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 臨 ( ☱ 兌下 ☷ 坤上)
【經文】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无咎。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樂說臨卦
19. ䷒ 臨 ( ☱ 兌下 ☷ 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臨,卦名。臨者,進而臨逼于陰也。二陽浸長以逼于陰,故為臨,十二月之卦也。天下之物,密近相臨者,莫如地與水,故地上有水則為比,澤上有地則為臨。
“臨”,監也,視也。臨卦之初、二兩爻為陽,陽浸而長。《周易正義》曰:“以陽之浸長,其德壯大,可以監臨于下,故曰‘臨’也。”下中爻震為春,故“元亨”。上卦坤為冬,故“利貞”。臨卦與觀卦相綜,觀為八月之卦,故有“八月”之象。八月為仲秋之月,陰殺之氣漸盛,陽氣日衰,故說到了八月有“凶”險。
先天坤與後天坎同宮,後天兌與先天坎同宮,坤兌通于坎。後天坤與先天巽同宮,先天兌與後天巽同宮,坤兌通于巽。後天坤與嬰兒兌同舍西南,坤兌通達相遇,臨之卦也。坤,眾人也,臣民也,品物也,人立于右,俯身視物,臨之字也。有主客揖讓之象,俯視監臨之義。人以君為尊,君御臣,臣治民,民興物,物制用,是故尊卑有等,上下有位,先後有序,各安其位而不相奪,臨之事也。二陽息陰,大臨小也。坤立秋,兌仲秋,兌承坤,後臨先也。乾天,坤地,乾伏坤,尊臨卑也。坤地,兌澤,坤乘兌,上臨下也。臨者,面對、時逢、相遇、即將、到達、逼迫、攻擊、統治、治理、視察、監督、支配、親密、親歷、親為也。
【觀象】:初四互歸妹 ䷵ ,男臨女,長臨幼,上臨下,尊臨卑,夫臨妻,君臨臣,臨之體也。二五、二上互復 ䷗ ,一陽復來,見天地扶抑之心,兩陽咸臨,體元亨利貞之道。三上互坤 ䷁ ,坤民眾也,思慮也,廣大也,臨民蒞眾,教思无窮,保民无疆,臨之用也。初五互臨 ䷒ ,臨中有臨,故曰「咸臨,貞吉」也。臨 ䷒ 反觀 ䷓ ,四陰消陽,夏歷八月,故曰「至于八月有凶」也。臨者,居上視下,包監督臨視之象。觀者,處下視上,含瞻仰止觀之義。是故,反體之于物象也,象同而形異。臨 ䷒ 對遁 ䷠ ,二陰消陽,夏歷六月,周歷八月,亦「至于八月有凶」矣。是故,反體既深,對體猶妙,皆象否定者也。
【玩辭】:大亨通,宜守正,八月或有凶事。兩陽迫陰,君子道長,故全元亨利貞之德也。盛極必衰,治久復亂,遁 ䷠ 值周歷八月,兩陽盡消,故曰「至于八月有凶」,聖人存未中之戒也。若思患而預防之,則其凶或可免矣。蓋思危則安,思亂則治,思衰則興,思亡則存,古今一也。在否 ䷋ 則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也。復 ䷗ 曰「七日來復」,臨 ䷒ 曰「八月有凶」,蓋日主陽,七者少陽之數,陽氣方生者也;月主陰,八者少陰之數,陰氣方生者也。是故,言陰之將來曰「八月」,言陽將至曰「七日」。
《序卦傳》曰:“有事然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蓋蠱之既治,則尊卑有等,尊卑有等,則扶陽抑陰,上臨下,大臨小,此臨所以次蠱也。觀臨 ䷒ 之體,二陽息陰,剛浸而長,陽大陰小,故曰「臨者大也」。
《雜卦傳》曰:“臨觀之義,或予或求。”以震辟震名之曰臨 ䷒ ,大震之體,舍予之象也。以艮辟艮名之曰觀 ䷓ ,大艮之體,欲求之象也。是故,反體之于心象,性異情殊而不同也。
二陽息陰,復 ䷗ 變臨 ䷒ ,六五主卦,大君之宜,所以臨民蒞眾之道也。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浸”,漸也。“說”,“悅”也。“剛”,指初、二兩爻。初與二為剛,有漸長之勢,故說“剛浸而長”。兌為悅,坤為順,故說“悅而順”。“剛中”,指九二。九二與六五相應,故說“剛中而應”。漸長而悅順,至為亨通。九二之剛中而應六五之柔中。天道者,陰陽對應,此消彼長,此長彼消也。到了八月,陽氣即將消盡,故說“消不久也”。陽氣將消亡,陽剛之景不會長久。
二陽息陰,陽氣漸長,兌德說,坤德順,九二居中,上應六五,故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據卦體及卦德釋卦名者也。浸者,漸也。天主陽,地主陰,陽息法天道,陰消則地道,故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所以釋斷辭者也。天道循環,與時消息,久盛必衰,八月之時,二陰消陽,陽道盡矣,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所以釋象辭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臨卦之下為兌,兌為澤,上卦為坤,坤為地。故說“澤上有地”。澤卑地高,有高向下,“臨”視之象,以此釋卦名。中爻震為君子。兌為口,為言,故有“教”之象。坤為思、為无疆,故說“教思无窮”。容,寬也。坤為容、為民。地包容廣大,地包容澤,故有“容保民无疆”之象。君子觀此卦象,應該用无窮的思慮去教育民眾,應該容民保民,做到“无疆”而沒有止盡的境地。
君子法澤上有地之象,教化百姓,至誠无息,如澤之深也;保育民眾,廣被无邊,如地之厚也。孟子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德之。”此之謂也。教,取象兌之言。思,取象坤之土。容,包也,取象坤之布。保,育也,取象震之生。无窮、无疆,取象坤之博厚。
初九:咸臨,貞吉。
“咸”,感也。初九與六四為正應,故說“咸”也。“感臨”,象徵下者感應尊者而臨視,以堅守正道而獲“吉”祥。
【觀象】:兌之坎,澤水困 ䷮ ,困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大人乎?是故,陽紀天心,而能盡大人之用矣。地能容澤,澤能畜水,猶天子君臨,而臣民隨之如歸市。是故,臨 ䷒ 而師 ䷆ ,容民畜眾,以為教思,皆大人之志行正者也。
【玩辭】:感化以臨,得正吉祥。咸,感也,无心之感謂之咸。陽長之時,初感動四,四應和初,「咸臨」者也。一說咸,悉也,同也,以二陽并至立象。一說咸,速也,動必有感,感必有應,感應之道,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初九陽剛,正位居體,上應六四,陽動陰感,陽唱陰和,故曰「貞吉」也。按:易之例,初上多言義不言位,初九屬特例。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上卦坤為志。初九以陽爻居陽位,又上行與六四相應,均得正位,故說“志行正也”。六四下感應于初九,有自上而臨下的志向,是合于正道的。
以大臨小,以尊臨柔,則陰隨陽化,柔因剛易,出无邪私,行非委曲,得氣數之正者,故曰「志行正也」。志,坤象。行,震象。正,釋貞。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九二處下卦之中,與六五相應,具有咸臨之象。陽遇陰則通,又具有中正之德,因而“吉”祥“无不利”也。
【觀象】:兌之震,澤雷隨 ䷐ ,九二賢者,得位乘時,雄顧四方,君臨天下,臣民隨之如歸市,其所臨「吉无不利」矣。臨者,治之事也。復者,德之本也。
【玩辭】:感化以臨,吉无不利。九二陽剛居中,上應六五,感化以臨,故曰「咸臨」。剛中而應,剛浸而長,其道漸興,其志漸行,其所施為「吉无不利」也。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九二和六五均位不當,九二之陽應該升至六五之位。六五為君位,故稱為“命”。陰當順從陽,應當二順從五,可九二為陽,六五為陰,故說“未順命也”。九二有感于六五之尊而臨視,并不是順六五之君命,而是九二的剛中之德至誠相感的緣故,說明九二有內在的咸臨之德。
二陽咸臨,大亨以正,順乎天道,修夫德行,非順乎上命者也。坤德順,巽主命,兌反巽,故曰「未順命」。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甘”,甜美。兌為口,坤為魚。兌口在下,鮮魚在上,象徵口銜鮮魚,故說“甘臨”。六三失位,乘九二之陽,上无應與,故“无攸利”。坤為憂。既然已經認識到前往臨視,沒有利益而憂慮,但是不會有“咎”害的。
【觀象】:甘,取象艮位坤體。兌之乾,澤天夬 ䷪ ,甘美以臨,或生壯頄之凶,若外遇雨而濡其衣,內懷憂而修其德,則咎不長矣。臨 ䷒ 而泰 ䷊ ,剛浸而長,三陽開泰,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所以臨民畜眾之道也。然爻辭仍存「艱貞无咎」之戒,聖人憂天下來世之心,其至矣。
【玩辭】:甘美以臨,无所利。然能憂而改之,則无咎矣。六三陰柔失正,乘剛據陽,甘美臨人,凡有所甘者,必失其德,致外荒其事,內辱其身,无所利也。既知危懼而憂惕,若能居敬而行簡,刻苦自勵,不耽于甘美,則无咎也。蓋臨卦以陽臨陰為本,陽臨陰以道義言,陰臨陽以勢位言。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以陰爻居陽位,故說“位不當”。本爻變為泰。泰,通也。故說“咎不長也”。既知前往臨視无利而憂之,從而又改正之,則“咎”害不會“長”久。
六三失位、乘剛、故應,故曰「位不當」,借爻位以明時位者也。若能知其憂患,感剛動而化陽,則咎不可長,以至于无咎。
六四:至臨,无咎。
“至”,下也,謂下應初九。“至臨”,親自向下臨視。六四當位,下與初九為正應,故說“无咎”。親臨于下,能得下屬之實情,所以沒有咎害。
【觀象】:至,到也,震象。六四乘復 ䷗ ,坤之震,參伍亦復 ䷗ ,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復見天心,臨之至也。雷動于天,雨降于地,德澤被物,无不承恩,臨 ䷒ 而歸妹 ䷵ ,天心降,帝德修,諸侯懷,遠人化,何咎之有哉?
【玩辭】:親臨,无咎。六四正位,下應初九,居坤兌之交,所處最當,所臨最親,是以无咎也。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无咎”,指陰爻居陰位,故說“位當也”。
守柔處陰,近君居正,大德者必受命,與初相應,屈己下賢,以其位之當,故无咎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坤為知。“知”,智也。中爻為震。震為大君,指九二。九二為震之主爻,二宜于升至五,故說“大君之宜”。六五之君應該以智慧君臨天下,任命德才兼備之大臣管理國家,這樣才能獲“吉”祥。
【觀象】:知,智也,坎位。宜,當然,震仁兌義。坤之坎,地水師 ䷆ ,容民畜眾,教思无窮,保民无疆,皆大君之所宜也。臨 ䷒ 而節 ䷻ ,當教思之時,制數度,議德行,戒苦憂時,不失大君之宜也。
【玩辭】:智慧以臨,君王仁以治民,義以理政,吉祥。持柔居中,下應九二,知人善任,不勞而治,大君之宜而以知臨下者,是以其道吉也。《中庸》曰:“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 六五之謂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六五為上卦之中,故宜有“知臨”的行為,就叫做“行”而“中”也。
六五柔中,九二剛中,剛柔相應,氣類相求,君臣道合,共任天下,制大君之宜,事知臨之功,蓋以行其中德故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
“敦”,敦厚也。坤為厚。上六得位,以敦厚之德臨視眾人,吉祥无咎害。
【觀象】:敦,厚也,坤土象。坤之艮,地山謙 ䷎ ,居山之高,臨淵之深,而不以自高,不以人卑,敦厚以臨,吉而无咎,理勢自然也。八月有凶,消不久也。二簋之用,行亨道也。臨 ䷒ 而損 ䷨ ,以不久之時,行亨通之道,非敦厚以臨者,天下誰能與于此。
【玩辭】:敦厚以臨,吉而无咎。上六處臨極,居坤終,懷厚德,存誠意,敦樸篤實,无過不及,吉而无咎,能成臨之功,全臨之德者也。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坤為志。“志在內也”,敦厚之心存于內,其心志系于邦國天下,說明上六不因為處高位,而不理內政邦國之事。
處臨之終,而心存厚道,是教思无窮,容保无疆者也。德厚則物无不載,道久而无化不成,志順剛陽而篤實,其吉可知也。
【總結】:初九咸臨速應,以剛行正,臨之「貞吉」者也。九二兩陽并至,剛中應五,臨之「无不利」者也。六三失正喪德,以柔臨剛,臨之「无攸利」者也。六四正位居體,守柔應剛,臨之「无咎」者也。六五持柔行中,虛己任賢,臨之「吉」者也。上六敦厚篤實,无過不及,臨之「吉无咎」者也。高島曰:“咸者臨之速也,甘者臨之賊也,至者臨之誠也,知者臨之明也,敦者臨之久也。咸臨見其德之能感,甘臨見其性之過柔,至臨見其位之得當,知臨見其道之克明,敦臨見其志之篤厚。”誠得臨之大義者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