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損 ( ☱ 兌下 ☶ 艮上)
【經文】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樂說損卦
41. ䷨ 損 ( ☱ 兌下 ☶ 艮上)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損,卦名。損者,減損也。其卦損下剛卦,益上柔卦(來知德原文如此),此損之義也。又澤深山高,損其深以增其高,此損之象也。
下卦為貞,上卦為悔。貞我彼悔,以我之陽,益上卦之彼,故為“損”。本卦象六爻皆有應,故有“孚”之象。“孚”,誠信。三爻變為乾,乾為元。“元”,大也。有誠信之德,成事大吉,沒有咎害,可以堅守正道。下卦各爻與上卦各爻都相應,故“利有攸往”,利于有所前往、前進。“曷”,何也。“曷之用”,有何用處?互體震為簋。“簋”,音guǐ,盛飯的圓型器皿,盛行于西周時期。坤數為二,故有“二簋”之象。兌為享。“享”,奉獻、祭祀。“二簋可用享”,兩簋飯食可以用來奉獻給在上位者或祭祀神靈。
艮山,坤川,震出,兌雲,天降時雨,山川出雲,損之應也。坤地,震動,艮山,兌澤,地之動也,益則成山,損則成澤,損之象也。山高也,澤卑也,高者愈高,卑者愈卑,損下益上,損之體也。剛有余,柔不足,損剛益柔,損有余而益不足,損之用也。艮手,震擊,兌毀,坤器,破壞鐘鼎,損之字也。損者,破壞、減去、傷害、消耗、喪失、刻薄、毒辣也。
【觀象】:初四互歸妹 ䷵ ,永終知敝者,必能敬始,敬始慎終則道不衰也。二五互復 ䷗ ,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以其有孚故也。三上互剝 ䷖ ,五陰消陽,去人欲,見天理,為道日損也。初五互臨 ䷒ ,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君子之利往也。二上頤 ䷚ ,君子「自求口食」,則无損人自益之行也。反體曰益 ䷩ ,損有所益,益有所損,或因事而同,或因物而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對體咸 ䷞ ,和說則无忿,知止則无欲,君子之有孚也,必始于虛己受人。坤靜,乾動,坤辟乾,故可貞也。震行,離滯,震辟離,則利往也。
【玩辭】:誠信,大吉,无咎,可用之占。利有所往,告廟之物,二簋即可進獻。山澤通氣,男女有情,六位相應,所以有孚。山居上而成其高峻,鳥獸育焉,物華生焉。澤處下而成其淵深,魚龍藏焉,民用阜焉。損所當損之事,益所當益之物,大吉之道,何咎之有?守之可也,趨之利也。祭祀天地尚質,配享祖宗尚文,然心懷孚誠,雖二簋之約,猶可享宗廟矣。「二簋可用享」,言夫利往者,亦見聖人懲忿窒欲之垂誡也。
曷,同謁,告,震也。告,從牛從口,牛象犧牲,口主禱告,祭祀之義。坤牛,兌口,告之字。艮象宗廟,震主告,告廟之象。用,物用,坤也。二,坤數。簋,圓形祭器,盛黍稷,震也。二簋,正反震也。用享,進獻,震也。
《序卦傳》曰:“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解終射隼,大悖彌合,巨艱既濟,則易生懈怠,而業荒于嬉,身毀于隨,業荒身毀則道衰矣。聖人戒之,故解 ䷧ 後序損 ䷨ 也。
《雜卦傳》曰:“損益,盛衰之始也。”損人以自益,終必自損。自損以益人,終必自益。自損以益人,盛之始也。自益以損人,衰之始也。
損 ䷨ ,上九主卦,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下卦為貞,上卦為悔。貞我悔彼,以我之陽,益上卦之彼,故有“損下益上”之象。猶如臣子忠心為國君做事,百姓愿意交稅、服勞役一樣。上能止,下順從,上下交泰,其志相同,故“其道上行也”。損而又有誠信,因而能獲得“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這四種善事。減損之道有何用呢?用兩簋飯食就可以奉獻給神靈。奉獻二簋,應講究時宜,損剛益柔也要講究適時。中爻乾與坤錯,乾為盈,坤為虛。損,減少;益,增加;盈,充實;虛,空虛。事物的減少、增加、充實、空虛,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強調“時”的重要性。
澤因卑而成其功,山以高而見其用,高者愈高,卑者愈卑,其道昌隆,謂之「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據卦象釋卦名。君之利用民財,臣之致身事主,百姓之服役奉公,皆損下益上之事。“上行”之義,道不衰也。以誠之有余,補物之不足,則「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引“有孚”釋余辭。損其當損之物,益其當益之事,或損、或益、或盈、或虛,皆因時制宜,謂之「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損剛益柔”者,損有余而補不足,損之常道也。言夫“有時”,則損之權變者也。老子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夫損益之道,求其中和而已矣。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上艮為山,下兌為澤,故有“山下有澤”之象。“懲”,止也。互體為震,震為武人,為急燥,故有“忿”也。“忿”,怒也。“懲忿”,止息忿怒。“窒”,閉塞也。坤為閉塞。震為口,表示有飲食之欲望。“窒欲”,節制欲望。君子觀此卦象,應該息止忿怒,節制邪惡,減損自己不善的行為。
山愈高則愈顯澤之深,澤愈深則愈見山之高,君子法之,遏制嗔怒,止息意欲。積德如山,去欲如澤,君子所以修身也。彖曰「二簋可用享」,懲忿窒欲之謂也。《禮記·中庸》云:“七情六欲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懲忿窒欲之謂也。
懲,遏制,艮也。忿,嗔怒,震也。窒,止息,坤之翕也。月在庚曰窒。兌象月,震納庚,亦為窒也。欲,意欲,艮之求,兌之愛也。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已”,竟也,已成之意。“事”,損剛益柔之事。中爻震為行、為奔馳,故“遄”。“遄”,音chuán,急速也。損剛益柔之事要迅速去作,并且使之完成,因而沒有咎害。初九與六四相應,故有損剛益柔之事。“酌損之”,損剛不能損得過頭,要減損得適度。初九以陽爻居陽位,有過剛之象,雖然過剛,但要酌情減損為好。
“尚”同上,指上卦之六四。坤為志。損剛益柔之事,合乎六四之志。六四為陰,初九為陽,為正應,損剛益柔之事之所以能迅速完成,是因為合乎六四的志向、愿望。
【觀象】:二五互頤 ䷚ ,初九承之,益其德以正其大體,損其疾以養其小體,是故「觀頤」者,酌其心也,有其孚也。初九動變,兌之坎,參卦曰困 ䷮ ,象曰「致命遂志」,君子之遄往也。彖曰「有言不信」,无暇多顧也。損 ䷨ 之蒙 ䷃ ,損之初,至誠為要,未可瀆也。誠則虛,虛則敬,虛能窒欲,敬能懲忿,是以鬼神感格,龜蓍悉告。是故至誠无息者,聖人孚誠以用損之道也。
【玩辭】:告廟結束,快速前往,无咎。擇其善而益之,擇其不善而損之。居損之初,當往前之祭也。初九應四,心志相合,九二應五无滯,故不疑其行,速往而无咎也。六四應初,遇三為滯,如身有疾,初九之往,損其疾,益其德,擇善而行,酌其心而損益之也。已事,求其孚也。遄往,用其行也。酌損,合其志也。
已,結束,艮也。事,祭祀,艮也。遄,快速,震也。往,去,震也。酌,擇取,艮也。初九系“酌”而舍“益”,何也?曰:酌其心,善則益之,不善則損之,聖人于損初用孚也。尚,同上,震也,意指六四。合,會遇,初四應也。兌值正秋,行收殺之氣,聚水成澤,亦合之象也。志,心之所向,坎象,腎藏志也。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利于堅守正道,不利于前往,若急于前往,必有凶險。九二以陽居中,適中而宜,沒有多余;六五以陰居中,也是適中而宜,沒有不足。若損下益上,或損上益下,皆失其中。所以九二利于堅守中道,不要盲目而益上,若盲目益上,必遭致“凶”險。九二與六五雖得中,但都不正,故說“弗損,益之”。九二不要自己減損,只要堅守中道,就能增益其上。
九二居中,故為“中”。二為坤位。坤為志。“中以為志也”,以堅守中正之道作為自己的志向。
【觀象】:九二動變,兌之震,參卦曰隨 ䷐ ,君子之道,或作或息,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損 ䷨ 之頤 ䷚ ,六二曰「顛頤,拂經」,志在守中。「于丘頤,征凶」,妄作凶也。
【玩辭】:利于固守,征進則凶,不減損,反增益之。九二陽剛,履居陰位,志在守常,妄作生凶。六五居尊,能行中道,二之應五,不損之,反益之,所謂「或益之十朋之龜」是也。初九酌損之,損六四之疾也。蓋損益者,陽剛之事也,陰柔之受也。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利貞征凶之謂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三”,指六三、六四、六五三陰爻。中爻震為人。“一人”,指六三。若六三、六四、六五三人同求于上九,上九必受損。六三一人上求于上九,則必得其朋友。六三與上九為正應,六三上求于上九,上九必然答應與之為朋友。
中互坤為疑。一人上求于上九,必得應合;若三人同求于上九,上九將疑惑而不知所從。
【觀象】:六三動變,兌之乾,參卦曰夬 ䷪ ,九三曰「壯于頄,有凶」,三人行則損一人也。「君子夬夬,獨行遇雨」,一人行則德其友也。遇雨,陰陽際會之應也。損 ䷨ 之大畜 ䷙ ,象曰「多識前言往行」,為學之大者也。為學日益,益之不已,則博返于約,約歸于一,道之見也。
【玩辭】:三人同行則減損一人,一人獨行則遇朋友。茍三逾四五而應上,則遇四五相滯生疑而受損也。如六三安居,待上九之來應,則得友之象也。三人行,謂三之應上難也。一人行,謂上之應三易也。三人行則損一人,三則有間,損有余之事也。一人行則得其友,二能致一,益不足之事也。
三,兌變乾,河圖數,乾三。人,人者仁也,震木主仁,故為人。行,震也。友,相助,艮也。疑,猜忌,伏巽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本爻變,中爻為坎。坎為心病,疾之象。六四與初九為正應,六四依賴初九陽剛之損耗而增益自己,因而有“損其疾”之象。“遄”,速也。中爻坤錯乾,乾為喜。使初九以正位速往,六四以正位速納,使之減損其疾病,故有喜慶而“无咎”害。
減損疾病,是因為迅速接納初九而有“喜”慶。
【觀象】:六四動變,艮之離,參卦曰賁 ䷕ ,自誠而明,所以見性也。損其疾,所以聞道也。懲忿窒欲,聞道之喜也。損 ䷨ 之睽 ䷥ ,四應初遇滯,「睽孤」而有疾也。初應四則通,「遇元夫」而得其友也。夫疾既可損,而睽之大事,亦鮮不濟也。
【玩辭】:損其疾惡,去之速則有喜慶,无咎。六四應初,遇六三相嫉生疑,是其疾也。正位居體,待初九遄往,以解其疾,是其喜也。損其疾,初九之功,懲忿窒欲也。使遄有喜,初九之職,去惡勿疑也。初曰「遄往」,四曰「使遄」,所以明初九之酌損,非自損也,實損六四之疾也。
疾,病患,巽之弊,《大象傳》所謂“忿欲”,佛家所謂“貪嗔”是也。震對巽,「損其疾」也。使,艮之指也。喜,兌之說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中互為坤,十為坤地之成數。大象為離,離為龜,“龜”之象也。又艮為龜。坤艮兩兩相比,朋之象也。兩龜為一朋,十朋為大寶,比喻受益之大。“貝”和“龜”皆為古代貨幣。六五在應當減損之時,柔順虛中,與九二相應,有下賢禮士之德,天下之人皆賓服之,因而受天下人之大益。“弗克違”,六五受益十朋之龜不能推辭,因以德受益,故獲得大吉祥。
“上”,指上九。上九為陽,為天。“自上佑也”,六五與上九相比應。表示六五有來自上天的保佑。
【觀象】:六五動變,艮之巽,參卦曰蠱 ䷑ ,害生于嗔忿,患生于貪欲,懲忿則剛克,窒欲則柔克,剛柔之德立,則患害无所由也。損 ䷨ 之中孚 ䷼ ,豚魚之吉,以享上帝,感格至深,人神不能違,當損用孚,善莫大焉。是故損固无所益,損而有孚于中則无不利也。
【玩辭】:有人贈送珍貴的寶龜,卜之亦不能違背,大吉。柔順虛中,履居尊位,承上應二,當損之時,眾益歸之,天心克享,人神不能違,大吉之道也。或,不一之辭,言人心所歸,益之者眾也。或益之,人佑之也。十朋之龜,鬼神佑之也。弗克違,天佑之也。信然不疑,「弗克違」也。
或,有人,艮也。十,坤數,坤納癸,序數十。朋,十貝,坤也。龜,艮象,窒欲不食,懲忿鮮動,感格神明,有孚之物也。十朋之龜,懲忿窒欲,可寶貴也。弗,不,坤也。克,能,艮也。違,背離,艮也。上,上天,謂上九。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居損卦之極,將由損下益上而轉化成為損上益下,但上九已到以下益上之極,勿需自損而向下施益之惠。艮,止也。當損之時,必止之以不損,故“无咎”。堅守正道,可獲“吉”祥。六三利于前往,與上九相應,故說“利有攸往”。陽為君,陰為臣,上九得六三之應,故有“得臣”之象。艮為家。本爻變為坤,坤為國,故有“无家”之象。
坤為志,上九據下之坤陰,陽乘駕于陰之上,有“大得志”之象。上九轉為損上益下,必得臣下之普遍愛戴。不損下而又益之,大得臣民擁戴之心。得民之心者,必得其民也,所以“大得志也”。
【觀象】:上九動變,艮之坤,參卦曰剝 ䷖ ,上九曰「碩果不食」,窒私欲也。「君子得輿」,萬家一軌,无有遠近之限也。夫王者之道,貫三才,主萬物,推恩及下,則世无遺民矣。損 ䷨ 之臨 ䷒ ,知臨天下,教思容保,君子之志也。彖曰「八月有凶」,當獲之時,心有所求,所以凶也。「得臣无家」者,不耕獲,不菑畬,窒其欲,則利有攸往,聖人美之至矣,誡之深矣。
【玩辭】:不損反益,无咎,正固吉祥。利有所往,得到臣民而无家人。居位之極,為主于損,下應六三,一人行則得其友,故无咎也。无假私欲,不損反益,正且吉也。乘五應三,利有攸往,大行其志也。利有攸往,行而得友也。得臣无家,公而忘私也。大得志,取信萬民也。
臣,臣民,艮象乘坤,所以得臣而人心歸往也。家,艮也,艮象化坤,所以无家而君臨天下也。志,心之所向,坤也。
【總論】:縱觀損卦,陰陽相應,三陽施其損益,三陰受其損益,且施受皆倚其所應也。初九于四,酌損之,損其疾;九二于五,弗損益之,益之十朋之龜;上九于三,弗損益之,益之朋友之助。彖傳所謂“損剛益柔,損下益上”,蓋援易以為說,非六爻之本義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