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觀 ( ☷ 坤下 ☴ 巽上)
【經文】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樂說觀卦
20. ䷓ 觀 ( ☷ 坤下 ☴ 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卦名。觀者,有象以示人,而為人所觀仰也。風行地上,遍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尊上,為下四陰所觀仰,觀之義也。
坤為眾、為民。中爻艮為廟堂、為宮闕,有天子宗廟之象。五為君位,下民仰觀九五之尊,故為“觀”。祭祀和兵戎是古代國家的兩件大事,祭祀有一套完整的、嚴肅的祭祀儀式,十分壯觀。“盥”,古代祭祀時用酒灌地的禮儀。“薦”,草也。坤為茅茹,為器、為水、為酒,艮為手,有“盥”之象。祭祀時把潔白的茅草墊在地上,把酒澆在茅草上,表示向靈奉獻酒食。“盥而不薦”,祭祀之禮以酒灌地最為隆重,灌酒之後的祭禮就不足觀了。“孚”,誠信。艮為信。“顒”,敬也,嚴肅莊正之貌。六二得位得正,為臣為民,以嚴肅莊正的態度,上觀九五之君,故說“顒”也。“若”,語助詞,无意義。觀仰“盥”酒之禮,可以使人產生誠信、肅敬之心,具有感化人心的社會功能。
巽,鸛鳥也。艮,瞻仰也。艮承巽,是觀之字也。觀,雚聲,見義。雚,鸛鳥也。巽鸛也,艮觀也,坤眾也,反復審視鸛鳥,是觀之義也。觀通“鸛”,鸛者審時察變之禽也,觀鸛之俯仰而察天時氣象之變常。鸛生三子,一為鶴,巽極成震,陰變為陽,震為鶴,巽為鸛。觀通“闕”,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張示法令之所。觀之名蓋取觀體兩艮之象,艮居鬼門,象宮闕,地上生木,而為鬼神之宮闕者,天子宗廟之象也。巽主木,坤象地,木生于地,物大能視,是觀之象也。巽風也,坤地也、眾也、物也,風行于地,萬物靡不被之。巽教也,艮時也,坤民也,教行于時,萬民莫不化之。風行于地,教行于時,王化天下,德被四方,是觀之事也。總而言之,觀者,儀表、瞻仰、審視、示範、顯示、觀法、止觀、覺照、宗廟、宮闕也。
【觀象】:巽覆水、潔也,艮手也,坤雙也,雙手掬水,盥洗示敬之象。巽雞也,艮手也,坤虛也,手中无牲,故曰「不薦」。艮坤皆土,性信情誠,故曰「有孚」。巽賓也,賓敬也,艮居也,寅賓居敬,故曰「顒若」。初四互坤 ䷁ ,所受必眾,所行必遠,所化必廣,斯謂教化之事也。二五、初五互剝 ䷖ ,損人欲,見天理,誠反觀自省之要也。概為學日益,《大畜》用之矣。為道日損,《剝》體之矣。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畜》之《泰》見之矣。三上互漸 ䷴ ,居賢德善俗,君子身道設教者也。觀民省方,聖人神道設教者也。二上互觀 ䷓ ,外觀于物,物无其物,內觀于心,心无其心,觀而復觀之,聖人所以存心養性,觀照五蘊皆空者也。觀 ䷓ 反謂臨 ䷒ ,居上視下謂之臨,處下視上謂之觀,臨觀皆具照見之義,臨持慢心,觀存敬意。是故同中存異,反體之要也。觀有艮象,臨具震形,推之則艮震亦有觀瞻之象也。觀 ䷓ 對謂大壯 ䷡ ,非禮弗履,所以克己而修其身;觀民省方,所以復禮而化天下。是故聖人之身亦天下之式,專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聖人之能事也。。
【玩辭】:洗手示敬尚未祭獻犧牲,莊嚴恭敬之儀表,令民眾感化,群生瞻仰。《中庸》曰:“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王弼曰:王道之可觀者,莫盛乎宗廟。宗廟之可觀者,莫盛乎盥也。至薦簡略,不足復觀,故「盥而不薦」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亦此也。彖辭講祭祀宗廟之事,祭祀之禮,祭主 君王或長子儲君 首先要盥手示敬,其次是灌地縮酒,最後是薦生降神。盥手為祭祀之始,祭要持至誠至敬之心,孔子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薦生儀式相對簡化,觀 guàn ,示範,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 盥 ,將祭而潔手也,巽象。 薦,薦享,奉酒食以祭也,艮象。顒 yóng ,傳說中之鳥名,其四目善觀,出則天下大旱。顒,敬慕。若,樣子,巽象。
《序卦傳》曰“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臨以治眾,人道立焉;觀以化民,神道設焉。祭祀者,其在君子,以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為鬼事也。人道為體,神道為用,體立則用行,此《觀》所以次《臨》也。
《雜卦傳》曰:“臨觀之義,或予或求。”陽長則有余,有余則多與,陰消則不足,不足則多求。以臨陽息而觀陰消,故臨有余,而觀不足也。臨有震體,震主布施,以其陽長故也。觀具艮體,艮主欲求,亦以其陰長故也。故震施生,而艮求生也。
四陰消陽,觀 ䷓ ,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人不自觀,遂不知性,不知道,不知神。君子反觀內省,勿自欺也。故曰「觀我生,君子无咎」也。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九五以陽居陽位,為尊位,陽為大,故說“大觀在上”。觀卦之下卦為坤,坤為順;上卦為巽,“巽”,遜也。柔順而謙遜,故說“順而巽”。九五得中得正,坤為天下,故說“中正以觀天下”。“下觀而化”,使下層民眾觀仰尊上之德而受到感化。在上者以德為楷模,使下者觀仰而化育之。“天”,指自然。“神道”,指九五,天的神妙運行的規律。“忒”,差錯。與臨相錯。乾為天。臨卦中爻震為東,兌為秋。本卦三之上、上之三,上坎為冬、為月。中爻離為夏、為日。故說“四時不忒”。觀仰自然運行的神妙規律,就能認識到四時變化不發生差錯的道理。乾為聖人。巽為命,故有“教”之象。坤為順從。聖人按自然變化的規律設教以教化百姓,從而使天下百姓信服而服從其統治、管理。
二陽居尊,坤德順,巽德遜,九五主卦,居中履正,上觀天道,下觀民情,自觀我心,故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據卦體、卦德解釋卦名者也。
民眾觀瞻祭祀,被祭主盥手示敬之至誠所感化,莊嚴仰望,故曰「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下者,坤也,民也,眾也。
聖人觀察天道,見天之運行默默不語,四時无差錯,不言而信,故曰「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此昊天觀示之道,而聖人法之矣。
聖人體天道運行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之妙,上觀于神道,則知考成之功,推化于天下,則見咸服之效,顯道神德行,无形无跡而成教天下,故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神道者,所以觀天之道也,設教者,所以執天之行也。 子曰:“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无非教也。”聖人參天地化育,作止語默,无非教也。而在《文言》則曰:“聖人作而萬物睹。”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蓋聖人神道設教,莫若敬天地、祭神祗、享祖宗。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觀卦之上卦巽為風,下卦坤為地,故說“風行地上”。風行地上,遍觸萬物,周觀之象。與臨相錯,乾為王,為元,故為先。坤為方、為民。中爻艮為觀,故有“省方觀民”之象。“省方”,巡狩省察四方。“觀民”,觀察民俗。巽為命,故有“教”之象。先王依據這個卦象,省察四方,觀察民風民俗,依據民情民俗實施對百姓的教化。
先王法風行地上,无物不被之象,巡省八方,考察世風民俗,觀示天下,宣布教化。省方者,八方巡視,所以觀民也。設教者,四海風動,為民所觀也。坤方也,巽四也,風行四方,巡省天下之象。艮觀也,坤民也,巽教也,觀民設教之象。艮象宗廟,乾體被消,故以「先王」立象。兌為言,巽反之,艮對之,是不言之象也。坤體靜,艮性止,是无為之象也。聖人行无為之事,立不言之教,有見于觀之象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艮為童。“童觀”,幼童淺見之觀。初六處下之初,遠離九五陽剛之君,所觀者甚淺。坤為小人,指六二。六二得位,與九五正應,故“无咎”。陽為君子,指九五。初六失位,故有“吝”也。“吝”,惋惜。是說對于无需擔負重任的小人來說,沒有咎害;但對于有為的君子來說,則實在是遺憾惋惜。
【觀象】:童,童稚,艮象。淺近之觀,以吝道也。不遠之復,以修身也。反觀修身,其見日明,其識日遠,其觀日大,終能通天人之道,達性命之源,而成位育之功,觀 ䷓ 而復 ䷗ ,君子所以去咎趨吉之道也。老子曰“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則是聖人覺照之法也。觀而求,求而益,小人之惠,君子之失,觀 ䷓ 之益 ䷩ ,則曰「小人无咎,君子吝」也。
【玩辭】:童稚觀瞻,小人得之无咎,君子而如是,則可鄙吝也。初六陰柔處下,遠離九五,為群陰所蔽,所見不明,所視昏淺,如童蒙之識,故曰「童觀」也。小人无咎者,以其童稚昏昧之時,處荒遠偏僻之域,不與深責也。君子羞吝者,以其下學人情物理,上達道德天命,而淺陋如是,則今日之吝必生他日之凶可知矣。蓋初六言小人君子,非以德稱,乃以識辨,實大人與民氓之謂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小人道也”,小人的淺見之道。小人道,小人行之。君子道,君子行之。蓋萬物之道,各有所由,各有所之,以萬物持身立命各有其常分故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窺”,從小縫中觀看。中爻艮為門,六二與九五為正應,向上觀看九五,六二在門中;坤為閉、為羞,故說“窺觀”。六二為陰、為女;九五為陽、為男。女子獨居內室,暗中窺觀外面的男人,這對于女子來說,利于堅守正道,
【觀象】:坤之坎,迷而暗,管窺之視,觀其仿佛,不見大中之域,是「窺觀」之象也。觀祭祀之神道,而知立廟設教之大旨,觀 ䷓ 之渙 ䷺ ,非心誠而求之,是學養子而後嫁人,非大人之所為也。
【玩辭】:偷竊觀瞻,利女子之占。六二陰柔居內而觀乎外,管窺之見,女子之正,丈夫得之,則非所宜矣。二應于五,而觀于五,六二陰柔,居坤之迷,行坎之暗,為二陰所蔽,不能達觀九五正大中正之道,故曰「窺觀」也。六二柔居陰位,女子之正也。窺者,由內向外,由暗向明,倚門竊視也。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坤為丑。“窺觀”,對于女子來說利于正;如果男子“窺觀”女人,則是一件丑惡不莊重的事情。
窺觀者,婦人之行,不莊之舉,在丈夫則為丑也。童觀窺觀,婦孺之見,皆所以戒君子也。童觀,是小人日用而不知者也。窺觀,是所見者小而不見全體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坤為我。與臨相綜,震為生。坤為土,巽為木,土中生出木,故說“我生”。又尚秉和:“凡我生皆謂應與”。六三與上九相應,故說“我生”。六三處下卦之極,不為童觀,不為窺觀,也不為六四的觀國之光,只有觀自己的所作所為,作出應有的價值判斷,然後作出進退的選擇。巽為進退。六三之上為進,上九之三為退,應該三進上退,各得其正位。
【觀象】:觀 ䷓ 而謙 ䷎ ,進則尊而光,退則卑而不可逾,進退不失其正,勞謙君子有終吉也。觀 ䷓ 之漸 ䷴ ,君子持身恭敬,進可居賢德,退可善風俗,進退不失君子之道也。
【玩辭】:觀瞻自審,可進可退。六三陰柔,承上啟下,進可以觀國之光,退可以守女子之貞,故不觀九五,而自觀己所行之通塞,進退以時,則不失道矣。孔子曰:“邦有道,則仕;邦无道,則可卷而懷之。”六三之注也。我生,我之所行也,艮象。進退,行藏也,巽象。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三上進至上當位,上退至三也當位,故“進退”。“未失道也”,是說六三處上下卦交際之處,以觀我反省自己,作出正確決策,才不會失去觀仰的正道。
六三居上下之際,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進退以時,不失其道矣。孟子曰:“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此之謂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坤為國,震為光。六四接近九五,向上觀仰九五之君治國的光輝景象。巽為利。“王”,指九五“賓”,服也,服從,歸順也。坤為用、為臣。中爻艮為庭,六四在庭中。“利用賓于王”,謂六四在王庭中,利于服從、歸順九五陽剛中正之君王。
【觀象】:光,輝也,艮象。賓,客也,巽象。王,君也,乾象。內懷赤誠,外懿文德,觀 ䷓ 而小畜 ䷈ ,自誠而明,性體見矣。觀 ䷓ 之否 ䷋ ,儉德辟難而利用賓于王者何也?曰:進退由道,不可榮以祿也。
【玩辭】:觀瞻邦國之盛德光輝,宜禮賓于君王。九五聖賢之君,居中履正,六四承之,晉身君側,袞冕執玉,為賓于王之象也。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巽為賓。六四得位,與九五相比應,故說“尚賓也”,說明指九五之君崇尚賓服的賢人。
觀國之成德光輝,進而賓于王朝也。尚,上也,進也。尚賓,進而為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坤為我、為臣、為民。與臨相綜,震為生。“觀我生”,指六二。陽為君子。九五之君內省自己之德行和善政,下觀是否得到臣民的擁護,由于九五與六二為正應,故說“君子无咎”也。
【觀象】:君王居賢德,則天下善其俗,觀 ䷓ 而漸 ䷴ ,神道身道皆教化之事也。反觀自省,為道日損,觀 ䷓ 之剝 ䷖ ,當聖人覺照心齋之事也。
【玩辭】:觀瞻自審,君子之風无咎。九五主觀,其觀天之神道而設教,抱一以為天下式,四陰臣民皆仰觀之。是故,天下興君子之風,則是君王德政所化,可得无咎矣。天下行小人之俗,則是君王失道所致,必得其咎矣。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坤為民。“觀民”,觀民風,觀民俗,觀民就能知道自己施政的效果。“民”,指以下四陰,九五居中得正,中正以觀天下之民也。
君王下觀民風之否臧,即可自觀禮樂刑政之得失,是觀民以察己之道者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其”,指九五。“生”,指六三。上九與六三相應,說明下眾陰皆順從九五之君。上九處觀卦之終,不居君位。上九站在君位之外,觀九五之德行,只有具有君子之德才能无咎害。
【觀象】:風行地上,草木必偃,風行水上,渙然成文,觀 ䷓ 而渙 ䷺ ,觀民設教,享帝立廟,聖人治平之神器也。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觀 ䷓ 之比 ䷇ ,先王所以懷遠人、親諸侯、建萬國也。
【玩辭】:下觀民情而知王治德化,君子之風无咎。上九陽剛居尊,處天下所觀之地,高尚其事,不居君位,是賢人君子不在于其位,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以上九不在君位,故曰觀其生不曰觀我生。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巽為志。本爻變為坎,坎為水,故為“平”。“志未平也”,謂心志未平靜,指上九雖然處虛位,但幫助九五觀民之生的志向,而沒有平靜止息。
聖人情系天下之心,始終如一,不因時改,不為位異,故曰「志未平也」。范仲淹曰:“居廟堂之高,不忘其民;處江湖之遠,不忘其君。”猶言志未平也。
【總論】:初六,童觀九五,見近識淺,小人无咎,自幼學也。六二,窺觀九五,見狹識陋,唯利女貞,自家道也。六三,反觀己行,進退以時,不失其道,自己成也。六四,柔居正位,觀國之光,用賓于王,自邦國也。九五,上觀天道,下觀民情,自觀德行,反觀心體,又為民所觀,是觀卦之主也。上九,下觀民情,自觀德行,為民所觀,君子无咎,志未平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