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泰 ( ☰ 乾下 ☷ 坤上)
【經文】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樂說泰卦
11. ䷊ 泰 ( ☰ 乾下 ☷ 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
泰,卦名。 ䷊ ,卦象。泰者,通也。天地、陰陽相交而萬物生成,故為泰。“小”,指陰,即坤 ☷ 卦;“大”,指陽,即乾 ☰ 卦。由內而外曰“往”,由外而內曰“來”。坤陰之氣由外而內下降,乾陽之氣由內而外上升,天地陰陽之氣內外、往來、上下交感,故“吉,亨”也。
自一陽復 ䷗ 子月,二陽臨 ䷒ 丑月,至三陽泰 ䷊ 寅月,皆陰中生陽,陰消陽長,曰小 ⚋ 往大 ⚊ 來。
冬盡春來而天地絪縕,春生夏長而元亨。曰“吉亨”。下卦乾 ☰ 主陽氣上升,上卦坤 ☷ 主陰氣下降,陰陽交泰,陽升陰降之動象。
按字體,泰象三人在水上。人在水上,水去人安之象也。水流于地,往來交通之象也。夳,古文泰字。法象莫大乎天地,故坤乾二大,名之曰泰 ䷊ 也。坤地陰也,乾天陽也,天地交通,陰陽往來,相遇而和,民物咸豐,是泰之象也。總泰之義:安定、奢侈、傲慢、極大、甚至、通達:《序卦》曰:“泰者,通也。”
【觀象】:初四互夬 ䷪ ,彖曰「告自邑,不利即戎」,應上六「勿用師,自邑告命」之辭也。二五互歸妹 ䷵ ,應九五「帝乙歸妹」之辭也。三上互復 ䷗ ,應九三「无往不復」之辭也。初五互大壯 ䷡ ,四陽息陰,是「小往大來」之象也。二上互臨 ䷒ ,剛浸而長,亦「君子道長」之象也。泰 ䷊ 反對皆否 ䷋ ,時有否泰,用有行藏,道有存廢,聖人財成輔相,參天地之化育,以持盈保泰也。
【玩辭】:陰往陽來,吉祥亨通。坤上乾下,三陽息陰,是「小往大來」之象也。二五相應,君臣合德,陰陽各返其類,萬物各履其所,是以「吉亨」也。泰為消息卦,象夏之正月。陽大陰小,陽富陰乏,陽實陰虛,陽誠陰疑,陽升陰降,陽息陰消,陽有陰无,陰動陰靜,陽君子陰小人,爻上推謂往,下移謂來,易之凡例也。泰卦不系元吉或元亨,而言吉亨,何也?六爻之通泰各有不同,言「吉亨」則大小通泰盡包其中。陰陽交通體現大易生生之德,是天地萬物保合太和之最佳狀態,亦是管理社會和經營人生所要追求之理想范式。
《序卦傳》曰:“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履 ䷉ 上九曰「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萬物履其居所,天地不失仁義,所以安而通者也。聖人之序《易》也,乾 ䷀ 以始之,坤 ䷁ 以生之,屯 ䷂ 以治之,蒙 ䷃ 以教之,需 ䷄ 以養之,訟 ䷅ 以聽之,師 ䷆ 以伐之,比 ䷇ 以親之,小畜 ䷈ 以約之,履 ䷉ 以齊之,泰 ䷊ 以安之。總十卦之氣數,陰陽爻各三十,象六十甲子,以盡天地氣運,故序之以泰 ䷊ ,象乾坤交通而天地安泰也。
《雜卦傳》曰:“否泰反其類也。”泰卦三陽爻「拔茅茹以其匯」,三陰爻「翩翩不富以其鄰」;否卦三陰爻「拔茅茹以其匯」,三陽爻「有命无咎疇離祉」。三陽三陰,不亂其群,各返其類,故曰「否泰反其類也」。反者,返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小”,指坤陰。“小往”,指坤在外。“大”,指乾陽。“大來”,指乾在內。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坤為萬物。天地交而通泰,萬物生長繁茂;上為坤,下為乾,坤為志,乾也為志,故說“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乾為內、為陽、為健;坤為外、為陰、為順,故說“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乾陽在內為君子,坤陰在外為小人。乾陽之氣上升,“君子道長”也。坤陰之氣下降,“小人道消也”。象徵君子在朝內輔政,小人在朝外不被任用,政治清明、社會安寧。
小往而大來,陰往而陽來,則是天地陰陽之氣交通,而萬物各得其正,故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乾君也,坤臣也,君禮其臣,推誠以任之;臣忠其君,盡誠以事之。君得賢臣,以弘其功業。臣得明君,以行其志向。君臣同德,于是萬民感其教化,政通人和,天下安泰,故曰「上下交而其志同」,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也。以上皆據卦象釋卦名者也。乾純陽,坤純陰,乾德健,坤德順,乾君子,坤小人,故曰「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據兩體陰陽之象與乾坤健順之德釋象辭「小往大來」者也。三陽息陰,君子得勢,小人自化,故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據卦體釋斷辭「吉亨」者也。《老子》曰:“道常无為而无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謂此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君也。“財”通“裁”,裁制、調節之意。坤氣下降,以成就天之道;乾氣上升,以成就地之道。天地之道,自然變化的規律。“輔、相”,助也。“輔相天地之宜”,運用天地自然運行的規律。互震 ☳ 為左,互兌 ☱ 為右。坤 ☷ 為民。“左右”同佐佑,“扶持”的意思。“民”,民眾、人民。“以左右民”,就是扶助人民大眾。運用天地規律所生的萬物,以幫助國君輔養天下民眾,使民眾生活通泰,社會安寧。
君王法天地交泰之象,遵循天地生成之法則,創建典章制度,效法天地運行之正義,推施典章制度,以此治理天下。《易傳》之人物稱謂包括大人、先王、后、君子、小人,其取義各有不同。“大人”是指聖人,即與天地合德之君王。“先王”是指已故君王。“后”是指遠古通過禪讓繼位之君王,如堯、舜、禹。而“君子”取義最廣,包括公卿、大夫、元士及不事王侯之賢人隱士。“小人”是指沒有官職的庶民,或道德低下、行為卑劣而有位之人。兌為刀,震為動,坤為布,乾為衣,裁布成衣,以敝身體,是「財成輔相」之象也,言聖人參天地之化育者也。財,同裁,裁制。財成者,創建也,開物也。輔相者,推行也,成務也。先天財成,後天輔相。先天開物,後天成務。宜者,義也。按後天八卦,震居左,兌居右,震為仁,兌為義,左為生,右為殺,又乾象君王,坤類民眾,故曰「以左右民」。左右者,猶言治理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茅”,茅草之類。“茹”,菜類植物。“以”,因為。“匯”,類也。初九陽剛得位,健而有力,坤順陽,故有“拔”之象。坤為茅茹、為品物、為順,故有“拔茅茹,以其匯”之象。初九上與六四相應,故“征吉”,前進可獲得吉祥。
泰 ䷊ 初九為下卦乾 ☰ 初爻,指陽氣初動,曰“拔”。冬去春 ☳ 還茅乃先茂,夏末秋 ☱ 始茅亦先枯,其首應陰陽之生成。茅草上接天氣,茹根下接地氣,曰“茅茹”。天覆地載,茅有包覆物品之用。
時至節氣驚蟄,春雷乍動風雨一來,萬物胚胎生機一行,同類匯聚相互牽動,萬類啟蟄。陽動氣行而包納萬象,曰“以其匯”。是泰之初始,天地生成之德初見。
拔者,非人力所為,生機使然。匯者,非勢所拘,氣息相通。自然而然,自致而至,不假勢力而自匯集。故曰“拔茅茹,以其匯”。氣至自出,時至自行,順天應道,故曰征吉。往前進可獲吉祥。
【觀象】:茅,菅草,依靠根系蔓延滋生,成片成叢生長,取象變體巽,一陰為根,兩陽為莖葉。互兌反巽,陰根在上,三陰三連,眾根同出。蓋一陽進而二陽與之牽引,猶一茅拔而別茅之根與之相連,正是「拔茅茹以其匯」之象也。茅者,藉自上者也。茹,蘊自下者也。薦食縮酒,各有匯器也。拔茅者,物象也。茹匯者,人事也。茹,根相牽引之貌也。匯,類也,取象坤體三陰。征,進也,取象初九震爻。乾上出,巽象茅,乾之巽,是「拔茅」之象也。初九承臨 ䷒ ,爻曰「咸臨,貞吉」,是「茹以其匯」之象也。泰 ䷊ 之升 ䷭ ,爻曰「允升,大吉」,全「拔茅茹以其匯,征吉」之象也。
【玩辭】:茅草生長,根系牽連著同類,征進吉祥。三陽處下,牽連而進,拔茅連茹之象,而征行之占也。陽爻居初,其才剛明,其位卑下,時之既否,則藏其用,時之既泰,則行其用。君子征進,必及朋類,接引牽援,共立朝廷,勤勉國事,如茅之根系,拔其一則牽連而起也。初九震爻,六四巽爻,眾賢同志相應,同道相感,類進相賴,君子在朝,野无遺賢,共安天下,征吉之占也。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坤為志。初九與六四相應,六四在外,故說“志在外也”。說明初九是向外以求實現志向的。
初九君子,身居偏僻,心系國家天下,如初四之相應,故謂「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乾為天,坤為地,天包容著地,故說“包”也。“荒”,大地也。九二與六五相應,故“包荒”。九二居坎位,坎為水、為河。“馮”,“踄”意。“踄”,无舟渡河也。“遐”,遠也。初與二為邇,五隔三與四為遠。“朋”,朋黨。“朋亡”,不結黨營私。說明九二不但有包容廣大、涉渡大川之勇、不遺亡遠方賢者。“尚”,“佑助”之意。九二以陽剛居中位,雖居臣位,與六五相應,為泰卦之主,具有中行之道。
泰 ䷊ 九二為下卦乾 ☰ 中爻,為主用之爻,故曰“得尚於中行”。需嚴守中道之行。九二陽爻居陰位,外剛內柔、陰陽並濟而勿過剛 ⚊ ,曰“朋亡”。
天覆地載,包覆大荒,曰“包荒,用馮河”,言不憚險,履艱阻而不餒其心。“不遐遺”,言志在上卦坤 ☷ 六五之交。以九二本乾之德,行乾之道。包荒以見其大而能覆,馮河以見其健而不息,不遺以見其乾交坤而得天地合德,以遂其天生地成。
【觀象】:包,容也,取象坤之布。荒,大也,取象乾之陽。震為足,兌為澤,足在河中,是「馮河」之象也。馮河,徒步過河,引申為果敢、无謀或冒險。坤廣大,天地交泰,恩德普施,生成萬物,是「不遐遺」之象也。坤為朋,乾對坤,是「朋亡」之象也。朋,黨也。亡,无也。朋亡,不結黨也。九二陽剛居柔中,寄乾健動之體,是「得尚于中行」之象也。乾之離,天火同人 ䷌ ,爻曰「同人與宗,吝」,聖人戒「朋亡」者深矣。泰 ䷊ 之明夷 ䷣ ,泰亦有明夷之心,何也?包之不荒,遺之遐遠,雖處泰之時,亦必生明夷之災也。正其志,中其行,常懷明夷之心,君子所以持盈保泰之道也。
【玩辭】:包容荒穢,徒步過河,不遺廣遠,不偏不黨,崇尚中正之行。九二剛中居乾,上應坤柔,剛健則果決,不流文弱,居中則不黨,寬嚴相濟,應坤則包容荒穢,不遺廣遠,所以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此中行四德者,所以處泰之道也。「包荒」者,天地之仁也。「用馮河」者,天地之勇也。「不遐遺」者,天地之智也。「朋亡」者,天地之義也。《金剛經》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人生相,无壽者相。”无分別心者,「包荒」之謂也。《老子》曰:“聖人常善救人,故无棄人。常善救物,故无棄物。”人物不棄者,「不遐遺」之謂也。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居中有坎 ☵ 之象,上應六五有離 ☲ 之象,故“以光大也”,即光明正大也。
中其行,存其道,光其明,有其照,大其器,有其容,九二所以主乎泰者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坤為地,故“平”也。九三居艮位為山坡。“陂”同坡,不平也。互震 ☳ 為動,艮 ☶ 為山,山體震動,坡會變為平地,故說“无平不陂”,沒有平地不變為傾斜。“復”,來也。乾為晝,坤為夜。晝往夜來,夜往晝來,故“无往不復”。陽息至三已經盈滿,任何盈滿的東西都會走向反面,這是自然的規律。“艱貞”,九三處下卦之終,泰將極而否欲來之象,在“艱”危的時刻,堅守正道,才能沒有咎害。“恤”,憂也。“勿恤”,不可處泰忘憂。泰卦三爻一一相應,故說“孚”。“孚”,信也。“其信”,取信于人也。互兌 ☱ 為口,故為食。乾為福。“食”,俸祿。說明九三知艱守正,不但无咎,无憂,還可以取信于人,永保食祿之福慶。
泰 ䷊ 九三為下卦乾 ☰ 終爻,上接六四為上卦坤 ☷ 初爻。乾盡而坤受氣,陽升而陰降。是九三居二者之間,主合化之紐,兼剛柔之用,連健順之義。故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九三進則六四,反升為降,轉進為退。氣極則變,物極則反。非謂人為,實緣天數。
天地有四時之氣,乾坤有四德之化。元亨者必利貞,利貞者必元亨。泰 ䷊ 九三亨 ☰ ☲ 之至矣,必反求於貞 ☷ ☵ ,唯貞能永亨,故曰“艱貞无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明示成亨之用,貴在能貞,貞則永孚。而天地之德永合,乾坤之道永接,而後交泰不違。勿恤於艱,雖過艱而能貞。其孚於道而无咎。故“艱貞无咎”為泰 ䷊ 之關鍵。
泰 ䷊ 二三四互為兌 ☱ 口舌、利,三四五互為震 ☳ 元,故曰“於食有福”。有口食 ☱ 有生機 ☳ 。
【觀象】:陂,傾斜不平。恤,憂慮。孚,誠信。九三處天地相接之極,識陰陽消長之幾,艱難固守正道方保其泰,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之象也。九三上六,陰陽相應,是「勿恤其孚」之象也。乾為福,震為慶,兌為食,坤為眾,是「于食有福」之象也。乾之兌,自圓而缺,又見九三承復 ䷗ ,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復」之象也。泰 ䷊ 之臨 ䷒ ,爻曰「既憂之,无咎」,亦「艱貞无咎」之象辭也。
【玩辭】:沒有只平不斜,沒有只往不復,艱難固守沒有災禍,不用擔心其誠信,飲食或有口福。三將過中,居乾之上,處泰之盛,泰極否來,惟居安思危,艱難固守,不失其誠,能保其泰,故聖人戒之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也。「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者,天道之所必然也。「艱貞无咎,勿恤其孚」者,人事之所盡然也。天人有交勝之理,有孚改命,易之大義也。善處泰者,于其祿食有福益也。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際”,交匯也。九三處在天地之間的交匯之處,是地陰天陽交感、轉化的關節點。
九三居乾卦之極,應坤卦之窮,窮則生變,故謂「无往不復,天地際也」。際,中間。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翩”,飛也。“翩翩”,指三陰群飛而來,陰皆樂于向下,故有“翩翩”之象。乾為富,坤為虛,故“不富”也。“鄰”,鄰近也,指六五、上六兩陰爻。六四柔順得正位,當陰陽交泰之時,不但自己向下求陽,其相鄰的六五、上六亦皆向下求陽也。“戒”,告誡。上下相應,故說“孚”。“孚”,信也。“不戒以孚”,不告誡以誠信都能獲得誠信,是因為陰中心愿意取信于陽也。
泰 ䷊ 六四居外卦坤 ☷ 之始,以陰行陰,二三四互為兌 ☱ 少女,三四五互為震 ☳ 起也。曰“翩翩”。柔之所至如女子以其委宛多姿而翩翩起舞。與九三之以陽行陽正相當,而二爻密接,陰陽相濟、內外交孚。故九三稱“其孚”,六四稱以孚。九三為陽極陰生,不相猜疑,故曰“勿恤”。六四為柔下剛來,不相顧忌。故曰“不戒”。在小畜曰“富以其鄰”,以小畜志於得。此曰“不富以其鄰”,以泰志於均。均而无貧,二者辭異而義一。蓋小畜言利,利者重物;泰言義,義者輕財。而皆本推心誠信以接物,故皆曰“以其鄰”。小畜之鄰,同富而不獨得;泰之鄰,同義亦不獨富。此天地交泰之大用也。
【觀象】:翩翩,群飛向下之貌,取象六四巽位震體。不富,陽常饒而陰常乏,取象坤之純陰。鄰者,同類也,謂六四能挾五上相從而下者也。坤體三陰,皆欲向下,求比于陽,是「翩翩不富以其鄰」之象也。陽常信而陰常疑,三陰三陽,勢均力敵,固相疑而戰,然陰陽正應,不疑反信,是「不戒以孚」之象也。初九「拔茅茹以其匯」,三陽皆宗乎天者,必同升以親上也。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三陰皆本于地者,必共降以親下也。《繫辭》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此之謂也。坤之震,地雷復 ䷗ ,彖曰「復見天地之心」,天地交泰而萬物廣生,是見天地之心也。泰 ䷊ 之大壯 ䷡ ,彖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既見天地之心,亦見天地之情矣。
【玩辭】:翩翩往來,群陰就下,其志和同,不相戒備,充滿孚信。四居坤體,親比九三,三陽征進,其樂與賢者共舞,志同愿得,是以不富以鄰,不戒而孚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陽實陰虛,“失實”,指失其陽,即无陽。坤為心志,陰自愿順應于陽。
陽實陰虛,坤體群陰,故謂「皆失實也」。三陽征進,六四樂與賢者親比,故謂「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帝乙”,商代帝王,名乙,文丁之子。震 ☳ 為帝,坤 ☷ 為乙。故有“帝乙”之象。“歸”,嫁女。“妹”,少女。震 ☳ 為長男,兌 ☱ 為少女,故有“歸妹”之象。乾為福。“祉”,福也。“元”,大也。六五以陰柔在上,帝女之象,下應九二,下嫁之象。帝乙下嫁女于周文王,以此獲得福祉,大吉大利。又五與二交泰,故“元吉”。
泰 ䷊ 六五居外卦坤 ☷ 之中,為君位,曰帝。甲剛乙柔,故曰“帝乙”。二三四互為兌 ☱ 澤,三四五互為震 ☳ 雷,成雷澤歸妹 ䷵ 。泰以乾坤交孚,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亦婚媾之象。上卦屬坤而居外,亦歸妹之喻,非必有其人其事也。
六五與九二交孚有應,得中而无不利。在施曰福祉,在受曰吉利,自然吉利不假祈求。以六五受九二之施,而獲乾元之吉。即坤受乾之氣,而順承其元亨。故曰“以祉元吉”。
【觀象】:二五互歸妹 ䷵ ,震動出,兌少女,是「帝乙歸妹」之象也。歸妹者,女子出嫁之謂也。歸寧者,出嫁女回家探望父母之謂也。乾類君,坤象臣,坎主婚,坤之坎,正君賜臣婚之象也。泰 ䷊ 之需 ䷄ ,天地交泰,需時而動,君忘其尊,臣忘其賢,國不驕其家,婦不驕其夫,黎庶感其德化,天下福祉,萬邦咸寧,泰道斯成矣。
【玩辭】:帝乙嫁妹妹,因之得福祉,大吉。六五記述商紂王之父帝乙下嫁將妹妹給周文王之父王季這一歷史事件。五居尊位,下應九二,陰系于陽,猶王室之女,降其尊貴,以順從其夫也。五下應二,猶君能推誠任賢;二上應五,猶臣能盡誠事君。上下交而其志同,盡善盡美而獲「元吉」者也。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六五居尊位,故“元吉”。六五居中,自愿順從九二之陽也,故“中以行愿也”。
六五執中道,而應乎九二之能臣,此其所愿而非所欲,故能受其祉福而亨元吉也。此彖傳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者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復”,通覆。互震綜艮,本爻變為艮,艮為城,艮震之倒覆,艮城不見,故說“城覆”也。“隍”,城下无水之溝。兌為隍。城墻倒覆填滿了乾涸的城溝,比喻國家政權已經崩潰。坤為師,上六為坤卦之極,已經軟弱无力,故“勿用師”,不能出兵征戰。坤為邑、為國。震為告、為命。告戒自己城邑之民,守持正道,防避危難。因為上六雖然為卦之極,但是得位得正,所以堅守正道,可以防避危難。
泰 ䷊ 上六居外卦坤 ☷ 之終,明泰用已終、泰數已極。終則必復、極則必變,是泰 ䷊ 綜反成否 ䷋ 。故曰“貞吝”。貞者自固,吝者悔敗。雖本其貞固之守,但坤道已盡處位至高而无助,終必悔敗。是猶“城復於隍”也。
泰 ䷊ 外卦坤 ☷ ,三四五互為震 ☳ ,合之為復 ䷗ 。復上六曰: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故曰“勿用師,自邑告命”。又坤上六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故戰必敗守必亡,雖告命而自邑。命已不行矣。
【觀象】:艮為城墻,坤為大川,自上六反觀,則艮在坤中,是「城復于隍」之象也。《老子》曰:“反者道之動。”上六之注也。坤類邑,震象聲,是「自邑告命」之象也。猶言觀「城復于隍」之象,而知物極必反,原始要終之理也。坤者眾也,眾者師也,艮者止也,坤之艮,是「勿用師」之象也。《中庸》曰“君子居易以俟命。”此之謂也。泰 ䷊ 之大畜 ䷙ ,大畜主時,時有否泰,道有存廢,理勢自然,非人力可強為之也。
【玩辭】:城墻傾倒在護城河里,不要用兵,觀城邑之變而知天命之必然,困窮之占。取土壘城,挖地成河,城復于隍則譬喻“治久必亂,物極必反”之天命也。往極必復,泰極必否,此天理之必然也。當此時也,小人主事,民心離散,其情不通,若強行用兵,已于事无補,唯荼毒生靈,故曰「勿用師」,以存順天命之理也。泰極否來之時,不可用兵力爭以強違天命,雖可固守,亦不免于羞吝也。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乾為命,坤為亂。“其命亂也”,指泰極返否的規律,物極必返是天地自然之不可違背的規律。
泰極否來,治久生亂,天命使然,非人力可違,故謂「其命亂也」。當此時位者,唯固守正道,蒙其小吝而避其大凶者也。
【總論】:泰卦取「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之義。初四交夬 ䷪ ,和同之道,泰之始也。初九「以其匯」,如茅之連茹;六四「以其鄰」,如鳥之翩翩。二五交歸妹 ䷵ ,懷化之道,泰之壯也。九二「包荒」,以化方外;六五「歸妹」,以懷遠人。三上交復 ䷗ ,反終之道,泰之究也。九三「无往不復」,上六「城復于隍」。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