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說周易_目錄

樂說周易_未濟卦

64. ䷿ 未濟 ( ☵ 坎下 ☲ 離上)

【經文】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輝吉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樂說未濟卦

64. ䷿ 未濟 ( ☵ 坎下 ☲ 離上)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未濟”,卦名。未完成之事。事未成之時也。水火不交,不相為用。其六爻皆失位,故為未濟。坎水在下,離火在上,陰陽不相交;六爻皆位不當,故曰“未濟”。“亨”,指上下二卦各爻皆相應。坎為狐,為下卦,故為“小狐”。“汔”,水干涸。坎為水,河邊水淺之處。坎又為隱伏、為穴。“濡”,沾濕也。小狐不知水的深淺,只見河邊水淺而過河,過到中間水深處,而“濡其尾”,不能繼續過河了,如此未能完成濟河之事,因而“无所利”。

離,三畫居正,故為齊。坎為水,離為齊,坎乘離,是濟之字也。水性潤下,火性炎上,失火則水寒,无水則火燥,水火不相逮,所以名《未濟》也。未,不曾。濟,涉水。未濟者,不曾渡也,未完成也,非能止也。濟者,渡也。成也。止也。坎月離日,日出月隱,日月不能相見,陰陽不能際會,是《未濟》之象也。六爻失其位而有應,八卦失其守而相與,是《既濟》之體也。小狐汔濟,濡其尾,是《未濟》之用也。

狐,坎也。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狐,前小後大。《未既》,離陰為小,坎陽為大,六五為小,九二為大,所以立狐之象也。汔,接近。濡,沾濕,坎也。

【觀象】:初五互坎 ䷜ ,身處重險,時未當濟則濡尾曳輪,以止妄動,時至則涉大川以濟之。是故未濟者,非謂不濟,是有待耳。二上互離 ䷝ ,君子之光繼明而照四方,內照于心,不生小狐之吝;外照于物,則无濡首之失。照破物我,深則厲,淺則揭,《未濟》之道所以亨也。互體、對體、反體皆曰既濟 ䷾ ,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是故雖處未濟之時,猶有可濟之理也。

【玩辭】:小狐貍即將渡水而過,卻沾濕尾巴,无所利。三陰承陽、應陽,皆順于陽,所以成其亨。小狐者,知識不足,不能戒懼慎行者也。濡其尾,不如慎終如始也。幾濟而濡尾,未能濟而无攸利也。

《序卦傳》曰:“物不可終窮,故受之以未濟。”易兼常變,對待謂常,流行謂變,常有定體居位,變者往來不窮。既濟,已定,不易之體也。未濟,不窮,變易之用也。先定不易之體,而後能行變易之用,此未濟 ䷿ 所以次既濟 ䷾ 也。

《雜卦傳》曰:“未濟男之窮也。”三剛失位,陽道窮也。三柔承剛、應剛,道窮亦有亨通之時也。

未濟 ䷿ ,六五主事,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柔得中”,指六五爻。陰居陽位得中,即不弱柔无為,又不剛猛盲為,未濟最終必濟,故“亨”。“未出中”,指九二,在水的深處,小狐從水邊淺處過河,未能走出水的深處之中。初在二之下,有“尾”之象。水深沾濕了尾巴,未能完成渡河,无所利,是因為“不續終也”,半途而廢,沒有堅持到最終。未濟卦六爻皆不當位,但是初為柔,四為陽剛,二為剛五為柔,三為柔上為剛,皆剛柔相應,所以“亨”通。在未濟卦中含有既濟卦,中爻上為坎,下為離,水火既濟,故“亨”通。

六五柔中,順用九二,將濟能慎,慎而致亨,故曰「未濟,亨,柔得中也」,據卦體釋“亨”。陽主過往,陰主未來,柔得中,是時未至而事未施。九二居坎體之中,猶未出于險,故曰「小狐汔濟,未出中也」。小狐拘于智識,始不能慎濟,終必濡尾殆身,則思可知矣,故曰「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未濟者,言于時也。不濟者,言于事也。未濟而有將濟之理,不濟則失可濟之道。時至則剛柔交而道必濟,故曰「雖不當位,剛柔應也」,釋卦名。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未濟卦上為離為火,下卦為坎、為水,故有“火在水上”之象。火炎上,水潤下,陰陽不相交,故“未濟”。未濟卦為否卦的九五之二而來,否乾為君子。艮為慎、為居。乾為陽物,坤為陰物。故“君子以慎辨物”。坤為方。陰陽當位為“方”。未濟六爻皆不當位,表示要謹慎辨別事物的性質,按事物的性質辦事,才不出亂子。

水火異物,各居其所,不相濟益,非其當處。君子觀之,慎重分辨物類,令各得其所。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愛惡相攻始于是,遠近相取起于是,是故君子慎之也。辨,分別,離之明也。物,坎之羽也。方,居所。危宿值坎地,類主宮室。居方,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坎為狐、為水。九二為坎卦之主,初在下,有“尾”之象。“吝”,難也。動物過河涉水都翹起尾巴。“濡其尾”,表示不能濟渡,遇到了困難,故有“吝”難。未濟與既濟相綜,未濟之初六為既濟之上六,既濟上六說“濡其首”,未濟初六說“濡其尾”,表示未濟與既濟首尾相接。

“極”,終也。“不知極”即是“不續終”。小狐自不量力,猛闖過河,遇水深沾濕了尾巴,又不知道堅持到達終極之處。

濡,沾濕,坎也。尾,初之位也。知,識也。極,止也。

【觀象】:水鐘于澤,不溢不流,安其所居,節 ䷻ 者止也。濡尾之吝,在不知止。不能敬始,而況慎終乎?是故居初而“濡其尾”,至上則“濡其首”矣。未濟 ䷿ 之睽 ䷥ ,未濟而生異,亦可止矣。有異而往,則濡其尾也。君子將濟也,必不違眾意,不違筮龜,量才而行,初敬其始而後謀其終,是故无小狐濡尾之吝也。

【玩辭】:小狐渡水,沾濕尾巴,羞吝。初六陰柔,居坎之下,不安于險難,上應九四,而欲上行,是不度其才而強行用事,以至于濡尾殆身,而致羞吝矣。古詩云:“狐欲渡河,无奈尾何。”是濡尾殆身而失濟道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坎為曳、為輪,故有“曳其輪”之象。兩陰夾一陽,輪之象。“曳”,拖也。“曳其輪”,用手拖住車輪,不使急速而進,方可以得以濟成。九二陽剛居柔得中,未濟之時,能自止不輕易前進,行其中道,不為險所困也,故“吉”。

九二之所以“貞,吉”,是因為“中以行正也”。九二陽剛居中位。“中”,正也。

【觀象】:水流于地,不疾不徐,資生資養,以成濟物之功。曳其輪,殺其勢,緩其進,戒用剛之過也。未濟 ䷿ 之晉 ䷥ ,未濟而終能濟,非藉賢而誰乎?晝日三接,以貴有功,以親賢人。

【玩辭】:拖住車輪,正固吉祥。九二陽剛居中,上應六五,力足以濟,然處未濟之時,身陷坎險,不可以大用,唯恭順以待,中正以行,乃為吉也。濡其尾,拘于才能也。曳其輪,屈于時位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六三居坎上,即將出坎險,可以“濟”也,但未出坎險中,故“未濟”也。六三陰爻居陽位,位不當,陰柔未濟,故“征凶”。坎為往、為之、為師、為險、為凶,故有“征凶”之象。中爻離為舟,浮坎水之上。又本爻變為巽,巽為木,木在水上,舟之象。坎為水、為川,故“利涉大川”。初因“濡其尾”,行而未濟;二曳其輪不行,三坎之極,水越深,必須依靠舟船方能渡河。若不用舟船直接渡河,必遇凶險。陰柔不中不正,故“征凶”。但六三與上九相應,若依賴于舟船,就能“利涉大川”。

陰柔居陽剛之位,故“位不當。”

【觀象】:大川橫阻,乘風馭舟,可以涉矣。井渫可汲,時當濟也。為我心惻,才不能也。未濟 ䷿ 之鼎 ䷱ ,未濟而革耳,何以故?曰:耳革行塞,征進凶也。雉膏不食,猶未濟也。方雨虧悔,時可濟也。

【玩辭】:尚未濟渡,征進有凶,利克險阻。六三性體陰柔,失位居坎,處險而无出險之用,才不足濟也。《繫辭》云:“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六三失所用中,征進則凶矣。居兩坎之間,上下俱難,進退維谷,不進則亡,時當濟也。惟有承剛應陽以濟陰柔,遇大川攔路,涉險求渡,當可濟之時必有可濟之道矣。未濟,猶在險也。征凶,力不及也。利涉大川,時當濟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九四陽剛居陰位,位不當,故有“悔”象。但又出坎入離,坎為險,離為明,從坎險進入陽剛文明之地,只要堅守正道,就“貞吉”,因而“悔”恨也就消“亡”了。本爻變,中爻為震,震為動。離為戈兵,戈兵震動,“伐”國之象。“鬼方”,西羌國名。離為國,為“鬼方”。未濟與既濟相綜,未濟之九四為既濟之九三,故都有“伐鬼方”之象。“大國”對“鬼方”而言。“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離為三,為年。既濟九五陽爻處陽位,為剛健之君,用武力伐鬼方,雖然打了勝仗,但極為疲憊。未濟六五為陰爻居陽位,武力不及既濟之君,不用武力征服,而用懷柔政策,經過三年的時間,鬼方順服于大國,大國給以封賞,故“有賞于大國”。震為舍(捨),引申為“遺”,給予,故有“賞”賜之象。

九四已經脫離坎險,進入光明之境,渡濟的志向可以進“行”了。

震,用力甚,驚懼遠也。用,施行,震也。伐,征討,震也。鬼方,殷周西北少數民族西羌,坎也。三,天數,陽也。年,朔數,陰也。九四應初,執陽圖陰,三年功成。賞,震車馬,坤衣裳,賜有功也。國,坤也。

【觀象】:先王用兵,征討不服,武功既成,馬放南山,是以遠征,則可謂不窮不黷者矣。未濟 ䷿ 之蒙 ䷃ ,伐鬼方而用蒙,何以故?曰:戒再三之用,不可黷武也。老子曰:“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有道者不處,而況于再三者乎?

【玩辭】:正固吉祥,憂悔消除。強力征伐遠方,三年克定,受到大國獎賞。剛居陰位,處既濟之始,最宜守正,故設“貞吉”之戒。九四失位,近迫陰柔之君,當有憂悔也。然四五相孚,事有可施,志有可行,道有可濟,所施、所行、所濟无不正,能貞吉故悔亡矣。未濟 ䷿ 之蒙 ䷃ ,互體見師 ䷆ ,伐鬼方而遇王三錫命之象也。震用伐鬼方,時已至,力能及,正固其志則可行也。三年有賞于大國,既濟之功成也。李光地曰:“此‘伐鬼方’,亦與《既濟》同,而差一位也。‘三年克之’,是已克也。‘震用伐鬼’,是方伐也。‘三年有賞于大國’,言三年之間,賞勞師旅者不絕,非謂事定而論賞也。與《師》之‘王三錫命’同,不與《師》之‘大君有命’同。”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六五為未濟卦之主,與九二相應,虛心以求九二共同渡濟,故“貞吉,无悔”。又本爻變為乾,乾為君子、為日。離為明,九五為離卦之主,文明而光輝,故說“君子之光”。“孚”,信也。六五中正誠信,虛懷若谷,故有“孚”象。中正誠信,故“吉”祥。

日光叫“暉”。離為光。六五承乘皆陽剛,兩陽相助為明,所以說“君子之光”,特別暉明。光“暉”明亮,故“吉”也。光,離之明也。暉,同輝,光之散也。

【觀象】:日月麗天,光被四表,澤及萬類,人物莫不歸焉,是皇天眷命,天子富有四海之盛也。未濟 ䷿ 之訟 ䷅ ,敬始、慎終、追遠,不獨《既濟》貴之,《未濟》亦貴之。

【玩辭】:固守吉,无憂悔。君子光輝彪炳,誠實有信,所以吉也。六五履尊,失位居中,得貞吉且无悔矣。比于四,承于上,應于二,取信三陽,則信實而不妄矣。文明之主,輝光日新,功德俱足,吉而又吉也。貞吉,有德也。有孚吉,有功也。其暉吉,有慶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有孚”,接承六五之“有孚”。上九陽爻居陰位,位不當。坎為酒,離錯坎,亦為酒。上九為未濟之極,有轉化為既濟之勢,只有堅持六五誠信中正之道,節制飲酒,可以“无咎”。未濟與既濟相綜,既濟卦之初爻為未濟之上爻,皆有“濡”之象。既濟說“濡其尾”,未濟說“濡其首”,以示首尾相接。“首”頭也。頭在人體的最上端,故上九有“首”之象。未濟之時,飲酒過量,渡濟時必定會沉沒。故說“濡其首”。“是”,正也。“失是”,失正。未濟卦六爻皆不當位,故“失是(正)”。即使有誠信,也會有“濡其首”的危險,是因為“失”正也。

坎為節。“節”,節制。五爻變為乾,乾為知,乾象不見,故說“不知節”。飲酒過量而不知道節制,做事應該謹慎才好。

飲酒,坎也。濡,沾濕,坎也。失,三畫失正,坎也。是,正道,三畫得正,離也。

【觀象】:離之震,明以動,動而明,是有孚于內也。火雷噬嗑 ䷔ ,飲食自樂,或可也,至于滅耳濡道,則失矣。未濟 ䷿ 之解 ䷧ ,未濟而解,解而飲酒,或有所緩,緩而知節,猶未為失也。

【玩辭】:飲酒自信是應對之需,无咎。飲酒无度,行事不知節制,以至沾濕其頭,縱有孚信,亦失正道。陽剛居上,乘日月之體,剛明已極,知《未濟》之極无可濟之理,乃樂天知命,則有孚于飲酒可也。使耽飲而至于濡首,則失其所孚也。有孚,自信也。飲酒,自樂也。濡首,自失也。有孚失是,不續終也。

【總論】:未濟為卦,小狐涉濟觀其象,戒懼黽勉系其辭,六爻失位立其體,汔濟濡尾,行其用。初九「濡其尾」,知不能達也。九二「曳其輪」,時不能濟也。六三「未濟征凶」,才不能濟也。九四「震用伐鬼方」,濟之功成也。六五「貞吉无悔」,功德俱足也。上六「有孚失是」,不續終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未濟》之體。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既濟卦

63.既濟 ( ☲ 離下 ☵ 坎上)

【經文】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樂說既濟卦

63.既濟 ( ☲ 離下 ☵ 坎上)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既濟”,卦名。既,已也。濟,成也。既濟者,事之已成也。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又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為既濟。

“既濟”表示“事已成”,“完成”、“成功”的意思。高亨認為,“亨小”誤倒,應為“小亨”。離為陰卦,陰為小。開初吉而最後亂,故為“小亨”。本卦六爻都當位,并且皆陰陽相應。“亨”,通也。陰陽相應,故“亨”通。“貞”,正也。六爻得正,不偏邪,故有利。“初吉”,指下卦離之中位,陰爻居陰得正,表示事物的發展,開初順利安吉。“終亂”指上卦坎之中位,雖然陽爻居陽位,但陷入陰的包圍之中,表示事物發展到最終後階段,不順利,處于危亂之中。

離為齊,坎為水,坎乘離,是濟之字也。剛柔正則體立,水火交則用行,體立用行,所以名《既濟》也。既,已經。濟者,渡也。止也。成也。坎雨離日,雨過日出,是《既濟》之象也。六爻各正其位,八卦各守其分,无相奪倫,不相逾矩,是《既濟》之體也。水潤下,火炎上,得火則水不寒,得水則火不燥,水火之交,初相逮也。水溢則火滅,火旺則水涸,水火之遇,後相射也。內虛明,外溢滿,初得吉,終致亂,是《既濟》之用也。

【觀象】:初五互離 ䷝ ,燭照于內,光被四表,既濟之初所以吉也。二上互坎 ䷜ ,外遇險難重重,既濟之終所以亂也。常德行,習教事,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也。互體、對體、反體皆曰未濟 ䷿ ,天下既濟,而心猶未濟,不敢懈怠,聖人所以治終亂之病也。

【玩辭】:小事亨通,利正固,初始吉祥,終止離亂。剛居五,柔居二,各得其正,猶水火相濟,以成生化之功,所以亨也。天下既定,國家安寧,四達不悖,難奏大功,唯居安思危,求其小亨而已矣。剛柔皆得其正,利在貞固以守之也。先正其心,後病其心,內明外暗,初吉終亂,聖人明戒慎而全王道也。地天交《泰》,初交《泰》互《歸妹》,再交《歸妹》互《既濟》,三交《既濟》互《未濟》;天地交《否》,初交《否》互《漸》,再交《漸》互《未濟》,三交《未濟》互《既濟》。是故,泰 ䷊ 、歸妹 ䷵ 、既濟 ䷾ 、未濟 ䷿ 、漸 ䷴ 、否 ䷋ ,陰陽升降,乾坤交而生六子。是故《既濟》初吉終亂,始于《泰》止于《否》也。

天地交為《泰》,不交為《否》,水火交為《既濟》,不交則為《未濟》。以治亂之運推之,《泰》、《否》其兩瑞也,《既濟》、《未濟》其交際也。《既濟》當在《泰》之後而《否》之先,《未濟》當在《泰》之先而《否》之後。《泰》猶夏也,《否》猶冬也,《未濟》猶春也,《既濟》猶秋也。故先天之圖,乾坤居南北是其兩端,離坎居東西,是其交際也。《既濟》之義不如《泰》者,為其《泰》而將《否》也。《未濟》之義優于《否》者,為其《否》而將《泰》也。是以《既濟》彖辭曰‘初吉終亂’,即《泰》‘城復于隍’之戒,《未濟》彖辭曰‘汔濟濡其尾无攸利’,即《否》‘其亡其亡’之心。

《序卦傳》曰:“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小過者,處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此既濟 ䷾ 所以次小過 ䷽ 也。

《雜卦傳》曰:“既濟,定也。”震動于初,離麗于二而伏坤,艮止于三,巽入于四,坎陷于五而伏乾,兌說于上。六子用事,各安其位,顯諸仁也;乾坤退居,偏安漏奧,藏諸用也。六爻正乎六位,八卦守乎八方,是存貞定之象也。定,安也。

既濟 ䷾ ,九五主事,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既濟各相應爻都陰陽相應,相應即是相濟,相濟故“亨”通。“小者,亨也”,下卦離為陰、為小,六二陰居陰位,與九五正應,故“亨也”。陽為剛,陰為柔,六爻中三陰三陽,皆各得其正而當位,故說“剛柔正而位當也”。“柔得中”,指下卦六二。“既濟”為已成之事,“終”事物發展到了終極的階段,完成事物發展的一個周期了,要向新的發展周期轉化了。“止”,停止。“窮”,困也。完成了一個周期,不向新的周期轉化,則必定混亂。只有變才能通,通才能長久,如果就此停止不前則其道困“窮”。

凡五剛二柔之卦,皆不可大事,以君強臣弱、上不能下賢故,是以傳曰「既濟,亨,小者亨也」。據卦體言之,六爻剛柔各當其位,擬諸人事則上下各居其正,是故傳曰「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六二柔順文明而得中,能成既濟之功。又居下體,善處方濟之時,是故傳曰「初吉,柔得中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治亂相倚,理當必變,是故傳曰「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濟卦下卦為離,離為火;上卦為坎,坎為水,故“水在火上”。世上常發生火災,救火必用水,水在火上,表示救火能夠完成。三陽得位,陽為君子。坎為心思、為患。“患”,災難。“豫防”,即預防。“思患而豫防”,就是對任何事情都要防患未然,早有預防,如防火災應該預備有消防用水,就像是水在火上一樣。

水在火上,相為體用,以成生化之功,然則水決則火滅,火炎則水涸,相交之中,相害之機伏焉。是故君子取法,思以豫之,豫以防之,則患不至也。。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曳”,牽引、拖拉。離錯為坎,坎為輪、為曳、為濡。“曳其輪”,牽引其輪,控制它運行的方向和速度。“濡”,濕也。與未濟卦相綜,未濟卦有“小狐汔濟”之象。離錯坎,坎為狐。狐貍過河都高翹起尾巴。“濡其尾”,狐貍的尾巴浸濕了,但并不影響它過河,故沒有“咎”害。

“曳其輪”,意思是說做事要謹慎小心。初九得正,與六四為正應,按道“義”說,“无咎也”。

曳,拖拉,坎也。輪,坎也。濡,沾濕,坎也。尾,變艮也。輪在下,尾在後,皆初之象也。

【觀象】:目之見山,止意生必乎心,曳其輪,使不行也。濡尾之吝,非瑣瑣之災,以其合于道義故也。既濟 ䷾ 之蹇 ䷦ ,既濟猶用蹇,何為之也?曰:修德守業則是未忘創業之艱也。

【玩辭】:拖住車輪 使車不能行進 ,即使沾濕尾巴,无咎。初居震位,上應六四,又得火體,必其汲汲而欲動者。曳其輪,止其行也。凡獸之涉水必翹其尾,防沾濕尾巴身體下沉。濡其尾,身見危也。《既濟》之初,當止有如是,縱濡尾臨危,于義无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離為中女,有婦人之象。“喪”,丟失。“笰”,音fú,婦人車旁擋風塵的竹簾子。坎為笰、為盜賊,故有“喪”失之象。“逐”,追趕。三爻變為震,震為逐,震象不見,故說“勿逐”,不要去追趕。此爻變為乾,乾為一,坎為六,一加六為七,離為日。故有“七日”之象。七日後喪失掉的車簾子會有人送回來,因為六二得中當位,與五陽剛正應,為君之婦人,君王婦人的車簾誰敢盜去不歸還呢?故“七日得”也。

六二陰爻居中位,當位,得中道,故“以中道也”。

婦,六二坤位。喪,坎之失也。茀,車茀,坎也。婦人乗車不露見,車之前後設障以自蔽隱,謂之茀。

【觀象】:日月經天,无一時之息;君子用事,无一絲之茍。喪茀勿逐,君子之行必合順于道德而理于義也。既濟 ䷾ 之需 ䷄ ,婦喪其茀,可以勿逐,何也?曰:需,不行也。君子之濟難也,寬以居之,仁以行之,非禮則勿居勿行矣。

【玩辭】:婦人丟失車茀,不必追尋,七日後失而復得。六二之才,居文明之體,持中正之德,上應九五,宜行其志也。二之應五,六四滯于其間,又處《既濟》之時,君王不能下賢以行其道,是“婦喪其弗”之象。古人乘車,男子立乘,婦人坐乘,婦人坐乘必有車茀,丟失車茀,禮不當行也。中正之道,不可終廢,時過則行,勿逐之矣。婦喪其茀,禮不當行也。勿逐,則慎其行也。七,陽之數也。日,陽之精也。七日得,終將有應于九五之陽也。

李光地曰:“初二居下位,故皆取君子欲濟時而未得濟為義。輪者,車之所以行路也。茀者,車之所以蔽門也。初之時,未可以行也,故曰‘曳其輪’。二可以行矣,而不茍于行,茍‘喪其弗’,亦不行也。夫義路也,禮門也,義不可則不行,禮不備則亦不茍于行也。二有應而曰‘喪其茀’者,既未濟卦義以上下體之交為濟,二猶居下體之中故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高宗”,殷王,名武丁,高宗是他的廟號。本爻變為坤,坤為王。離為戈兵,本爻變為震,戈兵震動,伐國之象。“鬼方”,西羌國名。離為國、為方。“克”,勝也。《漢書·西羌傳》載:“高宗伐西戎鬼方,三年乃克。”離為三、為年。六三為內卦之終,表示事已成。故說“克之”。離為陰,陰小,三為人位,故有“小人”之象。本爻變,中爻為艮,艮止也,故有“勿用”之象。事既成功之後,不能高枕无憂,須防患未然,故“小人勿用”,不能使用小人。

“憊”,極度疲勞。坎為勞。三年伐鬼方,極度疲勞,警告不再進行戰爭。

高宗,武丁,殷中興之主,震也。伐,征討,離之震。鬼方,殷周西北少數民族西羌,坎也,上六也。三年,坎也。三者,陽數也。年者,朔數也。陽勝陰,故謂三年。《同人》云“三歲不興”,陽敵陽也。《坎》云“三歲不覿”,乘于陽也。《困》云“三歲不覿”,陽滯陽也。《屯》云“十年乃字”,陰滯陰也。《復》云“至于十年不克征”,陰敵陰也。克,戰勝,震也。憊,極度疲勞,取兩坎相連象。

【觀象】:甲胄之動,戈兵之行,除間去梗,吊民伐罪,猶電雷之至,時雨之降也。既濟 ䷾ 之屯 ䷂ ,既濟亦未免于難生,何以故?曰:《既濟》中爻猶互《未濟》,高宗伐鬼方,處《既濟》之世經綸《未濟》之事也。建侯行師,憊中國以伐夷狄,王者不得已而為之矣。

【玩辭】:殷高宗討伐鬼方,三年征服,小人不可以有所作為。九三居兩離之中,乃剛健有為之主,遠應上六,當“高宗伐鬼方”之事也。三年克之,于時久矣,于事艱矣,非才疏識淺者能為之也。小人勿用,戒才不能濟者也。伐鬼方而克之,可用也。三年克之,猶可用也。攜才智而貪事功,則不可用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衣”,通“襦”,絲作成的華麗的短襖。“袽”,破敝的衣服。“有”猶“或”也。本爻變,中爻為乾,乾為衣,錯為坤,坤為帛,“”之象。又兌為毀折,敝衣之象。由華麗的“”衣將可能變成破敝的“袽”衣,以象徵已成功的事物可能走向反面,既濟中也存在著未濟,因此要“終日戒”備。“終日”,盡日也。離為日,六四居離卦之上,故有“終日”之象。六四出離入坎,陰柔得位,知道濟道將要變革。坎險在前,要十分謹慎行事,必須“終日戒”備,才能順利前行。

坎為疑。六四上承陽剛,臨近君位,有功勞的臣子面對剛健之君,必要心存“疑”懼,故要時時保持警惕。

繻,通濡,滲漏,巽也。袽,破爛衣裳。乾衣坤裳,離破乾體,坎破坤體,衣袽之象也。終日,離日坎夜。戒,防患,離象警示。疑,猜度,坎也。

【觀象】:坎加憂,兌驚懼,憂懼加乎心,安節亨于道,坎 6 之兌 2 ,則見聖人憂天下來世之心矣。既濟 ䷾ 之革 ䷰ ,出離入坎,濟道將革,則罅漏生焉。革物用己日而見新成,既濟用終日而遠禍患。

【玩辭】:船漏備有破衣爛衫,整天戒懼。《既濟》之時,值柔居陰,處多恐懼之地,能豫備而戒懼者也。繻有衣袽,豫防之具不離舟車也。終日戒,思患之念不忘頃刻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離為東,坎為西。本爻變為坤,坤為鄰。離為牛,兌為毀折,坎為血,故有“東鄰殺牛”之象。“禴”,音yuè。“禴祭”,夏四月舉行的對祖先的薄祭。離為夏。坎為薄。東鄰殺牛舉行盛大的祭祀,不如西鄰進行微薄之祭能受到神靈更多的福祉。坎為西,九五當坎之中,五得位,所以能比東鄰受到更多的福祉。九五陽爻居陽位,陽為實。坎為獲、為得、為受。坤為祉、為福。故有“實受其福”之象。九五在既濟卦之終,特別警示修德的重要性。修德重在內在的德行,不在外在的形式。

“時”,時機,適時。祭祀必須按規定的時間進行。西鄰的“禴祭”合乎禮的規定,并且適時。坎錯離,離為時,故有“時”之象。福,吉也。吉,福也。坎為福,有福故吉。九五陽爻處陽位,陽為大,與六二正應,故有“吉大來”之象。九五陽剛居中,具有剛健中正之德,當既濟之終時,必定有大吉大福到來。掌握好時機,堅守中正之德,就能吉到福來。

東,離也。鄰,五家為鄰,坎納戊,土數五。牛,離也。殺牛,盛祭,坎對離也。西,坎也。禴,同礿,薄祭,坎也。禴祭,夏商代舉于春,周代舉于夏。實,坎也。福,祭肉,坤也。

【觀象】:水流于地,得其所歸,時也、勢也、位也。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之禴祭,時也、勢也、位也。亦既濟 ䷾ 之明夷 ䷣ ,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當文王與紂之事也。東鄰殺牛,西鄰受福,時也,運也,命也。

【玩辭】:東鄰盛祭,不如西鄰薄祭,實受天神庇佑。九五中實孚誠,六二中虛有受,故取祭祀為象。殺牛,盛祭也,九五盛極則衰。禴祭,薄祀也,六二虛己有進。盛不如薄者,時不同也。東,陽道尚左,君之方也。西,陰道尚右,臣之所也。君不及臣者,德不同也。蓋處《既濟》之時,能守利貞求小亨,則吉大來矣。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濡”,被水淹沒。坎為水,故有水淹之象。“首”,頭也。坎為首,故有“首”之象。“厲”,危險。坎為陷、為險。水淹沒了頭,故“厲”也。上六居既濟終,坎險之上,陰柔乘剛,既濟之道已窮盡,則應該求之于未濟,故與未濟初六“濡其尾”相接。

水已淹過了頭,十分危險,能長久嗎?居高必危,坎險之深處,不可長久。任何成功都是暫時的,不斷的創造新的成功才合乎易道之規律。

濡,沾濕,坎也。首,坎下首也。厲,危險,坎也。

【觀象】:坎為水,巽為寡發,坎 6 之巽 5 ,生濡首象。既濟初吉,濡尾曳輪或可保濟焉,終止則亂,濡首匍匐亦不可救也。既濟 ䷾ 之家人 ䷤ ,既終而用家人,反身修己以治家國,或可為也;隕身濡首以救未濟,未可竟也。

【玩辭】:陷沒頭項,危險。上六陰柔,處位之極,居險之體,是生濡首之危,使知危能反則不至于凶矣。《既濟》之終,而以小人處之,其敗壞可立而待也。物盛則衰,定極則窮,治極則亂,理之常也。

【總論】:既濟為卦,水在火上觀其象,戒懼黽勉系其辭,六爻正位立其體,初吉終亂行其用。初九「曳輪濡尾」,止其動也。六二「喪茀勿逐」,緩其行也。九三「小人勿用」,戒終亂也。六四「繻有衣袽」,戒始終也。九五「實受其福」,濟得其時也。上六「濡其首」,返未濟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既濟》之體。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小過卦

62.小過 ( ☶ 艮下 ☳ 震上)

【經文】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初六:飛鳥以凶。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雲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樂說小過卦

62.小過 ( ☶ 艮下 ☳ 震上)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小過”,卦名。過也。小謂陰也,為卦四陰二陽,陰多于陽。小者過也,故曰小過。

“大過”卦四陰二陽,二陽居中,不相應,均以陽剛為主,陽剛為大,陽大過于陰,故為“大過”;“小過”卦四陰二陽,二陽居中,也不相應,陰柔為小,并過于陽,故為“小過”。上中互兌為秋,故說“利貞”。震為長男、為兄長;艮為少男、為小弟。兄尊嚴于上,弟恭敬于下,兄弟和睦,故“亨”。“利貞”,即利于兄友弟恭之正。二、五為陰柔,陰小陽大,陰柔居中,故“可小事”;三、四陽剛失中,陽失位不中,故“不可大事”。與中孚相錯,有離象。離為雉,飛鳥之象。中孚錯為小過,為坎象,見坎不見離,有鳥飛走之象,故為“飛鳥”。中互兌為口,有“遺音”之象。要使人能聽見“飛鳥之遺音”,“不宜上”(飛得高)只“宜下”(飛得低)。由于“亨”通又“利貞”,故“大吉”也。

兌主口,巽反之,咼也。震行之,艮止之,辵也。震乘艮,互兌巽,過之字也。震主行,艮主門,兌主口,行經門口,過之意也。小過是大坎之象,坎主過錯,亦過之意也。艮,先天居西北,後天居東北,少子越過坤母,司長子之位,小俯以就大,是名小過。艮主身,震主動,巽象左翼,兌象右翼,飛鳥振翅余音,小過之象也。柔得中而剛失位,可小事,不可大事,小過之體也。不宜上,宜下,上逆下順,小過之用也。小過者,責備也,過失也,過越也,過正也,過時也,過物也,過人也。

遺,饒餘,巽也。音,心聲,震也。聲發于心,成文謂之音。宮商角徵羽,五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八音也。遺之音,音不盡也。宜,應該,艮也。

【觀象】:初四互漸 ䷴ ,女子適人,男子必親迎于戶,有待而行,循禮而進,明陰不可過陽也。二五互大過 ䷛ ,四陽主內,是棟梁之象;四陰居外,是飛鳥之象。君子治家國,則比棟梁,不可撓乎下也。修身心,則為羽儀,不可揚于上也。三上互歸妹 ䷵ ,帝乙歸妹,尚禮而不貴飾,娣過君袂,行過乎恭,用過乎儉,未失于禮也。初五互咸 ䷞ ,能止則感之也專,能說則應之也至,男先女後,陽唱陰和,其于婚姻之禮,斯不為過也。二上互恒 ䷟ ,恒之利貞,不易之恒也;恒之利往,不已之恒也。過其不正以歸正,過其不中以就中,是利貞之恒也。行之過恭,用之過儉,是利往之恒也。對體曰中孚 ䷼ ,信及豚魚,化左衽也;利涉大川,伐不服也。化之者,陽之功也;伐之者,陰之用也。所謂先禮後刑,先禮後兵,謂陰不可過陽也。先迷後得主,坤陰之用也。

【玩辭】:亨通,利正固。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振翅之音不盡,不宜上,宜下,大吉。小者,陰之謂也。過者,數之勝也。小過者,陰氣勝于陽也。鳥,蟲之有羽者,陽也。音,聲之成文者,陰也。飛鳥遺之音,循音辨形,陰勝陽,而文掩質也。矯枉而過正,過正而就中,所以“亨利貞”而“大吉”也。陰居中,小事猶可施;剛失位不中,大事不可為,陰小陽大故也。五乘陽,逆也,欲上或處上者皆不宜也。二承陽,順也,欲下或處下皆宜也。擬諸人事,過奢過慢則凶,不宜上也。過恭過儉則吉,宜下也。中孚或應“翰音登于天”之凶,小過繼之,是“不宜上,宜下”之旨也。亨利貞,得時之中,居位之正,然後致亨也。飛鳥遺之音,其跡猶可循,其聲猶可聞,其過非遠,未變常也。鳥之飛天也,上則无依,下則錯足。鳥之集木也,處上則危,居下則安。

《序卦傳》曰:“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動必有所感,感亦必應其動,處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是謂“過以利貞”,此小過 ䷽ 所以次中孚 ䷼ 也。

《雜卦傳》曰:“小過,過也。”時有不中,過以就中。位有不正,過以歸正。事有不宜,過以制宜。是故過者,以有過求无過者也。

小過 ䷽ 。四陰過兩陽,小過之所由也。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此用卦體卦象解釋卦名。小過卦四陰二陽,陰為小其數量超過了陽,故名為“小過”。“過而亨”,是說可以過于柔,不可以過于剛。由于二、五陰柔得中,故“亨”。因二柔得中,雖過亦利于貞正。上震為雷、為動,下艮為山、為止。陰過多而與陽不平衡,必須因時而動而行而過,才能有利,才能合于貞正(中道協合)之道。二、五陰柔居中位,沒陽剛之氣,只宜于做小事而吉。“陽失位而不中”,指九四,陽爻居陰位,又為震卦之主,容易盲動而失敗,所以“不可大事也”。二陽居卦體之中,象徵鳥的身子;二陰分別居兩旁,像鳥的翅膀鼓動而飛翔,故“有飛鳥之象焉”。震為鵠、為鳥、為鳴,故有“飛鳥之遺音”之象。上卦為震,二陰駕逆于陽剛之上;下卦為艮,二陰順從于陽剛之下,故說“上逆而下順也”。

四陰主外,兩陽主內,陰氣勝陽,謂之小過。矯世勵俗之事固有待過而後能亨者,過之所以亨也。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據卦體釋卦名及“亨”者也。時有不中,過以就中;位有不正,過以歸正。曰「過以利貞,與時行也」,釋“利貞”者也。二五陰柔得中而失剛德,三四有剛德失其中,小人在朝,君子在野,德不配位,不堪大任。曰「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據卦體釋卦辭者也。陰在陽中,陰逆行。陰在陰中,陰順行。陰生于上而降于下,是故陰勝陽之時,上逆而下順也。觀飛鳥之象,翔于天則足无所措,上逆也。集于木則身有可安,下順也。擬諸人事,君子過行其事以矯世勵俗,必下附人情,是“宜下”而“不宜上”也。曰「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格物窮理釋卦辭者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小過卦為上震下艮,艮為山,震為雷,有“山上有雷”之象。艮為君子,震為行。二爻變,中爻為乾,乾為敬,故為恭。震在乾之上,故“行過于恭”。三爻變為坤,坤為哀;中爻大坎為棺槨,坤在坎之上,故“喪過于哀”。艮為節儉,坤為用,坤在艮之上,故“用過于儉”。君子的一切行事都要以表現中道的“禮”為標準,“行過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只是小小的超過禮的規定,不是違背“禮”的大過。

山上有雷,蔽于峰谷,聲不及常。君子法之,行動要比平常恭敬,喪厄要比平常悲哀,物擴要比平常節省。曰“行”曰“喪”曰“用”,可小事,法雷之動也。曰“恭”曰“哀”曰“儉”,不可大事,取山之止也。行過乎恭,止其慢也。喪過乎哀,止其嗔也。用過乎儉,止其貪也。行,用事,震也。恭,禮敬,巽也。喪,死喪,艮也。哀,悲傷,巽也。用,施行,震也。儉,節約,巽也。巽象陰體,故《小過》之用,可小事,不可大事也。

初六:飛鳥以凶。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認為,應該為“飛鳥以矢凶”,疑脫“矢”字。大象為坎,坎為矢。小過卦有飛鳥之象,所以初六取“飛鳥”之象。初六陰居陽位,位不當。初與上均為陰柔,象徵鳥的翅膀的末端,初六處艮止之初,應該靜止而偏要飛,故有“凶”象;上為震卦之極,象徵已經飛得很高。本爻變為離,離為網罟,象徵飛鳥陷入網罟中,故“凶”。

由于鳥不應該飛要飛,所以有“凶”象。不可為非要為,就无可奈何了,故“不可如何也”。

飛,陽之行,震也。鳥,陽之禽,巽也。飛鳥,陽之禽而用陽之行,不宜上而志愈行,失小過也。以,致使,震也。不可,艮也。如何,奈何,震也。不可如何,无可奈何之謂。

【觀象】:艮為止,離為網罟,飛鳥之凶,罹網罟也。縲紲困身,常于九錫之後,榮者辱之所倚,賞者罰之所伏,君子通于利害,舍車而徒,則刑獄无所加矣。小過 ䷽ 之豐 ䷶ ,言夫日食者也。月行黃道,盛而當中,或致陽光蔀蔽,仰望則如鳥之博也。日中見斗,月食日,陰先陽,臣過君,凶勿問矣。

【玩辭】:鳥類高飛,救止莫及,凶。初六艮體,于時未過,于位處下,如鳥之正當棲宿者,何以致凶災?曰:初應九四,不宜上而志愈行,猶鳥不能退飛,如人不能恭行,所以致凶也。飛鳥以凶,所過者疾且遠也。不可如何,无所著其力也。《太上感應篇》云:“禍福无門,惟人自召。”初六之謂也。《大過》象棟者兩爻,《小過》象飛鳥者亦兩爻。然《大過》宜隆不宜橈,則四居上吉,三居下凶,宜矣。《小過》之鳥,宜下不宜上,初居下應吉而反凶者,何也?蓋屋之中棟,惟一而已,四之象獨當之,鳥之翼則有兩,初與上之象皆當之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艮為祖考。六二,位當。二與五均為陰。祖,祖父。三與四為陽,為人位,所以三為父,四為祖。五在祖父之上,故“過其祖”。祖母為妣,指六五。遇,相逢。二與五為相應位,故“遇其妣”。震為君,震在上,故“不及其君”。六二為臣位,與臣相遇,故“遇其臣”。六二雖為陰,居臣位,中正誠信,又遠離國君,故“无咎”。

六二居九三之下,九三為陽,為艮卦之主。陽為尊,為君,故“不及其君”。六二居中,為臣位。說明臣遵守為臣之道,中正誠信,“不可”越“過”君臣之道。

過,出其右也。祖,先祖,艮也。居也。艮為始、為廟、為鼻、為居,故為祖也。過其祖,二世之孫序穆,喪事尊右,位之過也。按周之制,天子七廟,始祖居中,左昭右穆。一世為昭,二世為穆;三世為昭,四世為穆;五世為昭,六世為穆。遇,匹合。妣,已亡祖母。遇其妣,孫婦祔于祖姑,禮之洽也。不及,時未至也。按春秋禮法,備禮則曰會,禮不備則曰遇。君,震象,雷者諸侯之應也。不及其君,時之過也。遇,會見。臣,臣子,艮也。遇其臣,天子時見臣民,義之合也。

【觀象】:艮為止,巽為禮,過其祖,遇其妣,安于禮也。艮乾同宮,巽坤共舍,艮之巽,有乾坤之象存焉。辭不謂父母而稱祖妣,是不特親情而猶尊禮義。過其祖,遇其妣,宗廟之常制也。不及其君,遇其臣,朝堂之常禮也。小過 ䷽ 之恒 ䷟ ,得所宜也。

【玩辭】:過越先祖,得遇先妣。未朝天子,時見臣民,无咎。六二中正,柔順承剛,是能安順于下,而不失聖人之戒者。雖有過不及,然能歸于无咎者,以其居正守常,不愆中道故也。二不應五,離陽遠尊,過祖不及君者也;二五合德,兩陰相得,遇妣遇臣者也。曰“祖”曰“妣”者,陰陽大小之分也。過其祖,不可大事也;遇其妣,可小事也。曰“君”曰“臣”者,尊卑上下之等也。不及其君,不宜上也;遇其臣,宜下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小過卦陽不能過于陰。九三陽爻居陽位,以剛居正,以“弗過”警示之。九三居二陰之上,陰為小人,應該惕防眾多小人之害,故要“防之”。艮為斧、為矢;中爻兌為毀折,均有“戕”害之象。“從”,順從眾陰。對于小人只能提防,不能順從。順從就有可能受到戕害,故“凶”。

不惕防而順從小人,就可能受到戕害。“凶如之何”說明九三之凶是多麼嚴重,以嚴重警戒之。

弗,不可,艮也。過,過越,震也。防,預防,艮也。從,遠親,艮也。三代之上始謂祖,曰“祖”曰“從”,悉指應爻。或,可能,艮也。戕,傷害,兌也。如何,不可言表之謂也。

【觀象】:五陰剝陽,小人道長,君子道憂,時之已過,神聖亦不能留也。云:“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妖姬之明鑒猶照,亂君之覆車未遠,弗過防之,可不慎乎?云:“寧過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過于君子,其為怨淺;失于小人,其為禍深。”君子弗過慎防以遠害也。重門擊柝,以待暴客,預防之道也。以為小過而不防,從或戕之矣。小過 ䷽ 之豫 ䷏ ,蓋宜圖之早矣。

【玩辭】:不可過越,慎密防范,可能受到遠親傷害,凶。陰可過,陽不可過,可小事,不可大事,是《小過》之要旨,是故三四皆曰“弗過”。九三重剛不中,遇上六接引,然九四滯于其間,是志欲往而身見戕者,必其慎防己過。遠小人,親有德,或可免其凶矣。弗過,親六二也。防之,防己過也。戕之,害其防也。諸葛亮《出師表》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舍應取比,九三之用《小過》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九四陽爻居陰位,位不當,故有“咎”之象。九四陽剛居陰位,剛而又柔,不會有“弗過”(小過)界限,故“无咎”。九三陰在下,故“防之”;九四陰在上,故“遇之”。震為動,九四為震卦之主爻,陽氣動而上升,陰氣重而下沉,陰陽交感;加上九四與六五相比應,故有“遇”象。“往”指前往順從六五之陰。五為君位,陰居陽位,位不當,一個柔弱之君,并且受小人之包圍,前去順從這樣的國君,是危險的。“厲”,危也。由于九四處在這樣的位置,必須警“戒”之。四為臣位,陽剛之臣,不要在柔弱的國君面前去追求被任用,應該永遠堅守貞正之德操,否則有危險。

陽爻處陰位,“位不當”。往上順從于六五之陰,必有危險,必須警戒之。艮為終,九四位不當,故說“終不可長也”。所處的地位與所想做的事不相當,如果非要前往順從于六五,最終是“不可長”久的。

弗,不可,艮也。過,超越,震也。遇,配合。二居正能安其分,用艮也;四應初能順其處,用震也。往,前行,震也。厲,危險,坎也。戒,防備,艮也。勿用,不可,艮也。永,長期,坎也。貞,固守,艮也。

【觀象】:震主木氣,坤值未申之境,處木氣墓絕之方,是以往厲必戒也。君子以省愆寡過為本,建侯行師皆余事也。小過 ䷽ 之謙 ䷎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天保之,地佑之,人敬之,神福之,天地人神皆不以為過,何咎不可辟也。

【玩辭】:无咎。不可過越,安順其所遇,前往有險,必須防范,不要固守其常。九四以其陽剛之才,比五則迫于君,往之有險也;以其失正之位,應初則滯于三,行之必戒也。君子謙恭以接人,審慎以應物,隨遇安順,不拘泥于世俗,若能如此則可无咎。弗過遇之,應初宜下也。往厲必戒,有備而行也。勿用永貞,隨時順處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雲不雨,已上也。

小過卦之大象為坎,坎為云。中爻兌為澤,為雨。震動于上,艮止于下;中爻為巽,巽為風,風吹散了密云,故有“不雨”之象。震為來、為來自。艮為鼻,所以又為“我”。兌為西。本爻變為乾,乾為田,為郊野。故有“西郊”之象。震為君、為帝。因陰居尊位,不足為尊,所以不稱“君”只稱“公”。“弋”,音狔ì,用繩系在箭上射鳥。坎為弓,“弋”之象。中爻巽為繩,亦“弋”之象。坎為取。“彼”,指鳥。“取彼”,取鳥也。坎為“穴”,象徵鳥巢。鳥巢多在高處,今六五至高,故不說“飛”而說“穴”。五爻變為兌,震卦之動不見了,象徵鳥不飛而停留在鳥巢中,故有“在穴”之象。鳥在巢穴中,想用“弋”射的方式來取得穴中的鳥,是達不到目的的。

密雲,陰之氣,兌也。不雨,陰陽不能和也。密雲不雨,陰氣勝陽也。自,使用,震也。我,彼之對,指六五。西郊,少陰之方,兌也。自我西郊,是用我助祭之義。周制,立秋之日,天子帥王公出西郊祭祀白帝。公,王公,震也。弋,繳射,謂以繩系矢而射也。震為射,巽為繩,弋之象也。取,獲取,兌之收也。彼,我之對,指六二。取彼,往而取之,君子將有行也。穴,鳥巢,艮也。穴者,處陰居下而虛中者,六二位也。

【觀象】:天子王公,于出西郊,習射澤宮,簡德擇士,震 4 之兌 2 ,是“自我西郊”之象也。棲息不飛,鳥之所伏,弋人知之,取彼在穴。隱居不出,賢之所藏,王者知之,明揚側陋。是故弋者,取物而射高,王者之器也;穴者,隱伏而居下,賢人之所也。以王者之器有感于賢人之所,人物相應,君臣相和,是“公弋取彼在穴”之謂也。

【玩辭】:濃雲密布,不能行雨。君王出西郊祀天射牲,用我助祭。王公繳射,獵取穴中之鳥。六五陰柔位尊,居高已上,乘剛失應,不可以為大作,乃弋取六二以為助也。云者,陰之氣也;密云,老陰之氣也;西郊,陰之位也。陰氣出于陰位,兩陰相得,焉可雨也。密云不雨,居上无應,澤不及下,君臣不能際會也。自我西郊,行得匹合,往而見功,臣遇君也。取彼在穴,欲用其事,以求相與,君得臣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與九三正應。但是上六隔六五,不能與九三之陽相遇,故說“弗遇”。上六居高位,已過乎陽,故“過之”。本爻變為旅卦,旅卦上九有“鳥焚其巢”,鳥巢被燒,飛鳥離去,故“凶”。“災”,天災。大象坎為眚。“眚”,災禍。上六處小過卦和震卦之極,不止而過于行動,由小過而變成大過,必帶來天災人禍。

“亢”,高也。不與陽相遇而又過乎陽,處于高位,故“已亢也”,比六五更高在上了。

弗遇,不能有遇也。過之,陰已極也。飛,震也。鳥,巽也。離,羅網,離也。謂,稱呼,艮也。災眚,天災人禍。亢,過高,取上六位。

【觀象】:巽類蛾,震主飛,離象火,飛蛾撲火,豈焚身之可吝?震 4 之離 3 ,是“飛鳥離之”象也。鳥離矰繳,傷害之災也。鳥焚其巢,妖祥之眚也。漢成帝河平元年,泰山有鳥焚巢并殺子,時趙飛燕專寵後宮,殺帝之子并其母,帝崩後坐誅。小過 ䷽ 之旅 ䷷ ,應趙氏姊妹之災眚也。

【玩辭】:不能相遇,已經過越,飛鳥落入羅網,凶,所謂天災人禍。上六陰柔,處過之極,居震之上,其飛已高,過而不知止,亦不能止,以至于極亢,必遭羅網,所以凶也。上六應三,五滯其行,猶鳥飛而无所措其足,不能返下,是“弗遇過之”象也。過而不知止,則眚召矣,過而不能止,則災致也。

【總論】:小過為卦,飛鳥遺音觀其象,過遇不及系其辭,“不宜上,宜下”立其體,“可小事,不可大事”行其用。處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謂之“過”。力有未逮,時有未至,志有未竟,謂之“不及”。安其本分,順其常理,守其既成,謂之“遇”。初六「飛鳥以凶」,位卑志高,不宜上也;六二「過其祖,遇其妣」,因位制宜也;「不及其君,遇其臣」,因時制宜也。九三「弗過防之」,舍應取比,不宜上也;九四「弗過遇之」,舍比取應,宜下也。六五「公弋取彼在穴」,身雖高位,志在下也;上六「弗遇過之」,居亢處極,不能下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小過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中孚卦

61.中孚 ( ☱ 兌下 ☴ 巽上)

【經文】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樂說中孚卦

61.中孚 ( ☱ 兌下 ☴ 巽上)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中孚”,掛名。孚,信也。為卦二陰在內,四陽在外,而二五之陽皆得其中。以一卦六爻言之,為中虛。以二體之二五言之,為中實,皆孚之象也。又下悅以應上,上巽以順下,亦有孚之義。

“豚”,小豬。巽為豕、為豚、為魚。只要中心誠信,即使用小豬和魚這樣微薄之物來祭祀鬼神,亦可以取信于鬼神,獲得“吉”祥。巽為利。兌為澤、為涉、為水、為川,故有“利涉大川”之象。“貞”,正也。利于堅守正道。初爻和上爻變為坎。坎,險也。若信而不正,就會陷入凶邪之地,故要求利于行中正之道。

巽主鳥,艮主爪,震主子,兌主四時,鳥爪抱卵,應時而化,是孚之字也。巽兌相覆,艮兌相覆,三四中虛,二五中實。中虛則无所累,孚之本也;中實則有所主,信之質也,中孚之名也。刻契約于竹約,剖判割據以為信物,相合一體以為驗證,謂之符節。巽為竹,兌反巽,亦為竹,兩竹相合,中孚之象也。巽魚也,兌豚也,艮信也,震及也,信及豚魚,中孚之體也。巽象風帆,震象舟楫,艮象舵手,兌象澤藪,利涉大川,中孚之用也。中孚者,符節也,誠信也,服膺也,佑助也,契合也,感應也。

豚,豬,坎兌同宮,轉坎注兌,坎為豬,兌亦豬也。豚者,浮于泥上,獸之微賤者也。魚,水蟲,巽也。魚者,潛于水下,蟲之隱微者也。

【觀象】:初四互歸妹 ䷵ ,帝乙歸妹,懷遠人也。議獄緩死,化頑民也。一人中孚,萬邦懷化,王者之功也。二五互頤 ䷚ ,慎言語,節飲食,一身之修也。豚魚吉,涉大川,天下之治也。一身中孚,萬民服膺,王者之道也。三上互漸 ䷴ ,木生遠山,得所住也。女適良人,所得歸也。民遇明主,得所向也。中孚而用女歸,亦王者之器也。初五互損 ䷨ ,二簋用享,應天時也。信及豚魚,感人心也。入而說之,說而教之,順乎天而應乎人。二上互益 ䷩ ,風和而萬物生發,雷奮則群倫鼓動,雷風相薄見天地生物之功。風化而萬物鼓舞,澤感而群生蠢動,風澤相感見聖人化物之道。對體曰小過 ䷽ ,澤中有風,未離于澤,議獄緩死,未出于獄,雖有過越,所失非大,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斯可矣。

【玩辭】:內心充滿誠敬,用豬魚等小牲祭祀,亦可感格天地神明,吉祥。利濟渡險難,利正固。巽主白茅,兌主旨酒,白茅縮酒,灌地降神,是祭祀之象也。曰“豚”、曰“魚”、曰“翰音”,皆小牲也。蓋祭祀之道貴誠也,二簋可用享。一體同觀,二陰居中,虛心善順,感應之道也。分而察之,二陽得中,誠意篤實,孚信之道也。虛實相濟,无不感應,豚魚獻牲亦可及于神祇,是以吉也。內心誠敬則感天動地,无往而不勝,所謂“利涉大川”是也。盜賊相群,奸佞朋比,男女相私,非信之義也,信必以正,故聖人戒其“利貞”矣。中孚,發乎心而无所不感也。豚魚吉,加乎微而无所不及也。利涉大川,行乎遠而无所不至也。利貞,立乎正而无所不合也。

《序卦傳》曰:“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符節者,信物也。節而後有信,有信而後能行,上能信守,下能信從,此中孚 ䷼ 所以次節 ䷻ 也。

《雜卦傳》曰:“中孚,信也。”風之化物,夏熏冬朔,不爽其候,是風之信也。澤之鐘水,晝潮夜汐,不愆其期,是澤之信也。鳥之遷徙,春來秋往,不違其時,是鳥之信也。

中孚 ䷼ ,九五主事,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中孚”,卦名。“中”,借為“忠”,誠也。“孚”,信也。“中孚”,中心誠信。巽為得、為中,故說“得中”。兌為契、為信。中孚卦是下兌上巽,兩陰爻在內,故“柔在內”。九二和九五,都為陽剛,故“剛得中”。“說”,“悅”也。兌為悅。上卦為巽,故“說而巽”。中孚卦是外剛強而內柔順。巽為風、為入。“孚”,信也。喜悅而入于民心,故“孚”信。國君以忠信之德能夠化育邦國,使之文明。此卦外堅而中空,舟之象。巽為木、兌為澤、為水,水澤之上有中空之木,故有“乘木舟”之象。中心誠信而又堅守正道,就能順應天之道。“天”,指九五。中間二陰順應九五,故說“乃應乎天也”。“誠者,天之道也”。天道誠信不出差錯,才能合乎規律地運行。

三四兩柔包諸四剛,陰內則虛,陽中則誠,陽以誠施,陰以虛受,則无物不化矣。擬諸家國,人君執巽順之道教化萬民,萬民秉說服之心歸往人君,傳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據卦體、卦德釋卦名者也。內心充滿誠敬,用豚魚之簡祭,亦可取信天地神明,蓋扣神之道存乎心數之真偽,而非禮數之厚薄也。傳曰「豚魚吉,信及豚魚也」,釋“豚魚吉”者也。觀卦之象,震為乘、為虛,巽為木、為舟,兌為澤、為川,乘木虛舟;觀卦之體,內虛載人,外剛浮水,剛柔相濟,利涉大川。傳曰「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據卦象、卦體釋“利涉大川”者也。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中孚涉川之謂也。昊天之道无私覆,始能化育群倫。人君之孚必持正,方能澤被萬民。九五中正,无過不及,其孚誠則无所不達,故曰「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釋“利貞”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中孚卦下為兌,兌為澤;上卦為巽,巽為風,故“澤上有風”。澤上之風,遍及一切,沒有偏私而守誠信,故有“中孚”之象。三、四爻變,上下均為乾,乾為“君子”。兌為口,為言,“議”之象。大象為離,離為明。心底明亮才能理智。心里明亮理智,才利于“議獄”。“議獄”、斷獄要有理智,否則就有可能產生冤獄。中爻震為雷、為威、為刑獄。巽為不果,沒有結果,故說“緩”。兌為毀折,故有“死”之象。君子以誠信之德,實事求是地判獄,就能寬緩死刑。

澤之起浪,必興于風,浪起風著,風平浪靜。人之獲刑,必發于心,出禮入刑,出刑入禮。君子觀而法之,復議獄案,无心之失則緩其刑,有意之惡則重其罰。聖天子明德慎罰,功疑惟重,罪疑惟輕,正德厚生。是故不殺者感恩,處死者无怨,出刑入禮,天下无不化也。澤上有風,出刑入禮也。議獄,原其心也。緩死,定其罪也。議,審理,兌也。獄,案件,巽也。緩,寬恕,震也。死,誅殺,兌也。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中互艮,艮為虞。“虞”,安也。陽爻居陽位,故“虞吉”。又初九與六四為正應,六四得正位,初九誠信之志未變,與六四相應和,故“虞吉”。中爻震為晏樂。“燕”,晏樂也。“他”,指六四。初與四應和,受九二所阻攔,故有“不燕”之象。有向上追求的志向,但受到阻止,心中不快樂。

初九位當,表示誠守忠信之志。巽為志,堅守初位而不與六四應和,故說“志未變也”。堅守誠信之志,不越險阻而他求,所以“安吉”。

虞,通“娛”,安居,艮也。它,蛇,巽也。燕,通“宴”,安裕,艮也。

【觀象】:澤无水則困,居有它則慮,困能進德,慮能遠慕,則是君子勵精求治之階也。誠歸則質,離散則文,辨而不華,質而不野,中孚 ䷼ 之渙 ䷺ ,文質彬彬,君子之志未嘗變也。

【玩辭】:安定吉祥,有意外之患則不安。初九居下,宜靜而自守,忌動而應上。初之應四,為二所滯,往見不安,靜居守常,无意于四,則心不失而志未變也。它,指九二。

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鶴”,常棲息在水邊的飛鳥。“陰”,水之南。大象離為南。中爻震為鳴、為鶴,故有“鳴鶴在陰”之象。上巽錯為震,為鶴、為鳴;震為長男,為長子。巽錯震為陽,下兌為陰,陰陽相應,故有“其子和之”之象。“爵”,飲酒的器具,引申為酒。震為爵、為嘉,故有“好爵(酒)”之象。“我”和“吾”指九二,“爾”,指九五。“靡”,音犿í,共同。我有好酒,愿與你共同暢飲。二與五為相應位,所以說“吾與爾靡之”。

子鶴與老鶴相應和是出于心中自愿。九二與九五都為下上卦之中位,且為相應位,巽為志、為心,故“中心愿也”。是說九二與九五的真誠愿望相應和,中心相應和,就能諧和與協調。

鶴,陽鳥而樂陰,震象。震,先天陽卦而與坤、艮、坎同方,謂陽中陰也。鶴者,陽鳥也,而游于陰,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故稟其純陽也。鳴,唱也,震也。和,應也,巽也。陰,夜半。鶴,水鳥,夜半子時,感水之氣,則益喜而鳴也。其、我、吾、爾,皆艮之指也。子,指初九。初承二,象二之陰,故取父子象。爵,鳥形酒杯,震也。好爵,旨酒,兌也。吾,指九二。爾,指九五。靡,消散,巽也。愿,質樸,艮也。

【觀象】:龍屬,春分出而登于天,秋分入而潛于淵,知時守節,信誠之隨也。物類,春分雷發聲乃出,秋分雷收聲乃入,出數入度,感通之隨也。中孚 ䷼ 之益 ䷩ ,十朋之龜,鄙夫之所貴也;仁義之道,君子之所尚也。兌以刑合義,震因生體仁,君子執仁義作楫櫓,心中固有涉川之具。

【玩辭】:夜半鶴鳴,幼鶴回應。我有好酒,與你共飲。九二中實,失應于五,近比于初,是“鶴鳴子和”之象也。二五同道,剛中質樸,心志相通,是“我爵爾靡”之象也。鶴鳴在陰,伏幽暗也。其子和之,物相感也。我有好爵,心質樸也。吾與爾靡,意相通也。鶴鳴子和,出乎隱幽而及于遠者,同聲相應也。我爵爾靡,發乎心意而通于道者,同氣相求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敵”指與六四。六三前行遇六四之陰,陰遇陰為敵,故說“得敵”。“鼓”,動也。中爻震為鼓、為動;“罷”,停止。中爻艮為山、為止。故有“或鼓或罷”之象。大象離錯為坎,坎為憂、為水、為泣;兌為口、為喜、為歌,故有“或泣或歌”之象。說明愿望不相同,或不真誠,就會相敵對、矛盾、沖突。結果就會或攻擊,或停止;就會或哭泣或歡笑,不協調而鬧矛盾糾紛。

六三為陰爻居陽位,故說“位不當”。因位不當,故有“或鼓或罷”之象。

得,遇也,三應上也。敵,怨偶,四滯其應,應而難合,无與生怨。鼓,動,震也。罷,止,艮也。泣,哭,巽也。歌,樂,兌也。

【觀象】:夬夬獨行,誠其意也;遇雨若濡,感外物也。誠能感物,物感必動,動必有應。物感以動,類相應也。以陰畜陽,謂之小畜,及其成也,則陽疑陰也。中孚 ䷼ 之小畜 ䷈ ,信則不畜,畜則復疑,或孚或畜,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感之有不深,應之必不速,蓋其志不能一也。

【玩辭】:得遇怨偶,或動,或止,或哭,或歌。失位乘剛,欲應上而阻隔于四,兩陰不睦,致陰陽不能唱和,是“得敵”之象。震為鼓,艮為止,震艮互覆,是“或鼓或罷”之象。兌為歌,巽為泣,兌巽互覆,是“或泣或歌”之象。六三陰柔主兌,豚之所指,性愚生疑,不能感物,唯感于物,感于樂則或鼓或歌,感于悲則或罷或泣,信不足而動于外,心无所主,失中孚也。得敵者,失應生疑,乘剛不安者也。或鼓或罷,應物而動也。或歌或泣,感物生心也。

六四:月既望,馬匹亡,无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兌為月,為西;中爻震為日,為東。“幾”,通“既”。“望”,滿也。“既望”,指十六日,超過了十五日。六四越出兌卦,并且也在震卦的最上位,有超過之象,所以說“月幾望”。中爻震為馬,本爻變離為牛,見牛不見馬,故有“馬匹亡”之象。“匹”,對也。指與初九正應。巽為順,以誠信上順從九五之尊,雖不當位,但“无咎”。

“絕”,斷也。“類”,指三與四,同為陰類。雖然“馬匹亡”了,斷絕同陰類之人相交,誠實地順從于上,就不會有咎害。

月,兌也。既望,巽也。巽納辛,主農曆十六月相。馬,陽剛之物。馬匹,意指初九、震位。馬匹亡,不能應陽也。絕,割斷,兌也。類,群丑,艮體,爻指六三。

【觀象】:密雲不雨,聚陰氣也。自我西郊,行陰位也。陰氣動于陰位,陰唱于始,牝雞司晨,其行不順,陰陽難應則不雨,陰盛則陽疑故也。曰“月既望,馬匹亡”者,猶言“輿說輻,夫妻反目”也。中孚 ䷼ 之履 ䷉ ,辨上下,別先後,禮義有所措也。天上澤下,合于禮也。陽唱陰和,行于義也。馬匹亡,絕類上,猶不失禮義也。

【玩辭】:農曆十六,月亮剛剛圓過,馬匹消失,无咎。陰柔居正,應初遇三為滯,唯絕其群類,近比九五,同道相守,如此則无咎矣。月既望,陰受陽光,親于五也。月既望,已見遮蔽,滯于三也。馬匹亡,失初九也。絕類上,遠六三也。卦以柔居內謂信,爻則反其道,蓋卦爻取義各有不同,但求其中妙義,未可拘于言辭。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孚”,信也。“攣”,相連也。誠信上下相連接。九五為中孚卦之主,下與九二相應,故“有孚攣如”。九五陽剛居中,為誠信之主,故“无咎”。中心誠信,就不會有“咎”害。

九五陽爻居陽位,當位,又為中位。“正”,中也。故“位正當也”。

【觀象】:巽主雁,震主動,艮主止,鴻雁遷徙之象也。雁,來往南北,應時而動,不失其節,有信之禽也。春來秋往,不愆其期,隨陽之鳥也。于飛成行,于止成列,長幼有序,不相逾越,尊禮之類也。君王法之,不奪民時而民富矣;生民效之,不悖聖意而聖明矣。親其親,尊其尊,各序其位,各正其心,則天下定矣。中孚 ䷼ 之損 ䷨ ,二簋可用,孚能享鬼。信及豚魚,誠能扣神。孚信之所致,鬼神皆感,而況于人乎?

【玩辭】:有誠信,團結拘系,如此始无咎。剛健居尊,志通于二,乘陰有孚,无過不及,中正應天,孚誠應人,天下信而拱之,必有其孚然後无咎矣。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翰音”,雞也。上九與六三相應,中爻為震,震為翰、為音,故有“翰音”之象。巽為雞,為高。上九為天位,卦之極高處,故有“翰音登于天”之象。九二說“鳴鶴”,本爻說“翰音”,是因為雞為誠信之物,每天準時鳴叫報時,上九到了誠信的極高點,就會走向反面。又巽為隕落,故雖“貞”(正)亦“凶”。任何事物到了極至,都要走向反面,這是正常的規律。誠信的反面是欺騙,故“凶”。

雞的鳴叫聲雖然能登達于天,它只鳴叫于天明之時,是不能長久的。上九為中孚卦之極,物極必變,故說“何可長也”。

翰音,雞,祭祖時用作犧牲。雞,木畜,麗于陽而有形,巽也。登,上升,震也。天,艮也。上九居天位而乘艮,是登天象也。

【觀象】: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立廟享帝,貴其質也。翰音登天,聲聞過情,掩其質而失所信也。翰音登天,文蔽質而文浮華,終于不文;苦節貞凶,質掩文而質粗野,終于无質。中孚 ䷼ 之節 ䷻ ,文質彬彬,然後能為君子也。

【玩辭】:雞鳴之聲登聞于天,貞凶。上九窮極,下應六三,信終則衰,忠篤內喪,華美外揚,信非所信,固守而不知變,安能長久,雖得其貞,亦凶道也。翰音登天,飛而求顯,鳴而求信也。

【總論】:中孚為卦,澤上有風觀其象,物類感應系其辭,豚魚之吉立其體,利涉大川行其用。是故曰“虞”曰“燕”,察其心也;曰“鳴”曰“音”,聞其聲也;曰“鼓”曰“絕”,觀其跡也;曰“孚”曰“攣”,體其情也。初九「有它不燕」,靜守其心也;九二「鶴鳴子和」,同聲相應也;六三「鼓罷歌泣」,感物應心也;六四「喪馬絕類」,合光同塵也;九五「有孚攣如」,同道相守也;上九「翰音登天」,物與不應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節卦

60.節 ( ☱ 兌下 ☵ 坎上)

【經文】

節:亨。苦節,不可貞。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初九:不出戶庭,无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樂說節卦

60.節 ( ☱ 兌下 ☵ 坎上)

節:亨,苦節不可貞。

“節”,卦名。有限而止也。為卦下兌上坎,澤上有水,其容有限,若增之則溢矣,故為節。

“節”,止也。坎為水,水為无形之物,澤聚水,不使亂流,有“節”止之象。水性潤下,與澤中之水會聚合一,“節’止有度,故“亨”通。坎為苦。“苦節”,節止過度,則違背常理;適當的節止,則可以行得通。故節止沒有固定的標準,只有因時而行中道,故“不可貞”。“貞”,正也。

坎為酒食,兌為口,就食之象,即之字也。震為竹,竹之有即,是節之字也。先天坎居西方,後天兌值正秋,信守合約,是節之名也。坎水也,兌澤也,震動也,艮止也,水入澤中而止其動,是節之象也。坎性也,艮欲也,兌情也,震發也,艮止也,七情六欲發而有制,亦節之象也。是故節者,竹約也,虎符也,裁制也,貞操也,節省也,法度也,約束也,和樂也。

苦,止息,坎也,兌也。坎為病,故苦也。兌為剛鹵,亦苦也。貞,固守,艮也。貞,定也。精定不動惑也。

【觀象】:初四互歸妹 ䷵ ,水之入澤謂之節,物得其所往也;女之適人謂之嫁,人得其所歸也。人物歸往,无所不通矣。二五互頤 ䷚ ,慎言語,節飲食,君子觀其所養也;制數度,議德行,王者理其所治也。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无諸己而後非諸人,由是見大學之道也。三上互蹇 ䷦ ,利西南,居平易也;不利東北,戒自高也。居平易,戒自高,君子所以議德行也。初五互損 ䷨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君子法之,制數度,議德行,稱物平施。二上互屯 ䷂ ,流水之歸澤,遇坎則止,盈科而後行,屯之象也;君子之經綸,守得利貞,終致元亨,屯之道也。反體曰渙 ䷺ ,風行水上則文生,水蓄澤中而成質,渙必繼以節,猶文必歸于質也。對體曰旅 ䷷ ,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禮則入刑,相為表里。是故制度數,議德行,相為體用,是節之道也。禮必明而齊之,刑必慎而用之,是旅之道也。

【玩辭】:節卦,亨通,過度節制不可固守。九五居中,无過不及,事既有節,則能致“亨”也。節貴適中,過則苦矣,節至于苦,傷于刻薄,物所不堪而難復正,故“苦節不可貞”也。

《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渙分之,節合之,此節 ䷻ 所以次渙 ䷺ 也。

《雜卦傳》曰:“節止也。”水之歸澤也,坎則屯,盈則進,水固有其度量;澤之蓄水也,平則受,滿則溢,澤亦有其裁制。節者,有限而止,苦節止息則不可貞也。

節 ䷻ ,九五主事,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本卦上坎下兌。坎為陽卦,為剛。兌為陰卦,陰為柔。陽剛在上,陰柔在下,故“剛柔分”。九二為陽,為剛,居下卦之中位。九五為陽,為剛,居上卦之中位,故有“剛得中”之象。說明君臣皆得中,都遵守節止的規定。節止的政策都得以執行,故“亨”。坎為困窮。“窮”,指上六。上六陰柔乘九五之陽剛,位于終極之位,處于轉化和不利的險位,故“其道窮也”。“說”,“悅”也。兌為悅。中爻震為動、為行。坎,險也。所以有“行險”之象。說明“節”止不能冒險,要以和悅為要。“當位”,指九五。“中正”,指二、五。坎為通。說明節止要適當,只有中正才能“亨通”。三爻變為乾,為天。五爻變為坤,為地。中爻震為春,坎錯離為夏,兌為秋,坎為冬,故有“四時”之象。秋收冬藏,有完“成”之象。天地以陰陽二氣為節,陽節之以陰,陰節之以陽,陰陽交相節止,完成了四時的變化。震為威、為戒,制度之象。兌為毀折,坎為陷,均有“傷害”之象。上爻變為巽,為資財。坤為民。國王以制度為節,就不會傷財也不會“害民”。

九五居中,為主于節,坎以剛質柔,兌以柔文剛,下兌上坎則由文入質,故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據卦體“亨”。上六陰柔,居節之極,用過乎苦,物所不堪,守之不變則物窮必乖,故曰「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舉上六之德釋卦辭。兌說也,坎險也,說以行險則无險不濟,无塞不通,而況于中正之道乎?故曰「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專主九五及卦德重申節之亨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有節,四時成歲,而品物咸亨矣。易與天地準,善言天者,必有驗于人。節卦擬之家國,則建立制度,平衡財政收支,量入為出,減輕稅賦,使民以時,故曰「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舉天道而落于王道也。《論語·學而》云“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是之謂也。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本卦下兌上坎,下兌為澤,上坎為水,故“澤上有水”。說明水節止在澤中,而沒有泛濫成災。“制”,制定。“數度”,法度,即禮數法度。坎為矯揉,“制”作之象。震為威、為戒,法“度”之象。“議”,評論。兌為口,為言說,評論之象。兌為節、為信,“德行”之象。中爻艮君子。君子制定法度,并以此為標準,去衡量人的“德行”,以推行“節”止的政策。

澤之有水也,虛則受之,平則止之,滿則泄之,君子取法,裁制法度規章,評議道德品行。涯岸制水,水不能過之;數度約人,人不能犯之。是故數度如岸,而德行若水。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求其公正,所以制數度也。流盈變謙,遏惡揚善,求其中和,所以議德行也。數度者,權量法度之謂,所以制于人也。德行者,道德性命之稱,所以議于己也。制,約束,艮也。數度,法規,坎也。議,評議,兌也。德行,品性施為,震也。

初九:不出戶庭,无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中互艮,艮為門、為庭。一扇門為戶,兩扇門為門。本爻初為一。故取“戶”象。前有陽剛蔽塞,故有“不出戶庭”之象。與六四陰柔相應,六四為坎險之初,險難在前,不宜于出門,亦有“不出”之象。初九陽爻居陽位,得正居節卦之初,又與險難相應,故“不出戶庭”。位當,知道可行就應當行,不當行就不要行動,知道掌握好時機,就“无咎”害。

中互震為車、為足、為行走,通達之象。中爻艮為丘、為山、為高山,故有阻“塞”之象。乾陽為知。中互震為通。故有“知通塞”之象,說明初九深知路途通暢則出行,阻塞則止。在節止之初,因時而行也。

戶,門戶,艮也。庭,廳堂,艮也。戶庭,戶外之庭也。通,通達,坎也。塞,滯障,艮也。

【觀象】:兌類言,坎主聽,有言不信而能聽之,滯塞不通而能守之,大人之困,困于時也。總《易》三百八十四爻,无非時也、命也、運也。節 ䷻ 之坎 ䷜ ,守節遇坎,是知其塞而塞者也。坎者,節之所宜有也。坎之于節,猶在戶庭之內也。君子有位則安其分,无位則守其道,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深則厲之,淺則揭之,何咎之有?

【玩辭】:足不出于戶庭,无咎。初九陽剛,處節之初,上應六四,為二所滯,知其時未可有為,謹言慎行,知其塞而能守,以至于不出戶庭,是知節而能止者,故无咎也。艮為門,震為戶,初九承震,是“不出戶庭”之象。應于四是順,滯于二則逆,通則行,塞則止。知通塞者,知順逆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中互艮為門,兩扇門為門,本爻為九二,故有“門”之象。“門庭”,門內庭院。本爻為內卦之中位,故有“門庭”之象。九二陽剛居陰位,上无應與,无援无助,當節止之時,“不出門庭”為好,若出門庭有必有“凶”之象。

“時”,時機。節止要掌握好時機。“失時”,喪失掉了節止的時機。“極”,中也。九二為中位,但是失位失應,故“失時極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說明時機的重要性。

門庭,門前空地,艮也。失,坎也。時,艮也。

【觀象】:時有否泰,用有行藏,明夷之世,于出門庭而顯諸行;渙散之時,不出門庭而藏諸用,失隨時之義也。隨時者,以人順天,以事依時之謂也。節 ䷻ 之屯 ䷂ ,節之有苦誠非明夷之見傷,“勿用有攸往”非“不出門庭”,十年之字,失時反常,婦人或可貞,至于夫子則不為也。

【玩辭】足不出于門庭,凶。九二剛中,當有可為之時,以无應承柔故,止步于門庭之內,知節而不知通,是以凶也。不出門庭者,未能應五也。失時極者,近比于三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嗟”,嘆息。“若”,語氣詞。兌為口,坎為憂。九三處兌卦之上位,有喜悅到了極點之象,喜極則生悲嘆,故有“嗟若”之象。六三當節止之時,不能不節,但六三陰爻居陽位,位不當,不具有能節止的德操。“不節”之後,又產生“嗟嘆”,但是“无咎”。雖然前有坎險,節止不能前進,就不會遇上險難,所以“无咎”。

“不節”,不主動去節止,主動回避險難,又有誰能夠施予咎害呢?即是說“咎由自取”,自己主動回避咎害,就不會有“咎”害。

若,如此。嗟,嘆息,坎之心憂也。咎,歸罪,坎也。

【觀象】: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茍失牽羊之禮,或取銜碧之辱。牽羊悔亡,可免生不節之嗟也。節 ䷻ 之需 ䷄ ,節固有苦,需固有樂,離苦得樂,是凡夫之發心,非聖賢之牧心也。君子謀道,不患身之有苦,唯憂德之不建。韓宣子憂貧,向叔賀之。憂之不離苦,賀之不得樂,唯善節者无咎矣。

【玩辭】:不守其節有如此,所生嗟嘆亦如此,无所歸咎。六三陰柔,乘剛无應,不中失正,說終臨險,失節嗟嘆,凶咎必至,可傷嗟也。无咎者,无所歸咎,禍由己招故也。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六四陰爻處陰位,當位,故“安”。下與初九為正應,故“亨”。

中互艮為安。下爻對于上爻來說為“承”。“承上道”,指上承九五。九五陽為君,六四陰為臣,上承君王之道。六四與九五為比應,說明臣下與君上相溝通,能溝通就能亨通,所以有“安節之亨”。

安,持守,艮也。上,指九五。

【觀象】:兌類金,坎類水,金白水清,聖賢之守己也。金主言,水主聽,諫行言聽,能臣之安分也。節 ䷻ 之兌 ䷹ ,居險而安,守禮以和,承上而亨,節而用說,見君子講習功夫。

【玩辭】:安分守節,亨通。六四應初,為三所滯,當塞能塞,所以“安”也。守柔居正,上承九五,所以“亨”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本爻變為坤,坤為土,其數為五,其味為甘,有“甘”之象。下卦兌為悅,故有“甘節”之象。前四爻皆節止自我,本爻則為節止別人。兌為內卦,坎為外卦,節止自我之外的人。九五陽剛得中,故“吉”。“往”,向前。“尚”,尊尚。九五為節卦之主,居兌悅之上位,向前推行節止的政策,必然得到臣民的尊尚,故有“往有尚”之象。

“位居中也”,指九五居上卦之正中之位。

甘,甜美,坤之土也。往,歸向,坎之坤也。尚,佑助,艮也。

【觀象】:坎主水,坤主地,水地親比,得所歸也。坎主險,坤主夷,化險為夷,得所往也。坎主苦,坤主甘,先苦後甘,得所愿也。節 ䷻ 之臨 ䷒ ,節而有凶,是人人曉之,苦之作甘,非人人能之。大人之臨民也,天佑之,人助之,執大象,天下往,至哉大人之德!

【玩辭】:甘美節制,吉祥。人心歸向,得佑助。九五中正,无過不及,塞通自如,身心无拘,天下說服,人心歸往,所謂“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者是也。彖不斷吉,是其吉不必言說也。甘,土作甘,居于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坎為苦。“苦節”,節止過分。上六為節卦之極,有過頭之象。“貞”,正也。上六得位為正。雖然得位,但是處于上位,超過了中道,故“貞凶”。因得位,故“悔亡”。

“窮”,盡也。上六到了節止的盡頭,達到了困窮的地步,所以雖“貞”正,亦“凶”險。苦,止息,坎也。

【觀象】:坎象水,巽值辰巳,坎之巽,水入墓絕之地,止息難出,謂“苦節”也。水以生木,井以養人,物盡所用,其“悔亡”也。節 ䷻ 之中孚 ䷼ ,節而有孚,謂之苦節,何以故?曰:君子之為節也,不求信于外物,但求孚于己心,外滯于物則貞凶,內化于心則悔亡。翰音登于天,猶苦節道窮之辭也。

【玩辭】:過度節制,固守凶,憂悔亡。上六陰柔,居節之極,其節巳甚,失節道者,謂苦節者也。若以苦節施人,雖得正而不免于凶;若以苦節修身,雖有悔而終亡之也。苦,火作苦,位乎上也。

【總論】:縱論節卦,藪澤鐘水觀其象,窮通得失立其言,數度約人盡其意,當位中正示其則。是故曰“戶”曰“門”,觀其跡也;曰“嗟”曰“安”,探其體也;曰“甘”曰“苦”察其心也。初九「不出戶庭」,塞而能守,得无咎也;九二「不出門庭」,宜通反塞,失時極也;六三「不節」,宜塞不守,戒无咎也;六四「安節」,塞而能安,承上道也;九五「甘節」,塞而能節,節而能通,得節道也;上六「苦節」,塞而過節,失道凶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渙卦

59.渙 ( ☵ 坎下 ☴ 巽上)

【經文】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樂說渙卦

59.渙 ( ☵ 坎下 ☴ 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渙”,卦名。離散也。其卦坎下巽上,風行水上,有披離解散之意,故為渙。

本卦上為巽、為陰,下卦為坎、為陽,陽上陰下相交感,故“亨”通。六四變為乾,乾為君、為王。中爻艮為宗廟。“假”,“至”也。國王去宗廟祭祀,祈求神靈的保護,以聚會人心。利于涉渡大川大河,以喻治理天下之艱難。巽為木、為舟;坎為大川,故說“利涉大川”。九二雖居中,但位不當,故“利貞”。要以渡涉大川之艱難為戒,防備人心之渙散,宜于堅守正道以聚人心。

易曰潔齊,律曰姑洗,風曰清明,皆巽之象。巽者,奐也。奐者,鮮也,明也。坎者,水也。風散水流,渙之字也。坎為赤,震為玄黃,巽為白,風行水上,文理瀾然,渙之體也。巽,命也、氣也、魂也。坎,鬼也、精也、祭祀也。艮,宗廟也。人命終而形藏,精神散越,聖人為之宗廟,以收魂氣,春秋祭祀,以修孝道,是渙之用也。《繫辭》云:“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亦渙之用也。渙者,王命也。渙者,文章也。渙者,離散也。巽為禮,坎為法。

假,至也,震也。王,震也。有,詞綴,无意義。廟,宗祠,艮也。

【觀象】:初四互解 ䷧ ,君子有解,能住平常之心;王居无咎,可醫渙散之病。二五互頤 ䷚ ,自求口食,觀其自養,聖人內求,樂得其性。渙其躬,志存乎外,世人外求,樂得其欲。三上互漸 ䷴ ,居賢德,善民俗,治世用之,救渙亦用之。初五互蒙 ䷃ ,道問學,正禮教,開覺茫蠢,為師之道也;化遠人,正法度,拯渙救散,為王之道也。二上互益 ䷩ ,王者損上以窒欲,益下以使民,民說无疆,樂得歸焉,而无所不往,不唯涉川者矣。對體曰解 ䷧ ,險以動,動而免乎險,難以動,動而脫乎難,去險離難,是渙之功也。反體曰節 ䷻ ,渙以使民,使民以時,節用而愛人,謂之節。

【玩辭】:渙卦,亨通。君王來到宗廟,利濟險渡難,利正固自守。九二得中,不陷于險,六四居正,上承九五,上下有情,去難離險,心物悉通,所以致亨也。離難去險,行必以正,上不違天心,下无愧屋漏,所以利貞也。王者,民物之所歸往也。廟者,鬼神之所寄托也。川者,江河之所匯聚也。曰王、曰廟、曰川,皆所聚也。假廟者,所以聚鬼神之既散也。涉川者,所以聚人力之不齊也。

《序卦傳》曰:“悅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風行水上,渙然文章。巽以化民,兌以勸民,渙以使民,此渙 ䷺ 所以次兌 ䷹ 也。

《雜卦傳》曰:“渙,離也。”離者,離也。離者,散也,文也。巽坤同宮,坎坤共舍,巽坎通坤,坤六斷,離散象也。坤為文,文章象也。巽青坎赤謂之文,坎赤巽白謂之章。

渙 ䷺ ,九二主事,渙奔其機,得愿也。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卦坎下巽上,坎為陽,巽為陰,故“亨”通。自外而內曰來。九二自外卦之乾爻而來,一陽來居坤中,成坎。坎為水、為大川,有水流不窮之象。“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指六四,陰爻居陰位,為“得位”。六四為外卦之初爻,故說“外”。“上”指上九。六四與上九為正應,故稱“同”。“王”,指九五。九五為尊位,為君位;同時九五為上卦之中位,故有“王乃在中”之象。巽為木,坎為水、為大川,木在水上行走,有“乘木”之象。二與五同功。有了木舟就可以涉渡大川,故“有功也”。

九二陽剛執中,困而不窮,險而不陷。六四陰柔比五,四五有情,共濟時艱。內剛而无險困之難,心之亨也。外順而无違逆之乖,道之亨也。所謂「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據卦體釋亨也。“剛來而不窮”者,立其體,所以王假有廟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致其用,所以涉大川也。震類王,艮主廟,震承艮,王至廟中。九五居中、用中、行中,精神內守,心不外馳,氣不外浮,未薦而有孚,天地鬼神為之感格,祖先精神為之承繼,故謂「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據卦九五爻才釋卦辭。物本乎天,人根乎祖,祭祀天地,配享祖考,所以報根本也。巽為木、為風、震為乘、為行,坎為水,乘風破浪,故謂「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據卦象釋卦辭。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上卦巽為風,下卦坎為水,故有“風行水上”之象。“渙”,散釋。風行水上,激起波浪,水被風吹而散釋。六四變為乾,乾為亨、為享、為宗廟。祭祀為古代四大政事(民、食、喪、祭)之一。“先王”祭祀天帝,建立宗廟,祭祀祖先,為了凝聚散釋的人心。

風過而不留,水去而不歸,象人命之終也。風氣无形,遇水則渙然文章;鬼神无方,入廟則肅然禮拜。先王法之,立宗廟,祀天帝,配祖考,以風天下。序昭穆,收精氣之散越也;奉鬼神,救治心之乖張。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拯”,救也,助也。初六為離散之初,坎為困、為險,有險難之象。坎為馬、為壯,有“馬壯”之象。但是離散的程度不深,有挽救的可能性,故說“用拯”。初與四為相應位,六四變為乾,乾為良馬。在內力和外力的共同努力下,能解決離散不深的狀態,故“吉”。

“順”,指初六順從九二。初六陰柔居九二陽剛之下,故柔“順”剛也。

用,施行,震也。拯,閹割,兌也。馬,坎也,九二也。壯,強健,震也。順,柔順,巽也。

【觀象】:坎類馬,兌主刀,坎之兌,馬去勢,體剛健,用柔順。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用拯馬壯,依質求文,順則致吉也。渙 ䷺ 之中孚 ䷼ ,敬事而信,孚及豚魚,使民以時,人心歸往,其誠敬有如此,而況于鬼神乎?君子聽訟議獄,所以治理法之既散也;先王立廟享帝,所以救人心之既散也。

【玩辭】:去馬之勢,吉祥。初六陰柔,居坎之初,其才不足以化險,唯審時度勢,順承九二,蓄養其力,以治未渙,所以吉也。依六爻而言,陰承陽者陽為體,陽乘陰者陰為用。初六承陽,剛健以為體,柔順以為用,用拯馬壯,去其野性,保其剛健而已矣。據兩體而言,貞于內者主其時,悔于外者主其變。貞于坎者,時艱位險,不易者也。悔于巽者,濟艱散險,變易者也。此易例之大體,不可不察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彖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渙”,渙散。“奔”,急走也。坎為急走之壯馬,故有出“奔”之象。“機”,關鍵,機要。渙散到九二進入了關鍵的時機,故有“悔”之象。九二得九五強健的幫助,定能走出離散的這個不利的關鍵,故“悔亡”,悔吝的不利因素就會消亡。

“愿”,心愿。坎為心愿。急于想要走出離散狀態的心愿。因得九五之強力幫助得以實現,故“得愿也”。

奔,快速,震也。機,幾案,巽也。機,所以依托者,初六象也。愿,慎重,艮也。

【觀象】:坎水坤地,水地親比,得之也如愿;坎險坤易,居險思易,奔赴也如幾。君子居敬行簡,渙奔其機可也。渙 ䷺ 之觀 ䷓ ,涉川而用觀廟,何以故?曰:精誠所致,民物歸焉,如斯而已矣。誠敬以觀廟;合眾以涉川者也。

【玩辭】:離散艱險,奔向幾案,憂悔消亡。處渙之時,居險之位,上无應與,其悔可知。居中比初,體剛用柔,敬慎以行艱險,奔走以求平易,其悔乃亡。當渙之時,初二无與,兩相親比,初視二作馬,二視初如幾,相互依存,如水之附地,所以能合力以濟天下之渙者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躬”,自身,親自,指六三自身。坎為主人(自身)、為悔。六三居下卦之終,離散到了這個地步有轉機的可能。本卦只有六三有應與,即六三與上九相應,六三親自上求援于上九,以陰求陽,宜于有所“悔”,但志在救離散,故“无悔也”。

坎為志。“志”,求援的心愿。“外”,指外卦之上九。向上九求援以解濟離散之不利。

躬,困厄,坎也。按:躬通窮,困苦不得志也。志,心念,巽也。外,象指上九,意指天下。

【觀象】:坎象水,巽類木,水能載舟,所以行之者楫也。震象君,艮主臣,坎類民,民能載君,所以行之者臣也。渙 ䷺ 之巽 ䷸ ,渙躬而致風,何以故?曰:困厄者,一身之所患也;渙之者,一身之所修也。身修則家齊,家齊則天下治。是故,渙躬之志在于風天下也。

【玩辭】:離散困厄,无憂悔。六三陰柔失位,處坎之終,猶未出險,上九應與,猶可離困脫險,況君子固窮,是以无喪志之悔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群”,指眾多的小人。坎為群,為眾。中互艮為閽寺(小人),六四為陰,陰即小人之類。六四上承九五,陰爻居陰位,位當;下无應與,則內无私交。當擔當濟渙的大任時,正直而无私心,故有“渙其群”之象。得九五之幫助,故“元吉”。“夷”,平常。坎為思。中互艮為丘陵,不平坦之貌。救濟眾多之離散,是不平坦的。故“匪夷所思”,不是有平常智慧的人所能思考的。

六四正直无私,又得九五之助,而又光明正大,故“元吉”。中爻大象為離。離為光,為大,故有“光大”之象。

群,朋黨,坤也。變乾對坤,渙其群也。丘,四周高,中央低,人所聚居,震也。匪,不是,坎也。夷,平常,坎之下也。思,忖度,巽也。

【觀象】:風行天下,陰陽畜聚,雲行雨施,志大通,道大行,君子懿文德則天下從之者如歸市。渙 ䷺ 之訟 ䷅ ,君子做事謀始,謀定而後動,定而能積,動而能散,散而後積,非高邁之才,其孰能思之矣。

【玩辭】:散其群類而得大善,散而後聚,聚散相成,非常人循常理所能忖度之。上承九五,陰陽合同,能輔其君,下无親比,初不應與,能散其群,居正而得渙之大善者也。私黨渙散,公道乃光,其盛德大業豈常人思慮之所及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巽為風,風以散之。坎為水,“汗”之象。巽綜兌,兌為口,“號”之象。九五為君,又陽爻居陽位,“大號”之象。國王要救濟全國之渙散,要大聲號令全國民眾,付出流汗的辛苦。九五為君、為王,本爻變成坤,坤為王,為居。當離渙之時,國王必須穩居其王位,以穩定全國之大局,這樣就可以沒有咎害。

“正位”,指九五陽爻居陽位,為尊位,為正位。

汗,坎也,王命如汗,愈疾之汗出而不返,救渙之命發而不收,故曰渙汗。號,政令,巽也。王,震也。居,艮也。

【觀象】:風行水上,遇山而止,政命不通,于是王者渙汗,一人居敬而天下禮讓,一心和氣則天下无爭。渙 ䷺ 之蒙 ䷃ ,假廟而用童蒙,何以故?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扣神卜筮,貴誠敬也。

【玩辭】:政命暢通,出自王都,告于四方,无咎。九五居中履正,无過不及,六四賢臣相輔,政令无違民心,內知外順,不生治渙之咎也。汗,發乎內里而浹于四體。號,出乎王居而洽于萬方。汗出則宣氣之壅滯,號大則治政之弛玩。渙汗,號之所行也。王居,令之所出也。出所當出之處,行所當行之方,正位凝命,又誰咎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本爻變為坎,坎為血。“血”,傷害也。巽為斧。巽錯震,震為殺。中爻大象離,離為戈兵,出“血”之象。離散到了極點時,必然民生凋敝,直至兵戎相見,生靈涂炭,故有“血”之象。中爻震,震為出、為去。“去”,離開。上九為乾爻,乾為遠。“逖”,遠也。離亂時離開家鄉,逃到遠處,故“无咎”。

本爻在渙卦之上位,遠離下卦之坎險;坎為陷、為凶,故有“遠害”之象。雖然離散到最嚴重的地步,有血傷的現象出現,但它遠離坎陷之地,沒有大的關系。

血,通恤,憂傷,坎也。逖,遠,上九之位也。

【觀象】:車馬已勞,舟楫將窮,淫雨既盈,濡首失是,遯尾生厲,君子遠害,牧心以辟咎也。渙 ䷺ 之坎 ䷜ ,君子觀動而知險,觀險而知濟,不能濟而知遯,渙血遠害,又誰咎之哉!

【玩辭】:散其憂慮,遠離傷害,无咎。上九陽剛,居渙之極,下无系應,出于險難,遠乎傷害,是以无咎也。去者,不復來也。逖者,不復近也。出者,不復入也。

【總論】:觀渙之卦,分而言之,內坎居險難之時,外巽求離散之道。總而言之,全卦擬渙散之病,六爻議治渙之方。初六「用拯馬壯」,治未渙也;九二「渙奔其機」,治位之傾危也;六三「渙其躬」,治身之困厄也;六四「渙其群」,治情之偏私也;九五「渙王居」,治命之玩弛也;上九「渙其血」,治心之疾患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兌卦

58.兌 ( ☱ 兌下 ☱ 兌上)

【經文】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來兌,凶。

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樂說兌卦

58.兌 ( ☱ 兌下 ☱ 兌上)

兌:亨,利貞。

“兌”,卦名。悅也。一陰進于二陽之上,喜悅之見于外也,故為悅。

兌為悅,一陰凌駕于二陽之上,陽得陰而悅。九二和九五皆為陽剛,上下卦的外爻均為陰柔,剛中而柔外,故“亨”通也。上卦為兌,兌為秋,故“利貞”。

兌序八,兌象巫,巫即祝,兩兌承乘,兌之字也。兌,秋也,收也,殺也;巽,風也,舞也,木也;離,槁也,黃也,葉也;秋風蕭殺,草木枯槁,風舞黃葉,秋者,兌之時也。巽象龍蛇,離主雀蛤,龍蛇伏焉,雀蛤化焉,澤者,兌之物也。剛誠于中,柔形于外,誠中形外,兌之體也。兩澤附麗,龜蛇伏焉,魚蝦游焉,民物康阜,德格庶類,光被四表,兌之用也。悅者,兌之德也。說者,金主言,兌之用也。

【觀象】:初四互睽 ䷥ ,物之合也,必自外而內;物之睽也,必自內而外。麗澤相親,悅乎內而發乎外也。二五互家人 ䷤ ,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相得益彰,是君子講習之用也。三上互大過 ䷛ ,獨立不懼,遁世无悶,君子之獨處也。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之講習也。初五互中孚 ䷼ ,刑不厭輕,罰不患薄,四海之內无刑民,君子治民之德也。悅以先民,民忘其勞,君子使民之道也。二上互革 ䷰ ,變物者莫若金,化物者莫若火,金火鍛煉革乎外也。生物者莫若水,潤物者莫若澤,講學問道革乎心也。對體曰艮 ䷳ ,羊不獨行,君子法麗澤而講習,相儆而寡過者也。狗不群居,君子法兼山而靜思,慎獨而誠明者也。反體曰巽 ䷸ ,一陰入于兩陽之下,順也。一陰見于兩陽之上,悅也。順无不悅,悅无不順,順以立體,悅以行用,體用相即。

【玩辭】:亨通,利正固。剛中柔外,能說于物,物莫不以說與之,所以致亨也。非道求悅或生諂邪之咎,聖人所以存利貞之戒也。

《序卦傳》曰:“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入于法者得法喜,入于禪者得禪悅,入而後說之,此兌 ䷹ 所以次巽 ䷸ 也。

《雜卦傳》曰:“兌見而巽伏也。”一陰始生于二陽之上,陽主氣,陰主形,氣不見而形而察,是兌之見者。見者,現也。

兌 ䷹ ,九五主事,孚于剝,位正當也。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說”,悅也。兌為悅。“剛中”指二與五,柔外指三與上。陽剛居中,中心誠實之象。陰柔在外,待人接物溫和之象。對外雖然柔悅,而內心卻誠實剛健,故“貞”正。因貞正,故“利”。五為天位,上六順從之,故說“順乎天”。三為人位,中爻巽,巽為應,二應乎三,故說“應乎人”。“說”,“悅”也。“先”,本意為“前進”,這里是“引導”、“領導”的意思。坎為民、為勞、為險難、為棺槨,故為“死”。中正之君用民眾喜悅的政策來引導和領導民眾,民眾就心悅誠服,為國君服務就忘記了勞苦。“犯”,至、到、奔赴也。統治者用悅民的政策使民眾奔赴危難,民眾不畏死亡而前往。坎為勸。“勸”,勉也,“奮勉”、“勤勉”的意思。“大”,廣大。“說之大”,悅民的政策的意義十分廣大,統治者把悅民的政策推行廣大,民眾都會勤勉而努力地工作著。

兌,正秋收物,民用備足,萬物之所悅也。「兌,說也」,據卦德釋卦名也。二五剛中,剛正者莫若天道,君子誠于中,所以順天道也。三上柔外,柔順者莫若人心,君子形于外,所以應人心也。柔而无剛者阿世,剛而无柔者忤物。无柔不能悅物,无剛不能利貞。「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據卦體、卦德釋卦辭也。茍說以先民,則使之任勞苦而不辭,赴患難而不畏,故謂「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盛贊說之妙用也。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麗”,兩也,偶也。兌為澤。“麗澤”,指兩個兌澤相重。“兌”,悅也。兌錯艮,艮為君子。一陰在二陽之上,陰氣下沉陽氣上升,陰陽相遇,相互交感幫助,故為“朋友”。兌為口,為言說,故有“講習”之象。朋友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是一件喜悅的事情。

兩澤相連,互流互通,交相滋益,君子法之,朋友間講習,和而不流。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又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君子以朋友講習,和樂之至也。講,兌之口也。習,巽之反復也。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相說之盛,莫過于此也。艮為門,巽為志,反對立體,正體行用。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陽爻居陽位,處一卦之初,悅而下,故“和”。“兌”為口、為言說。和悅的態度與人交流說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故“吉”也。

初與二敵應。本爻變為坎,坎為疑。由于“和悅”而獲得吉祥,其行為、行動未曾遭到懷疑。

和,和同,兌也。和兌,和而不流,樂而不淫。疑,巽也,兌反則不疑。

【觀象】:兌金主言,坎水主聽,金白水清,親如聽命,言行未見疑也。兌 ䷹ 之困 ䷮ ,未信之言,學以辨之,有疑之行,寬以居之,和而不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困而不失其所,君子上學而下達,樂之矣。

【玩辭】:和同喜悅,吉祥。初九爻位皆剛,能居兌之卑,不比于柔,亦不應于上,是能和而不流、行而不疑者,所以吉也。陽剛則无阿世之嫌,處下則无功名之累,不應則无相引之私,是以吉而未見疑于人也。言夫和兌者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孚”,信也。九二陽剛居中位,剛中為孚。因以誠信的態度說話和交流,故“吉”。“悔”,悔恨,小不幸。九二陽爻居陰位,位不當。上承六三陰柔,有遇上小人之象。九二有剛正之德,誠信充實,雖然遇上小不幸,定會消亡的。

剛中為信。中互巽,巽為志。“志”,心愿。“孚”信的交流而“吉”祥,是因為有真誠的心愿。

孚,信誠。志,意向,巽也。

【觀象】:兌以應之,震以動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物感以動,隨之道也。无孚詭隨,則失兌道。兌 ䷹ 之隨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明以問道,晦以思過,心不外求,意不外弛,是君子用孚兌也。

【玩辭】:令人心悅誠服,吉祥,憂悔消除。九二剛中,誠信內充,令人悅服,雖比六三小人,能不失其守,是以吉而悔亡矣。

六三:來兌,凶。

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六三為內卦之上爻,外曰往,內曰來。“來兌”,別人沒有要求你說話時就主動說話,討人厭惡。三多凶,位又不當,來得不正,故“凶”。

六三以陰爻居陽位,位不當。因位不當,故“凶”。

來,招徠,巽也。《論語·季氏》云:“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觀象】: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兌之乾,媚于上也。兌 ䷹ 之夬 ䷪ ,澤不可決,德不可居,決澤則不可漁,居德則不可王,來兌之凶,位不當而用不及也。

【玩辭】:來求其悅,凶。六三失位,近比九二,象猶陰柔小人,阿諛奉承,脅肩諂笑,无與而妄求,說非利貞,失道凶也。位不當者,德不配位,以心捐道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商”,商討也。兌為口,為言,語言交流,故有“商”討之象;中爻巽,巽為不果,商討沒有結果。商討沒有結果,故“未寧”也。上六與九五比應,九五為君,為公;下比于三為普通百姓,故有商討“未寧”之象。“介”,《帛書易》作“疥”。“疥”,疥瘡之類的小毛病,用以比喻小小的不幸。本爻變為坎,坎為疾。與三比應,六三爻變為乾,乾為喜。小小的疥疾痊愈了,故有“有喜”之象。上有明君的保護,下有百姓的支持,因而“有喜”慶。

乾陽為慶。九四下比六三為有應,三、四皆為人位,協調比應,故“有慶也”。

商,斟酌,巽也。不果,巽也。介,分限,離之介蟲也。疾,象指坎,爻指六三。

【觀象】:兌主口,坎類酒,把酒言歡,介疾有喜,吉相慶也。兌 ䷹ 之節 ䷻ ,甘之若苦,說而能節,其唯君子乎?安節之亨,道猶行也。

【玩辭】:商討未定,隔除小人,喜福及于物,天下慶也。九四陽剛,本可決也,然失位比三,為私所累,故不能決。茍能介然守正,則疾惡柔邪不能害也。近君之臣,能遠小人,則君側自清,天下自寧,非獨善其身,誠天下之慶也。未寧,行有疑也。介疾,遠小人也。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是介疾之謂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孚”,信也。“剝”通駁,辯解。兌為口、為言,有辯解之象。上六為陰,陰為小人,九五接近上六之小人。如果誠信于上六小人之辯駁,就有可能危“厲’。兌為毀折、為滅,故“有厲”也。

“剝”,割裂也。九五為中位,為誠信之位。陽爻居中,剛健而中,故“正”。陽爻居陽位,故為當位。所居之位“正”而“當”,就能真誠地與小人之道割裂開來,危險就自然不存在了。

剝,落也。巽曰隕落,兌曰附決。上六處兌之極,能妄說以剝陽者也。厲,危險,親小人故也。

【觀象】:感說而動,君子道也。求說而動,小人道也。君子衛道,小人不能害也。小人捐道,君子亦可化也。是故危不危者存乎事,凶不凶者應乎人,禍福无門,唯人自招。兌 ䷹ 之歸妹 ䷵ ,不寧方伯,被發左衽,是國之剝也。帝乙歸妹,以懷諸侯,以化遠人,是孚于剝也。

【玩辭】:取信于小人,危險。九五居尊,近比上六,擬之人事,則有君王親小人,禍亂朝綱之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然則九五居中履正,能盡兌道之善者,雖有厲而未應凶矣。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兌錯艮,艮為手,故有“引”之象。“引”,引伸,引而申之,把喜悅引申而擴大。上六為悅之極,故用“引兌”。沒有說吉凶,是因為九五已經有危厲之戒。九五都有危厲,上六就更不用說了。上六與九五比應,借引九五之光,以擴大引申喜悅。

兌為暗昧,故“未光也”。“光”,廣也。雖有引申喜悅之愿,然而處于不利的地位,不可能發揚廣大也。

引,吸引,兌也。光,廣也。未光,西方是日落之所,兌為昧也。

【觀象】:時有否泰,用有行藏,盈虛消息,天之道也。君子以夬 ䷪ 決小人,終見无號之凶;小人以剝 ䷖ 去君子,終生剝廬之患。是故君子之有為也,必慎其終。兌 ䷹ 之履 ䷉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能視履考祥,則說而有終矣。

【玩辭】:接引求說。六、五相引成勢,有朋黨之嫌,其道未廣也。使人唯賢則善,任人唯親則惡,吉凶在道,茍非其人,道不虛行。來兌,物感我而來。引兌,物引我而去。君子來而勿受,引而勿去。

【總論】:兌之為卦,剛中立體,柔外行用,本乎時也。六爻之用,陽剛得吉,陰柔致凶,應乎位也。是以初九「和兌」未疑,九二「孚兌」信志,六三「來兌」失位,九四「商兌」有喜,九五「孚于剝」有厲,上六「引兌」未光。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也。是故卦有卦德,爻有爻才,卦之用未必爻之用,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巽卦

57.巽 ( ☴ 巽下 ☴ 巽上)

【經文】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樂說巽卦

57.巽 ( ☴ 巽下 ☴ 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巽,卦名。入也。二陰伏于四陽之下,能巽順乎陽,故名為巽。其象為風,風亦取入義,亦巽之義也。

“小”,指陰。本卦上下皆為巽,巽為陰卦。陽大陰小,故“小”也。巽,順也。順從陽剛,故“亨”也。總是順從陽剛,沒有了自主,內心不快,故“小亨”也。中爻為兌,兌為商、為利。雖然“小亨”,但“利攸往”。巽為吉、為利、為見、為王,為君子。并且陽剛居二、五得中,故“利見大人”。

巽主蛇,兌數二,離德麗,兩蛇并立,巽之字也。巽,風也,伏也,入也,王化无跡,隨風潛入,巽之象也。巽為帛、為雁、為雞、為鶩,離為雉,兌為羔,六贄悉備,而“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巽之體也。離為文,兌為言,巽為令,申命行事,王化之基由是而開,巽之用也。巽者,消散也,皆也,俱也。巽者,禮讓也。

【觀象】:初四互大過 ䷛ ,棟橈敝廢,陰積疑滯,非陽剛之氣不能散之,非大人之德不能濟之,彖曰“利見大人”者,此也。二五互睽 ䷥ ,睽小事吉,以二女同居故也。巽道小亨,以二陰順陽故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故曰小也。三上互家人 ䷤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是故《詩》始于《關睢》,而《易》始于咸 ䷞ 恒 ䷟ 也。初五互鼎 ䷱ ,鼎者王權之象也,風者王化之應也,王權者王道之體,王化者王道之用,體用相權,一也。二上互中孚 ䷼ ,風者,化物者也。澤,感物者也。物感以動,各應其類,不外豚魚,王化之功也。反體曰兌 ䷹ ,兌者,剛內柔外,陽之為也,性之剛也;巽者,柔內剛外,陰之為也,性之柔也。是故兌用柔而得亨,巽性柔而小亨也。對體曰震 ䷲ ,大君受命,皆有風雷氣象,用震則虞其過剛,用巽則慮其過柔,惟剛正以為體,柔順以為用,王道始亨矣。

【玩辭】:巽卦,小亨通,利有所住,利見大人。二五不應,所以小亨。二五剛中志行,是以利有攸往。初四柔順承剛,是以利見大人。

《序卦傳》曰:“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旅焚其次,无立足之地,唯寄于市井;鳥焚其巢,无容身之所,惟入于山林。巽者,入也,市也,林也。此巽 ䷸ 所以次旅 ䷷ 也。

《雜卦傳》曰:“兌見而巽伏也。”一陰潛于二陽之下,是巽伏象也。

巽 ䷸ ,六四成卦之主,田獲三品,有功也。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兩巽卦相重,故說“重巽”。巽為命令、為風。“申”,重也。“申命”,重復發出命令。九五之君王一次又一次發出的命令,就像風一樣吹遍天下。“剛巽乎中正”,指二與五,二與五皆陽剛居中正之位。巽為心、為志。因具有中正之德,其志能夠得以實行。巽卦二陰順乎四陽,故“柔皆順乎剛”。只順從而沒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成就大事業,“是以小亨”。上下皆順,利于前往,上見大人。

巽為風,天之號令,故為命。申,重復。上下皆巽,故謂「重巽以申命」,釋卦名也。二五陽剛居中,上施命不違民情,初四順而承陽,下行事不逆天心,陰陽合德,上下有情,故謂「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據卦體釋爻辭也。二五不應,所以“小亨”也。剛中而志行,所以“利有攸往”也。柔皆巽乎剛,所以“利見大人”也。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隨”,繼也,從也。“隨風”,巽為風,上下皆巽,前風去而後風繼隨。陽為君子,指九二。巽為命。君子按照九五之君王發布的“命”令“行事”,就應該象是隨風所行那樣去做。

風后隨風,鼓舞萬物,君子法之,申明其命,篤行其事。飛巽 ䷸ 申命在君,伏震 ䷲ 行事在臣,一飛一伏而體用見矣。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中爻兌為利,錯為震,震為武人。本爻變為乾,乾為武人。貞,正也。初六為陰爻居陽位,位不正,變得正,故說“利武人之貞”。

初六以陰柔居下位,為巽卦的主爻,謙遜而又謙遜,卑謙過度,是非可否,无所適從,故有“進退”不決之象。由于進退无所適從,心志就疑惑不定。“貞”,正也。巽為志,中爻兌錯艮,艮為治。“治”,治理也,有序不亂。“志治”,心志不亂。“武人”的進退以正為標準。其心志不亂,故“利”也。

進退,猶疑之辭,巽也。武人,剛猛決斷者,乾也。貞,定也。志,意向,巽也。疑,不決,巽也。治,救治,乾也。

【觀象】:落其斜出,去其旁逸,茍无金氣相接,木无以成器,茍无大人相濟,命无以成令。巽禮也,乾金也,金主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里。巽而畜之,密雲不雨,文不能斷,柔不能治,養亂之階也。巽 ䷸ 之小畜 ䷈ ,王者不侍武功而懿文德,不尚威刑而修政教,則左衽化而遠民服矣。

【玩辭】:兩可不決,心存猶疑,君子行事武人剛猛決斷,定而不亂,能救治志疑之失。初六位卑,處巽之始,恐令有未行,心存猶疑,進退不定,唯武人剛猛行事,能貞定其志。兩可不決之謂疑,一定不亂之謂治。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巽”一陰在下,二陽在上,“床”之象。巽為伏,二與五敵應,下與初比應,故說“床下”。巽與兌綜,兌為巫,有“史巫”之象,又兌為口舌,史巫專門用嘴巴說事,并且說法不一,故說“紛若”。九二居中,故“吉,无咎”。

史巫只用嘴巴祈禱而獲得吉祥,是因為九二居下卦之中位,故說“得中也”。

巽,入也。床,巽之艮,止于木,床之象也。史巫,祝史和巫覡,古代司祭祀、事鬼神之人,兌也。周代官史掌卜筮,巫掌祓禳。卜筮所以占其吉凶,祓禳所以除其災害。紛若,紜紜貌,坎之眾也。

【觀象】:巽入也,艮床也,巽之艮,入于床下,後宮之教也。賢德巽入床下,政教行于朝堂。君子居賢德,化風俗,家齊而天下定,以大人之德而用女歸之教,可也。

【玩辭】:進入床下,用史巫禱告,吉而无咎。九二得中,无過不及,取信初六,能盡申命行事之道,是以吉而无咎。床下,幽暗之地,陰邪之所生也。巽在床下,不厭其卑,而王化幽深矣。用史巫,神道設教而民服也。紛若,反復申命。吉无咎,執剛履陰,意有不安也。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頻”,通顰也,不快樂。九三居下巽卦之上,與上无應,故不快樂,故說“吝”難也。

九三的“吝”難,是因“志窮也”。巽為心志,與上无應,下又乘于陽剛之上,无人幫助,其志不能實現,故“志窮也”。

頻,反復,巽也。反復布告謂之申命,朝令夕改謂之頻巽。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則不吝道矣。

【觀象】:巽氣也,坎精也,精氣散越,頻巽之吝,志困窮也。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言夫巽 ䷸ 而用渙 ䷺ 者也。亨帝立廟,藉孝道行教化之事,或可救頻巽之失,是以聖人戒之而非惡之矣。子曰:“三思而行,再思可也。”是頻巽之勸也。

【玩辭】:頻繁更改政命,民无所適從,心志困窮。九三重剛不中,用剛乘剛,上下悉巽,頻巽頻失,頻失頻巽,失巽道,志困窮,而不可治也。乾 ䷀ 九三“乾乾”,復 ䷗ 六三“頻復”,坎 ䷜ 六三“坎坎”,夬 ䷪ 九三“夬夬”,皆爻居兩體之間而辭疊加之。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六四陰爻處陰位,位當,故“悔亡”。中爻離為戈兵,巽錯震,震為動,為田獵。兌為羊,離為牛,巽為豕。羊、牛、豕三種獵獲,故說“田獲三品”。又離為三,亦“三品”。“品”,類也。“三品”即是三類。

因為打獵獲得了三種獵物,巽為利,故說“有功也”。

田,獵也,乾之戰。三,乾也。品,類也。按:一等獵物作成臘肉用于祭祀,二等獵物用于燕賓,三等獵物國君自己食用。

【觀象】:巽風也,乾天也,風行天下,无微不入,无大不容,无高不登,无遠不至,无物不化,田獲三品,武功之盛者也。巽 ䷸ 之姤 ䷫ ,申命行事,巽之用也。施命告四方,姤之用也。帝王用姤,四方風動,百獸率武。君子用巽,四海敷布,百靈來朝。姤失陰而无魚,巽用陰而有獲,抑陰扶陽其聖人之意邪?吾未見之矣。

【玩辭】:憂悔消除,田狩獲得獵物分為三類。六四承剛,陰柔无應,宜有悔也,然則身居正位,順承九五,令九五取信于天下,申命行事成功,其悔乃亡。田,所以除害也,用武之事也。獲三品,所以興利,武人之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居君位,為巽卦之主,是發出政令的地方,剛健而又中正,故“貞吉,悔亡”。巽為利,故“无不利”。“无初”指初六,初六之巽,巽而又巽,過于謙遜,不免有“悔”,无良好的開端,至九五則必“悔亡”,因九五剛健中正,掌握有權力,故“无初有終”。古人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記日。尚秉和:“震納庚”,“先庚三日”即庚前之丁日,丁屬火,中爻離為三,離為南方。“後庚三日”為庚後之癸日,癸屬水,上爻變為坎,為水,為北方。坎錯為離,離為火。水火既濟故“吉”。

九五陽爻處陽位,位正中,又剛健,沒有不“吉”利的。

庚,更也,于時為秋,陰之始也。陰无始而陽无終,終則有始,陽之用也,无初有終,陰之用也。

【觀象】:巽 ䷸ 之蠱 ䷑ ,陽无終,先甲後甲,以造事言也。陰无始,先庚後庚,以更事言也。俗語云:“久雨不晴,但看甲庚。”蓋甲庚者,陰陽之始也,變化之端者也。

【玩辭】:正固吉祥,憂悔消除,无不利。沒有善始,卻能善終,行事之前申其命,行事之後制其權,吉祥。改除時弊宜有悔也,然則九五這主于巽,居中履正,无過不及,六四承之,孚于民眾,其悔乃亡,而无不利也。積弊之事无有善始,革除之則能善終。无初,始未善也。有終,更之而後善也。先庚,原其始也。後庚,要其終也。先庚,申其命也。後庚,制其權也。庚必三日,慎始追遠也。蠱者,事也。造事用甲,甲者物之始也。巽者,權也,更事用庚,庚者物之變也。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巽為床。上九當巽卦之終,陰在下第四爻,上欲比乎四,所以有“巽在床下”之象。九二說“巽在床下”,與初六比應。九三過剛,九五居中,故不說“巽在床下”。本爻變坎,坎為盜。巽為資財,中爻離、兌均為斧,故有“喪其資斧”之象。喪失資財和防衛的戈斧,仍然處于“凶險”的境地。“貞”,正也,巽卦之本德。因為上九為巽卦之極,即將走向反面,故雖正亦“凶”。

“上”,指上九。上到了事物發展的極致,故“窮”。因為“喪其資斧”,雖然巽具有謙遜之德,但仍然處于“凶”的境地。喪,失去,坎也。資斧,利器,兌也。

【觀象】:巽禮也,坎刑也,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巽在床下,道猶已過,喪其資斧,刑无以加,如是則必應凶矣。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此也。巽 ䷸ 之井 ䷯ ,羸瓶喪斧,失物非貴,巽而就下,失道非小,巽而用井,其用過乎巽也。

【玩辭】:進入床下,喪失利器,必應凶。上九居高處亢,窮而不知通變,所以凶也。巽在床下,用過乎巽也。喪其資斧,失所以斷也。

【總論】:巽之為象,君子以申命行事,行事尚剛中,申命重柔順,剛柔濟而後巽道成。是以初六陰柔處巽,利武人決之也;九二剛中乘柔,美善加之也;九三過剛失中,乃生頻巽之吝;六四陰柔居正,乃獲三品之功;九五剛中乘柔,為主于巽,是以无不利也;上九體剛乘剛,居高處極,上窮凶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巽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旅卦

56.旅 ( ☶ 艮下 ☲ 離上)

【經文】

旅:小亨。旅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象曰:得童仆貞,終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樂說旅卦

56.旅 ( ☶ 艮下 ☲ 離上)

旅:小亨,旅貞吉。

“旅”,卦名。羈旅也。為卦山內而火外。內為主,外為客。山止而不動,猶舍館也。火動而不止,猶行人也,故曰旅。

艮為少男、為童、為小。上離為陰,陰氣濁而下降;下艮為陽,陽氣輕而上升,上下相交感故“亨”。離,麗也。麗,附也。旅,作客于外。下山上火,火附麗于山上猶人作客于外,故為“旅”。“貞”,正也。在外作客,行為舉止端正,故“吉”也。

離類甲胄、戈兵,艮類身手、盾牌,甲胄在身,干戈在手,旅有兵卒之象。兌象旗,巽象風,兵眾立于旗下,旅之字也。離震同宮,艮震共舍,火山通震,震動不居,旅之卦也。旅者,羈旅,失其本居而客寄他鄉之謂也。艮,山墜于地而持守,止也。離,日經于天而不居,麗也。艮止類寄居之所,離麗象羈旅之客。離者主分別,艮主家鄉,巽主市井,背井離鄉,旅之體也。離,明也,明于遠者燭于心。艮,誠也,誠于中者形于外。誠明一如,旅之用也。巽思之,兌言之,艮類祖先、主宗廟,祭宗廟,告祖先,旅存祭告之義。離麗之,巽客也,艮居家也,客居異鄉,旅存寄客之義。巽為進退,離艮通震,震主人,二人共同進退,旅存伴侶義。離為鳥,兌為口,巽為落,艮為種子,非播種而生,旅存野生義。皆廣義之旅也。

【觀象】:初四互漸 ䷴ ,居德善俗,明慎用刑,皆君子之事。然事有徐疾,善俗之事徐,猶木之生山,積小以高大;用刑之事疾,猶火之焚物,過而不留。二五互大過 ䷛ ,學者无涯,負笈而行,商者无域,載貨而往,遠涉大川,志在四方,亦旅之時義。三上互睽 ䷥ ,二女同居,其志不一,小事吉也。旅人寄居,其情憂戚,道小亨也。初五互咸 ䷞ ,遠父母,背鄉井,對境生心,應物生情,非旅人獨有之,眾生皆有之。二上互鼎 ䷱ ,祀上帝,養聖賢,敬尊長,旅存奉養之義。反體曰豐 ䷶ ,豐曰盛大,旅曰窮大,體相對而義亦相對。對體曰節 ䷻ ,苦旅猶可亨,苦節不可貞,何以故?曰:苦旅有常情而苦節失常道矣。

【玩辭】:小亨通,旅人守正吉祥。處旅之時,止而麗乎明,不失旅道,是以亨也。柔居尊位而順乎剛,二五不應,其亨小矣。君子處旅,以謙和、柔順、得中為要道,是以旅貞吉也。范仲淹曰:“內止而不動于心,外明而弗迷其往,以斯適旅,故得小而貞吉。”

《序卦傳》曰:“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豐 ䷶ 之上六盛極而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无人,爻辭言失其居而旅者也。氣有升降,道有盛衰,皮旅 ䷷ 所以次豐 ䷶ 也。

《雜卦傳》曰:“親寡,旅也。”遠父母,離鄉井,形孤獨,心自憐,親從旅人者必寡矣。

旅 ䷷ ,六五主事,終以譽命,上逮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六五為柔,居外卦之中位,故說“柔得中乎外”。“順乎剛”,指下卦艮,艮為陽卦,陽為剛;或六五上下皆為陽剛,故說“順乎剛”。艮為止,離為麗、為明。旅行本是小事,是以“小亨”。艮為時。“時”,時機、時候也。旅行的時候,遵循中正之德是最大的事情。

六五柔中,為主于旅,謂「柔得中乎外」也。麗乎上下之剛,剛不可用,謂「順乎剛」也。艮曰止,離曰麗,明不能過,適可而止,謂「止而麗于明」也。六五順剛得中,所止又能麗于明,行旅之事惟「小亨」矣。古人安土重遷,視旅居異國他鄉為要事,盛之以旅,衰之亦旅,得之于旅,喪之亦旅。易人因旅失家,重耳因旅得國,或以旅興,或以旅亡,處旅之道則大矣。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旅卦之下卦為艮,艮為山;上卦為離,離為火,故說“山上有火”。“山上有火”,是火附麗于草木而存在,人在外面旅游,是依附于他鄉的生活資源而生存,猶火依附于山的草木一樣。“君子”,指君王。艮為君子、為明。艮為慎、為止。兌為刑、為拘獄。君主在治理訟獄時,不但要明察事實真相,謹慎用刑罰,還要從速判決,不要拖延時間。

君子法旅之象,明斷案、慎用刑、不留獄。明法離之火,燭奸象火不可掩蔽也。慎取艮之山,執法如山不可移易也。火之在山,逐草而行,勢不久留,如寄寓耳。君子之用刑也,茍留獄不決,或罪不能誅,或雪不能昭,則雖明猶暗,雖慎反害,非旅之道也。刑,處罰,兌也。獄,案件,巽也。噬嗑 ䷔ 、賁 ䷕ 、豐 ䷶ 、旅 ䷷ 、中孚 ䷼ 大象皆舉刑獄之事,蓋用離明也。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瑣”,疑惑。中互大坎為疑。“斯”,此也,“這里”的意思。“所”,住所。艮為所。“斯其所”,旅行時住的地方。初出門旅行的人,總是心里疑惑不安。離為災。初六,位不當;六二與六五得敵應,故有“取災”之象。

艮為心志。初六有向上的心志,與九四雖然相應,但都位不當,不能實現其自己的志向,故“窮”。九四臨近六五,陽剛而遇柔弱之君,初六向上求志,不但不能實現,還有遇到“災”咎的危險。

旅:旅人,巽也。瑣瑣:平庸貌。曰“其”,曰“所”,曰“取”,皆艮象也。災,艮之離,引火燒身,災之象也。志,心之所向,巽也。

【觀象】:君子之處旅也,慎以為體,明以為用,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如是則災不外來,禍不自招,何患之有?旅 ䷷ 之離 ䷝ ,雄雉于飛,罹于罟網,牝牛之行,安于阡陌,故雄雉之泄泄不如牝牛之眴眴,蓋處旅之用,剛明不如柔順。

【玩辭】:旅人卑微,離其居所,自取禍患。初六陰柔不中,應四遇阻,其位下,其行污,其志卑,處旅之時,致侮辱而取禍殃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象曰:得童仆貞,終无尤也。

“即”,到達。“次”,舍也,旅行之人的住所,旅館或賓館之類。六二為位,中爻巽為利、為資財,故說“懷其資”。巽為獲得。艮為少男,故有“童仆”之象,六二上承陽剛,有“得童仆”之象。“貞”,正也。六二位中,故“貞”正。

“尤”,過失、過錯。艮為終。六二得中得正,故“終无尤”。出門旅行,有安全的住所,有資財,有專門的服務人員照顧,整個過程都不會有過失而出現問題的。

即,就也,艮也。次,住所,艮也。古代旅軍住一夜為舍,兩夜為信,三夜以上為次。即次,就住。懷,包藏,坤位。資,財物,巽也。童仆,隨從,指初六,象指巽。貞,忠信,艮之誠也。尤,怨恨,坎也,離對坎則无尤。

【觀象】:財可以潤屋養命,亦可以懷資養賢,而況得童仆之貞乎?艮之巽,安其居,懷其財,得童仆,是以終无尤也。旅 ䷷ 之鼎 ䷱ ,離雉也,艮據也,雄雉據鼎而祚商,《易》有前知,曰「得童仆貞」。

【玩辭】:旅人就住,藏有資財,贏得奴仆忠心,終无怨悔。六二中正,內不失己能安居,柔順承剛,外不失人得貞信,是處旅之善者也。即次者,旅所安也。懷資者,旅所裕也。童仆者,旅所助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次”,停留,這里指行人的住所。九三近離,離為火,艮為居,故“焚其次”,燒毀了住所。“喪”,失也。三爻變為坤,坤為女、為婦,艮男不見;中爻兌為隕落,故有“喪其童仆”之象。九三與初六為正應,故“貞”。“厲”,危也。九三居下卦之上位,剛而不中。過剛沒有朋友,六三不在中位,又位不當,故危“厲”也。

“傷”,指童仆受傷。中互為兌,兌為毀折、為傷害,故“傷也”。“下”,指初二。在旅行時燒毀房舍,童仆受“傷”,宜與童仆協作才能共渡難關,但是喪失主尊仆賤(古代等級制度)的道理。九三陽爻處陽剛之位,剛而過剛,則必會遭此禍害。

焚,離之火也。喪,變坎也。傷,困傷,兌之毀也。厲,危險,坎也。

【觀象】: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艮之坤,高己卑人,己身困,人心喪,是故以旅與下,君子弗為之矣。《孟子》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此也。旅 ䷷ 之晉 ䷢ ,旅人喪童仆,康侯得賞賜,何以故?曰:旅人自高其位,康侯自昭明德,如斯而已。己德不昭,則視天下皆旅人矣。

【玩辭】:遇大火毀舍次,處旅難止,身必傷而道必困。視隨從如路人,處旅失助,心必失而道危。處旅之時,居下者卑,登高者危,柔順者安,陽剛者災,是故三招焚次之傷,上致焚巢之禍。過剛不中,居艮山之上,自視過高,致童仆不忠,故失旅道而焚次喪仆也。焚次者,剛居高位,失中不柔,无所容也。喪仆者,上无應與,初不順從,无所助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處”,處所,即舍次,旅舍。“旅處”,暫時的居處。艮為土,土的性質穩定,所以九三為“旅其次”。離為火,火的性質不穩定,故此爻有“旅其處”之象。中爻兌為金。“資”,資財也,財貨、金銀之類的東西。“斧”,斧頭,用以防身。中爻上兌為金,下巽為木,木貫穿于金,“斧”之象。本爻變下卦為坤,坤為我。巽為志、為心。離錯坎,坎為憂,有“不快”之象。下應初六,九四之陽剛順從初六之陰柔,寄托于非理想之人,故“我心不快”。

九四陽爻處陰位,所以說“未得位也”。在旅行中應該是以安全安定為快,九四暫留居處,不安定而“心未快也”。

處,居所。資斧,利斧,兌也。快,兌之說,兌體化去,故不快也。

【觀象】:身雖居于此,而心寄于彼,艮之離,火焚其身,境轉其心,安得樂邪?旅非其處,雖得資斧,心不快也。旅 ䷷ 之艮 ䷳ ,行其庭不見其人,雖旅安處,未登堂也;艮其背不獲其身,思出其位,心未快也。昔者關公之降曹,當此爻也。孔子困于陳蔡,亦此爻也。居有安處,旅有資斧,茍能无欲无求,則疏簾竹簟亦是幽人安樂窩矣。

【玩辭】:旅人安居,得到利器,我心不快。九四視居處如羈旅,執剛履陰,未能升五,不得位也。承五之主,得資斧之衛也。應初而三為之滯,心未快也。旅于處,身可安而心不快也。得資斧,以防患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射”,射擊、射殺。射雉必有矢。雉,音zhì,俗稱野雞。離為雉。離錯坎,坎為矢,弓矢之象。本爻變為乾,乾為一,有“一”之象。開始為離,離含有“雉”“矢”之象。本爻變為乾之後,離不存在,不見“雉”與“矢”,故有“雉”飛、“矢亡”之象。“譽”,美譽。中爻兌為口,為悅,以口中言語喜悅于人,即贊頌別人,故為“譽”。“命”,爵命。中爻巽為命。旅行之時雖然遭到了“毀舍喪仆”的不幸,以“雉飛矢亡”為喻,說明損失不大,最終得了“譽命”。離為文明。文明得中,下能夠順于九四,又能夠應于六二,說明旅行之人持守文明中正之德,終將獲得好處的。

“上”,上九。“逮”,及也。六五與上九為正比,說明能逮及于上九。

射,射殺,兌也。雉,野雞,鳥之有文者也。射雉是古代田獵活動,射雉而得譬喻士有進身之階。男子之生,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射雉者,士者所旅也。矢,箭,坎也。坎伏則矢亡,亡者失也。終,艮也。按後天八卦,艮值丑寅之境,夏正建寅終丑,故象終始。譽,稱美,離美也,艮名也。命,賜命,巽也。上,君上,變乾也。逮,行相及,艮也。

【觀象】:順天休命在先,終以譽命在後,君子所以進階者,學成文武技,貨于帝王者也。巽乘艮,齊家國也。離之乾,朝君所也。旅 ䷷ 之遁 ䷠ ,旅有所失也。雉者,君子之所得,以為進身之階也。矢者,君上之所失,以為受命之賜也。收榆失隅,得雉亡矢,不亦嘉遁者乎?強秦以亡矢之費終得六國之雉,當此爻也。

【玩辭】:田獵時射殺野雞,失去一支箭矢,最終得令名賜命。六五柔順得中,離于上下,兩剛與之,有情于旅者也。二不應,行有失,一矢亡也。居尊位,承宗廟,終譽命也。李光地曰:“信于友則有譽,獲乎上則有命。”射雉,善用明也。亡矢,所費小也。譽命,所得大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離”為網罟,故有“巢”之象。離為鳥、為火。中爻巽為風,風遇火,風使火烈,有“焚”燒之象。鳥巢位于風烈火急之中,故說“焚其巢”。“旅人”,指九三。九三為人位,三與上為相應位,故稱“旅人”。中互兌為悅,歡笑之象,與同旅行的人相歡笑。“咷”,“號啕大哭”的意思。本爻變為震,震動不安定。上九又處旅卦之極,又陽剛處陰位,有險難之象,故號啕痛哭。離為牛,牛之象。艮為田、為易。“易”,“田場”的意思。本卦內艮外離,上九在艮之外,即牛在田場之外,故有“喪牛于易”之象。燒毀了房舍,喪失了牛群,故“凶”。

“上”,指上九。“義”,宜也。上九處于危險之地,宜其巢被焚,牛走失。應爻三變,中爻為坎,坎為耳、為隱伏。艮為終。“莫之聞”,莫聞之的倒裝句。“聞”,聽見、知曉。由于被隱伏起來了,所以就終究沒有被知曉。

鳥,離也。鳥之于飛,惟能進,不能退,罹于羅網,皆以剛明故也。巢,艮也。鳥巢者,居高亢,寄危地,易傾覆者也。笑,兌也。號咷,大哭,巽也。居上九之位,反觀全卦,先兌後巽,是以先笑後號咷。離艮為牛,離象化去,出震反艮,故曰“喪牛”。易,反常。終,艮也。莫,沒人,艮也。聞,坎也。坎伏,莫之聞也。

【觀象】:離乘艮,居高亢,寄危地,鳥之棲也。離之震,惟能進,不知退,鳥之飛也。居高焚巢穴,飛疾罹羅網,推之旅人則剛明自居,終不能保其安矣。旅 ䷷ 之小過 ䷽ ,鳥飛高,明也。遺之音,逾明也。居高位,用剛明,失旅道,是故聖人戒之曰:“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玩辭】:如鳥巢焚毀,旅人先歡喜後悲傷,亦如牛失常性,凶。上九過剛,處旅之極,居離之上,過剛自高,无敬慎之心,始稱其意,終失其常,凶之道也。巢,鳥所居也。焚巢,失其常居而无所容也。牛,性順物也。喪牛,失其順性而反常情也。鳥焚其巢,怒而忤物也。以旅在上,旅而驕肆也。終莫之聞,又誰告也。

【總論】:綜觀旅卦,卑則自辱,高則見禍,柔有所得,剛有所失,能執柔中,方得旅道。是故初六「瑣瑣」,卑以自辱也。六二「懷資」,得中道也。九三「焚次」,剛之失也。九四「得資斧」,柔濟剛也。六五「譽命」,柔中正也。上九「焚巢」,高而見禍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旅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豐卦

55.豐 ( ☲ 離下 ☳ 震上)

【經文】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雖旬无咎,過旬災也。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沫,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无人,三歲不覿,凶。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窺其戶,闃其无人,自藏也。

樂說豐卦

55.豐 ( ☲ 離下 ☳ 震上)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豐”,卦名。盛大也。其卦離下震上,以明而動,盛大之由也;又雷電交作,有盛大之勢,乃豐之象也。

震為陽卦,離為陰卦,陽下陰上相交感,故“亨”。震為君王。“假”,至也,“到”的意思。“王假之”,豐大之德只有君王才能達到。坎為險、為陷,有“憂”慮之象。中爻為大坎,二陽居坎中,能剛強地面對坎陷,沒有真正的憂慮,君王有豐大之德而亨通,故“勿憂”。九四宜升至五,離為日、為中,故說“宜日中”。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宜于像中午的太陽一樣,把自己施政的業績光照于天下。

震,籩豆也。離,玉環也。離在震中,玉環盛滿禮器,豐之字也。先天離居東方,後天震居東方,離震同宮,物盛德滿,豐之卦也。豐者,大也。震春也,生發萬物。離夏也,長養萬物。萬物生長繁茂,是豐之象也。離日也,兌月也,震行度也,巽掩蔽也,日月交食,光明掩蔽,亦豐之象也。震斗也,離日也,斗左旋,日右轉,其情相悖,是豐之憂也。豐者,多故也。是故,繁茂,高大,飽滿,風度,豐稔,富饒,盛大,皆廣義之豐也。

王,震之往也。震出治也,離南方也,向明而治,王者之道也。假,大也。離南也,震斗也,宜,祭祀里社。爻辭曰“日中見斗”、“日中見沫”,皆午時發生日食而傳神里社之辭。離午也,震辰也,午時又稱日中。

【觀象】:初四互家人 ䷤ ,言不過物,行不過恒,中正立體,身道由之修,家道由之興,王道由之存,彖曰「宜日中」者,此也。二五互大過 ䷛ ,陽氣過中,是生日昃月食之憂也。三上互歸妹 ䷵ ,民物所歸,天心所向,王者富有四海,以其能行中道、執大象故也。初五互革 ䷰ ,君无百世之運,國无千年之祚,湯武革命,順天應人,王者之所為也。日中日昃,月滿月虧,盈虛消息,天之道也。唯王道順乎天道,始成豐之大也。二上互恒 ䷟ ,能以恒常之心對无常之境,光被民物,德格古今,動靜不失其中,其唯王者能之乎?故曰“王假之”也。反體曰旅 ䷷ ,旅者,无位君子所以遠訟獄之道也。豐者,有道君後所以治訟獄之道也。體相反而用相因。對體曰渙 ䷺ ,渙者,文事之所興也,盛文之時多疑辭,是以《雜卦》曰“多故”,六二曰“疑疾”,皆盛大背後之隱憂也。

【玩辭】:亨通,君王能至其大,不必憂疑,正午祭祀里社。離日也,兌月也,巽星也,震辰也,日月星辰,天之數也。巽風也,兌雨也,震雷也,離電也,風雨雷電,天之氣也。數有進退,氣有盈虛,理勢自然,君子當樂天知命,勿憂之矣。君王能行大中之域,則百獸帥舞,四海風動,極豐之亨而積弊也无。猶正午之時,盛光廣照,无所不及,道極明而蔀暗也小。以明而動,則動而能明,明足以照,動足以亨,然後能致豐大也。離體三爻能明,故无咎也。震體三爻无明,以能求明為吉,不能則凶,此所以“宜日中”也。

《序卦傳》曰:“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帝乙歸妹,廣土拓疆,王道坦坦,民之從之如歸市,盛大亨通,此豐 ䷶ 所以次歸妹 ䷵ 也。

《雜卦傳》曰:“豐,多故也。”故,憂患。日食必于朔,月食必于望,是故物豐道行之時亦憂多患之世也。初九“過旬災”,六二“得疑疾”,九三“折右肱”,上六“闃其无人”,皆豐中之故也。

豐 ䷶ ,六五主事,來章之吉,以柔而能文故也。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離為大,震也為大,均有“大”之象。故“豐,大也”。離為明,震為動,故“明以動”。君王以實際行動推行明德政治,得百姓之擁護,能取得豐大的成就,不應該有憂慮。中天的太陽正是最光明的時候,宜于像中天的太陽那樣去推行德政,才能普照天下。離為日,兌為月,震為行。日運行則昃。“昃”,偏斜。月運行則食。“食”,虧損。太陽不能永遠在正中,它是要偏斜的;月亮不能永遠是盈滿的,它要缺損的。乾為盈,坤為虛。“盈”,豐滿。“虛”,虛空。“消”,衰弱、衰退、衰落;“息”,生長、發展、向上。宇宙天地間的任何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消、息、盈、虛是宇宙間運動的普遍規律,不論是人事間的或者神秘的事物都是如此,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

豐者,物產盛,王道大,盛大之義。離主明,震主動,明以動,動而明,明動相資所以成其大也。故謂之「豐,大也。明以動,故豐」,據卦德釋卦名。王者富有四海,統御萬民,廣土徠眾,所以致天下之大也。故謂之「王假之,尚大也」,釋“王假之”。尚,通“上”,君王,震也。日中廣照,无所不及,无物不明,如是則能保其豐大,可以勿憂矣。故謂之「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釋“勿憂,宜日中”。《周易》存兩套語言體系,一則易經之卜筮語言,二則易傳之哲學語言。易傳釋“日中”為午時,正午日中,太陽極高,日影極短,遮蔽最小,擬之修身,則人欲去而天理見,擬之治國,則君王正而積弊少。午時日昳,既望月虧,豐之盛大恐難守其常,猶天地生化萬物无不以時,何況人神之道哉?行必大中之域,是處豐之道也。故謂之「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發明辭外之意,言時位不可過中。盈虛者,盛衰之謂也。消息者,進退之義也。鬼神者,二氣之良能,造化之形跡也。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震為雷,離為電,離下震上,故“雷電皆至”。雷與電是天上極大的自然景象,故“豐”大也。“折獄”,“決斷獄訟”的意思。“致刑”,“行刑”的意思。震為刑,離為明,為折,說明治獄者以明察的眼光治理刑獄,在刑罰嚴明的情況下處理訟獄,施行刑罰。

君子法雷威電明,明動相資之象,審判罪案,執行刑罰。震後天居東方,離先天居東方,是故《象傳》以“雷電皆至”立體,以“折獄致刑”行用。電有无隱之明,利用折獄則民眾无冤情。雷有震懾之威,利用致刑則天下无遺奸。豐 ䷶ 曰“折獄致刑”,執法之謂也。噬嗑 ䷔ 曰“明罰赦法”,立法之謂也。折,審判,離之明也。獄,案件,巽之牒也。致,執行,震之動也。刑,懲罰,兌之殺也。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雖旬无咎,過旬災也。

“遇”,相遇,指本爻與九四相遇。離為明,初九為明之初,即明之“主”。震為動,九四為動之初始,與初九相應“配”,所以說“遇其配主”。十日為一旬,離為日,震為十,故有“旬”之象。初九是陽爻處陽位,位當,所遇之主九四位不當,但有陽剛之德與初九相配應,故“无咎”。“往”,前往,指由初九到九四。“尚”,上也。由初九向上六是一個必然過程。

“過旬”,超過九四而上進到六五,六五為君位。陰為柔,一個柔弱昏暗之君。初九為最下位,一個最下等的強悍的人,遇上柔弱昏暗之君,必定會帶來災害。

配,饒裕,離之大腹也。主,大夫之臣,稱其大夫謂主。即六二所謂“配主”、六五所謂“夷主”。豐卦尚中,故謂二五曰“主”。二主離,離大腹,曰“配主”。五主兌,兌為澤,曰“夷主”。雖,即使。旬,十日,離卦河圖數,引申為圓滿義。往,震也。尚,佑助,巽也。

【觀象】:震離相守,震艮共舍,同德以應,同道以助,明動相資,陰陽相須。豐 ䷶ 參旅 ䷷ ,聖人所以明慎用刑也。豐 ䷶ 之小過 ䷽ ,雷電皆至,立豐之體,明威并施,行豐之用,至于過旬,則以用害體矣。

【玩辭】:得遇饒裕之主,縱禮數周備亦无害,前往得佑助。雷電皆至,明動相資,所以成豐之象也。陰陽有情,不相疑疾,所以致豐之道也。初二親比,陰陽有情,以此而往,則行有所助矣。當豐之時,多憂多難,如政令繁雜、禮數周備,抑或生過旬之災。彖辭所謂“宜日中”,即“雖旬无咎”也。彖傳所謂“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即“過旬災”也。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豐”,大也。“蔀”,音bù,用席蓋成的棚子,蔭蔽之象。本爻變為乾,有覆蓋之象,昏暗不明。與六五敵應,六五陰暗,故有“豐其蔀”之象。“斗”,高亨認為“斗當作主,主乃古燭字”。由于昏暗不明,中午也要用燭來照明。離為兵,為征伐。六二上應六五,六五為柔弱之君,對有征伐意識的臣屬疑心很重。“孚”,誠信。離為明,心底光明,有“有孚”之象,故“吉”。六二陰爻處陰位,當位,又為中位。說明臣屬有中正忠誠于君上的德行,如果前往服務于國君,可獲得吉祥。

離為心,心志也。“信”,忠信、誠信。“志”,指國君的心志。忠誠的臣子就能發現國君的心意。

豐,大也。蔀,障蔽物,席子之類,巽也。斗,北斗,震也。見,離也。往,二應五。疑疾,憂疑疾患,巽也。發,明也,離也。志,心之所向,巽也。

【觀象】:離文明也,乾圓滿也,盛明之時多疑情,盛文之時多疑辭,所謂“往得疑疾”是也。離日也,乾天也,物感以動,動必有應,應必有和,所謂“信以發志”是也。豐 ䷶ 之大壯 ䷡ ,當盛大之時,懷厲以往,信以發志,是利貞者之所尚也。

【玩辭】:大面積遮蔽,正午見到北斗。前往見疑,積其誠以明其志則吉祥。六二處豐之時,居中履正,為主于明,可謂至明者也。處明之中,上應暗柔之六五,是豐蔀見斗之象也。往而從之,以陰應陰又過兩陽則必見疑于六五。斗者,天帝之車,黃昏始見者也。蔀者,障蔽之物,掩晦于明者也。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沛”,飾也。離為飾。“飾”,幡幔也。中爻兌為澤,“沛”之象。“沫”,水也。本爻變為坎,坎為水,“沫”之象。下卦離為日,為中。中午幡幔內沫水浸漫,因光線不明而仆倒,傷其右手。兌為毀折。陽爻為右,陰爻為左,九三為陽爻,故有“右”之象。“肱”,手臂。中爻兌錯艮,艮為手,故說“折其右肱”。九三,陽爻處陽位,位當,又與上六正應,故“无咎”也。

中互兌錯艮。艮,止也。明而動,動而又止,不可以成就大事。傷了右手,喪失了做事的功能,所以“終不可用也”。

沛,同“旆”,障蔽物,幡幔之類,巽也。沬,斗後小星,巽象。折,兌也。右,兌也,陽也,陰左陽右。肱,臂膀,巽也。

【觀象】:豐 ䷶ 之震 ䷲ ,豫樂者多患,恐懼者多福,君子以恐懼修省,雖震驚百里,而匕鬯猶在手,是以雖折肱而无咎也。

【玩辭】:大面積遮蔽,正午見到小星。折斷右臂,无咎。三應于上,上六陰柔,无位而處震之終,明動不能相資,是豐沛之象也。豐沛之暗更甚于豐蔀,是以斗後小星亦見之。九三剛居陽位,處至明之極,應至昏之終,不能有大作為,如折右肱,雖終不可用,亦无所歸咎也。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夷”,平也。震為山崩。山崩,山夷為平地,故有“夷”之象。“夷主”指初九,九四與初九同為卦之初爻,并同為陽爻,功德平等。初九說“遇其配主”,指九四爻。九四與初九同德相助,故“吉”也。

九四陽爻處陰位,故為“位不當也”。因有豐大的棚子遮著,幽暗而不明。震為行,九四與六五比應,故“遇其夷主,吉也”,前往可獲得“吉”祥。

夷,平易,兌之澤也。主,君王,震也。夷主,指六五。幽,昏暗,變坎也。行,震也。

【觀象】:震象君王,坤主平地,震之坤,遇夷主也。豫 ䷏ 利建侯行師,其情安樂而其行吉也。豐 ䷶ 之明夷 ䷣ ,獲明夷之心,遇夷主也;于出門庭,得吉行也。

【玩辭】:大面積遮蔽,正午見到北斗。得遇平易之天子,吉祥。九四陽剛失位,為主于動,行遇六五柔弱昏暗之主,不能致其豐大,是豐蔀見斗象也。豐卦尚中,行遇六五,陰陽相須而不見疑,則其行又吉矣。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來”是指六五對六二來說的。意味國君招臣下之來。“章”,明也。離為明。六五與六二,皆為中位。震為福,故為“慶”。政治清明而行動,發布清明的政令,必有吉慶和美好的名譽,故“吉”也。

六五之君有中正之德,實行清明的政令,一定“吉”祥,一定有喜“慶”的事情到來。

來,招徠,震之至也。章,章明,離也。慶譽,令名,離美也,震聲也。

【觀象】:震之兌,參卦歸妹 ䷵ ,臣下懷誠以發志,君上推誠以委任,如是則獲“帝乙歸妹”之吉也。豐 ䷶ 之革 ䷰ ,雷電激蕩而豐,金火鍛煉而革,豐而能革,則无日昃月食之憂矣。

【玩辭】:六五柔暗而為主于豐,若能誠致天下之明,以資天下之動,則君有令名而天下有吉慶矣。來章,尚六二之賢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无人。三歲不覿,凶。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窺其戶,闃其无人,自藏也。

“窺”,看也。“闃”,空寂。“覿”,見也。震綜艮,艮為家、為屋、為戶。離為目,有“窺”視之象。震為人,中互巽為伏,故有“无人”之象。離為三,震為歲。三年都不見屋內有人,“凶”之象。

五為天位,上六處天之外,震為飛翔,故說“天際翔”。上六與九三正應,中爻巽為隱伏,故說“自藏”也。

屋、家、戶,皆取象艮,居上六反觀,則震亦艮也。窺,由內向外,由暗向明,倚門竊視,謂之窺,離象。闃,寂靜,動極則止。三,震卦成數。歲,巽,木星主歲。覿,相見,離也。翔,震之飛也。藏,障蔽,巽也。

【觀象】:豐 ䷶ 之離 ䷝ 而有蔀蔽不覿之凶,何也?曰:居高自蔽,自絕于人而人亦絕之,凶不可言矣。

【玩辭】:高其屋舍, 設棚席 大其家室,向外窺視,空寂无人,三年不能相見,凶。上六處陰柔而自蔽,遠離明而蔀暗,居高亢而躁動,是豐屋蔀家而窺戶无人象也。以其障蔽自絕故,其凶亦甚也。豐其屋,居位高也。蔀其家,處不明也。窺其戶,闃其无人,自絕絕人也。三歲不覿,不能遷善也。

【總論】:縱觀豐卦,雷電皆至立其體,明動相資行其用,折獄致刑設其象,持盈保泰見其意,六爻以近比為吉,遠應為凶。初二比,初“有尚”而二獲“吉”;三上應,三“折肱”而上遇“凶”;四五比,四“吉行”而五“有慶”。又巽體三爻皆為震體二陰所蔽,六二“豐其蔀”,以五為應也;九三“豐其沛”,以上為應也;九四“豐其蔀”,以承五也;六五柔暗,以其平易得中,故獲“來章”之“吉”;上處豐之極,始則蔽人之明,終以自高自蔽,故收“不覿”之凶。此六爻之用事,所以全豐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歸妹卦

54.歸妹 ( ☱ 兌下 ☳ 震上)

【經文】

歸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實,承虛筐也。

樂說歸妹卦

54.歸妹 ( ☱ 兌下 ☳ 震上)

歸妹:征凶,无攸利。

“歸妹”,卦名。婦人謂嫁曰歸。女之長者姊,少者曰妹。因兌為少女,故曰妹。為卦兌下震上,以少女從長男,其情又以悅而動,皆非正也,故曰歸妹。

兌為少女,震為長男,少女嫁給年齡大的長男,長男迷戀年輕美貌的妻子,不宜于出征。震為征、為車。兌為澤。有出征時戰車陷入澤中之象,故“征凶”。巽為利,巽與兌綜,故說“无攸利”。

震諸侯,兌取也,坎婚也,震九也,兌少女,諸侯一聘九女,歸妹之象也。兌少女,震適也,少女適人,謂出之歸妹。古代諸侯一娶九女,正室夫人謂女君,隨嫁娣侄謂媵,女君與媵又各有娣侄陪嫁。娣是女君妹妹,侄是女君侄女,媵不同于妾,妾謂之須。是故,婚媾,嫁女,私奔,暗昧,亡命『震反巽,兌對巽』,皆廣義之歸妹也。

征,遠行,震也。震為足,兌毀折,折足之象,所以征凶也。

【觀象】:陽始生于下而終進于上,陰始生于上而終降于下,是故乾坤初交生震兌。震兌之體陰上陽下,皆陰陽不安而躁于動者也。初四互睽 ䷥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終見家道乖張,是歸妹之敝也。二五互既濟 ䷾ ,水火相息,初吉終亂,能思患預防,是知歸妹之敝者也。三上互解 ䷧ ,歸妹而利西南,何也?西南坤寧,習婦事,常婦德,正婦容,明婦順,而婦道成也。初五互節 ䷻ ,陵節犯義,歸妹之凶也。守節合義,漸所以吉也。君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而利用之功成矣。二上互豐 ䷶ ,豐中多故,聖人憂之。歸妹終敝,聖人戒之。心憂辭戒,而不與萬物同憂,聖人之鼓舞也。反對之體曰漸 ䷴ ,歸妹 ䷵ 與漸 ䷴ 嫁皆女子之嫁人也。長女之適,婚媾有言,循禮而聘,待時而嫁,止而巽,故女歸吉也。少女之歸,无冰人語,越禮而隨,失時而字,說以動,故无攸利也。

【玩辭】:征進凶,无所利。古代女子出嫁謂歸,歸妹是嫁娣之義。女子嫁人謂之歸,少女非偶而隨長男,又情以說動,皆非正也。中爻失正,兩柔乘剛,故征凶而无所利也。歸妹征凶,无攸利也。歸妹者,不待取而自媒,失禮義也。未及長而嫁,失時宜也。

《序卦傳》曰:“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一夫一妻,漸 ䷴ 主嫡制婚姻;一夫多妻,歸妹 ䷵ 主媵制婚姻。同主人倫,此歸妹 ䷵ 所以承漸 ䷴ 也。

《雜卦傳》曰:“歸妹,女之終也。”少女出嫁,得其歸宿,女之終而生育之始也。

歸妹 ䷵ ,九四主事,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乘剛也。

“歸妹”卦的卦義是男女交感,女悅男動,這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延續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此卦震為陽,兌為陰;坎為陽,離為陰。從男女交感引申為陰陽交感,是“天地之大義”,即是宇宙發展的普遍規律。如果天地之間的陰陽不相交感,萬物就不能存在、延續和興盛。男婚女嫁是人生的大事,是人類生命延續的開始,也是人生的終生大事。兌為悅,震為動。少女喜悅愿意嫁給長男,長男也愿意以主動的姿態接受少女,“所歸妹也”,以婚姻獲得了成功。二、四陽爻居陰位,三、五陰爻居陽位,皆為“位不當”。出征時主帥六五柔弱,下級軍官九二好強,不聽從指揮而專用事,故“凶”。六三駕乘于九二、六五駕乘于九四之上,皆為“柔乘剛”,意為柔弱之人主宰事務,不能有所成功。故“无攸利”。

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交而萬物生息,男女合而子孫孕育,陰陽交感,男女婚配,天地之常理,人倫之常道也。故謂之「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據天道釋卦名。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歸妹之義,與天地同功。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世代相續,人之終始也,故謂之「歸妹,人之終始也」,據人道釋卦名。兌德說,震德動,說以動則徇乎情,女自專婚姻而奔隨于男,所欲歸者妹也,失禮義也;所歸者媵也,失時宜也。故謂之「說以動,所歸妹也」,據卦德釋卦名。中四爻失位,猶姊未嫁而妹先歸,失其常序,家室難正,謂之「征凶,位不當也」,釋“征凶”。兩柔乘兩剛,倒逆不順,其因悅而求進,意欲以媵奪嫡,必越其分而家道亂,婦德有如此,凶莫大焉,謂之「无攸利,柔乘剛也」,釋“无攸利”。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澤上有雷”:兌為澤,震為雷;兌澤在下,震雷在上。澤中水氣上升到天上,形成云霧雷電,說明少女有上升順從震男之象,故說“澤上有雷,歸妹”。震為君子,坤為永終、為敝。兌為毀折。君子既要認識到婚姻是永久的終生的大事,又要認識到婚姻可能有走向崩潰的弊端。

君子觀雷動澤感,陰說隨陽之象,知其始之不正,必其終之有敝也。雷之發也,澤必有感;男之動也,女必有說,茍雷息而澤如故,男唱而女不隨,豈是夫婦恒久之道哉?男必動于正,女必說于禮,則有感動之利,而无歸妹之敝。永終,伏艮也。知敝,伏巽也。永終知敝,皆取對卦漸 ䷴ 之象也。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娣”,妻子之妹。古代有妹妹陪姐姐出嫁的風俗,陪嫁之妹為妾。“跛”,足有殘疾的人。兌為毀折,震為足,所以有“跛”足之象。“履”,踐履,行走。兌為妾,妾雖然足有殘疾,但能行走。初九陽爻居陽位,位當,說明“娣”有德又有能力操持好家庭,若要出征或出遠門,沒有後顧之憂,故“吉”。

“恒”,常也,常道。初九陽得正位,故說“恒”。古人認為有妻有妾為人倫的恒常之道。“承”,佐也。“佐”,助也。本爻變,承九二之陽,故為“承”。表示以妹為妾,能幫助正妻管理好家庭。

娣,兌也。姐妹同嫁一夫,姐姐稱姒,妹妹謂娣。女子謂女兄弟曰姊妹,而惟媵己之妹則謂之娣,蓋別于在母家之稱,以明同心事一君之義也。跛,腿瘸,兌毀震足故跛。履,行走,震也。恒,持久,坎月離日亙古相依。承,承繼,震之長子也。

【觀象】:少女自婚,猶臀困株木,亦如身入幽谷,得非其常。唯從嫡而歸之以娣,是其常也。歸妹 ䷵ 之解 ䷧ ,利西南,順婦道也。其來復吉,以娣歸也。

【玩辭】:以娣來隨嫁,如腿瘸也能走路,征進吉祥。初九居下无應,而能正德行,娣之賢德者也。媵制婚婚姻規定,如女君亡故,娣可繼承正室,廣繼子嗣,以全姻親,以固邦交,國運恒久无衰,猶跛足而能行遠,故征進承吉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眇”,瞎了一只眼睛。互體離為目,兌為毀折,目有毀損,故有“眇”之象。兌綜巽,巽為白眼,也有“眇”視之象。兌為昧、為幽,震為人,故有“幽人”之象。“幽”,不明。“幽人”,指瞎了眼睛的妻妹。“貞”,正也。九二陽爻居陰位,位不當,但九二為中位,與六五相應。所以妻妹雖然足和眼都有殘疾,但她品德端正,利于堅守中正之德。

“娣”堅守中正之德,沒有改變夫妻的恒常之道。

眇,偏盲,因一目失明,視野不能及于廣大,兌毀離目也。視,變體出震艮,震艮皆主視。幽,隱幽,坎也。幽人,幽居之媵。變,兌也,金曰從革。常,恒久,變體出艮,艮為壽。

【觀象】:大澤能容,龍蛇歸之,女君有位,娣侄事之,居不亂志,行不亂序,向晦入宴息,是幽人之貞也。歸妹 ䷵ 之震 ䷲ ,塞淵淑慎,是幽人之貞也。

【玩辭】:一目偏盲,而另一目能視物,利隱居之人守正固。九二居中,上應六五,是貞定賢能之女,因幽居偏室,故不能妄動,免生奪嫡之嫌,是故倫敘不亂而家道正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須”,古代對妾的賤稱。震為反生,故有“反”象。六三為下卦之上位,本不應該是地位卑賤的,但是不中不正,六三又為兌卦的主爻,說明她善于用容悅之貌迷惑人,反而成了沒有德行的賤妾。

陰爻處陽位,位不當,故“未當也”。

須,妾室,兌也。織女為貴,須女為賤。

【觀象】:夬夬獨行,內不失女歸之節。反歸以娣,外不受沾衣之累。歸妹 ䷵ 之大壯 ䷡ ,女歸而利貞者何也?曰:歸而失禮則以須,歸而有聘則以娣,君子淑女,非禮勿履,則得女歸之吉也。

【玩辭】:以妾隨嫁,改作娣隨嫁。媵制婚姻規定,如女君亡故,妾不可繼承正室,姻親不能接續,故曰未當也。六三失位、乘剛、无應,位不當也。歸妹以須,事不當也。居不當位,德不正也。陰柔乘剛,行不順也。以說求歸,動非禮也。上不應與,无有聘也。反歸以娣,始得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愆”,過也,過時,謂女子遇時未嫁。九四是陽爻處陰位,與初九敵應。中爻坎為月,離為日,有日“期”之象。四爻變為坤,日月不相見,故有“愆期”之象。震為春,兌為秋,離為夏,坎為冬,有春、夏、秋、冬一年四時之象。四時循環,故說“有時”,即有出嫁的時期。

中互坎為志。“志”,心愿、想法。愆期的心愿不是不想出嫁,而是等待時機。雖然愆期,仍然“有時”機的。震為行。“行”,嫁也。“待”,等待。只要等待,就有機會出嫁的。

愆,錯過,坎也。愆期,誤期,九四動變而坎離壞也。志,坎之坤也。行,出嫁,震也。有待而行,震之坤也。

【觀象】:靜女其姝,動也安,行有待,室家之道,非得所適則貞女不行,非得禮義而婚姻不成。歸妹 ䷵ 之臨 ䷒ ,歸妹以冰泮為期,至于八月則愆矣。君子之仕,唯義而出。淑女之歸,唯禮而行。悖義失禮,非良人之所為也。

【玩辭】:歸妹延誤婚期,等待出嫁之時。以陽居四而无正應,賢女不輕許嫁,故愆期以待所歸也。所以愆期者,賢女人所愿取,由己而不由人,待得佳配而後行也。居巽位,高貴其心也。執陽剛,賢明其德也。无正應,有待而歸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既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帝乙”,殷代帝王名,殷紂王之父。“歸妹”,殷王帝乙嫁少女于周文王。“君”,指出嫁之少女,古代諸侯之妻稱為“小君”。“袂”,衣袖。古代禮規定,人的穿著是否合于禮容全在衣袖上。“良”,美好。三爻為娣,變為半乾,乾為衣,故有“袂良”之象。“不如其娣之袂良”,是說出嫁少女的衣袖沒有陪嫁妹妹的衣袖美麗。五爻變為兌,兌為缺損之象,所以說“不如其娣之袂良”。中爻坎為月,離為日,震為東,兌為西,日月東西相望。五爻為陰,為月;二爻為陽,為日,日月相對之意。“月幾望”,指陰歷十六日。六五之爻陰,不在坎之中而在坎之末,說明月光已過盈滿而與日相對,故說“月幾望”。六五陰柔居中居尊,下應九二,有德的君主帝乙下嫁女于周文王,時間又在“月幾望”時,所以吉利。

六五為上卦之中位,故說“其位在中”。出嫁之少女為帝王之女,故“貴”;又有中正之德而出嫁,所以,不必作過多的裝飾,因而姐姐用來作裝飾的衣袖就沒有陪嫁妹妹的衣袖美麗。

帝乙,商朝第三十代君王,文丁之子。文丁誅殺季歷,商周交惡,為化仇隙,帝乙嫁妹于姬昌,是帝乙歸妹之事。君,女君,震也。袂,衣袖,變巽體。袂,兩手相接,是政治婚姻之應象。既望,變巽體。

【觀象】:動不失和,歸而心降,帝女下嫁,尚禮不貴飾,足為天下表。歸妹 ䷵ 之兌 ䷹ ,茍君王能禮下,則臣必能奉上,天下之君能降心逆公者鮮矣。

【玩辭】:帝乙嫁妹,女君服飾不如娣盛。月亮圓滿,吉祥。六五居尊,柔中應二,帝女下嫁之象。帝女尚禮而不貴飾,降尊中行,故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也。月為太陰之精,既望則女德盛而能遜也。帝乙歸妹,以固邦交也。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實,承虛筐也。

兌為女,震為士、為竹。震為仰盂,中虛无實,有“筐”之象。“刲”,“宰殺”的意思。兌為羊。中爻坎為血。震綜艮,艮為手,有操持之象。離為戈兵,有宰殺之象。下卦兌為羊,羊在下;中爻坎為血,血在上,故有“无血”之象。女子筐里沒有東西,男士宰羊又沒實現,故“无攸利”。

上六為陰,无陽,故“无實”。上爻有底而中虛,故說“承虛筐也”。

女,嫁而未行見廟禮則不稱婦,兌也。承,背負,震之長子。筐,震之竹也。兌下震上,女承筐之象。實,祭品,坎也。坎居震下,故筐无實也。士,娶而未行見廟禮不稱夫,震也。刲,宰殺。羊,羔羊,士大夫之贄,兌也。兌坎共爻,是刲羊之象。血,坎也。坎上兌下,變體出離,刲羊无血也。虛,離也。震之離,虛承筐也。

【觀象】:震之離,春生物,夏長養,固婚育之時也。然則雷而无雨,陰陽不和,男女不婚,豐中多故多憂,有見于是也。歸妹 ䷵ 之睽 ䷥ ,兌者羊也,震者筐也,女虛男疑,不祥之甚也。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終見歸妹之敝也。

【玩辭】:女子背著筐沒有祭品,士夫殺羊取不到血,无所利。上六陰柔,居歸妹之終,下无應與,約婚而不終者也。古人婚後,要殺牲取血,祭祀祖先,行廟見之禮。婦者,所以承先祖,奉祭祀者也。无實无血,祭禮不成,必无所利。女承筐无實,不可以承祭祀也。士刲羊无血,不可以主宗廟也。

【總論】:歸妹以隨嫁立意,陰陽相應則吉,相敵且失剛明之德者凶也。初九,无應則跛,居正能履,故吉相承也;九二,失位則眇,有應能視,幽人利貞也;六三,无應以須,反歸以娣,失禮未當也;九四,无應愆期,賢德有待,无咎无名也;六五,有應則歸,居中則吉,以貴行也;上六,无應虛筐,喪德无血,无攸利也。此六爻之用事,以全歸妹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

樂說周易_漸卦

53.漸 ( ☶ 艮下 ☴ 巽上)

【經文】

漸:女歸吉,利貞。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復,離群丑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愿也。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樂說漸卦

53.漸 ( ☶ 艮下 ☴ 巽上)

漸:女歸吉,利貞。

漸,卦名,漸進也。為卦艮下巽上,有不遽進之義,漸之義也。木在山上,以漸而高,漸之象也。

下艮上巽,象徵漸進。“歸”,嫁也。“女歸”,嫁女。巽為女,艮為男,上下二卦皆陰承陽,女順從男,有“女歸”之象。嫁女按照禮的規定以漸進的秩序進行,可獲得吉祥。“利貞”,利于堅守禮法的正道。

艮巽之象,陽上陰下,陰陽未交,男未娶,女未嫁,未婚男女也。風山漸 ䷴ ,陰上陽下,陰陽始交,男娶妻,女嫁夫,婚姻媾合也。巽象女,坎主歸,艮為待,待字閨中,漸之象也。巽主歲,艮為限,離數十,坎數五,十五許嫁,合于禮也。艮止乎內,巽順乎外,持家有道,見婦德也。巽類草,艮象木,離為日,坎主水,草木得陽光雨露而漸長,亦漸之象也。《序卦》曰:“漸者,進也。”艮類時節,坎居北,離位南,巽象鳥,主進退往來事,春分北來,秋分南往,進退有序,知時守節,隨陽之鳥,雁也。禮曰:女子十五許嫁,納采 提親 、問名 合婚 、納吉 定婚 、請期 擇日 、親迎 過門 ,以雁為贄。納征 過禮 用玄熏,故不用雁也。贄用雁者,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云:“納征玄鑂束帛、離皮,玄三法天,纁二法地也。陽奇陰偶,陰陽道之大也。離皮者,兩皮也。巽為雁,艮為手,雁在手中,象奠雁禮也。是故,嫁女,治水『史記: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諸夏艾安。多步驟分流治水,漸之字也。坎象水,巽木主疏通,艮土為阻滯,通其滯,分其流,大禹治水之法也。坎數三,巽主入,艮象家門,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之事也』,注入,淹沒,熏染,倫序,漸進,浙江『漸,水名,今浙江』,皆廣義之漸也。

歸,女子出嫁。嫁女曰歸適,返家曰歸寧。坎阜也,離是也,艮止也,巽女也,婦止于是,歸之字也。

【觀象】:離日也,巽落也,坎西也,艮山也,日將落,月將出,陽往陰來,黃昏親迎,婚禮之時也。巽女也,艮因也,艮承巽,當姻之字也。婿曰昏,妻曰姻,婚姻之義,嫁娶之禮也。巽類女,艮象止,離主附,坎為歸,振振君子,女樂歸焉。艮類社,巽象稷,艮主受,巽為命,守社稷,受天命,亹亹后帝,民向往焉。是知王化之功,必始于後宮妃德也。初四互蹇 ䷦ ,艮求也,坎婚也,納采之禮也。坎疑也,艮名也,同姓不通婚,問名之禮也。二五互未濟 ䷿ ,坎筮也,離休也,納吉之禮也。離日也,坎月也,請期之禮也。坎數三,離數二,水色玄,火色赤,玄三纁二,束帛五兩十端,納征之禮也。五者,陰陽之合數也。十者,天地八方之合數也。合天地之體,同尊卑,共禍福,婚姻所以能久親也。坎主祭祀,艮類宗廟,男告廟、女辭廟之禮也。三上互家人 ䷤ ,離明也,巽婦也、順也,明婦順也。初五交旅 ䷷ ,離納己,其數六,故離為鹿也。離數二,艮象皮,鹿皮兩張,納征之禮也。夏至感一陰之氣,鹿解其角,不相爭斗。是故鹿有“順于舅姑,和于室人”之象意也。鹿群萃而居,牝牡并足而立,比肩而行,是故“儷皮”數偶,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象意也。鹿通“祿”,福壽之應象也。離見也,艮門也、接也、親也,相接于門,親迎之禮也。離見也,艮廟也,廟見之象,成婦禮也。二上交渙 ䷺ ,巽共也、互也,坎酒食也,共牢合巹[jǐn]之禮也。反對之體曰歸妹 ䷵ ,歸妹,少女无知,取兌而動,鉆穴以相窺,逾墻以相從,陵節犯義,所以凶也。漸者,長女循禮,安順守常,奉父母之命,尊媒妁之言,守節合義,所以吉也。

【玩辭】:女子出嫁,吉祥,利正固。《漸》之象,少男居下,中男繼之,中女居下,長女次之,進而有序也。止下順上,進而不速也。巽艮兩體,陽上陰下,得位正也。二五中正,陰陽相應,行進正也。天下事,進必以漸,進必以正者,莫若女歸,故為象也。居正位則體立,進適時則用行,體立用行,所以吉也。咸 ䷞ 者,男取女,感而遂通,故先戒“利貞”,後告“取女吉”。漸 ䷴ 者,女歸男,進而有待,故先告“女歸吉”,後贊“利貞”。速動有悔,漸進无咎,聖人用心明矣。晉 ䷢ 、升 ䷭ 、漸 ䷴ ,同進而異義:晉 ䷢ 象日之始出,升 ䷭ 象木之方生,漸 ䷴ 象木之既生。

《序卦傳》曰:“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艮 ䷳ 止漸 ䷴ 進,一屈一伸,一伏一飛,合變易道,此漸 ䷴ 所以承艮 ䷳ 也。

《雜卦傳》曰:“漸,女歸待男行也。”婚嫁之禮,必待新郎循六禮親迎始成,是女歸待男行之義也。

漸 ䷴ ,六四主事,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漸之進也”,意為漸進之進,象嫁婦那樣漸進有序的前進,可獲“吉”祥。“進得位”,漸卦上進的二、三、四、五等四爻皆當位。五得位,與二為正應,故“有功”。艮為邦。“進以正,可以正邦也”,漸進前往可以建立功業。九五以陽爻處陽位,又處中位,一個具有中正之德的陽剛之君,是可以治理好國家的,進一步說明前往可以建立功業。“其位,剛得中也”,指九五以陽剛居中正之位。艮為止,巽為遜。五爻變為震,為動。坎為通,故“動无窮”。靜止而又和遜,漸進地行動就會通達,不會走進困“窮”的境地。

女歸六禮,動而无疾,進而有序,謂之「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釋卦名、卦辭。漸進之時,二五陰陽各得正位,進而有功也,謂之「進得位,往有功也」,據體釋“女歸吉”。九五居中履正,君王正則天下正,天下正則事有序,有序而進,方得漸道,故謂之「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據卦體釋“利貞”。艮性止,巽情順,內靜外巽,知止而後進,進而有序,其用不窮,故謂之「止而巽,動不窮也」,推漸道極于萬事也。董仲舒曰:“故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四方正,遠近莫敢不壹于正,而无有邪氣奸其間者。”此也。是故“漸之進”者,漸之體也。“進得位”者,漸之功也。“進以正”者,漸之道也。“動不窮”者,漸之用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漸卦之上為巽,巽為木;下卦為艮,艮為山,因而有“山上有木”之象。山上之木長大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故起卦名為“漸”。“居”,積也。中爻坎為積。艮為賢德。巽為風俗。艮為君子。君子觀此卦象,要逐漸積累賢良之德,通過漸進的教育過程,使民間形成善的風俗。

木因山而成其高,山因木而有其覆,相得益彰,君子觀《漸》之象,居賢德,化民俗。木生山上,根深葉茂而木之體立,猶君子居賢德,所以修己也。山上有木,鳥棲獸藏而山之功成,猶君子易民俗,所以化人也。居德善俗,皆漸積漸進之事,非不求朝夕功也。艮承巽,先積其德于中,後善民俗于外,漸而有序也。居,積也,艮之山也。德,巽之敬也。善,美化,離之麗也。俗,巽之風也。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艮為鴻。“鴻”,大雁也。“漸”,進也。“干”,水岸邊。中爻坎為水。初六水的下邊,故有“干”象。艮為小子。以雁飛進河岸邊來比喻人,小子進到了河岸邊會有落水的危險。艮綜震,震為言。“有言无咎”,有大人之言勸告,不應當進的地方不要去,故“无咎”害。

初爻為陰,陰為義。“義”,宜也。當進之時適宜于以漸而進,以漸而進,就會“无咎”也。

干,澗也。坎水也,艮山也,變離二,兩山之水,干也。小子,未婚少男,震爻居艮體。厲,涉水,喻求婚。有言,媒妁之言,離也。離者,麗也,合二姓之好也。

【觀象】:君子之求漸也,必止于明、履于禮、進于德,居賢德而善其身,化風俗而善天下。參卦曰賁 ䷕ ,賁其趾,居位下也;舍車而徒,不失禮也。小子知懼,處下位不受車馬,能安其行,于義无咎也。漸 ䷴ 之家人 ䷤ 者,未成家人之時,先習為家人之事也。家人者,猶婦人也。

【玩辭】:鴻雁進于澗水,小子求偶,媒妁說合,无咎。初六失位,上復无應,君子始進于下,猶雁之在水也。小子欲涉水求婚,无媒不交,其于義則无咎矣。大曰鴻,小曰雁,鴻雁一也。雁,往來有時,長幼有別,先後有序,每飛不遠,切漸進之義也。知時守信,喪不再偶,切女歸之義也。鴻漸于干,得其所棲,猶女適于男,得其所歸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磐”,水岸邊的石頭。艮為石。“衎”,音kàn。“衎衎”,喜樂之貌。震為樂。坎為飲食。大雁飛行漸進于水邊的石頭上,有水有魚可以飲食,因而歡喜快樂,可獲“吉’祥。

六二以陰柔居中,上與九五為正應,故有吉祥之象。巽為白,“素”也。坎中實為飽。“素飽”,即是“素餐”。六二為臣位,上承九三,與九五為正應,說明六二之臣能盡為人臣之道,為國盡職盡責,不是白吃飯的。

磐,今本作磐,帛本作坂,竹本作阪,“坂”與“阪”同,山坡,艮也。飲食,坎之兌,酒食入口。衎衎,和樂貌。素,巽之白也。素飽,謂不勞而食,无功而祿。

【觀象】:為人臣者止于敬,上敬君王,下敬賢人,中敬職守,進而有序,則蠱亂不生,而民風可振而德可育也。漸 ䷴ 之巽 ䷸ ,君子始進,患不能漸也;始進而漸,患不能順也。漸而順,進有序,則可以化天下也。

【玩辭】:鴻雁進于山坡,飲食和樂,吉祥。六二中正,上應九五,進之安裕者,自澗而坡,漸不求速也。夫妻共牢而食,合巹而酳,猶鴻之食必和鳴呼眾,故得和樂吉祥也。中正君子,得中正之主,漸進而上,其道將行,非无所事事,時使之然也,猶鴻漸于阪,不為徒飽而處之安平矣。不素飽者,无功不受祿,不茍進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復,離群丑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艮為陸。“陸”,(水岸邊)高而平之地。大雁從水邊漸進到陸地,猶如“夫征不復,婦孕不育”一樣有凶陷之象。艮為陽,為成年男子。震為征。中爻為坎,陽陷坎中不出。故有“夫征不復”之象。巽為婦,中爻離為孕。三爻變為坤,離象消失,故有“婦孕不育”之象。大雁本為水鳥,應該生活在水邊,進入遠離水邊的陸地,給自己的生存帶來不利,所以有“凶”險。但是,鴻漸于高平之處,視野寬闊,容易發現來犯之敵寇,利于防御。巽為寇,艮為守御,為堅,故“利御寇”也。

“丑”,眾也。初六、六二為半坤,坤為眾、為丑。男子出征不回歸,是因為“離群丑也”。“離”,麗也。九三上无應,只附麗下二陰,沒有主動性。艮為道,坎為失。“道”,方法。婦女懷孕不生育,是因為沒有保胎的正確方法。三爻變為坤,坤為順,坎險不見,故“順相保也”。人民和順團結,就能利于防御敵寇,相互保護。

陸,高平之地,變坤也。夫,艮也,九三也。艮為膚,故為夫也。坎為歸,艮坎象壞,夫征不復也。婦,巽也,六四也。巽為服,故為婦也。孕,懷胎,離之大腹也。育,震之生也。離象壞,艮反震,故婦孕不育也。坎為盜,坎化壞,又遇離兵,故利御寇也。丑,族類,艮也。變坤,順也;二三居正,亦順也。艮之坤,二三親比,順相保也。

【觀象】:君子之業必精于勤,勤于省察,內御心賊,安其良知。王者之道必止于至善,善于治世,外御夷狄,保其民人。艮之坤,參卦曰剝 ䷖ ,夫征不復,不利有攸往也;剝床以膚,男女奔隨,婦孕不育也。漸 ䷴ 之觀 ䷓ ,漸而觀,進廟堂,主祭祀,守社稷,固君子之所當進也。然進之逾高,漸之逾遠,則利害叢于中,而矛戟森于外,憂患由是而生也。人之患,束帶立于朝,是鴻而漸陸之謂也。

【玩辭】:鴻雁漸進到高平之地。男人遠行不回,女人懷胎不育,凶。利于抵御寇盜。九三陽剛,居漸之時,志將漸進,位艮體之終,猶鴻進至于陸也。其德過剛不中,上无應與,陸非鴻所安也。六四居上而密比,陽所說也。九三處下而相親,陰所從也。四三无應,親比則近合,猶男女自專婚姻,鉆穴相窺,逾墻相從,失漸道而應凶也。茍三不守正而與四合,則征而不能復,行失群類也。如四不貞正而于三交,則孕而不能育,失其之功,非婦之道也。非理而至者謂之寇,守正以閑邪者謂之御,陽剛居正,如能謹慎自守,閑讒去邪,則利在御寇也。夫征不復,上不應也。婦孕不育,失柔中也。利用御寇,居正位也。夫征不復,離其群類,非所進也。婦孕不育,失其功用,非所安也。利用御寇,順以相保,非所親也。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桷”,椽也。巽為繩、為長木、為交。艮為小木,坎為脊。麗為附。小木附于長木之上,用繩編織起來,像背脊,大雁站在木椽之上十分安全。六四位當順五,故“无咎”。

“順以巽”,上卦為巽,六四以陰柔上順承九五之陽剛。

或,艮也。得,艮也。桷,平柯,坎方巽木。

【觀象】:鴻沐天河,則得其所也。敬漸于木,則難于棲也。輿或脫輻,敗于行也。夫妻反目,失正室也。君子懿文德,后妃淑慎婦德,則无脫輻反目之憂也。漸 ䷴ 之遁 ䷠ ,良禽擇木而棲,君子相時而動,位不我適,時不我與,則垂釣銅江,清介自守,庶幾乎可也。

【玩辭】:鴻雁進于木,如遇到平直之枝,猶可安而无咎也。六四陰柔,進據陽剛之上,九三上進,不能安處四下,故知四之處非安居之地,如鴻之進于木也。鴻趾連,不能握枝,故不棲于木也。茍能順巽,上從九五,或可自安,猶鴻集木得桷也。陰柔居正,其順也。巽承九五,亦其順也。順之又順,故謂順以巽也。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愿也。

“陵”,丘陵,高于陸地。艮為山,九五與六四為半艮,故為“陵”。巽為婦。坎為三歲。本爻變為震,震為孕,但未見震,故說“婦三歲不孕”。九五與六二為正應,艮為終,只半艮,故“終莫之勝”。最終沒有能阻止懷孕,終于取得勝利,故獲吉祥。

坎為心愿。九五陽剛得正,下與六二相應,雖然有三、四相隔阻,終究能獲勝。“得所愿也”,與六二應和的愿望,終得能夠實現。

陵,艮也。婦,巽象,謂六二也。三,坎也。歲,巽也。終,艮也。莫,沒人,艮也。勝,同“稱”,相當,巽也。愿,心所向往,巽也。

【觀象】:鴻漸于陵,樂不如澤,而魚網兔苴可以相謝也。風止于山,舒不如陸,而花草樹木可以華榮也。漸 ䷴ 之艮 ䷳ ,君子居上不驕,處下不諂,不為功勸,不為利誘,不為遇樂,不為黜憂,進而不獲其身,行而不見其人,孰能勝之邪?

【玩辭】:鴻雁進于山陵,婦人三年不能懷胎,最終无人能相稱,吉祥。九五居尊,漸陵之象也。二五中正以應,三四間滯,非能遂遇,不孕之義也。然君臣中正以交,其道當行,終无人不能奪其正,徐必得其所愿,乃漸陸之吉也。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陸”疑為“阿”。“阿”,大陵,大的山丘。大雁由九五之陵漸進于大陸,才合乎漸進的邏輯。巽為羽儀。大雁漸進于大陵,其羽毛可以用作儀飾,顯示出光輝美麗,可以獲得“吉”祥。

漸進到了極高處,顯示出光輝美麗,可能會發生轉化了,所以其行為要謹慎小心。上九處卦之極,陽爻處陰位,位不當,又无應與,故說“不可為亂”,不可以盲自亂動。

其,艮也。羽,巽象,鴻之所用進也。可,艮也。儀,艮之面也。

【觀象】:漸 ䷴ 之蹇 ䷦ ,利西南,成婦道也。不利東北,尊婦德也。道德之成,雖羽之微,亦可以為儀也。后妃之德成,則可以母儀天下矣。

【玩辭】:鴻雁進于高平之地,羽毛可用于婚禮儀式之中,吉祥。上九至高,在人則超逸乎常事之外者,達于至高而其羽毛可用以為儀飾,是以吉也。其進也,以漸而不失時;其翔也,以群而不失序,所謂進退可法者,序不可亂也。“其羽可用為儀吉”者,居无位之地,而不累于位者也。

【總論】:全卦以鴻雁設象,以女歸立意,自初而五,逾漸逾遠,逾進逾上,及于上則返于陸。初六,鴻漸于干,得所歸也。六二,鴻漸于阪,飲食和樂,得所歸也。九三,鴻漸于陸,不復不育,得非所歸也。六四,鴻漸于木,或得所歸也。九五,鴻漸于陵,終莫之勝,得所愿也。上九,復漸于陸,進極而退也。此六爻之用事,所以全漸之體也。

書名:樂說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