅草生長,根系牽連著同類,固守吉祥亨通。當否之時,陰陽隔絕,天地不通,陰陽雖應而不能遂其應,初六唯有引類固守,以全其生,以伸其道,然後得其占而獲亨也。吉者,全其生也。亨者,伸其道也。泰卦初九曰「征吉」,否卦初六曰「貞吉」,何也?易之為道,扶陽抑陰,泰卦三陽息陰,「征吉」則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否卦三陰消陽,「貞吉」則君子道存,其道「亨」也。泰之「征吉」,引其類以有為也。否之「貞吉」,潔其身以有待也。張子曰:“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此之謂也。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乾為志,為君。初六與九四相應,九四為乾卦之初。“志在君”,其志向在于上應乾陽之君。
陽類君,陰象臣,初六應九四,故謂「志在君也」。當否塞之時,君子引退守正,不茍其進,非安于獨善也,其志不離廟堂,其心常在生民,故謂「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包容,六二包容于九五。“承”,六二之陰對于九五之陽而言,為“承”,以下承上,故說“包承”。“小人”,指六二,與九五為正應,故“吉”。“大人”,指九五。否卦是上下不通,九五之君不會順從于小人,故“否”。雖然不通。但六二與九五畢竟相應,六二位離 ☲ ,故說“亨”也。
【觀象】:包,取象坤之布。承,取象坤之順。六二中正,居坤宮得勢位,小人得志,是「小人吉」之象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大人順勢而為,有待而行,是「大人否亨」之象也。坤之坎,地水師 ䷆ ,兵者陰之道,是以「小人吉」也。否 ䷋ 之訟 ䷅ ,否之大人,可以退矣,訟之大人,可以窒矣。有孚以遠凶,是包承之事,包承則可无訟也。
【玩辭】:包容承順,小人吉祥,大人始困終通。六二陰柔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大人當否之時,能守道自處,氣數雖否,其道亨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坤為亂、為眾,故為“亂群”也。大人不為小人所亂,故“不亂群也”。
大人遇否閉之世,守其正節,待時而亨,雖遇小人包承,亦不會與小人同流合污,而亂其操守。
六三:包羞。
“羞”,羞恥。“包”,指六三包容于上九。六三與上九相應,同樣為以下承上,故說“包”。六三為下卦之終,以陰柔居陽位,不中不正,又接近于上,自恃為上所包容,諂媚取寵,故“羞”。
【觀象】:坤之艮,地山謙 ䷎ ,勞而能謙,功而不德,則洗盡羞恥,萬民服矣。否 ䷋ 之遁 ䷠ ,天地閉塞,小人得勢,包羞容恥,君子隱遁,不蒙其難。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无道,富且貴焉,恥也。”此之謂也。君子當六三之時位也。
【玩辭】:包羞容恥。六三柔居陽位,力不能任,又急于應上,非能守道安命,則必蒙其羞恥也。子曰:“邦无道,轂恥也。”六三之謂也。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位不當”,指六三陰爻處陽位。六三柔居陽位,不中不正,處不當位,行事以利而不以道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巽為命。“命”,指九五君主之命令。九四凌駕于眾陰之上,表示萬民順從,故“有命”也。巽,順也。四近于君主,在君主身邊作事多有恐懼,宜有咎,但能順乎君,故“无咎”。“疇”同“儔”,眾也。坤為眾,指下卦的眾陰爻。“離”,麗也,“附依”之意。下眾陰都依附于九四之陽。乾為福。“祉”,福也。否進至四已經過半,有否極泰來之先兆。下卦之眾陰依附于九四,可以因否極泰來而獲得福祉。
【觀象】:乾之巽,天風姤 ䷫ ,无魚起凶,失位于陰,无咎因之而戒。女壯勿取,天命使然,福祉因之而生。否 ䷋ 之觀 ䷓ ,天地閉塞之世,正君子布政教之時也。有命者,有此教化世人之命也。
【玩辭】:身負濟否天命,沒有災禍,與同類相聚,共享福祉。九四陽剛,有濟否之才,近比君王,有治否之勢,是以負有阻止三陰上消之天命。乾為天,巽為命,是「有命」之象也。命者,天之所令,君之所造也。九四失位,逼近九五,如不居功取忌,又善補其過,能修人事以乘其變,則可「无咎」矣。四同五上,疇類三陽,協力治否,不挾私曲,共亨福祉,是「疇離祉」之象也。疇,通儔,同類。離,附麗、會聚。祉,福祉。泰之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否之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皆與同類共返正道,既應《雜卦》所謂「否泰反其類」之言,又應「大人否亨,不亂群也」之辭。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坤為志。否繼續上行,否極泰來之志,就可以實現,故“志行”。向通泰的、好的方向轉化,為君主的施行善政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心志推行,不負天命。志,取象坤之思。行,取象乾之健。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艮 ☶ 為止,巽 ☴ 為順,順從靜止,故說“休”也。“休否”,休止其閉塞不通之態也。九五為君位,陽剛居中,陽剛中正之君,在否將要轉為泰之時,應該以休止否塞之態為己任。隨著由否而泰,小人之道逐漸消減,君子之道逐漸增長,故“大人吉”。巽 ☴ 為隕落。九五雖然當位,仍有隕落的憂慮,故說“其亡!其亡!”即將要滅亡,是說“否”即將向“泰”轉化。雖然由“否”轉化為“泰”已成必然之勢,但還未能真正實現,還應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巽為陰木、為桑木,柔弱之象。巽又為繩,系之象。“苞”,叢也。叢者,聚也。柔弱細小之木匯聚在一起,為叢。此爻變為離 ☲ ,綜為坎 ☵ ,離為木,坎為叢棘,叢聚之象。九五之君,把國家大事系于弱小之桑木,比喻把希望寄托在沒有完全把握的轉化之機上,是危險的。因而,用“其亡!其亡!”予以告誡之。
【觀象】:休,止也,取象艮之性。苞,茂盛,取象坤之眾。系者,維系也,取象巽之繩。桑者,神桑也,取象巽之木。苞桑,茂盛之桑樹,根基牢固之喻,與磐石義近。乾類帝王,離象君舍,乾之離,王居其所,是以大人吉也。否 ䷋ 之晉 ䷢ ,天下閉塞之時,惟大人能自昭明德,全生伸道,休否致泰,身安國保,如系苞桑。
【玩辭】:止時之否,大人吉祥。要亡要亡,卻如系在大桑樹上一樣安穩。九五陽剛中正,尊居乾體,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也。休否之義,猶未致泰,故有「其亡」之戒也。君子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方能保其家國也。《繫辭》所謂“危者使平,易者使傾”者也。六二「大人否」,九五「大人吉」,何也?當六二之時,大人有德无位,惟有守否,因其位不當也。至九五之時,大人德位兼備,休否致泰,以其位正當也。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正”者,中也;“當”者,九五陽爻居陽位也。
九五才德中正,居乾體尊位,能休天下之否,以獲其吉,故曰「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傾”,覆也。上九與六三相應,巽 ☴ 為隕落,故說“傾否”。“傾否”,就是把否顛覆過來。傾“否”就成為“泰”,說明上九已經到了物極必反之勢,否極則泰來。“否”者,不通,故有“否”象;“泰”者,亨通,故“喜”也。由否轉化為泰,就是“先否”而“後喜”也。
【觀象】:于上九處反觀,則否 ䷋ 反泰 ䷊ ,是「傾否」之謂也。乾之兌,天澤履 ䷉ ,无遇虎咥之凶,反獲視履之吉,「先不後喜」是也。否 ䷋ 之萃 ䷬ ,否者隔絕也,萃者相聚也,自隔絕而相聚,是「先不後喜」之象也。
【玩辭】:否道傾覆,否極泰來。上九能傾時之否,漸復泰運,物極必反,是「傾否」之義也。否之初也,上下不交,天下无邦;否之終也,家國可保,如系苞桑。否極泰來是「先否後喜」之義也。陰柔處泰之終,不能保泰,故城復于隍;陽剛處否之終,終能傾否,故先否後喜。否泰反復,其天命乎?誠人事也。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終”,極也。否塞不通到了極點就傾覆轉化為泰。“何可長”,怎能長久保持否塞不通的狀態呢?說明物極必反是天地自然規律,由泰而否,由否而泰的轉化,才是長久不變之理。
陰陽消息,天地盈虛,自然之道也。當否之時,天地閉塞,陰陽不交,萬物不生,猶天下无道,小人得勢,君子隱遁。一旦大人得位,體否致泰,則天地生生不息,故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總論】:否卦取「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之義。初四交剝 ䷖ ,五陰消陽,否之始也。初六「以其匯」,拔茅連茹;九四「疇離祉」,以承天命。二五交漸 ䷴ ,居德善俗,否之壯也。六二「包承」,不亂群倫;九五「休否」,以保家國。三上交姤 ䷫ ,天地相遇,否之究也。六三「包羞」,未安命也;上九「傾否」,終致泰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