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革卦

49.革 ( ☲ 離下 ☱ 兌上)

【經文】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樂說革卦

49.革 ( ☲ 離下 ☱ 兌上)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革,卦名。變革也。澤在上,火在下。火燃則水涸,水決則火滅。又中少二女不相得,故其卦為變革也。

下離為火,上兌為澤,澤下有火,象徵變革。“革”,改也。“己”,天干的第六位,指六二。離為日。“孚”,信也。己為土,土為信。六二與九五為正應,故有“己日乃孚”之象。“己日乃孚”,是說己日推行改革,可以取得民眾的信任。離為夏,故為“元亨”。兌為秋,故為“利貞”。“元、亨、利、貞”為春、夏、秋、冬。中爻巽錯震,震為春。離為夏。兌為秋,離錯坎,坎為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是最大的變革。推行改革,堅守正道,悔恨將不可能發生。

變物者莫過于金,化物者莫過于火,是故金火鍛煉名之曰革。河圖順生,洛書逆克,金火易位,河圖變洛書,而生克之機于是見矣。商湯滅夏,武王伐紂,滅除舊制,革之事也。離日也,兌月也,乾行也,巽度也,治歷明時,革之用也。乾王也,兌收也,離遇也,巽命也,王者受命也。巽新也,兌月也,離日也,乾始也,改正朔也。兌改也,乾衣也,巽服也,離色也,易服色也。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革之象也。是故,革命,更改,免除『雜卦:革,去故也』,排斥『彖: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告誡,皮膚,皮革『說文:獸皮治去其毛為革』,兵車『禮記:革車千乗』,甲冑『禮記:袵金革』,轡首『爾雅:轡首謂之革』,羽翼『詩經:如鳥斯革』,皆廣義之革也。

己,離納己。己,居天干之中,後序庚辛,存隱伏之意。庚辛猶更新,去故之謂,革也。是故己日乃孚者,隱伏以待時宜,而後圖更新也。古今易家對“己日乃孚”各執一辭:虞翻、朱熹、尚秉和以為“己日乃孚”,取離納己象,得其象也;胡瑗、程頤、李光地以為“巳日乃孚”,謂革命不可輕遂易就,得其意也;孚,信也。

【觀象】:初四互家人 ䷤ ,君子言有物而行有恒,革言三就,慎言篤行之至也。二五互姤 ䷫ ,王道之革也,克享天心,受天明命,故吊民伐罪,順天應人,非申命而告則不行也。初五互同人 ䷌ ,凡代天伐罪之事,必其同人于野,而後能為之,三代之君莫不先得人心而後有天下也。二上互大過 ䷛ ,棟橈傾覆而後革之,所以致其通也。反體曰鼎 ䷱ ,革曰去故,鼎曰取新,體相反而意相對也。對體曰蒙 ䷃ ,改易之道其要无咎,革言三就,乃見其孚,及其究也,則果行育德,再三而瀆。

【玩辭】:己日始有孚信,大亨通,利正固,憂悔除。君子行改作之事也,必趣時尚中,以求人之能信也。先時而革,則人疑而无孚;後時而革,則人棄而亦无孚也。二五中正,抱德推誠,心志相應,能自孚而孚人,故得大亨之善也。革而去故,必其由正道者,而後无變動之悔,乃悔亡也。

《序卦傳》曰:“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之為物,因之則污穢,革之則清洌,必時時革之。渫之甃之,井道乃革,此革 ䷰ 所以次井 ䷯ 也。

《雜卦傳》曰:“革,去故也。”革者,革除蠱亂宿疾,故曰“去故”也。

革 ䷰ ,九五主事,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息”,滅也。革卦上卦為澤,澤為水;下卦為離,為火。水在火上,水勢大于火勢,水滅火;火勢大于水勢,火滅水,故說“水火相息”。水火相互息滅,改變了水火的本來面貌,故為“革”。離為中女,兌為少女,與蒙卦相錯,蒙卦上艮為“居”。故有“二女同居”之象。中爻巽為志。二上至五為兌,巽兌正相反,巽志不能實現,故說“其志不可得”。二女同居一室,猶言二女同嫁一夫。二女同嫁一夫,則必相互猜疑嫉妒而爭吵,其心志不得統一,必須改變二女同居的狀態,故取卦名曰“革”。“己”為土,離為日。“孚”,信也。“革而信之”,己日推行改革,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能取信于眾。“說”同“悅”。中爻乾錯坤,坤為文;離為明,兌為悅,故有“文明以悅”之象。乾為大。革卦之六二以陰爻居陰位,得正得中;九五以陽爻居陽位,得正得中,并且為正應,陽上而陰下,“亨’通之象,故曰“大亨以正”。君上推行的改革,合乎中正之道,并且得臣下之擁護,說明改革得當,其悔恨就會消“亡”。“湯武革命”,指商湯滅夏,周武王滅殷。商湯滅夏,周武王滅殷,是順乎天道合乎人心的。巽錯艮,艮為時。變革的時機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是多麼的重”大”啊!

兌水也,離火也,水火不相容,猶二女共處一室,同性相斥,心志不能相通,謂之「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據卦象釋卦名。息,處也。兌金也,離火也,金火交戰,需己土通關,土主信,謂之「己曰乃孚,革而信之」,釋象辭。離體文明,兌性和悅,文明則事理貞正,和說則人心順遂,謂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據卦象釋“元亨利貞”。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此之謂也。時當易則易之,位當改則改之,勢當變則變之,因地制宜,因時行用,因勢利導,憂悔革除,謂之「革而當,其悔乃亡」,釋“悔亡”。天地變化則四時成歲,四時成歲而萬物化生,謂之「天地革而四時成」,推革之道,極乎天地變易,天道之革也。萬物、四時、天地,不過陰陽二氣之運用耳。天,乾也。地,巽也。變化,兌金曰從革。四時,兌納丁。兌納丁象豕,為主于四時也。湯放夏桀,武伐商紂,民之悅之,如出水火,猶解倒懸,謂之「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推革之道,察于時運終始,人事之革也。應,巽之順也。巽承乾,所以順天心也。巽乘離,所以應民志也。天心改移,人心所向,革之道至大,謂之「革之時大矣哉」,極言革道而贊其大也。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明時。

革卦為內離外兌,離為火,兌為澤,故說“澤中有火”。澤中有火,說明澤中已經无水。澤中无水,說明澤已經發生了變“革”,不成其為澤了,故取卦名為“革”。“治歷”,以日月等天體所運行的歷程為準來確定歷法,以確定四季的時間,指導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活動。乾為寒,離為暑,巽為風,兌為雨,革卦中寒暑風雨全都具有。中爻為乾,乾為君子。君子觀此卦象,制定歷法,使人“明”白一年四季的“時”間變化。

君子觀天地革成四時之象,制定歷法,敬授人時。聖人亦稽之歷數也。離日也,兌月也,巽星也,乾行也,巽度也,日月星辰各行其度,天文歷數之象也。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鞏”,以皮捆縛物體,使之固定。革卦的下卦為離,離為牛;中爻乾錯坤,坤為黃,故有“黃牛”之象。中爻巽為繩,故說“鞏用黃牛之革”,用皮革來縛束著黃牛。初九為革卦之始,當革之時,以陽之才,可以變革。但是,初九居卑下的地位,上无應與,因而沒有實行變革的權力,又无推行變革之人,為此无實行變革的現實性。既然无變革的現實性,就不能盲目地進行變革,因而用黃牛之革比喻之,不使盲動。

初九上无應與,沒有實現變革的條件,故“不可以有為也”。說明需要等待條件成熟時才能實行變革,不可盲目行動。

鞏,固也,承巽以束之,變艮以止之。用,乾也。黃,中色,離也。牛,順物,坤也。革,包束之物,坤之皮也。黃牛之革,離坤之爻,柔順居中,皆謂六二也。

【觀象】:初九動變,離之艮,參卦曰旅 ䷷ ,旅于外者親必寡,无孚于人,則不可以有為改作也。革 ䷰ 之咸 ䷞ ,革命之道,必順乎而天應乎人,咸其拇而未感其害,是以天不感而人不應也。

【玩辭】:用黃牛皮擰成的繩子捆綁結實。雖當革時,居初无應,非革之位,非革之時,是故不可以有為也。聖人之于改作也,必有其時,有其位,有其勢,審慮而慎動,而後可以无悔,其慎有如此。鞏用黃牛之革者,初九无應,近比六二,不可以遽動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六二為陰土,己屬土,離為日,故有“己日乃革”之象。乾為行。“征”,前行、前進也。六二以陰柔得中得正,上行與九五為正應。當革之時,上得九五的支持,下得臣民的信任,故“征吉,无咎”,前進可獲“吉”祥而“无咎”害。

乾為嘉。“嘉”,美也。六二上行遇九五之陽,故說“行有嘉”。前進必有功勞而獲得嘉美,即“征吉”也。征,乾之健也。嘉,巽之利也。

【觀象】:六二動變,離之乾,離納己,乾主日,己日之待,待有孚也。參卦大有 ䷍ ,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大有之事業也。王者必先有其德,而後有其位,而後有其功也。革 ䷰ 之夬 ䷪ ,不利即戎,而曰征吉,何也?六二之動,明直而應,以用天下,不失臣節,干戈甲胄猶是王庭之事也。文王无革命之事而有受命之功,无觀兵之心而有即戎之事,然且往而獲吉,動必无咎,夫非聖人而能之乎?

【玩辭】:巳日進行變革,征進吉祥,无咎。六二柔順中正,又為文明之主,上應陽剛之君,中正則无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得權勢,體順則无違悖,時可矣,位可矣,才可矣,行則有嘉慶,于是可以革也。孚于人而後革之,則征吉而无咎也。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則日乃革之事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三與九四无比應,若向前進發,必遇九四陽剛之敵阻,必有凶險的事情發生,故“凶”。九三陽爻居陽位,為正位。“厲”,危險。只有堅守正道,可以防止危險的事情發生。兌為言,兌為毀折,故有“革言”之象。離為三。“就”,成也。九三陽居陽位,故“有孚”。變革的計劃再三反復謀劃,就能獲得成功,在實施其計劃時,要誠守信用。

九三處下卦之極,有革道初成之象,但是宜于穩步前進。九三陽剛居陽,有急躁上進之象,急躁上進必遭凶險,故以“征凶,貞厲”警告之。“之”,往也。變革已經初見成效,又何必急躁前進呢!

就,艮之終成也。言,語有辭章,兌也。巽反兌,則革言,將革而謀之也。何,哪里,艮也。之,去往,變震也。

【觀象】:九三動變,離之震,明照而動,虛己以往,自孚孚人,位不中,時未適,而改作氣象先見也。孔子曰:“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蓋事之未成,物之未生,而氣數之征已應也。參卦噬嗑 ䷔ ,灼火鍛金,恐有不革,益之以震木,鼓之以巽風,則必見革也。革 ䷰ 之隨 ䷐ ,革曰去故,隨曰无故,去故无故,革言就也,改命備也。革隨其時,時至己日,三甲三庚,俱自此始,不改不變,更何往矣。

【玩辭】:征進有凶,固守危險。改易言辭要反復稽考,而後申命告之地天下,始能孚于人。過剛不中,體兼乾離,又變體出震,自任剛明,而躁動于革者,故存“征凶貞厲”之戒也。當革之時,處水火相息之際,能終日乾乾,不自任剛明,以至于詳審三就,則亦有孚而可為也。夫「征凶貞厲」者,事不當革,茍躁動而妄為,則无孚而人皆疑之;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亦无孚而人皆棄之;得己日之時中,孚誠四溢,則改作可為矣。「革言三就」,慎之至也。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改易之言,可不慎乎?文王之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則革言三就之事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四以陽爻處陰位,位不當,故“悔”。離為夏,兌為秋,九四由離進入兌,即已改夏命為秋命。說明九四當革之時,不得不革,順應情勢,故“悔亡”。九四居乾卦之中,乾為信。中爻巽為命,巽與兌綜,巽不見,表示巽命已改,故說“改命”。用誠信之心順應情勢革除舊命,不但可以消除悔恨,還可以獲得“吉”祥。

乾為信,巽為志。“信志”,相信九四改命之志。九四處于當革之時,不得不革之勢,九四的改革必上信于天,下信于民,故說“信志也”。

改,兌之金也,巽之新也。命,政令、天命,巽也。志,心之所之,巽也。兌反巽,則改命,革而行之也。信,申也。改命信志,猶致命遂志也。

【觀象】:九四動變,兌之坎,悅以勞,明以勸,人忘其勞,士忘其危,雖赴湯蹈火,死无辭也。參卦曰困 ䷮ ,澤无水,而水何往也?通為川焉,塞為淵焉,升為雲焉,降為雨焉,不為澤所囿也。心懷天下,懷德抱道,致命遂志,君子不器有如此也。革 ䷰ 之既濟 ䷾ ,有孚改命而思患而豫,何也?六爻正位而應,革而當也。初吉終亂,慎所之也。

【玩辭】:憂悔消除,取信于民,改易政令,吉祥。剛居陰,故有悔也。水火相息,或躍在淵,位當革也。出離入兌,秋氣收殺,時當革也。執剛處陰,近而不僭,才當革也。近君之位,道德玄同,任當革也。革而當,則悔亡矣。取信于人,縱政命不通猶可改易而獲吉也。下无所應,承乘皆陽,心无牽掛,唯改命之志敷布四體而孚于萬民,志无不達也。《心經》曰:“无掛礙故,无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有孚改命之謂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大人”,指九五。九五得位得中,象徵有陽剛之才,又為中正之德的國君,是實行改革的主體。兌與艮錯,艮為虎。兌為秋。秋天鳥獸都要漸漸換毛,故有“變”更之象。“虎變”,是說大人推行變革,使朝綱有很大的變化。乾為信,不必“占”問,定知能顯現誠信之德。

“文”,文彩。“炳”,明也。乾錯坤,坤為文。離為明。“虎變”,虎的皮毛到了秋天換了新毛之後,更加光彩明美,比喻大人推行變革所取得成就,十分光彩奪目。

大人,萬民之主,乾也。虎,百獸之王,乾也。變,改易,兌之金也。虎變,夏希革而秋毛毨也。鳥獸春孳尾,夏希革,秋毛毨,冬氄毛,不違其時,猶有信也。大人法之,順天時,應人心,自新新民,隨時變易,以求道也。占,問卜,兌之巫也。孚,信也。炳,明著,離也。

【觀象】:九五動變,兌之震,參卦曰隨 ䷐ ,陽唱陰和,男動女隨,大人有孚,民之向往如歸市也。革 ䷰ 之豐 ䷶ ,以文德而成武功,非大人誰能與于此?古之王者,格于天地而受命,格于民人而登極,格于鬼神而降福,王格之憂,勿問之矣。

【玩辭】:大人之革,如虎皮之紋理,彪炳渙汗,不用占問,天下孚矣。九五之才,陽剛中正,履居尊位,大人氣象也。以大人之道,革天下之事,无不時也,无不當也。即其革成之時,事理昭然,王恩渙汗,如虎文彪炳,未待占卜決疑,人皆知其當,天下无不信之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乾為虎、為豹。“豹”,貓科動物,比虎小。“豹變”,豹換上新毛。豹換毛雖不及虎換毛那麼光彩奪目,仍然有新鮮的面貌。猶言上六當革之時,雖不及九五之炳然光明,而仍有成績之顯現。上六為陰,陰為小人。艮為面。艮與兌錯,艮面已經被兌改變,故說“革面”。君子改革有顯然的成績,小人也改變舊日之成習。上六處變革之極,此時若前進不止,必有凶險。事物到了極點,必將走向反面,只有居守正道,可獲“吉”祥。

下與九三相應,離為文。“文蔚”,文彩耀然。上六助九五之君完成變革,其文彩耀然。“文蔚”與“文炳”之文彩有其程度的不同,“文炳”之明強于“文蔚”之明。小人革去其舊習,說明“順從”國“君”所推行的大變革而作出相應的選擇。

豹,上應艮爻。艮者,熊豹之屬,君子之類。大人虎變,君子豹變,物感以動,類相應也。虎之文修大而有理其文炳然,如火之照而易辨也。豹之文密茂而成斑,其文蔚然,如草之暢茂而叢聚也。面,艮也。蔚,文深密如叢也。

【觀象】:上六動變,兌之乾,離體承于下,自夏而至于秋冬,革道終成也。參卦曰夬 ䷪ ,五陽決一陰,舊故盡去,乾德圓滿,而革道大成也。革 ䷰ 之同人 ䷌ ,改易之世,必生聖明之君。聖明之君,必有忠賢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唱之而必和,謀之而必從,以其道德玄同故也。

【玩辭】:君子之變革,如豹皮之文理,細密祥實。平民百姓亦被王化,改其觀而順以聽命。妄作凶,居正吉。上六陰柔,居革之終,不可以過,亦不可以有行也。九三“征凶貞厲”,謂事之將革者,宜草創而寧,不可妄作也。上六“征凶貞吉”,謂事之已革者,宜持盈守成,不可復變也。“君子豹變”者,春孳夏希,秋毨冬氄,因時利用也。“小人革面”者,王化廣被,仁義成俗,順以聽命也。周公遷殷之頑民,居于洛邑,歷世化之,已得純善,則小人革面之事也。九四,當文王之受命也。九五,當武王之革命也。上六,當成康之守成也。

【總論】:縱觀全卦,以水火相息立象,以變革改作立意,以孚誠為最要,以時中為大旨。初九,黃牛之革,居初无孚,因襲而不革也。六二,巳日乃革,有孚于時,不可遽革者也。九三,革言三就,有孚于人,謹審以為革者也。離體三爻,言革不言改,革故也。九四,改命之吉,有孚于天,事之當革者也。九五,大人虎變,有孚于鬼神,聖人神化之功也。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天下丕變,革道大成也。兌體三爻,多言改變,取新也。學者于此處用功夫,則深得改革之道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