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睽卦

38.睽 ( ☱ 兌下 ☲ 離上)

【經文】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途,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樂說睽卦

38.睽 ( ☱ 兌下 ☲ 離上)

睽:小事吉。

睽,卦名。睽,乖異也。為卦上離下兌,火炎上,兌潤下,二體相違,睽之義也。又中、少二女同居,志不同,亦睽義也。

下澤上火,乖違之象。“小事”,小指陰柔,小心做事。凡有事遇到矛盾不順時,應小心尋求共同之處,存異求同。小心做事,可獲“吉”祥。

離火也,火性炎上;坎兌水也,水性潤下;火居上而上行,水處下而下行,性相違異,逾行逾遠,物理之睽也。中女少女,二女同居,隨嫁而異,志不同歸,人情之睽也。事无大小,善謀其始,于細微處見功夫,睽之用也。坎為水,兌為澤,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當“癸”之字也。離為目,坎為水,兌為澤,當“睽”之字也。睽者,包孤獨、分隔、別離、乖張、違逆、背叛、外向、反目、注視、懷疑、邪惡、暴戾、逆境、反常、謬誤、差異之義也。

【觀象】:初四互睽 ䷥ ,物之合也,必自外而內;物之睽也,必自內而外。家人和順而主于內,睽象乖張而主于外,事之故也。二五互既濟 ䷾ ,初吉者,得于和順也;終亂者,失于乖張也。君子思患而預防之,故曰「見惡人,以辟咎」也。三上互未濟 ䷿ ,家道乖張,女子不正,男子終窮,治家之失也。初五互節 ䷻ ,家道既睽,非苦節可以治也,唯制度數、議德行可以濟也。二上互離 ䷝ ,象曰:大人繼明照四方。處睽之時,非大人之德无以濟也,非繼明之志,无以合也。對體曰蹇 ䷦ ,家道睽則難必生焉,睽之與難,如響應聲,如影隨形,能合睽于初者,則能去難于終也。反體曰家人 ䷤ ,二陰得正,家人之順也。兩柔失位,家道之睽也。久正終有失,恒順必生睽,人之情也。

【玩辭】:睽,小事吉祥。火居上炎上,水處下潤下,人心乖張,志不同,道不合,大事不足以濟也。六五居中,下應九二,柔爻主事,方睽之時,善合睽者,周旋委曲,小事猶可吉也。

《序卦傳》曰:“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家道之盛則恩義和,家道之窮則性情乖,王道、身道莫不如是,唯聖人善用其睽矣。此睽 ䷥ 所以承家人 ䷤ 也。

《雜卦傳》曰:“睽,外也。”言行發乎身,教化加乎人;家道窮于內,乖張見于外。外之為言,背也,叛也,離也。

睽 ䷥ ,六五主事,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睽卦之上卦離為火,下卦兌為澤,火炎上,澤潤下,乖睽相背之象也。兌為少女,離為中女,二女共處父母之家,長大後應該各自有夫家,說明女大當嫁,如果女大不出嫁,而志不相同造成行為各異。“說”同“悅”,兌為悅。“離”,為明,為火,火附麗于物也,指上下含有和悅附麗于光明的意思。“柔”,指六五,柔進而上行居尊位,又居中位,與九二之陽剛相應。說明六五以和悅、柔順中正的方法處理乖違之事,可獲得吉祥。四爻變為艮,艮為天。中爻震為地。天地上下乖睽、矛盾而化育的事理卻是相同的;男女性別乖睽、矛盾但其相互交感的心志卻是相通的;宇宙萬事萬物乖睽不同,但其發育、生長、茂盛、衰落、死亡的事理卻相同的。震為萬物。萬物隨著時間的失衡,時而睽背,而時和合,睽合相即,睽之時的意義多麼重大啊!

火性炎上,水性潤下,中女少女,志不同歸,嫁不同行,謂之「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據卦象釋卦名。兌德悅,離德明,六五柔中,下應九二,陰爻主事,是以不可大事也,謂之「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據卦德、卦體釋卦辭。天尊地卑,勢位之睽也。往來升降,生化之事則同也。男剛女柔,體質之睽也。婚姻嫁娶,交感之志通也。萬物異體,形色之睽也。負陰抱陽,同構之事類也。故謂之「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據天道、人事、物理之同異,推聖人合睽之道,極言暌之時用也。天地不睽,則清濁无分。男女不睽,則外內无別。萬物不睽,則方類无辨。天地氤氳,則陰陽合德。男女感通,則人倫肇始。萬物同與,則一氣流行。是故睽者,不易之體也。合者,變易之用也。睽者,世事之常也。合者,情理之順也。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上卦離為火,下卦兌為澤,故“上火下澤”。火炎上,澤潤下,事物矛盾而乖戾。世間事物乖睽、矛盾是普遍的規律。君子觀睽卦之卦象,懂得宇宙間沒有絕對相同的事物,總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因此,應該以求同存異的態度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

君子法火澤同體而異性之象,于大同之中,而知所當異也。不能大同者,悖理捐道之人也。不能獨異者,隨波逐流之輩也。《中庸》云:“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君子以同而異之謂也。《莊子·大宗師》引孔子曰:“同則无好也,化則无常也。”同塵合光,化物无形,聖人所合睽之道也。性情言之,情和而兌能同,性明而離能異;形體言之,則陰陽附麗而離能同,陰陽附決而兌能異;功用言之,則火化物而離能合,金析物而兌能異。二體皆存同異,是故六爻皆睽違而亦存合睽之事也。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初九處睽卦之初,與上无應,故有“悔”,但以陽爻處陽位,陽剛得正,故說“悔亡”。“喪”,失去也。中爻為坎,坎為亟心(速疾)之馬,忽然喪失,喪馬之象。因“悔亡”,兌為喜悅,故有“勿逐自復”之義。坎為盜,“惡人”之象。“喪馬”,乖睽之象。“勿逐自復”,喻謂在乖睽之時,應該處靜等待,小心從事,乖睽自會消亡。“見惡人”,也應以溫和的態度處之,不要激怒惡人,這樣就不會有災害發生。

“辟”同避,避免。以溫和的態度對待惡人,是為了避免乖睽而發生災害。

【觀象】:初九動變,兌之坎,參卦曰困 ䷮ ,「有言不信」,不申其志,貞大人吉也。「喪馬勿逐」,不求其同,君子无咎也。睽 ䷥ 之未濟 ䷿ ,猶睽間未深也,君子不求同,不存異,辨物居方,則无濡尾之吝矣。

【玩辭】:憂恨消除。馬匹丟失无需追逐,自己會返回來。去見惡人,无咎。初九无應,剛動于下,悔也。惟其陽剛得正,心存悅道,與人合志,悔亡也。方睽之時,乖離未深,猶喪馬之失未遠,逐之愈去也;又當惡人睽違之情未甚,激之愈烈也。茍惡人迫我,則亦可見之,以避怨咎,猶不失勿逐之誡,而行合睽之事,孔子之于陽貨是也。「喪馬勿逐自復」,往者不追,不求同也。「見惡人」,來者不拒,不立異也。此君子在下无應之時,處方睽之道也。喪馬,失其匹配也。勿逐,淡然處之也。自復,睽違可合也。見惡人,遜以接之也。

喪,丟失,坎也。馬,九四,坎之主也。初四无應,失其匹配,喪馬之象,睽孤之義也。自復,變體出坎也。見,離也。惡人,睽違難近者,坎之丑陋也。見惡人,初四敵也。辟,同避,初不應四也。相應者,相與、相親、相近、相吸、相接、相引之義。敵應者,排斥、回避、打擊、敵意、无關、失去之義。咎,怨毒,九四坎之主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遇主于巷”,指六五。六五為君位,故為“主”。九二與六五相應,離中虛,巷道之象。九二當睽之時,以陽居陰位,失位不當,本有咎害,但以陽剛居陰卑之位,有守謙應時之德,最後能與六五相遇于巷道,故无咎害。此是告誡人們,當處乖睽之時,應該守靜順時,隨機相處,不可急躁沖動,方可无咎。

“道”,指中正之道。“遇主于巷”,說明乖睽之事已相和合,是因為未失中正之道。九二處下卦之中位,故“未失”中正之“道”也。

【觀象】:九二動變,兌之震,參卦曰隨 ䷐ ,春分登天,秋分潛澤,龍蛇出入,隨時宜也。同則由庭升堂,睽則遇主于巷,君臣際會,守時節也。睽 ䷥ 參隨 ䷐ 之謂也。睽 ䷥ 之噬嗑 ䷔ ,濟睽之道曰合,去間之道曰噬,合而噬之,則无間不去,无睽不濟矣。噬間梗,合睽違,則亂无由生也。

【玩辭】:在里巷遇見主人,无咎。九二居中,上應六五,君臣主賓之道也。然二之應五,遇四為滯;五之應二,有三為阻;二五相與,必守謙順時,委曲求同,猶遇主于巷也。居睽違之時,委曲相求,期于會遇,君臣之合,在禮雖簡,于情真切,非枉己屈道,而濟睽之功可成,是以无咎也。巷者,非邪僻由徑也。遇者,非枉道迎逢也。

遇,道路相逢,兌見震涂,見于涂也。春秋之法,備禮則曰會,禮不備則曰遇。君臣賓主相見,皆由庭以升堂。遇之為言,猶「小事吉」也。主,爻指六五,卦指變震。二應五,兌之震,遇主之象也。巷,里涂,直曰街,曲曰巷,震之涂也。巷者,簡陋之所,古人謂循墻而走,則謙卑之義也。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上卦離為目,見之象。中爻坎為輿,為曳。“曳”,音yè,從後拖引。離為“牛”,牛之象。“掣”,音chè,挽也。兌錯艮,艮為手,挽之象。六三與上九相應,六三為人位,故說“人”;上九為天位,故說“天”。“天”,顛也,最高處,牛角在牛頭的最高處。坎為刑、為破。兌錯艮,艮為鼻。“劓”,音yì,古代割去鼻子的刑法,人的鼻子被牛角碰傷,有“劓”之象。看見大車被向後拖曳著難以前進,拖車的牛也被挽制著,人的鼻子被牛碰傷。位不當,故“无初”,開初乖睽。六三與上九相應,得上九陽剛的幫助,最後有好的結果。

六三以陰處陽位,位不當,在昏暗乖睽之世,意欲上進是不可能的,若執拗上進必有所傷,六三與上九相應,開初遇到矛盾,但最終是有好結果的。“位不當”,指六三以陰處陽位。“遇剛”,指六三與上九陽剛相應合。

【觀象】:六三動變,兌之乾,參卦曰夬 ䷪ ,夬有壯頄 qiú 之傷,睽受天劓之刑,皆陰陽相疑故也。夬遇雨无咎,睽遇雨則吉,皆陰陽相合故也。是故,處陰陽睽決之時,君子不可為大作也。睽 ䷥ 之大有 ䷍ ,甲胄森于外,斧鉞叢于中,大有之初,亦睽而未合也。一陰有五陽,陰陽合德,順天休命,大有之終,則睽而必合也。

【玩辭】:看到車被拖著向後,牛被牽著向前。其人遭受墨劓之刑,始不利,終得善。近比二四,為二所曳,為四所掣,遠應上九,為五所阻,失正不安,睽違已極,是受天劓之刑,謂之「位不當」也。然三之應上,終必得合,群疑消除,大勢所趨,謂之「遇剛」也。无初者,初為二四其所曳掣,引上九猜疑,遇二四之剛而睽也。有終者,終為上九所信任,遇上九之剛而合也。

見,離也。輿,變乾也。曳,向後牽引,坎也。牛,離也。掣,向前拖拉,坎也。六三比二則曳,比四則掣,勢之睽也。天,墨刑,變乾也。劓,劓刑,割掉鼻子。虞翻曰:“黥額為天,割鼻為劓。”坎為墨,離為字,兌為刀,乾為首,額頭刺字,墨刑也。艮為鼻,兌為刀,艮伏兌下,劓刑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坎為孤,為夫。九四下无應與,為上下二陰柔所包圍,說明九四在乖睽之世,處在孤獨之境地。“元”,大也。“夫”,人也。“元夫”,即大人,指初九。九四處在孤獨時遇上初九這位大人。陽為君子,為大人。“交孚”,誠信相交,九四與初九處在相應位上,故可以誠信相交,雖有危“厲”但沒有“咎”害。

中互坎為志。“志行”,說明九四與初九在乖睽之世時,有共同濟世的志向并采取統一的行動,以挽救世道的弊端。

【觀象】:九四動變,離之艮,參卦曰旅 ䷪ ,「旅于處」,少故親寡,對境睽孤,又恐生焚巢喪牛之災,是以「我心未快」也。睽 ䷥ 之損 ䷨ ,獨往之志,不可行也;睽違之事,不可為也。良人有孚,眾人應之,則睽之世而德不孤也。

【玩辭】:乖張孤獨,遇到良人。相互信任,危險亦无咎。四初无應,處內外之交,居坎體之中,為睽已甚,當睽孤无助者,危厲无需言也。近比六五之尊,遇元夫之謂也。四五親比,求同而存異,交相孚信,共濟睽違,雖危无咎,以其志同行故也。唯君子剛明,一身以任天下,又得上下至誠相輔,何睽不能濟,何志不能行也。遇元夫,交孚无咎之謂也。

孤,孤獨,坎艮也,山高則孤,人聖則獨。元,善之長,帝出乎震也。夫,坎也,乾辟坤也。元夫,善士良人也,指六五爻。或問:六五陰柔,何以謂之元夫?對曰:帝乙歸妹,六五為之;箕子明夷,六五當之。爻之剛柔者,非獨言形質,亦道也、德性也、性也、情也。先儒立二陽同德相應之例,多以初九為元夫,非也。初之于四遇惡人,四之于初遇良人,彼此牴牾,恐難安也。六五為主于睽,當治睽之者也。是故二遇五為主者,以其情相應也。四遇五為元夫,以其志相通也。交,相互,坎也。孚,信任,坎去不疑,艮出則信。厲,危險,坎也。志,心之所向,巽位也。行,互體變震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六五在乖睽之世,以柔處尊位,難以有與惡勢力抗爭的能力,故有“悔”恨之象。但六五處離卦之中心,說明有柔順、光明之德,又下與九二相應,有虛己向下求賢之心,故“悔”恨可以消“亡”。離為宗。“宗”,宗族內部的親屬,指九二。兌錯艮,艮為膚。“噬膚”,咬噬柔軟之物,比喻柔順平易。兌為口,六五為陰、為柔,有“噬膚”之象。六五與九二均居中位,有中道和順之象。六五與九二相應,說明六五在乖睽之世雖有“悔”恨,但能得到九二之助挽救乖睽之世而有濟世之功,這樣前往有何“咎”害呢?

由于六五之主與九二之宗相應。表示宗親團結,可以和順平易地挽救乖睽之世。陽為慶。前往遇上九之陽。故說“往有慶也”。前往可以濟世,濟世則有功,有功則有“慶”賞也。

【觀象】:六五動變,離之乾,參卦大有 ䷍ ,一陰居尊,五陽應之,有之大者也。一人有德,天下親之,睽之治者也。有大者以德服眾,故能合大睽也。《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不責于人。”是故,聖人于六五不系吉辭也。睽 ䷥ 之履 ䷉ ,處睽之時,而能定上下,辨民志者,非聖人孰能為之?此非謂世有聖人而无睽違,吾實謂聖人行禮制而善救睽者也。

【玩辭】:憂恨消除。宗族相親,前往能有什么災咎?當睽之時,柔居尊位,悔也。比四應二,賢人為輔,悔亡也。救睽之道,陰陽合德,縱里巷相遇,往亦无咎也。悔亡,睽可救也。厥宗,二五應,同族類也。噬膚,四五比,相親近也。往有慶,合睽有道也。

厥,其。宗,同姓族群,乾之氏也。噬膚,親近,噬則合,膚者親,乾離同舍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上九,乖睽到了極點。“豕”,豬也。“涂”,泥也。“見豕負涂”,看見豬背上糊滿污泥。離錯坎,坎為豕,為雨。四爻變為坤,坤為土,土得雨為泥涂,有“見豕負涂”之象;坤為鬼,坎為車,有“載鬼一車”之象。五爻變為乾,乾為先。本爻與三相應,坎為弧,離為矢,有“張弓”之象。“說”,通“脫”。先張開弓,後又放下弓,狐疑不定之象。上九在乖睽之時的孤獨,是自己疑心太重造成的。他所見的臟豬和鬼者是莫須有的。“匪寇”,并非搶劫的強盜。“婚媾”,婚配。上九陽剛與六三之陰柔相應,婚配之象。坎為雨。“雨”,指六三,雨為陰陽交合而成。“遇雨”者,指上九與六三相遇也。六三居澤之上,下雨之象。“遇雨則吉”,遇六三則吉。上九與六三相遇,和合共濟以救乖睽之世,故“吉”。上九處乖睽之極,必定會向和合的方向轉化,所以“吉”利也。

“疑”,猜疑。與六三相應,三為群,坎為疑,三變坎,疑不見,“群疑亡也”。遇到陰陽和合之雨而獲得“吉”祥,上九的各種猜疑就自然消失了。

【觀象】:上九動變,離之震,參卦曰豐 ䷶ ,光明蔀暗,易生狐疑,豕鬼車弧寇者,皆心疑境見者是也。睽 ䷥ 之歸妹 ䷵ ,歸妹者,女怨之終也;睽違者,間隙之事也。君子以異同之身,處怨違之間,而能治睽去疑,則事窮而理合,孚久而疑消也。

【玩辭】:乖離孤獨。見豬承物于路,拉著一車鬼,先舉起弓箭,後放下弓箭。非為寇仇,實來求親,前往遇雨則吉祥。上九陽剛,居明之至,處睽之極,自猜很而乖離也。下應六三,而三為兩陽所曳掣,進退皆睽,愈至其睽,是生豕、鬼、車、弧、寇之群疑也。睽極必合,畜極必通,妄去心明,而後群疑亡也。猶陰陽和而時雨降,是以吉也。睽孤,乘張已極也。見豕負涂,豕非負重之物,當事之睽也。載鬼一車,以无為有也。先張之弧,始疑惡而欲射之也。後說之弧,疑釋稍也。匪寇婚媾,知其非寇而實親也。往遇雨則吉,疑盡釋而睽違合也。

見,離也。豕,坎也。負,震之承也。涂,震之途也。載,亦震之承也。鬼,坎之疑也。車,震也。張,引弓,震也。弧,坎之弓也。脫,放下,兌也。匪寇婚媾,坎也。雨,兌也,陰陽和而為雨,和則不疑,不疑則睽治矣。疑,坎也。

【總論】:縱觀睽卦,兩體言之,則內卦皆睽而有所待,外卦皆合而有所應。是以,初「見惡人」,四「遇元夫」,初睽于性情,而四合于道義。二「遇主于巷」,五「厥宗噬膚」,二睽于禮法,而五合于宗親。三「輿曳牛掣」,上「遇雨則吉」,三睽于形勢,而上合于時位。六爻言之,除六五救睽之主,其余五爻皆先睽而後合。初之「喪馬」謂睽,「自復」則合也。二「遇主于巷」謂睽,「未失」則合也。三「无初」,謂睽,「有終」則合也。四「睽孤」謂睽,「遇元夫」則合也。五之「厥宗噬膚」,救睽者唯合也。上「群疑」謂睽,「遇雨」則合也。此六爻之用事,以治全體之睽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