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恒卦

32.恒 ( ☴ 巽下 ☳ 震上)

【經文】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樂說恒卦

32.恒 ( ☴ 巽下 ☳ 震上)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恒,卦名。恒,久也。男在女上,男動乎外,女順乎內,人理之常,故曰恒。

恒卦之下卦為巽,上卦為震。六爻皆有應,故說“亨,无咎”。震為雷,巽為風,雷在上,風在下,天道自然的恒久之道;震為陽、為君。巽為陰、為柔、為臣。君在上,臣在下,為社會的恒久之道(古代社會的觀點);震為長男、為動,在上位。巽為長女、為順,在下位。男動于上,女悅于下,為夫妻之間生活的恒久之道。初利于“貞”正,前往至四,為泰卦。泰者,通也。故說“利”于有所前“往”。“亨”通就无有“咎”害,利于堅守正道,利于有所前“往”。

雷動風起,雷息風止,雷迅風烈,雷舒風和,雷風相與,以宣陰陽之氣者,恒之卦也。篆書從心、從月、從二,二象天地,心日離類,天地長久,日月常明,恒之字也。恒通亙,能宣天地之氣者,唯雷風是也。男動于外,女順于內,夫唱婦和,夫婦恒久之道也。恒者,久也,常也,固也,安也,處也。

【觀象】:初四互姤 ䷫ ,天地相遇,陰陽合德,亦男女之道也。然“女壯勿娶,不可與長”者,以其失恒道故也。二五互夬 ䷪ ,姑洗三月,嫁娶繁衍之時也。三上互歸妹 ䷵ ,雷動澤感,男娶女歸,天地之大義,人倫之終始,故彖傳曰「利有攸往,終則有始」。初五互大過 ䷛ ,君子獨立不懼,遁世无悶,所謂「立不易方」者是也。二上互大壯 ䷡ ,物恒而後可久大,恒以修身,則身命安;恒以齊家,則家道興;恒以治國,則國運隆。反體曰咸 ䷞ ,艮兌速咸,情之真也。震巽恒常,義之正也。咸者,男女交感之初也。恒者,夫婦居室之常也。對體曰益 ䷩ ,君子守道執常,行道應變,見善則遷,有改則改,不執于一也。震納庚,巽納辛,更新之義,亦見于是。蘇軾曰:“物未有窮而不變者,故恒非能執一而不變,能及其未窮而變爾。窮而後變,則有變之形;及其未窮而變,則无變之名,此其所以為恒也。”《論語·里仁》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也。”言夫恒之對益者也。《繫辭》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亦謂此者也。

【玩辭】:亨通,无咎,利正固,利有所行動。剛柔相蕩,雷風相與,陰陽相應,順以動,動而能遜,皆理之常也。能久于其道,則恒而能亨,乃无咎也。恒所以能亨,皆由貞正也。君子重恒道,非守一隅而不知變也,故利于有往。利貞者,恒之有體也。无咎者,恒之成德也。利往者,恒之行用也。恒者,不易而久常也。往者,變易而无方也。聖人執不易之道,以御變易之道,是謂簡易。恒有二義,有不易之恒,有不已之恒。利貞者,不易之恒也。利有攸往者,不已之恒也。合而言之乃常道也,倚于一偏,則非道矣。唯其不易,乃能成其不已。

《序卦傳》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聖人序易,首乾坤、中坎離、繼咸恒,何也?曰:天地者,造物之主體也。水火者,生化之功用也。乾坤坎離,先天之本也。咸恒者,乾辟坤闔,人道之肇始也。山澤雷風,後天之則也。首乾坤則天地位焉,中坎離則萬物育焉,繼咸恒則彝倫敘焉。

《雜卦傳》曰:“恒,久也。”咸貴應速,恒尚久常。速指其初,久言其成。速敘其始,久述其終。咸恒往來,乾辟坤體,陽動陰中,而肇始人倫之初,皇建人道之極也。

恒 ䷟ ,九五主卦,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恒卦之上卦為震、為剛,下卦為巽、為柔,故有“剛上而柔下”之象。“相與”即相助。震為雷,巽為風,故有“雷風相與”之象。巽,順也。震,動也。“巽而動”,猶言順而動。恒卦之初六與九四相應,九二與六五相應,九三與上六相應,故有“剛柔皆應”之象。由于恒卦具有以上的幾種意義,故名之曰“恒”。之所以“亨,无咎,利貞”,就是由于長久保持恒久之道。中爻乾為天,乾含坤,故說“天地之道”。乾為日,兌為月。震為動,日月運行于天空,恒久照耀大地,故說“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乾為終,震為生,故為“始”,故曰“終則有始”。震為春,巽為夏,兌為秋,乾為冬,四季循環不已,故“四時變化而能久存”。乾為聖人。“天下化成”,天下得到治理。坤卦《文言》:“天地變化,草木蕃。”聖人觀察天地恒久之道的有序性來治理國家,使天下國家得到教化,從而形成理想的境界。震巽均為木,震為竹、為葦,巽為草茅。故說“萬物之情可見矣”。認真觀察恒久的道理,天地萬物發展變化的情狀就看得明白了。

震剛居上,巽柔處下,雷風相薄,交助其勢,巽德順,震德動,順而動,六位皆相應,故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據卦象、卦德、卦體釋卦名。雷風相與,天地之運也。剛柔相應,陰陽之機也。咸與恒,皆剛柔相應。咸不著其義,恒則曰‘剛柔皆應’。咸无心,恒有位也。有位而剛柔相應,其理也。无心而剛柔相應,其私也。能識時義之變易,斯可言易矣。恒于正則久,久則通,天地日月,恒久之道也,故曰「恒,亨,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巳也」,釋卦辭。天道運行,周期循環,終則有始,恒久不已,故曰「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釋卦辭。久于其道,則居所不遷之謂也。終則有始,則動靜不窮之謂也。天地長久,日月長明,歷劫不壞,聖人居位,踐行王道,化育萬民,故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極言恒道,而贊其大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恒久不已,利貞也。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終則有始,利有攸往也。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上卦震為雷,下卦巽為風,雷風相助為恒。乾為易、為立,坤為方。“易”,變動。“方”,方正,猶道也。初六前進至四,九三不動,故說“立不易方”。君子觀此卦象,在立身處世時,不要改變了人生的“方”正之道。

君子觀雷風相與、天地恒久之象,以常久其德,立于常久之道,行于大中之域,不變易其操守也。立者,確乎不可拔也。方者,持守彌堅也。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所謂立不易之方者也。胡炳文曰:“雷風雖變,而有不變者存,體雷風之變者,為我之不變者,善體雷風者也。”李光地曰:“雷風者,大地之變而不失其常也;立不易方者,君子之歷萬變而不失其常也。”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浚”,深也。半坎,坎為水,在下為淵,故說“深”。初六與九四皆失位,但是為相應位,故說“貞凶”。宜于堅守正道,可以避免“凶險”的事情發生。由于與九四非正應,故“无攸利”。夫妻之道雖為恒久之道,但夫婦如何相處要有一個過程。內三爻講婦道,女主內,要柔順,持家;外三爻講夫道,對內是主心骨,對外要剛毅。夫婦要恒久而和諧相處,都要遵循夫婦之道。在舊社會,由于男婚女嫁是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的,在男女之間剛剛結婚時,妻子要求丈夫像多年的夫妻一樣感情很深,是不可能的,要求太急反而會導致夫妻之間的不和諧。所以,男女雙方都要堅守循序漸進之道,否則,就會有不和諧的事情發生。

初六為長女的主爻,以陰柔處陽位,位不當。巽為不果,為節操,有質柔而志剛急躁冒進之象,所以,初六未得夫婦恒久之道。乾為元,故為“始”。“始”而“求深”,違背事物漸進發展的規律,故“凶”。

【觀象】:初六承夬 ䷪ ,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始求深而得咎者也。初六動變,參卦曰小畜 ䷈ ,文德懿而後功業就,居恒之初,君子安之若素,不躁動以求也。恒 ䷟ 之大壯 ䷡ ,居恒之始而求大壯之功,必生壯趾之凶也。

【玩辭】:深求恒久,固守凶,无所利。初六居下,執巽之主,性躁情柔,能知常而不能應變,茍深有所求動而應四,則雖正亦凶,失時而无所利矣。孔子曰:“欲速則不達。”是也。浚,入水深挖,取巽入兌澤大坎之象也。浚恒,謂求恒之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悔亡”,悔恨消亡。九二以陽爻居陰位,位不當,故“悔”;但九二居下卦之中位,故“悔亡”。

乾為久,九二居中。古人認為,夫婦相處之道,男子應有陽剛之氣,女子應有陰柔之德,如果相反,則家道不昌而有悔恨。九二之長女,以陽剛之德處夫婦之道,妻子以剛性之道對待丈夫,則夫婦之間難以和諧而發生悔吝之事,但九二之長女能行中正之道,故“悔亡”,不和諧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九二悔吝的事情沒有發生,是因為能恒久保持中正之道。

【觀象】:九二動變,參卦曰漸 ䷴ ,漸者進也,進道有漸而後可久,在恒之中,進退不失其道也。孟子曰:“深造必以道。”此也。恒 ䷟ 之小過 ䷽ ,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行有小過而至于中道者,君子貴之矣。

【玩辭】:憂悔消除。九二以陽剛之才履居陰柔之位,執非常道,據非常理,處非常位,本當有悔,以其居中應中而能恒久于中,德勝于位,故得悔亡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巽為進退、為不果,中爻乾為德,故有“不恒其德”之象。中爻乾錯坤,坤為羞。九三上承乾陽。乾卦九三爻辭說:“或躍在淵”,故九三有“或”之義,故說“或承之羞”。巽為長女。九三以陽爻居陽位,說明長女的氣質剛而又剛,說明不可能實行夫婦之道。在夫妻關系上,朝三暮四,不能保持恒久中正之德。由于長女沒有中正之德而行為不軌,失去了自己的節操,而被丈夫所休棄。在舊社會,妻子被丈夫所休棄,是最大羞辱的事情。對此,只有堅守正道,才能防止“吝”難的事情發生。

九三下上皆敵應,進退都被阻塞,故“无所容也。”不能恒久保持其德行,就不能在社會上“容”身處世。

【觀象】:九三動變,參卦曰渙 ䷺ ,王假有廟,利涉大川,至誠无息而能感動神人者,九三之勸也。恒 ䷟ 之解 ䷧ ,巽動入險,不能固志,負乘致寇,猶可羞吝也。

【玩辭】:不能持守美德令行,可能會蒙受羞辱,固守則有憂吝。九三雖居正,然過剛不中,志在從上,不能守位,是无常之人,則羞辱或隨之,不中之用,雖固守之亦徒增羞吝耳。九三履巽宮,游于上下兩體之間,不能守道之人无所容處其身,聖人深惡之矣。或者,將然之辭也。吝者,謂可鄙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田”同“畋”,打獵。震為田獵。九四為震卦之主爻。震為長男。田獵為男人之事。中互巽為禽,男人田獵于外。下卦巽為長女,下卦為內。妻子持家于內,男女各司其職。九四與初六相應,與相應之爻為陰虛,故“无禽”。“田无禽”,打獵沒有獲得禽獸。男人外出打獵无有所獲,說明沒東西養活家室,不能盡其丈夫之職。

九四以陽爻處陰位,“久非其位”,又失中,過中就不能恒久,哪能打獵有所收獲呢?九四之長男,過剛而喪失其中正之德,處外作事而无所獲。

【觀象】:九四動變,參卦曰豫 ䷏ ,由豫之得,存乎善變者也。恒 ䷟ 之升 ䷭ ,子曰“大德者必受命”,九四守下德而欲圖高位,安可得也?

【玩辭】:田獵沒有捕獲到禽獸。九四之才,陽居陰位,不中不正,處非其所,不能久安,失恒道者,勞而无功,猶田獵而无禽可獲也。田,田獵,震象。禽,鳥獸,震類走獸,巽主飛禽,于爻則為初六。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六五居上卦之中,有中正之德,下與九二相應,故說“恒其德,貞”。恒久保持柔順之德,合于正道。六五以陰柔居陽位,故說“婦人吉”。婦人保持柔順之德則“吉”,六五失位不正,故說“夫子凶”。“夫子”,指男子。男子保持柔順之德則“凶”。六五陰爻處陽位,位不當,說明男子沒有陽剛之氣,沒有勇敢進取的精神,萬事不成,不能養活家室,成就事業,所以“凶”也。

六五下應九二,故說“從一而終”。“從一而終”,是舊社會婦女必須遵從的道德,丈夫死後不許改嫁給第二個男人,守寡而終其一生。“婦人之貞”的“貞”,即指“從一而終”,從男尊女卑的觀點看,婦女“從一而終”則“吉”。乾為義。“制”,裁制也。“義”,事宜也。六五失位下順從陽剛之婦,故說“凶”。男子應該要有剛強果斷的能力,判斷是非,裁制事宜;如果相反,優柔寡斷,聽從婦人支配,沒有主見,則萬事不成,家道不興,所以可能有“凶”險的事情發生。

【觀象】:六五動變,參卦曰歸妹 ䷵ ,男動女隨,夫唱婦和,人倫之正道也。茍男從以動,則有違陰陽順逆之道,必應凶也。恒 ䷟ 之大過 ䷛ ,君子才德過人,而言行不過物,以其能守恒道故也。棟隆則守之,棟橈則不從也。

【玩辭】:恒守德行,女子正固吉祥,男人凶。六五之才,柔中應剛中,常久不易,陰柔而能正固其德者,從一而終,故婦人吉也。若丈夫而以從婦人為常,則失其剛陽之德,非其正道,故夫子凶也。彖所謂「貞吉」者,指婦人也。「利有攸往」者,指夫子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振”,動也。上卦震為動,上六處震卦之極,有震動不能保持恒久之象,故“凶”。上六以陰爻處陰位,說明丈夫之氣質弱而又弱,思想動而又動,夫妻關系難以維持,所以有凶險之象。

上六居卦之極,不宜動,卻偏要動。“振”,動也。陽為大。“大”,指九三之陽。九三想往上與上六相應與,受九四所阻,故說“大无功也”。

【觀象】:上六動變,參卦曰豐 ䷵ ,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无人,振恒之凶,凶不可言。恒 ䷟ 之鼎 ䷱ ,君子正位凝命,守其道,盡其職,无振恒之凶,而成玉弦之功也。

【玩辭】:震動无恒,凶。上六陰柔,居恒之極,處震之終,恒極不常,久非其所,失恒道而无功者也。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醫振”者,此也。振者,動之速也。

【總論】:縱觀恒卦,雷風相與,而六爻无相應之義,中則能恒,不中則不恒。初四居兩體之下,皆不及于恒,泥于常而不知變者,是以初「浚恒」而四「无禽」也。三上居兩體之上,皆已過乎恒,好變而不知常者,是以三「不恒」而上「振恒」也。唯二五得中,知恒之義者,六五柔居陽位,以柔中為恒,故不能制義,唯婦人吉也。九二剛居柔位,以剛中為恒,亦不能盡守常之義,故唯悔亡耳。李舜臣曰:“咸恒二卦其彖甚善,而六爻之義,鮮有全吉者,蓋以爻而配六位,則陰陽得失,承乘逆順之理,又各不同故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