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履卦

10.履 ( ☱ 兌下 ☰ 乾上)

【經文】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樂說履卦

10.履 ( ☱ 兌下 ☰ 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卦名。 ䷉ ,卦象。履者,禮也,以禮所踐履也。其卦兌下乾上,天尊于上,澤卑于下,履之象也。內和悅而外剛健,禮嚴而和之象也。

履者,踐履也。互巽錯震,震為足,“履”之象。下卦兌為虎、為尾,震足踏兌,故有“履虎尾”之象。“咥”,咬的意思。兌為口、為“咥”。乾為人,下為內,上為外,乾人在虎口之外。所以“不咥人”。六三主爻柔“履”剛也,互離,故“亨”也。踩著老虎的尾巴,老虎也不傷人,說明行動要小心翼翼,雖危无害。

「履」字上為「尸」下為「復」,修其身以復其初,克己復禮,人道立身處世之本。故曰履者,禮也、理也。
「虎」字何以見?左青龍 ☳ 、右白虎 ☱ 、前朱雀 ☲ 、後玄武 ☵ 。履 ䷉ 下卦兌 ☱ 為虎。六三為成卦之主,為兌 ☱ 之終爻,曰“虎尾”。九五為主卦之主,既中且正,謹守中正之道,隔九四遠兌 ☱ 虎。故曰“不咥人”。
履 ䷉ 上卦乾 ☰ 為先天,後天變為離 ☲ ,而且二三四互為離 ☲ ,故曰“亨”。

《中庸》曰:“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是故言行者,君子之樞機,而禮之儀表也。乾為行,兌為言,言行相顧,乾兌名履,履者禮也。履之為字,包如下義:踐踏、履任、鞋子、疆土“所踐履之界也。”、福祿、禮制“禮,可以履行也。” 、行進:《《雜卦傳》》:“履不處也。”、經歷、執行。

【觀象】:履,踐踏,有所躡而進之義也,取象乾之行。夫虎,剛猛之禽。乾三陽,虎之象也,獸之王也。尾,取象六三居艮位。上象虎首,四象虎尾。咥,咬噬,取象兌之口。人,取象乾。兌柔承乾剛,陰德蹈艱危,是「履虎尾」之象也。初五正反兌,兩口緊閉,是「不咥人」之象也。初四互睽 ䷥ ,離道悖理,亂之所由生也,必齊之以禮,而後天下治也。 二五互家人 ䷤ ,夫夫妻妻,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家道正而天下定矣。《中庸》所謂“一家興讓,天下興讓”者也。三上互姤 ䷫ ,彖傳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禮之大者也。初五互中孚 ䷼ ,信而達禮,无信非禮。二上互同人 ䷌ ,理物齊眾,協和萬邦,禮之用也。《論語》所謂“禮之用,和為貴”者也。履 ䷉ 反則小畜 ䷈ ,德畜禮生,禮生德昭,德者禮之本也。《論語》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此之謂也。履 ䷉ 對則謙 ䷎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繫辭》謂此者也。

【玩辭】:踩在老虎尾巴上,虎不咬人,亨通。人之于禮,亦踐行其天理者,故履為禮也。兌性和悅,乾德剛強,和以應強,說以躡剛,事之至順,理之至當,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所以亨也。盛陽在前,陰以柔之,不和則咥,悅之則媚。老子曰:“柔者道之用。”謂此者也。虎之為言,不惟山林之獸,世路險阻,凡一切利害所關,即為危厲之所伏,皆應作虎觀也。

《序卦》曰:“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夫《小畜》者,以陰畜陽,及其成也,致陽疑陰,而婦貞厲,夫子征凶;畜之以德,齊之以禮,夫夫妻妻,君君臣臣,而後家安而天下定矣,《履》所繼《小畜》也。

《雜卦傳》曰:“履不處也。”陰德蹈艱,危厲之道,何可長居也。

履 ䷉ ,六三卦主,承乾三陽,「履虎尾」之象也。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柔”,指六三之陰柔。“剛”,指九二之陽剛。“履”,踐踏。六三之陰柔在九二陽剛之上,所以說“柔履剛也”。“說”通“悅”。下卦為兌,兌為悅。上卦乾,乾為健。“應”,指自下應上也。六三與上九有應,故曰“應”。故說“說而應乎乾”。九五為陽居中正之位,故“剛中正”。“帝”,指九五,五為君位,稱“帝”,故“不疚”也。“疚”,疵病也。互離為明。國君剛健中正,沒有毛病,其功德必將顯于天下,故“光明也”。

兌體之柔,蹈乾體之剛,故謂「柔履剛也」,據卦體釋卦名也。兌德悅,乾德剛,剛以虎喻,兌承乾,陰德蹈艱,猶免其危,其道亨也,故謂「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據卦德釋彖辭者也。九五之君,執中居正,履任至尊,德稱其位,上不愧祖宗之臨視,下不負臣民之瞻仰,何疚之有?于是功業顯著,德性光明,故謂之「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據卦體釋彖辭者也。疚者,詬病而責難也,取象巽之羸弱。《遯 ䷠》九三「有疾厲」,《豐 ䷶》六二「往得疑疾」,《无妄 ䷘》九五「无妄之疾」,《兌 ䷹》九四「介病有喜」,皆取互巽之象。光明者,德盛而輝光也,取象離之日新。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上卦乾為天、為尊,下卦兌為澤、為卑。上尊下卑,履(禮)之象,禮規定社會的尊卑之位,所以說“上天下澤,履”。乾為君子。“辯”通辨,“辨別”的意思。天上澤下,分別而不混淆。兌錯艮,艮止為定。乾錯坤,坤為民。離錯坎,坎為志。“定”,規定、規範。“志”,德也。君子用禮來分別上下尊卑等級秩序,規定百姓道德行為準則。

君子法履卦之象,分尊卑,明禮制,正民俗,安民心。上下不分,則民志不定,民志不定,則天下不可得而治也。

【樂說園密傳心法】

詳細觀履 ䷉ ,下卦兌 ☱ 少女、二三四互為離 ☲ 中女、三四五互為巽 ☴ 長女、上卦乾 ☰ 老父。
旁通為謙 ䷎ ,下卦艮 ☶ 少男、二三四互為坎 ☵ 中男、三四五互為震 ☳ 長男、上卦坤 ☷ 老母。
龍族一家八口依序排列,曰“班如”。依天理謹守其位、謹守其禮,父母仁慈、子女孝親,人道之至矣!

【樂說園密中密】

乾 ䷀ 九三:靜為地山謙 ䷎ ,動為天澤履 ䷉ 。故其用甚密。
履 ䷉ 之錯卦為謙 ䷎ ,謙 ䷎ 之反卦為剝 ䷖ ,剝 ䷖ 之綜卦為復 ䷗ 。好不容易才見到復 ䷗ ,可知其行之艱難。
下卦兌 ☱ 澤,而必有光澤之照耀,潤澤之流衍,以成其生物之德、化物之功,故在先天與艮 ☶ 山對,而為山澤通氣。在後天與乾 ☰ 天連,而為天澤合德之象。山澤為對,則成道之妙。天澤合流,則成德之竅。
乾 ☰ 離 ☲ 先後天同位卦,居南方火為夏天、為亨、為禮。曰復初、復禮。由後天返先天,歸根復命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互巽為白,故為“素”。“素”,白也,空也,“无私欲雜念”的意思。此爻為陽爻處陽位,在履卦之初下,有无私无欲之象,无私无欲,故“无咎”害。

履 ䷉ 之初九與九二无比、與九四无應,是下卦兌 ☱ 之初爻而非主爻,故曰“素”。初九震位 ☳ 為足,曰“履”。由下向上,曰“往”。下卦兌 ☱ 位西為利,互離 ☲ 位南為亨,見西南得朋之象,故曰“无咎”。初九為復 ䷗ 之主爻,克己復禮、歸根復命,履 ䷉ 之大用也。

【觀象】:素,質也,取象乾之純粹。坤為文,乾對坤,故為質。初九承同人 ䷌ ,達則兼善天下,恩澤被乎民。兌之坎,澤水困 ䷮ ,窮則獨善其身,修省見于世。履 ䷉ 之訟 ䷅ ,素履之初,不挾逆心,不違德行,上媚于上,不凌于下,從容行道,則可絕訟于始生也。

【玩辭】:素位而行,前往沒有禍患。素者,生帛,取其天然之色,質樸而无文飾也。居履之初,未交于物,摒棄浮華,安常蹈素,上无應援,循分守己,是「素履」之象也。不貪得非分之利,不覬覦非分之位,是以「往无咎」也。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獨行愿也”,指初九无私心雜念,專心遵循禮儀的規定。

安常蹈素地前往,按自己意愿行事。「素履之往」者,《中庸》所謂“君子素其位而行”者也。「獨行愿」者,按自己意愿行事,不為情所遷,不為物所累,即《中庸》所謂“不愿乎其外”者也。獨者,專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本爻變,下卦為震 ☳ ,震為大途,故有“履道坦坦”之象。本爻變為陰,陰為不明,故為“幽”昧。九二上應乎乾,乾為人,故有“幽人”之象,“幽人”,幽靜安閑之人,堅守正道,可獲“吉”祥。

履 ䷉ 九二是內卦兌 ☱ 之中爻,得中而謹守中道无偏无私,心中自是坦然,曰“履道坦坦”。陽爻居陰位,外剛內柔,適宜貞靜之行。二三四互為離 ☲ 亨,對卦為坎 ☵ 貞,故曰幽人貞吉。

【觀象】:兌之震,澤雷隨 ䷐ ,爻曰「系小子,失丈夫」,恬淡无拘之辭,而「幽人貞吉」之象也。履 ䷉ 之无妄 ䷘ ,不妄求則心安,不妄作則身安,履道坦坦,惟幽人享其吉,非馮河暴虎者也。

【玩辭】:行進之路既寬且平,恬淡之人正固吉祥。二爻象地表,陽爻象平直,九二位柔,寬裕居中,是「履道坦坦」之象也。履道,行進之路也。坦坦,既寬且平也。履之德也,崇柔尚中,九二居中,貴得陰位,剛柔相濟,進退惟仁,周旋惟義,是「幽人」之象也。幽人,獨守恬淡者也。概行道者,當履之時,中行則易,旁流則危,惟立身中正,心中恬淡,忘情榮辱,以道自守,不輕自售,則虎不咥人,蹈危不傷,聖人戒之,故謂「幽人貞吉」也。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貞”,正固也、不亂也。兌錯為艮,艮為止、為定。九二居中。“中不自亂也”,中心安定而不自亂,不自己擾亂遵循禮的觀念,要自覺遵守禮的規定。

恬淡之人固守吉祥,浮華不能亂其操守。孟子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眇”,目盲。互離為目,兌為毀折,目受傷,故說“眇”也。離為目,故“能視”也。“跛”,足受傷。互巽錯震,震為足,兌為毀折,足受到毀折,故有“跛”之象。震為履,故有“跛能履”之象。三為人位,兌為口,正居虎口,有“虎咥人”之象,故“凶”。“武人”,勇武之人,指六三。乾為“大君”。六三上承乾陽,故說“武人為于大君”,表示武人忠于“大君”。六三與上九是上下相應。武人因為國君效勞而勇往直前,不惜一切,就是有“凶”也可以化為吉祥。

履 ䷉ 下卦兌 ☱ 上缺,二三四互為離 ☲ 眼,眼上缺,故曰“眇能視”,不足以明也。三四五互為巽 ☴ 股,股上缺,故曰“跛能履”,不足以行也。
六三為履 ䷉ 下卦兌 ☱ 之終爻,曰“履虎尾”。六三陰爻居陽位,位不當時不宜,當然被咬,曰“咥人凶”。六三以柔履剛與外人上九有應,下乘九二,霸凌九二,剛愎自用,曰“武人為于大君 ☰ ”。

【觀象】:眇者,目之偏視也。離象目,兌主毀,目毀則眇。跛者,足之偏廢也。巽象股,兌主毀,腿毀則跛。乾為虎,六三履于乾後,後為尾,是「履虎尾」之象也。上九象虎頭,六三應之,回首來噬,兌口虛開,是「咥人」之象也。離象戈兵,類甲胄,初五共大離,是「武人」之象也。乾象君王,離侵乾下,干犯君體,是「武人為于大君」之象也。

【玩辭】:眼睛偏視而能觀物,腿腳偏廢而能走路。踩著老虎尾巴,虎必咬人,凶。剛強勇猛之人干犯君王。六三失中,居位不正,德薄志剛,以此蹈危,必見其傷。德薄才弱,心強志剛,眇能視,跛能履,不勝而往,猶剛暴之武人干犯君王,凶必應之。子曰:“暴虎馮河,死而无悔者,吾不與也。”謂六三者也。六三系成卦之主,彖曰「履虎尾,不咥人,亨」,爻曰「履虎尾,咥人,凶」,皆具六三而系,或亨或凶,何也?彖者,統論一卦之體者也。象者,名辨一爻之義者也。六三為兌體之主,應于乾體而成《履》卦之象,故彖曰「不咥人」,以示其亨也。六三爻辭乃去其成卦之主,而據一爻之德,以明其吉凶之行,六三乘陽失位,故爻曰「咥人」,以示其凶也。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眇能視”,不足以有視物的能力;“跛能行”,不足以有行走路的能力。六三陰爻居陽位,位不當故“凶”。互離 ☲ 錯坎 ☵ ,坎為志,六三主爻,故說“志剛”,志向剛 ☰ 強。六三陰柔之武,力圖效勞于大君 ☰ ,說明志向剛強也。

眼睛偏視,雖能觀物,卻難明辨。腿腳偏廢而能走路,卻難遠行。虎噬之凶,因居位不正。勇猛之人效干犯君王,因心志過剛。陰柔之人,才弱德薄,視不能明辨,行不能久遠,志剛妄動,所履不由其道,猶武人為于大君,必傷于其所恃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四與初應,故有“履虎尾”之象。四多懼,故有“愬愬”之象。“愬愬”,恐懼貌。九四為上卦之始,位不當而臨近于九五之君,用“履虎尾,愬愬”,比喻恐懼不安的心情,有伴君如伴虎之意。但九四以陽爻居陰位,有謙虛之象,按禮的規定,謹慎行事,終可以獲得吉祥,曰“終吉”。

九四與六三比鄰,皆曰履虎尾。三多凶四多懼,曰“愬愬”。四二同功,戒慎恐懼自勵以守貞而“終吉”。

【觀象】:九五陽剛象虎,四當其後,處多懼之地,是「履虎尾」之象也。六三承乾之虎,是履虎尾之象,據卦體而言也。九四承九五之虎,是履虎尾之象,據爻位而言也。乾之巽,天風姤 ䷫ ,「包无魚」則失其柔也;「起凶」者,履虎尾之謂也。「遠民」者,天下疚之也。履 ䷉ 之中孚 ䷥ ,誠信而猶戒懼,何也?君子賢臣亦困于一時之謗也。

【玩辭】:踩著老虎尾巴,戰戰兢兢,終獲吉祥。九四具陽剛之德,迫近九五,伴君如伴虎,危情愬狀,唯近而不處,小心謹慎,寬居敬畏,終免于危而獲其吉也。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六三上承九四,九四親比六三,陽取信于陰,故說“志 ☵ 行 ☰ ”也。說明九四有實踐禮的志向,故“終吉”也。

愬愬終吉,心志施行。巽為志,乾為行,巽木乘兌澤,是「志行」之象也。

九五:夬履,貞厲。

“夬”,通“決”,決斷,果決的意思。九五為君位,剛健中正,乘承皆陽,上下无應,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九五居中,故“貞”。互巽 ☴ 為隕落,故“危”。“貞厲”,一個剛健中正之君,決策要果斷,但有可能違背正道而過猛,所以要堅守正道,防範過猛的危險。

九五既中且正位當時宜,是主卦之主。履 ䷉ 外卦乾 ☰ 天反於內成為夬 ䷪ ,曰“夬履”。果決的履行中道,九五位坎 ☵ 為貞,嚴厲的守貞自勵,曰“貞厲”。

【觀象】:夬,分決也。乘初四互《睽》,九五乘之,是「夬履」之象也。乾之離,天火同人 ䷌ ,君民合同,上下一心,其道光明,履帝位而不疚者也。履 ䷉ 之睽 ䷥ ,履帝之位,臣民離心,其疚乃生,茍利用為大作,則必生危厲,當位者之深戒也。

【玩辭】:剛決行進,因正生險。九五中正,履居帝位,兌說應之,心志暢通,剛決果行,无所疑滯,是「夬履」之象也。當履之時,崇尚柔道,九五志剛行陽,茍專其健,自恃其明,其理雖正,其事則危,聖人戒以「貞厲」是也。或問:彖曰「履帝位而疚,光明也」,爻曰「貞厲」,同謂九五,其辭異表,何也?對曰:彖據卦德而系,爻依爻位而言,故彖象或異表也。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當”,當位,九五為陽爻居陽位,為當位。

夬履貞厲,是剛居陽位之故。九五剛履陽位,居中處正,猶如人君,英明決斷有余,包容兼聽不足,固守而不知改變,長久必致危厲矣。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六三與上九相應,互離為目、為視,又為考。“視履”,指六三。上九為履之上位。“視”,有“視察”、“巡視”的意思,意為總結一卦的情形。“考”,考察、考核也。“祥”,征兆也。“考祥”考查其善與惡之祥兆。“旋”,復來也。上九自外而來回還至三,為當位。故“元吉”也。上九轉而回還至六三,上下相應可獲大“吉”大利。

上九履 ䷉ 之終,亦乾 ☰ 之終,陽極生陰,陰陽交變,終而復始,始而至終,循環往復,行健不息,曰“視履考祥”。視察履道,壽考无盡,福祥无量。
履 ䷉ 主利貞以孚中道,乾 ☰ 主大生貞下啟元,迴旋无盡,生生不息,故曰“其旋元吉”。

【觀象】:視,審視,取象應爻離體。祥,吉凶之征兆也。旋,回首,三省吾身之謂也。上爻象首,應三則是回首之象也。乾之兌,天子降心,逆迎公卿,澤被生民,上下同德,踐行履道,則民不疚之,是以「元吉」也。子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此之謂也。履 ䷉ 之兌 ䷹ ,先行而後言,行動而民隨,言出而民悅,上下志定,君臣禮行,天下所以安矣。

【玩辭】:審視履行之途,考察善惡禍福,反身自省,大吉。人事禍福,系乎所行,處履之終,其道大成,反身修省,攬鏡自鑒,警戒後事,是以「元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上九為之總結,履卦之主旨是講循禮的道理。上爻為一卦之極,一般皆有物極必反的結果,此爻言大吉,是因為回轉下應六三之陰柔,能由剛反柔,謹慎循禮,故獲大“吉”。乾為大、為福、為慶。“慶”,福慶。王者遵循禮數,大吉大利于上,必將大有福“慶”于下。

履道大成,喜之大者也。履之道也,起于素履,終于視履,始終皆落于修身,克自己者,所以復禮也。

【樂說園密傳心法】

履 ䷉ 之旁通為謙 ䷎ ,其要以謙為徳;若是不徳則反謙為剝 ䷖ 。慎思!慎思!

【樂說園密中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十五是謙 ䷎ ,三十是離 ䷝ ,四十是解 ䷧ ,五十是中孚 ䷼ ,六十是節 ䷻ ,七十是隨 ䷐ 。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无大過矣。」
五十是中孚 ䷼ ,反中孚為大過 ䷛ 。
以上若是以年歲解釋,則與孔子生平年譜不符,歷來爭議頗大。

【總論】:履卦主論克己復禮,陽爻失位,剛柔能濟,克己則吉,九二曰「坦坦」,九四曰「愬愬」,上九曰「其旋」,皆履柔也。初九當位,素履无咎,猶有戒辭。六三才弱志剛,不能克己,履剛致凶也。九五中正,不能克己,仍難免于厲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