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 萃 ( ☷ 坤下 ☱ 兌上)
【經文】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樂說萃卦
45. ䷬ 萃 ( ☷ 坤下 ☱ 兌上)
萃: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卦名,聚也。水潤澤其地,萬物群聚而生,萃之象也。又上悅而下順,九五剛中,而二以柔中應之,萃之由也。
萃卦下坤上兌,坤為萬物,會聚于澤中,故為“萃”。“王”,指九五,以陽爻居君位。中爻艮為廟。“假”,至也。巽為入。故有“王假有廟”之象。第一個“亨”,祭也。君王進入宗廟進行祭祀,是最大的聚會。聚會之時,利于晉見大人。第二個“亨”字,通也。晉見大人,前途亨通,利于堅守正道。兌為秋,故說“利貞”。坤為牛,巽為豕,兌為羊,牛、豬、羊皆為“大牲”。巽為利。六二與九五為正應。所以,大聚宗廟之時,用大牲祭祀鬼神,可獲得吉祥,利于有所前“往”。
先天兌與後天巽同宮東南,先天巽與後天坤共舍西南,是故名之曰萃,萃聚也,水聚于地而成澤。兌,仲秋之氣收殺萬物,故為取也。坤為眾,故為乑也。兌乘坤,上取下乑,聚之字也。兌羊也,坤眾也,兌聚也,巽散也,羊群居之畜,聚散以眾,萃之象也,聚之義也。兌澤也,巽草也,艮根也,坤地也,水草叢生,萃之象也,亂之義也。萃者,聚會也,集合也,拉攏也,叢生也,雜亂也,群類也。
假,感格,感于此而達于彼。有,詞綴,无意義。廟,宗廟,艮也,傅說星居艮宮,類主祭祀。宗廟之用,在祭祀、觀禮、議政、卜筮、冊命。知牲,古代特指供宴饗祭祀用的全牛。傳曰:色純白曰犧,體完曰牲,牛羊豕曰牲,器實曰用。疏曰:經傳多言三牲,知牲是牛羊豕也。六牲者,牛羊豕馬犬雞也。
【觀象】:初四互剝 ䷖ ,群陰之聚,志亂之萃,不見大人,剝廬以終,如是而聚,往何益也。二五互漸 ䷴ ,之子于歸,宜于室家,正人倫者必制女歸之禮。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明王道者必達使民之道。禮制道達,民之歸之有如市,澤地萃聚之功見矣。三上互大過 ䷛ ,獨立不懼,遁世无悶,大人之志也。除戎器,戒不虞,大人之事也。以大人之志,行大人之事,君子所以履大人之跡也。初五互觀 ䷓ ,聖人立廟以收魂氣,告廟以聚精神,觀廟以察德行,是故宗廟之制在求諸陰陽之義也。二上互咸 ䷞ ,凡有所動,必有所感,凡有所感,必有所應,物感以動,類象相應也。是故善易者觀乎外物而知時位之所處,察于內心而知吉凶之所趨,窮諸類象而知幾兆之所告,以我觀物,以物觀我,物我為一,故不占而已矣。心能感物,心能映物,心能轉物,以潔靜之心體精微之道,是謂易之教也。反體曰升 ䷭ ,姤以遇,遇以萃,萃以正,則利有攸往,而得南征之吉。萃繼姤,升承萃,皆氣序理勢之自然也。對體曰大畜 ䷙ ,前言往行,大人之學也。王假有廟,大人之器也。以大人之學,成大人之器,君子所以原大心之也。
【玩辭】:君王到宗廟祭祀,利覲見大人,亨通,利正固。進獻大牲吉祥,利于前往。王者聚百物于宗廟,以享其祖考,上格鬼神,是人神之萃也。公侯助祭,子男觀禮,下交民物,是君臣之萃也。利見大人者,聚眾使人重正固也。用大牲吉者,扣神問卜貴誠敬也。用大牲吉也。大人之功,經天地,敘人倫。大牲之用,禮神祇,懷百靈。能守利貞之始,以待亨通之終,則利有攸往也。
《序卦傳》曰:“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物相遇則群分類聚,此萃 ䷬ 所以次姤 ䷫ 也。
《雜卦傳》曰:“萃聚而升不來也。”萃者,聚也。澤者,水之所歸聚也。地者,物之所承載也。澤地之功,見聖人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王假有廟,人神之萃,神道設教者也。利見大人,上下之萃,民所歸往者也。
萃 ䷬ ,九五主事,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萃”,會聚、團聚。坤為順,兌為悅,故說“順以悅”。九五為君,以陽剛居中位,并與六二為正應,故說“剛中而應”。陽剛居尊位,并堅守中正之道,又應合于下,能得下民之擁護而聚合民眾,故萃卦之卦義為“聚”也。君王到宗廟祭祀祖先神靈,表明對祖宗的孝敬。“大人”指九五之君,君、臣、民之聚會,使臣民利于晉見大人,說明九五之君行其正道,以悅下之德聚會臣民,故“亨”通。坤為順,天指九五,巽為命。天道的本質是剛健而不失其中正之道。萃卦九五以陽剛居中,并且悅而順,正也合于天命的,故說“順天命也”。中爻艮為觀,坤為萬物。觀察其所會聚的萬物,天地萬物的情狀就可以看得“見”了。
聚水于地謂之澤,坤順也,兌悅也,二五中正,剛柔相應,謂之「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據卦德卦體釋卦名。澤地之萃也,不順則亂生,不悅則德離,不剛則不服,不中則不正。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此之謂也。
豺獺能祭,其性使然也,人之能祀,心所自盡也。教民親愛,莫善于孝,立宗廟,收魂氣,享祖考,感鬼神,聚人心,孝享其誠,王者之要道也,謂之「王假有廟,致孝享也」。來知德曰:“盡志以致其孝,盡物以致其享。”心物合一,无道不亨也。
當萃之時,見大人則能亨,蓋大人能聚眾以就正道,而天下率服也,謂之「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富有四海之時祀用大牲,青黃不接之際貳簋以享,因時制宜,順天休命,易之大旨也。物華聚于地,天寶藏于山,是萃之盛也,謂之「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順,坤之德也。命,巽之風也。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然後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謂之「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極言其理而盛贊之也。王弼曰:“情同而後乃聚,氣合而後乃群。”王弼曰:“情同而後乃聚,氣合而後乃群。”情者性之見端,氣者情之發泄,曰情曰氣,皆本于性也。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萃卦之上卦為兌,兌為澤;下卦為坤,坤為地,故有“澤上于地”之象。地上之低洼處為澤,為水流會聚之處,故稱為會聚也。艮為君子。“除”,修治。兌為斧鉞,艮為刀兵,故有“戎器”之象。“除戎器”,修治、保管理好武器。坤為亂,艮為止,“戒不虞”,禁止動亂。君子觀此卦象,應該修治兵器,戒備在群聚之時發生的暴亂事件。
君子觀澤冒于地,百流泛濫之象,知眾聚必有爭奪,是以修治兵器,以為不虞之戒。除,修治,艮之止也,兌之決也。戒,防備,艮之止也。虞,預料,巽之思也,坤之度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六以陰柔處會聚之初,上與九四相應。坤為順,兌為悅,上和悅而下順從,故“有孚”。初六與九四相應,相應則相會聚,但是初六企圖上攀九五之君與之會聚,因為初六與九五不相應,最終不能與之相聚,故有“不終”之象。坤為亂、為聚。企圖與九五相聚,是迷亂的舉動,故說“乃亂乃聚”。中爻巽為號,故有“若號”之象。艮為手,“握”之象。本爻變為震,震為笑,有“笑”之象。“恤”,憂也。坤為憂。初六與九四相應,故說“勿恤”。倘若呼號九四,九四必定和悅而應之,握手相笑而會聚。這樣沒有憂慮,前往沒有“咎”害。
坤為志、為亂。行為迷亂,與不該會聚者相會聚,說明心志迷亂。
孚,誠信,艮之篤實也。真實无妄,始終不息,表里不雜,謂之誠;徇物无違,四端百行,必以其實,謂之信。不終,无果。上乃字,虛字也。下乃字,猶汝也。若,順從,坤順巽從也。號,命令,巽也。握,短小,于時為短,于物為小,艮之手也。笑,欣喜,變震。恤,憂慮。兌為悅,故勿恤。往,震也。志,心之所向,巽也。
【觀象】:初六動變,坤之震,車水馬龍,萃之盛也。兄長之,母養之,眾歸之,民往之,何恤之有?是以往无咎也。參卦曰復 ䷗ ,一陽下復,朋來乃萃,南郊祭天,配享祖考,薦角握之牛,所以求于陽也。一握為笑,發明「用大牲吉」之辭,以居萃之初,孚不續終故,是以薦大牲以推其誠也。號,神祇或祭品之名,古有六號之稱。萃 ䷬ 之隨 ䷐ ,將欲萃而眾聚,將欲行而民從,出門交有功,是以往无咎而勿恤之也。
【玩辭】:有孚信而不能善其終,其志亂萃。順上之命,則握手之間破涕為笑。不必憂慮,前往无咎。初與四應,本有情以相孚者也。然初應四,遇二三為滯,應而不能合,又居萃之始,相孚猶淺,是有孚而不終也。若號,順九四之命,待九四之應也。乃亂,心之亂也。乃萃,陰之聚也。乃亂乃萃,群陰之萃,聚而无主也。四應初,應而能合,則御萃之權,當在四也。是故初順四之命,一握為笑,是以勿恤其行而往无咎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引”,牽引、引導。六二與九五為正應,六二受九五之牽引而會聚,可獲吉祥而沒有“咎”害。“禴”,夏祭,夏天只用飯菜不用大牲的微薄祭祀。六二與九五為正應,故為“孚”。中爻巽錯震,震為帝、為祭祀,坤為吝嗇,故有“孚乃利用禴”之象。只要誠信中正,即使用微薄的祭品,也可以取信于神靈而獲得保佑。
六二應九五均居中,故說“中未變也”。受九五之牽引會聚而无咎害,說明六二與九五居中守正的德操沒有改變。
引,援引,二應五,又艮手承巽繩,故為象也。孚,艮之篤實也。禴[yuè],亦作礿,夏商春祭,周夏祭,四時之祭最薄者也。按周之制,春祭曰祠,夏祭曰禴,秋祭曰嘗,冬祭曰烝。六二坤體而得離之氣,坤吝嗇,離主夏,是禴祭之象也。
【觀象】:六二動變,坤之坎,水地親比,窮不失義,達不離道,自比其貞,中未變也。《中庸》曰:“國有道,不變塞焉。國无道,至死不變。”此之謂也。參卦曰師 ䷆ ,承天之寵,得上之引,王三錫命,用師之吉。萃 ䷬ 之困 ䷮ ,夫禴祭與大牲為物也異,而其用也同,備物至誠,酬酢佑神,其道一也。憂患同恤,眾人之道也。急病讓夷,君子之志也。困而不失其志,難而不舍其命,惟大人能為之,是謂「貞大人吉」也。
【玩辭】:上有援引,吉而无咎,心存孚信,縱夏之薄祭亦可通神。引吉无咎,二應五也。君子之進,不可自媒,中正柔順,虛己待萃,自持不變,引而後往,是以有孚也。當萃聚之時,茍推誠相與,雖禴之薄祭,亦可感通神明。彖曰「用大牲」,當萃之盛也。爻曰「利用禴」,當萃之簡也。彖變之數若一,合而不相違。引吉无咎,利見大人,而聚以正也。孚乃利用禴,備物隨時,至誠通神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巽為嗟。六三處下卦之終,以陰柔處陽位,位不正,上又无應與,想求會聚而沒有人與之會聚,故有“嗟如”之象。巽為利。六三位不當,上无應與,故說“无攸利”。但與九四比應,所以前往與之會聚,沒有“咎”害。六三與九四雖為比應,但是均失位不正,不是陰陽的正應,故“小”有“吝”難。
“巽”,順也。“上巽”,向上順從于四、五之陽剛。萃卦之卦義為會聚,向上順從于陽剛,前往與之會聚,故“无咎”也。如,樣貌,巽也,木主貌。嗟,嘆息,巽也。巽,順也。
【觀象】:六三動變,坤之艮,无孚之合,聚以求于物,无所利則相視嗟嘆,是小人之萃也。參卦曰謙 ䷎ ,小人之萃,酒食游戲相征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謙卑之至也。然萃而无孚,萃不以正,猶吝道者也。萃 ䷬ 之咸 ䷞ ,相引以勢,相導以利,萃而无孚,則无以感人神。是故大牲禴祭,則君子之志也;齎咨涕洟,則小人之事也。
【玩辭】:聚集嗟嘆,无所利。前往无咎,小有羞吝。六三陰柔,不中不正,上无應與,不得其萃,故嗟然而无所利也。唯往從于四,可得无咎,然四與初應,存爭風之嫌,亦小有羞吝矣。是知當萃之時,應正而比失。萃如,三陰相聚貌。嗟如,无應于上,而不得其萃。上巽,近比于四。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九四不中不正,居多懼之地,本不吉利。但九四下乘三陰,當萃聚之時,率三陰而會聚于九五,上悅而下順,故可獲大吉大利而“无咎”害。
九四失位不正,未處尊位,本不應該大吉,但能率三陰而會聚于九五,因而獲得“大吉”,沒有“咎”害。
【觀象】:九四動變,兌之坎,參卦曰困 ䷮ ,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權臣之困也。困而不失其德,窮而不失其道,其唯大人乎?治世能臣,而得大吉者,則周公、伊尹其人也。而生咎害者,則霍光、鰲拜其人也。萃 ䷬ 之比 ䷇ ,五陰比一陽,猶有後夫之凶,四陰萃兩陽,尚存僭越之嫌,後夫之凶,僭越之嫌,必无成有終以避之,則是從王之道也。
【玩辭】:大吉,則无咎。九四之才,陽剛失位,下據三陰,得民人之萃,猶存聚眾之嫌,近比九五,得君臣之萃,猶有震主之患。无尊位而得眾心,居位不當,多憂多懼,必克盡大吉之周全,始得无咎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有位”,當位、得位。九五為萃卦之主,高居尊位。當會聚之時,臣民皆來會聚,故无咎。“匪”,不也。九五取信于六二,但是為九四所阻隔,不能取信于六二,故有“匪孚”之象。“元”者,善也。九五陽爻處陽位,有乾元永貞之善德。“永貞”,永遠堅守正道。“悔亡”,悔恨之事必將消亡。
巽為志。兌為暗昧。兌錯為艮,艮為光明,艮隱藏不現,故說“志未光也”會聚之時,九五高居尊位,而其會聚之“志”“未”能“光”大。
位,職位,艮也。匪,通非,坤也。孚,誠信,艮之篤實也。志,心之所向,巽也。元,長也,震也。永,坤之水,水長流者,永之義也。貞,坤之藏也。悔,巽也。亡,消亡,坤也。
【觀象】:九五動變,兌之震,修車馬,備戎器,會盟諸侯,王者之事業也。參卦曰隨 ䷐ ,居有其位,德有其鄰,則民人之萃之,有如歸市,孚于嘉,當如此。萃 ䷬ 之豫 ䷏ ,順而悅,萃以御眾,而亂不生。順以動,豫以行師,而民无害。御眾以德,內修政事,出師以律,外攘夷狄,是王者德治也。
【玩辭】:萃聚之時擁有大人之位,无咎。沒能孚眾,則有悔。修元永貞之德,則悔无。九五陽剛,居中履正,當萃之時而有其位,固可无咎矣。茍有末信,是德不廣大,修其元永貞之德而晦亡矣。萃有位,居于尊也。匪孚,德未滿也。元永貞,修恒德也。志未光,王道未坦也。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齎咨”,嗟嘆之聲。兌為口,故有“齎咨”之象。中互艮為鼻。“洟”,鼻液也。兌為澤、為水。故有“涕洟”之象。“涕洟”,痛哭流涕。上六萃卦之終而无應與,又以陰柔乘凌于九五之陽剛,欲求會聚而不可得,非常恐懼,故痛哭流涕。因其恐懼,故謹慎行事,故“无咎”也
哀嘆而又痛哭流涕,說明上六“未”能“安”于困窮之“上”位。
齎咨,嗟嘆,巽也。涕,眼淚。洟,鼻涕。涕洟,巽也。
【觀象】:上六動變,兌之乾,夫婦分別,破鏡為信,君子絕交,割袍斷義,贈玉以絕,君心不降,孤臣孽子,吾誰與歸?參卦曰夬 ䷪ ,陰而居終,孤處无與,行失其類,人必絕之,禍福无門,唯人所召,又誰咎也。萃 ䷬ 之否 ䷋ ,聚而求泰,修成城之功,不可為也。萃而出否,去傾城之禍,猶可為也。
【玩辭】:嗟嘆涕淚,无咎。居萃之終,處散之時,敵三乘五,陰柔无位,求萃不得,不安所居,憂之深,慮之甚,以至齎咨涕洟,萃而後已,困于時位,于義无咎也。明太祖之于呂昶,先貶謫再啟用,當其事也。
【總論】:萃卦以享宗廟立象,以聚人物明義,以孚、正、順為大要。初六孚淺不終,是萃之亂者,故薦角握之牲,以續其誠,而往无咎。六二持正孚誠,居中未變,薄祭亦利。六三不正,失利嗟嘆,唯順于四,乃得无咎。九四有孚无位,始備大吉之周,終得无咎之全。九五中正有位,尚存匪孚之戒,需修元永貞之德,以除其悔。上六无孚,不安于位,齎咨涕洟,萃而後已,能補其過。此六爻之用事,以全萃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