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謙卦

15.謙 ( ☶ 艮下 ☷ 坤上)

【經文】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捴謙。

象曰:无不利,捴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樂說謙卦

15.謙 ( ☶ 艮下 ☷ 坤上)

謙,亨,君子有終。

謙,卦名。謙者,有而不居之義。山之高乃屈居地之下,謙之象也。止于其內,而收斂不伐;順乎其外,而卑以下人,謙之義也。

謙卦下艮為山,上坤為地,山居地之下,謙虛之象。為人謙虛待人接物,必定“亨”通。中爻艮為君子,坤為終。這種謙虛之德,只有君子才能長久地保持。

謙,艮我也,坤物也,艮承坤,屈己下物,謙之象也。艮止也,坤順也,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艮山也,坤地也,山伏地下,不以己高,不以人卑,謙之境也。艮言也,坤兩也,坎聽也,兼聽之言,謙之字也。乾兌伏藏,言也。艮手也,坤兩也,震禾也,一手執兩禾,兼也。是故,謙之名,亦飛伏同觀也。概言之,謙卦包屈己、卑順、恭敬、虛心、謙遜、退讓、均平諸義。

【觀象】:初四互蹇 ䷦ ,君子居平易之所,去之自高之心,自謙之意也。二五互解 ䷧ ,利西南者,和坤順之道也;往來不失其吉者,謙受益也。三上互復 ䷗ ,復見天地之心,何謂也?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此之謂也。初五互小過 ䷽ ,不宜上,宜下,猶謙之辭也。二上互師 ䷆ ,師者眾也,卑以屈己,仰以視人,所畜者必眾,朋來无咎,如簪之固發。謙 ䷎ 反則豫 ䷏ ,作樂崇德,神之所樂往,人之所樂歸,王者之道,所以利建侯行師者也。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此之謂也。謙 ䷎ 對則履 ䷉ ,持身禮讓,待人謙恭,德之基石,禮義所由生也。子曰:“君子敬而无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此之謂也。

【玩辭】:亨通,君子終身持之。有其德而不居謂之謙,是以其道亨也。君子謙遜存乎內,禮讓發乎外,固守謙道,始終不易,此所謂「君子有終」也。謙亨與比吉之義同,比吉是无條件之吉,謙亨乃无條件之亨。君子,取象艮。

《序卦傳》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君子泰而不驕,以成其道;江河滿而不溢,以成其永;有大而盈,以成其大。此謙 ䷎ 之所以次大有 ䷍ 也。

《雜卦傳》曰:“謙輕而豫怠。”屈己下物,不自視其高大,此輕之義也。

《謙》,九三主卦,勞謙君子,有終,吉。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艮為天,為光明。艮居下卦,故說“下濟”。“濟”,止也。艮為止。乾一陽來交于坤的上爻而成艮,如日光照在地面上而光明,故說“天道下際而光明”。中爻震為行。坤為地道、為卑,居上卦,“地道卑而上行”。地道卑而居下,但地氣卻上行而交于天。“天道下濟”和“地道卑下”,說明天道和地道的謙退,故而“亨”通。“天道”指日月。坤為虧,與乾錯,乾為盈。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說明天道的日月盈滿則虧損,故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指地形。坤為變,乾為盈。“變”,傾壞。“流”,注入。盈滿的高山容易塌陷而虧損,低洼的山谷接納流注于其間的沙石而增高,故說“地道變盈而流謙”。坤為害、為鬼神。魂歸為鬼。“神”,神靈。乾為福。鬼神,指物質世界之外的神靈世界。鬼神使盈者受到禍害,使謙退者得到福祉,故說“鬼神害盈而福謙”。震為人。坤為惡。乾為好。“惡”,音狑ù,厭惡、討厭。“好”,喜愛。人類社會厭惡驕傲自滿的人,尊重喜愛謙退虛心的人,故說“人道惡盈而好謙”。以上用天道、地道、神道、人道說明謙而亨的好處。一陽居艮卦之上,故“尊”。“卑”指下卦。“逾”,逾越。艮為止,坤為禮。謙虛而居尊位者,其德行光大而顯明,地位卑下的人謙虛而不超越于禮的規定,也受人尊敬。艮為君子、為終。這種謙虛之德只有君子才能自始保持至終。

天道高明,而氣下交,地道廣博,而氣上行,萬物所以化育,而謙道所以亨也。艮體象笠,笠以寫天,坤體類地,艮承坤,故謂「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據卦象釋卦辭者也。「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質之于天地神人之心,以明「君子有終」之義。君子居上位之時,尊重他人,令其德光大,處下位之時,謙恭卻不可以讓人凌駕于其上,居上處下皆不失其謙,謙遜之道終生不易,故謂「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釋卦辭者也。光明,取象艮。變,傾壞。流,聚而歸之。鬼神者,造化之跡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謙之內卦為艮,艮為山;外卦為坤,坤為地,故說“地中有山”,謙恭之象。“裒”,音póu,取也,減少。艮為手、為取。坤為多。陽來為益。坤為寡。陽來益下坤之寡。“裒多益寡”,減少多的來增益少的。“稱”,音chēng,“權衡”的意思。坤為物。坎為平。“平”,均平。陽來益下坤之寡,使上下均平,故說“稱物平施”。權衡事物的多寡、輕重,公平地進行施予。

君子法謙卦之象,損有余而益不足,考量事物之差異,公平施與。老子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此君子法天以用謙之道也。山高則損之,地卑則益之,是「裒多益寡」之象也。坤為物,震為衡,艮為鈞,坎為平,是「稱物平施」之象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謙謙”,謙而又謙。初六以陰爻居陽位,處下卦之下,故有“謙謙”之象。艮為君子。震為涉,坤為大川。初上臨坎水,與上无應,本不利于涉大川。但居謙卦之初,謙而又謙,君子用這種謙謙之德去涉大河,則“吉”。

【玩象】:初六承師 ䷆ ,屈居眾人之下,平易共與,用涉險難,是「謙謙君子」之象也。艮之離,謙謙君子,自誠而明,具足聖人之性,用涉大川,何所不吉也?謙 ䷎ 之明夷 ䷣ ,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涉難之象,齋戒三日,卑以自牧,則何傷之有?

【玩辭】:君子之道,謙而又謙,以之濟渡險難,吉祥。初六柔順,居謙之初,是謙中之謙者,乃篤行謙道之君子,屈居下位,善始克終,卑而不可逾,故謂「謙謙君子」。互坎為水,互震為足,足在水中,是「用涉大川」之象。按《易》之例,「利涉大川」多言其才,「用涉大川」則論其德。謙謙君子,居于平易,與眾共與,雖涉險犯難,亦不失其吉也。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初為卦的最下位,故“卑”。“牧”,養也。坤為身躬、為自、為養。君子應該用這種卑謙的道德來修養自己。

謙謙君子,處下之時,自養其德。牧,取象震之治理。牧,司也,治也。

六二:鳴謙,貞吉。

震為鳴。震在外。“鳴謙”,謙虛之德傳聞于外。六二得中得位,故“貞吉”。保持正道,不能驕傲自滿,才能獲得吉祥。

【觀象】:鳴,以謙有聞者也,取象震之聲又坎之聽者也。艮之巽,誠于中,止于遜,見于顏,播于遠,此則「鳴謙貞吉」也。謙 ䷎ 之升 ䷭ ,謙者,卑順之行也,升者,揚名之道也。豈修夫名哉?亦見其素矣。《中庸》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謙而升之謂也。

【玩辭】:謙虛鳴和,守正吉祥。六二中正,順承九三,謙德積于中,吉必見于外,故謂「鳴謙,貞吉」,言謙德守乎中,謙名揚于外者也。鳴鳥亦自謙者也。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中爻為坎,坎為心。六二居下卦之中,柔得中得正,因而在內心有中正之德,故說“中心得也”。說明德行的修養重在內在道德意識,而不僅僅在于外部的表現。

鳴謙貞吉,謙德居于中也。《大學》曰:“誠于中,形于外”者,此之謂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坎為勞。“勞謙”,有功勞而謙虛。艮為君子、為終。故說“君子有終”。九三陽剛得位,上承陰柔,故吉。有功勞而謙虛的君子做事不但有好的結果,而且還能獲得“吉”祥。

【觀象】:艮之坤,山不自高,屈己下物,勞而不伐,善始克終,所以吉也。謙 ䷎ 之坤 ䷁ ,爻曰「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象相通而辭相近也。

【玩辭】:有功勞而能謙和,君子持謙道于始終,吉祥。初六敬始而謙,六二居中而謙,九三是履正而謙。坎為勞,艮為終,一陽值坎艮之體,履正而上下歸之,故謂「勞謙君子,有終」。勞而能謙,終身持之,則其道吉也。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坤為眾,為民,故說“萬民”。九三承坤,坤為順從,故說“萬民服也”。有功勞而謙虛的君子,百姓都順從他。

有功勞而又謙和之君子,萬民悅服。萬民,取象坤之眾。服,從也,臣也,取象坤之順又艮之臣。

六四:无不利,撝謙。

坤為利。六四得位得正,故說“无不利”。“撝”,音huī,以手卻物。中爻震錯艮,艮為手。“撝謙”者,以手去卻九三,表示以“不敢當”的意思。謙卦的卦義是謙退,從初六“謙謙”,六二“鳴謙”,再到九三“勞謙”而“萬民服”,謙道在九三已經到達最高處了,六四再謙有過謙之嫌,上卦三爻有防止多謙之義,故六四“撝謙”。“撝謙”,表示不敢承擔謙虛的美名。

【觀象】:坤之震,坤者順也,震者動也,動而以順行,是「撝謙」之象也。謙 ䷎ 之小過 ䷽ ,震動也,艮止也,巽遜也,兌和也,動靜和遜,謙之至也。

【玩辭】:揮揚謙德,无不利。六四居正,卑柔自處,發揮其謙,上而能下,不與物競,謙之至善者,故无不利也。撝,揮也,取象震之布施。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心所欲者,撝謙之謂也。不逾矩者,卑以自牧之謂也。

象曰:无不利,揮謙,不違則也。

坎為則,指九三。“則”,常也,常理。不謙虛和過于謙虛都不合于適宜,是違背常理的,只有不多謙才能得謙,這樣,才算“不違則也”。

六四揮謙,不違背謙卦時義,也不違背天地人神之法則。則,取象坎之法。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不富”,指六五陰虛,陽為實、為富,陰為虛、為貧。“以”,猶“與”也。震為鄰。“鄰”,意謂親近之人或下屬,指六四與上六。震為侵伐。六五以柔居尊位,表示柔和謙遜之君,能夠團結周圍和上下左右的人為之效勞,這樣利于出征討伐,无所不利。

【觀象】:不富,取象坤之吝嗇。鄰,近也,取象離之附麗,五爻動則變出離體。侵伐,取象震之出征。坤之坎,地水師 ䷆ ,是「利用侵伐」之象也。謙 ䷎ 之蹇 ䷦ ,爻曰「大蹇朋來」,是「不富以其鄰」之象也。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此之謂也。

【玩辭】:不以己富而有其鄰,宜興師侵伐,无不利。六四陰柔,居尊而謙,眾所歸往,是不以己富而得人親者也。或有不服者,則利征討之。恩以治平,威以戡亂,恩威并施,寬猛相濟,而无所不利也。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六五之君雖然有柔和謙遜之德,但不足不富,很可能有驕橫不服從者。對于驕橫不服的,可以利用武力征伐。用武力征服不服者,是合于正道的。

侵伐非謂黷武,以其不服,不得已而征之矣。不服,取象坎之盜。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震為鳴。與九三為正應,與九三勞謙相唱和,故有“鳴謙”之象。震為行,坤為師,上六得位得正,故說“行師”。震為征伐,坤為邑國,故說“征邑國”也。“邑國”,自己管轄的土地。上六雖然謙德鳴發于外,但處境不佳,只好解決自己內部的問題。“利用行師,征邑國”,用武力征服自己管轄的地域,處理好自己的內部事務。

【觀象】:鳴,傳播,取象震之聲。邑國,諸侯或大夫之封地,取象艮,以上六應艮爻也。征,取象震之出。坤之艮,地山謙 ䷎ ,順而止,謙之極者也。謙 ䷎ 之 艮 ䷳ ,不見其人,不獲其身,而興行師侵伐之事,何也?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自治者也。

【玩辭】:謙虛鳴和,用來出兵打仗,征伐邑中之國。上六柔居坤順之體,又處謙之極,志有未得,未得其平則鳴也,故謂「鳴謙」。極謙反居高位,不能任天下事,則反求諸己,故曰「利用行師,征邑國」也。邑國,私于己者也。征邑國,自治也。六二鳴謙,為其比于九三。上六鳴謙,為其應于九三。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坎為志,上六與九三相應,但為四、五所隔,故說“志未得也”。上六居謙之極,已走向相反方向轉化的境地,已感自己力量之不足,難以實現安定天下的志向,只好先征服自己管轄下的不服從的“邑國”。

鳴和是鳥類求偶之象,九三正應,卻遇四五之妒,應而難和,故謂「志未得也」。經文「利用行師」,傳文「可用行師」,謂當其時之可,則用之。動刀兵,毒天下,乃不得已而為之,不求有功,但求无過,一字之差,足見聖人憂天下之心矣。

【總論】:六十四卦中,彖辭與六爻象辭皆吉者,惟有謙卦,足見古人對于謙德之崇尚。初六謙之始,卑以自牧。六二謙之中,厚積而發。九三謙之主,屈己下人。六四謙之正,不失其則。六五謙之尊,武威不服。上六謙之極,反躬自治。前三爻皆吉,後三爻皆利,于時、于義、于位皆吉利,故彖辭直言「謙亨」者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