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經文

上經 下經 系辭上 系辭下 說卦 序卦 雜卦


太極 ☯ 陽爻 ⚊ 陰爻 ⚋
老陽 ⚌ 少陰 ⚍ 少陽 ⚎ 老陰 ⚏
乾 ☰ 兌 ☱ 離 ☲ 震 ☳ 巽 ☴ 坎 ☵ 艮 ☶ 坤 ☷
乾 ䷀ 坤 ䷁ 屯 ䷂ 蒙 ䷃ 需 ䷄ 訟 ䷅ 師 ䷆ 比 ䷇
小畜 ䷈ 履 ䷉ 泰 ䷊ 否 ䷋ 同人 ䷌ 大有 ䷍ 謙 ䷎ 豫 ䷏
隨 ䷐ 蠱 ䷑ 臨 ䷒ 觀 ䷓ 噬嗑 ䷔ 賁 ䷕ 剝 ䷖ 復 ䷗
无妄 ䷘ 大畜 ䷙ 頤 ䷚ 大過 ䷛ 坎 ䷜ 離 ䷝
咸 ䷞ 恒 ䷟ 遯 ䷠ 大壯 ䷡ 晉 ䷢ 明夷 ䷣ 家人 ䷤ 睽 ䷥
蹇 ䷦ 解 ䷧ 損 ䷨ 益 ䷩ 夬 ䷪ 姤 ䷫ 萃 ䷬ 升 ䷭
困 ䷮ 井 ䷯ 革 ䷰ 鼎 ䷱ 震 ䷲ 艮 ䷳ 漸 ䷴ 歸妹 ䷵
豐 ䷶ 旅 ䷷ 巽 ䷸ 兌 ䷹ 渙 ䷺ 節 ䷻
中孚 ䷼ 小過 ䷽ 既濟 ䷾ 未濟 ䷿


上經

01. 乾(卦一)䷀( ☰ 乾下 ☰ 乾上)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
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02. 坤(卦二)䷁( ☷ 坤下 ☷ 坤上)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陰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03.屯(卦三)䷂( ☳ 震下 ☵ 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04. 蒙(卦四)䷃( ☵ 坎下 ☶ 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順也。

05. 需(卦五)䷄( ☰ 乾下 ☵ 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06. 訟(卦六)䷅( ☵ 坎下 ☰ 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无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九四:不克訟,復既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07. 師(卦七)䷆( ☵ 坎下 ☷ 坤上)

師: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六三:師或輿尸,凶。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08. 比(卦八)䷇( ☷ 坤下 ☵ 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

09. 小畜(卦九)䷈( ☰ 乾下 ☴ 巽上)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吉。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10. 履(卦十)䷉( ☱ 兌下 ☰ 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11. 泰(卦十一)䷊( ☰ 乾下 ☷ 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12. 否(卦十二)䷋( ☷ 坤下 ☰ 乾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13. 同人(卦十三)䷌( ☲ 離下 ☰ 乾上)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14. 大有(卦十四)䷍( ☰ 乾下 ☲ 離上)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晢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15. 謙(卦十五)䷎( ☶ 艮下 ☷ 坤上)

謙:亨。君子有終。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捴謙。
象曰:无不利,捴謙,不違則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16. 豫(卦十六)䷏( ☷ 坤下 ☳ 震上)

豫:利建侯行師。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鳴豫,凶。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象曰:盱豫不悔,位不當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

17. 隨(卦十七)䷐( ☳ 震下 ☱ 兌上)

隨:元亨,利貞,无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與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18. 蠱(卦十八)䷑( ☴ 巽下 ☶ 艮上)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19. 臨(卦十九)䷒( ☱ 兌下 ☷ 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无咎。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20. 觀(卦二十)䷓( ☷ 坤下 ☴ 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六二:窺觀,利女貞。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丑也。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21. 噬嗑(卦二十一)䷔( ☳ 震下 ☲ 離上)

噬嗑:亨。利用獄。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

初九:屨校滅趾,无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六二:噬膚滅鼻,无咎。
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九四:噬幹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六五:噬幹肉得黃金。貞厲,无咎。
象曰:貞厲无咎,得當也。
上九:何校滅耳,凶。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22. 賁(卦二十二)䷕( ☲ 離下 ☶ 艮上)

賁: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六二:賁其須。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賁,无咎。
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23. 剝(卦二十三)䷖( ☷ 坤下 ☶ 艮上)

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象曰:出附于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凶。
象曰: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凶。
象曰: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六三:剝之,无咎。
象曰:剝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剝床以膚,凶。
象曰: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无不利。
象曰:以宮人寵,終无尤也。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24. 復(卦二十四)䷗( ☳ 震下 ☷ 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遠復,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25. 无妄(卦二十五)䷘( ☳ 震下 ☰ 乾上)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用攸往。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九四:可貞。无咎。
象曰:可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无妄之藥,不可試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窮之災也。

26. 大畜(卦二十六)䷙( ☰ 乾下 ☶ 艮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養賢也。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厲,利已。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九二:輿說輹。
象曰:輿說輹,中无尤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27. 頤(卦二十七)䷚( ☳ 震下 ☶ 艮上)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28. 大過(卦二十八)䷛( ☴ 巽下 ☱ 兌上)

大過:棟撓,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棟撓,本末弱也。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大過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九三:棟橈,凶。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无咎无譽。
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過涉滅頂,凶。无咎。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29. 坎(卦二十九)䷜( ☵ 坎下 ☵ 坎上)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彖曰: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无咎。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窴于叢棘,三歲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30. 離(卦三十)䷝( ☲ 離下 ☲ 離上)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黃離,元吉。
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象曰:突如其來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下經

31. 咸(卦三十一)䷞( ☶ 艮下 ☱ 兌上)

咸:亨。利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32. 恒(卦三十二)䷟( ☴ 巽下 ☳ 震上)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33. 遯(卦三十三)䷠( ☶ 艮下 ☰ 乾上)

遯:亨。小利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九三: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34. 大壯(卦三十四)䷡( ☰ 乾下 ☳ 震上)

大壯:利貞。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九二: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壯,君子以罔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輿之輹。
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35. 晉(卦三十五)䷢( ☷ 坤下 ☲ 離上)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眾允,悔亡。
象曰:眾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
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
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36. 明夷(卦三十六)䷣( ☲ 離下 ☷ 坤上)

明夷:利艱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37. 家人(卦三十七)䷤( ☲ 離下 ☴ 巽上)

家人:利女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饋,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々,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
象曰:家人嗃々,未失也。婦子嘻嘻,失家節也。
九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愛也。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38. 睽(卦三十八)䷥( ☱ 兌下 ☲ 離上)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途,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
雨則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39. 蹇(卦三十九)䷦( ☶ 艮下 ☵ 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來譽。
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終无尤也。
九三:往蹇來反。
象曰:往蹇來反,內喜之也。
六四:往蹇來連。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九五:大蹇朋來。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40. 解(卦四十)䷧( ☵ 坎下 ☳ 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
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初六:无咎。
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九二:田獲三狐,得黃矢,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
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當位也。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41. 損(卦四十一)䷨( ☱ 兌下 ☶ 艮上)

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損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42. 益(卦四十二)䷩( ☳ 震下 ☴ 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43. 夬(卦四十三)䷪( ☰ 乾下 ☱ 兌上)

夬:揚于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揚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象曰: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慍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六:无號,終有凶。
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44. 姤(卦四十四)䷫( ☴ 巽下 ☰ 乾上)

姤:女壯,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初六:系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牽也。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賓。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賓也。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
象曰:无魚之凶,遠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45. 萃(卦四十五)䷬( ☷ 坤下 ☱ 兌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澤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46. 升(卦四十六)䷭( ☴ 巽下 ☷ 坤上)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虛邑。
象曰:升虛邑,无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五:貞吉,升階。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47. 困(卦四十七)䷮( ☵ 坎下 ☱ 兌上)

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說,因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象曰:據于蒺藜,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紱,乃徐有說,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說,以中直也。利用祭祀,
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日,動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48. 井(卦四十八)䷯( ☴ 巽下 ☵ 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舍也。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49. 革(卦四十九)䷰( ☲ 離下 ☱ 兌上)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50. 鼎(卦五十)䷱( ☴ 巽下 ☲ 離上)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
象曰:鼎黃耳,中以為實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

51. 震(卦五十一)䷲( ☳ 震下 ☳ 震上)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來,厲,意无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52. 艮(卦五十二)䷳( ☶ 艮下 ☶ 艮上)

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厲,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53. 漸(卦五十三)䷴( ☶ 艮下 ☴ 巽上)

漸:女歸吉,利貞。
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六二:鴻漸于磐,飲食衎衎,吉。
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
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復,離群丑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六四:鴻漸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九五:鴻漸于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愿也。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
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54. 歸妹(卦五十四)䷵( ☱ 兌下 ☳ 震上)

歸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說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乘剛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
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實,承虛筐也。

55. 豐(卦五十五)䷶( ☲ 離下 ☳ 震上)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雖旬无咎,過旬災也。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沫,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无人,三歲不覿,凶。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窺其戶,闃其无人,自藏也。

56. 旅(卦五十六)䷷( ☶ 艮下 ☲ 離上)

旅:小亨。旅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象曰:得童仆貞,終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57. 巽(卦五十七)䷸( ☴ 巽下 ☴ 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58. 兌(卦五十八)䷹( ☱ 兌下 ☱ 兌上)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說之大,民勸矣哉!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來兌,凶。
象曰:來兌之凶,位不當也。
九四:商兌未寧,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59. 渙(卦五十九)䷺( ☵ 坎下 ☴ 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愿也。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60. 節(卦六十)䷻( ☱ 兌下 ☵ 坎上)

節:亨。苦節,不可貞。
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初九:不出戶庭,无咎。
象曰:不出戶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
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
象曰:不節之嗟,又誰咎也。
六四:安節。亨。
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
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
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61. 中孚(卦六十一)䷼( ☱ 兌下 ☴ 巽上)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罷,位不當也。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无咎。
象曰:馬匹亡,絕類上也。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
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

62. 小過(卦六十二)䷽( ☶ 艮下 ☳ 震上)

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初六:飛鳥以凶。
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
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六五: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雲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災眚。
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63. 既濟(卦六十三)䷾( ☲ 離下 ☵ 坎上)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64. 未濟(卦六十四)䷿( ☵ 坎下 ☲ 離上)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九二:曳其輪,貞吉。
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
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輝吉也。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系辭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
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
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辭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犠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祗悔,元吉。天地絪溫,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于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
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
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說卦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撓萬物者莫疾乎風,躁萬物者莫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老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旉,為大途,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于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其于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
其于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于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于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于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序卦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
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物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雜卦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无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无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无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
恒,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
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遯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
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楊氏易傳目錄

楊氏易傳卷二十


今人言易者必本於乾坤陋矣但見周易之書不見連山歸蔵之書故必首乾次坤不知連山首艮重艮故曰連山歸蔵首坤故曰乾坤之義連山夏后氏之易歸蔵商人之易至矣哉 合三易而觀之而後八卦之妙大易之用混然一貫之道昭昭於天下矣三方皆易也三才之變非一實一或雜焉或純焉純焉其名乾坤雜焉其名震坎艮巽離兊皆是物也一物而八名 也初無大小優劣之間也形則有大小道無大小徳則有優劣道無優劣或首艮或首坤明乎八卦之皆易也易道則變而為八其變雖八其道實一曰連山宓戲歸蔵黄帝易卦諸彖言大 矣哉者十二卦而已豫遯姤旅言時義隨言隨時之義豈他卦皆無時義哉豈他卦之時義皆不大哉坎暌蹇言時用豈他卦皆無時用哉豈他卦之時用皆不大哉頥大過解革言時豈他 卦皆非時哉豈他卦之時皆不大哉六十四卦皆時也皆有義也皆有用也皆大也大矣哉葢歎其道之大有言不能盡之意事無大小無非易道之妙聖人偶於此十二卦偶發其數非此 十二卦與他卦特異也使每卦而言則不勝其言愚者執其言智者通其意豈特六十四卦皆可稱大矣哉雖三百八十四爻亦皆可稱大矣哉聖人於豫隨遯姤旅則猶有義之可言於坎 暌蹇則猶有用之可言至於頥大過解革則既不曰義又不曰用止曰時而已夫何以曰大矣哉於戲此正明以天地無一物一事一時之非易學者溺於思慮必求其義聖人於頥大過解 輩盡捐義用止言其時而歎之曰大矣哉使學者無所求索不容鈎深即時而悟大哉之妙則事理一貫精粗一體孔子何思何慮文王不識不知信矣需有孚光亨貞吉言需得其道必得 所需需待也彼此相孚則應矣所需待多動乎意非光也光如日月之光無思無為而無所不照此之謂道如此人咸信之故曰孚如此則得所需矣亨矣得所需亨通或放逸失正故又曰 貞乃吉孚與光與正本非三事以三言發明道心一動乎意則不孚不光不正謂之人心故舜曰人心惟危明其即入於邪入於凶禍坤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直心而往即易之道意起 則爻而入於邪矣直心而行雖遇萬變而不轉易是之謂方圓則轉方則不轉方者特明不轉之義非于直之外又有方也夫道一而已矣言之不同初無二致是道甚大故曰大是道非學 習之所能故曰不習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習者勉彊本有者奚俟乎習此雖人道即地之道故曰地道光也光如日月之光無思無為而無所不 照不光明者也必入於意必支而他必不直方必昏必不利六三含章可貞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惑者往往於是疑其為小故 聖人特發之曰智光大也道一而已初無小大六四括囊無咎無譽亦此道也方時閉塞義當括囊而謹易道之見於坤見於謹者也二言坤道之正五言坤道之盛他卦之五多明君象至 于坤明臣道也故五止言臣位之極盛黄者中之義言乎其得中道也故曰通理言理以明中非中自中理自理也裳者下服言乎正人臣之位居人臣之體也故曰正位居體明乎得道者 必守常分而不犯此非設飾者所能由中而發於文為故曰元吉文在中也言乎文非外飾乃自中誠而著也伊周之事人咸信之不疑其為非信其識也王莽設飾故卒罹大禍初之履霜 謹微之道上六之龍戰道之窮也皆易之道而有昏明邪正之辨也坤之用六即乾之用九九六不同而用同乾造始坤代終始終不同而其大則同故曰以大終也至哉之坤即大哉之乾 也名分不同而道同也為妻為臣而失道則不永則不貞得其道者必永必貞二三四五皆能用六惟上六不能用六反為六所用為形體所使為勢位所動故曰初亦不能用六故為霜為 永為不善之積能辨之於早則能用之矣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小畜以臣畜君之道也畜有養義有止義以下畜上非勢之順者而有道焉非柔則不 敬不順非得位則不可以有所行豈有居下位而可以行畜之事者乎柔雖得位使人心不悦雖悦而不至於上下皆悦而應之亦不能以畜君天下事未有人心不悦而能行者而況於畜 君乎故必上下之心咸應之乃可其徳健則力足以行其事而無困懾不繼之患巽則順入乎君心剛則物莫能變中則不偏不倚剛中兩言足以發明道心之本人臣能健能巽而中無其 本亦不能致亨健矣巽矣剛矣中矣或所畜之君雖畧相應而諫不盡行言不盡聴則臣亦不可謂得行其志亦不能亨於戲物情事理如上所序節節如此曲折如此乃易之道也惟柔得 位以明六四之象衆陽咸應有上下應之象下乾健象上巽巽象剛中二五之象四五剛柔相得有志行之象非象自象道自道也此正易道之見於小畜六畫者然也象著其義彖發其義 柔也得位也上下應也健也巽也剛也中也志行也非每事而致其力也合是數者以發明易小畜之道得易道全者自能當小畜之時盡小畜之義自與此彖辭無不合也有一不合必於 道有虧焉齊景公悦晏子之對作君臣相悦之樂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此亦小畜之小亨也何者晏子猶未有剛中之大本故也易者天下之大道聖人之大道雖甚賢者未能 盡也雖髙明之士已得大本而物情事理委曲萬變往往疎畧不能皆盡孔子自謂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明知夫易者大聖人之事應變無窮之道晚年成徳乃可學也少讀 易大傳深愛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竊自念學道必造此妙及他日讀論語孔子哭顔淵至於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則孔子自不知其為慟殆非所謂無思無 為寂然不動者至於不自知則又㡬於不清明懐疑于中往往一二十年及承教于象山陸先生聞舉扇訟之是非忽覺某心乃如此清明虛靈妙用之應無不可者及後居姚氏喪哀慟切 痛不可云喻既久畧省察曩正哀慟時乃亦寂然不動自然不自知方悟孔子哭顔淵至於慟矣而不自知正合無思無為之妙益信吾心有此神用妙用其哀苦至於如此其極乃其變化 故易大傳又曰變化云為不獨其有此心舉天下萬古之人皆有此心益信人皆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同此心顧人不自知不自信爾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 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繋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以盡利皷之舞之以盡神至哉聖言豈訓詁之所能解既曰書不盡言矣又曰繋辭以盡言既曰言不盡意矣又曰 立象以盡意於乎至哉似矛盾而非矛盾也似異而實同也聖人之言意豈盡不盡之所可言言盡亦可言不盡亦可云不盡者聖人之實言云盡者亦聖人之實言此唯智者足以知其解 者始信天下何思何慮始信孔子無隠於二三子始信六十四卦卦卦齊一始信三百八十四爻爻爻不昧六十四卦皆可以言元亨利貞聖人既於乾言之又於坤言之又於屯言之聖人 於此謂學者可以意通之矣故自蒙而下或言其一或言其二或言其三至隨又全言之臨又言之無妄革又言之亦偶於此數卦而復言非此卦之特異也亦恐學者執乾坤屯之卦異餘 卦故復於此言之以破其疑於坤曰牝馬之貞者于以明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柔順勤行之道也剛上在陽無為而佚君之道也柔隂在下有為而勞臣之道也君臣之分不同而道則同 也在君則剛則佚在臣則柔則勞一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無二貞也子思曰天地之道其為物不二使牝馬之貞果劣於乾則屯不言牝馬又其失實者猶多而況於下焉者乎易大傳 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某嘗謂大傳非聖人作於是乎益驗此一章乃不知道者推測聖人意 其如此甚矣夫道之不明也久矣未有一人知大傳之非者惟子曰下乃聖人之言餘則非何以明此章之非舜曰道心明此心之即道動乎意則失天性而為人心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謂 聖禹曰安汝止正明人心本寂然不動動靜云為乃此心之神用如明鑑照物大小逺近參錯畢見而非為也非動也天象地法鳥獸之文地之宜與凡在身及在物皆在乎此心光明之中 非如此一章辭氣之勞也此可與知道者語未知道者必不信
  楊氏易傳卷二十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九

楊氏易傳卷十九

  ䷻兊下坎上節亨苦節不可貞彖曰節亨剛柔分而剛得中苦節不可貞其道窮也説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天地節而四時成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

  節止也止其過也節之止異乎艮之止止雖不同而其道同天下無二道也内以節已外以節物凡天下之有所謂節止也觀節卦象有亨之道焉三剛三柔中分而不偏節制為剛柔 不偏不偏則人心和而可行為亨矣二五皆剛而得中亦制節不過之象也亦亨之象苟苦節而過之則人將不堪將不行苦節非其道也不可以為貞其過窮則不通制節非人之所樂也 聖人以為行險人心易縱既縱則難于節節之是拂其所欲拂人之所欲大難故必和説以行之又必當位其勢可以行又中而一無所偏倚正而不入于邪則人心説誠服通行而無阻斯 備節之道兊説也坎險也九五當位中正也不和説則人心不從不居勢人亦不從不得中正之道人心不服天地亦有節夏暑之極秋節之冬寒之極春節之故四時成為國則節以度制 有制度則財不妄用不妄用則不横斂害民言天地似無與乎人而聖人必並言之何也人道即天地之道節以制度即四時寒暑暄凉之宜聖人以此開萬世之明其曰不無小異焉者不 惟不知天地亦不知人實不識節以制度天下無二道一通則無所不通一有不通則皆不通

  象曰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徳行

  澤上有水水節乎澤中而不潰故聖人於是又發品節之義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凡此類度也不可亂也孔子與下大夫言侃侃與上大夫言誾誾升堂屏氣似 不息者出降一等則逞顔色怡怡如也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去齊接淅而行去他國之道也凡此皆徳行之品節而不可亂者也自此心光明者行之則與下大夫言自侃 侃與上大夫言自誾誾升堂自屏息出降自怡怡去父母之國自遲遲去他國自速無俟乎議也自此心未通與雖通而未大通未極其光明而行之苟無議焉不保其無差也未至於大聖 皆不可不議雖議而非外也皆吾心之所安也皆吾心之所自有也是故聖人以五禮防萬民之偽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皆人心之誠敬也自外者非徳行也偽者非徳行也徳者直心而出 之非由外鑠我也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不出户庭知止節也九二竒爻阻其前户庭有阻夫有阻之則不當出不出則無咎然出處之道一也當出斯出當處斯處顧其時如何耳故曰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門庭凶象曰不出門庭凶失時極也

  九二之前無阻也異乎初九矣六三耦爻有門象無阻之者而九二猶止節而不出則為失時之凶然則苦節固塞亦非道之所貴孔子疾固其此類歟

  六三不節若則嗟若无咎象曰不節之嗟乂誰咎也六三浮外縱而過非能節者不節則雖快於須臾即有嗟苦之憂曰無咎者不可咎他人乃其自取也使象解非聖人作則學者必謂無咎為誰咎然則讀古書者安可不通其道而執其末

  六四安節亨象曰安節之亨承上道也

  六與四純隂有安象居近君之位尤當明於上下之分王位居體安止無越則亨斯乃承上之道也

  九五甘節吉往有尚象曰甘節之吉居位中也

  五得中道故制節不至於過故曰甘節則吉則可以往而有可嘉尚也言往必利必嘉也象曰居位中者言九五位乎上卦之中故有得中之象亦猶艮彖言上下敵應不相與者亦言其象耳

  上六苦節貞凶悔亡象曰苦節貞凶其道窮也

  上卦之極節之極苦節而不中雖貞正亦凶能悔則亡言悔而改則此凶可亡也此悔亡猶六三之無咎聖人之言及此亦以破後學執固守信之蔽言上六道之窮者也

  ䷼兊下巽上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剛得中 説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乗木舟虛也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中内也孚誠也其中心誠信也觀卦之象三四隂爻在中為柔在内夫何取乎柔也人心非氣血 無體狀至虛至柔雖有作用視聴言動其實無我我意猶無安得有偽是謂中孚豈不甚柔而又曰剛得中何也二五皆剛皆中天下之至剛生於天下之至柔惟空洞無我無我為至柔故 外物不得而移富貴不得而淫貧賤不得而移威武不得而屈使已私微立則外物舉得而轉移之安得剛至剛至虛至虛至實無我無雜純一誠實中者無所倚無所偏惟意不作故無倚 無偏惟意不作故無偽無詐無偏無倚必誠必偽皆主於意意起則必倚不倚乎此必倚乎彼曰柔曰剛曰中足以發明中孚之實也而又曰説而巽者又何也所以備言中孚之道也卦象 兊巽為説而巽中孚無我和説自生自柔巽不忤苟微立已意於其間則必有不和説不巽者矣如此備言則中孚之全明白無虧中孚之用邦民自化此豈五霸之權術漢道之雜霸哉一 於誠而已矣豚魚吉信及豚魚也豚魚猶信之豈雜以權術者之所能哉豈較計揣度之所為哉純然一誠靡輟無間無雜故能及之能信及豚魚則可以濟大險矣乗木舟虛即柔在内之 道也惟虛故柔惟虛故無所忤即説而巽之道也惟虚故不可移奪惟虛故不動乎意而不倚即剛得中之道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信足以得人心而未必出於貞正者亦有 之未足以盡中孚之道既信既正則人欲盡釋乃應乎天即豚魚之吉也即舟虚之道也即柔即剛即中即説巽而聖人屢言之不憚煩何也何特舉此易之書皆此一言也舉五經皆此一 言也天下安得有二道聖人安得有二言

  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澤上有風水波雖興而水之大體不動君子憫獄囚之將死惻然動心誠心求之誠心議之惟詳惟審謂之動心可也然此動心乃道心之變化雖動而實未嘗動孔子曰哀樂相生是 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傾耳而聴之不可得而聞惑者惟覩其動心不知其實不動訊羣吏訊萬民如此其詳矣而又有議親議賢議能議貴議勤議賔之法又王命王公參聴文王 又三宥之然後制刑而君子於此猶惻念無已易曰變化云為變化不動之動無為之為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中孚之心人皆有之而民之顛倒詐妄至於不可勝窮者非其惡驟至於此也其發也有端生於因物有遷而已有他者遷化有他者意動也意不動則純誠純白百年如一日也虞吉 者恐懼之異稱曽子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如此者終其身此之謂虞也易曰君子敬以直内敬者虞之謂也禹曰安汝止即虞也虞未作於思慮也使作於思慮則有他矣則不燕 安矣則動則不止矣則變矣變則漸入于詐老子亦曰我獨怕兮其未兆未兆者意未作未有他之時也而老子曰獨怕云者戰戰兢競恐懼而非思慮也故象曰志未變

  九二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願也

  二在下卦有在隂之象兊為口舌有鳴鶴之象居中有由中而發之象聖人作易雖觀象亦取其大㫖爾非拘拘謭謭者鶴鳴于隂而子和之者誠之所感也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者 君臣一心一徳之言也亦猶鶴鳴而子和象曰中心願也此足以明中孚之道矣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 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逺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慎者慎其中孚之主不可動乎意而失之也何思何慮自誠自 一

  六三得敵或皷或罷或泣或歌象曰或皷或罷位不當也

  六三之近而相得者六四爾兩隂不相得故曰得敵而六三或皷而進或罷而止或泣而悲或歌而喜心之不誠故進退悲喜不常至於此三之位稍髙矣惟賢者宜在髙位居是位者不當爾也六三失中六柔而退三剛而進進退靜躁不常其象則然

  六四月㡬望馬匹亡无咎象曰馬匹亡絶類上也六四居大臣之位月隂類㡬於望不敢盈也如馬匹其匹絶其朋類之私惟上而事君則誠心著達君臣交孚矣

  九五有孚攣如无咎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

  九五陽實有孚信之象近惟六四隂陽有相得之象故曰有孚攣如無咎者君臣和而不乖違也象曰有孚攣如位正當也言近君之位其君臣相孚正當爾也不然則何以為君臣

  上九翰音登于天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長也巽為雞雞為翰音上九巽卦之上有翰音登于天之象夫雞振羽而飛不過尋丈今乃過其常登于天言其飛之大髙也斯乃不由乎中孚彊力而上雖貞正亦凶何則彊過其力何可長也必墜無疑矣斯可以為彊矯過力之戒

  ䷽艮下震上小過亨利貞可小事不可大事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彖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陽為大隂為小四隂盛而得位故小者力盛而過足以亨也力過而亨未為失道過而不正斯失道矣是故利於貞正過而貞正與時行也正者之過不以已私隨時而行非人欲也二 五雖得中道柔體小可以小事而已剛體大二剛失位乂失中道故不可大事事之大者必剛者而後能為之筮者雖一人而一卦之象非止於一人也人豈獨立必有與也是故是卦有柔 者乂有剛者有得中道者又有不得中道者六畫有飛鳥之象鳥飛已過遺音在空過之象也不宜上宜下大吉鳥飛上則逆下則順也人情事理猶是也上則逆下則順也上則犯分忤物 下則不犯不忤聖人所以諄諄及此良以人情好進而思退好髙而惡卑而天道不然髙者抑之下者舉之盈者虧之謙者益之人之天性即天道動於意則為人欲動不以意是謂道心道 无體无我寂然不動而變化无方如水鑑之象象有升降往來而水鑑无升降往來如天地隂陽之氣有升降上下而道无升降上下至動而常靜至變而常一人皆有是道心皆有是變化 而自不知而惟執浮動之意以為已私所以率好進惡退好髙惡卑好動惡靜其間雖有知靜之為善者欲靜而又自不能也不欲則未始不知則亦無所不知

  象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此言過失之小者又異乎卦辭與彖所言所以通於他義也能通則無所不通矣能通則六十四卦皆小過之卦也

  初六飛鳥以凶象曰飛鳥以凶不可如何也

  小過有飛鳥之象而初六在下而用之有髙舉上進之意凶之道也夫人心既已放逸而有勇進之志矣今知其凶而遏之曰不可又曰如何也所以問之甚之之辭也

  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過也

  祖者始初六有祖之象故六二有過其祖之象祖不可過也其徳或可過之其事業或可過之而非孫之所當言自他人則可言如是而過其祖何咎六二以隂柔内居卦之中有妣之 象故曰遇其妣遇其妣則不過固无咎五君象在上二固不及也二臣象而其臣何咎此言天下事變不一有可過者有不可過者臣則斷不可以過其君雖徳亦不可以言過之曰過之往 往遭禍人君操生殺之柄一國之所尊也苟曰過之大禍之招也尊尊貴貴天下之達道也

  九三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三下卦之上而以九居之重剛不中弗過防之則將有從而戕之者矣凶之道也象曰凶如何也葢戒之使過防防慎不嫌於過曰凶又曰如何也亦深戒之辭也

  九四无咎弗過遇之往厲必戒勿用永貞象曰弗過遇之位不當也往厲必戒終不可長也

  小過之時六五柔在上九四乃以陽剛居人臣之位疑其過而為咎也而九四應於初其志乃在下故無咎弗過而犯分其與六五非本應乃若適相遇然雖不敢深自逺嫌大臣之位 當任國事不當爾也而小過之時柔者得位而過九四又以陽體居當位疑過疑犯非所宜往則危厲必戒乃可勿有所用永守貞正無至愆違象曰終不可長也言終不可久處斯位義當 退也

  六五宻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宻雲不雨已上也

  九四以六五為君象而六五本爻又自取大臣之象易取象不可執一六五隂為臣為小而居位甚尊有公之象公大臣也雲升而不為雨者隂陽和則雨今陽氣已上未與隂和故宻 雲惟在西郊而已西隂方臣象也象與小畜同此六五無應故也宻雲不雨大臣竭誠事上而君心猶未應君臣之心未通協則大臣僅可以小事弋取在穴小事之象

  上六弗遇過之飛鳥離之凶是謂灾𤯝象曰弗遇過之已亢也

  居卦之上不中有過之象過則弗遇矣如鳥飛而離其所有大過之凶是謂灾𤯝葢曰此正所謂凶也天降之災不可避也雖然自戢而已亢故也不亢則何灾

  ䷾離下坎上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既盡也既濟無所不濟曰亨小者及其小也小者亨則餘皆亨可知矣其曰利貞者何也初三五皆竒剛純而無雜二四上皆耦柔純而無雜又九五當位于上六二當位乎下餘剛柔 咸當位正當如此非貞正乎貞正如此非利乎其所以初吉者柔順得中中道也六二之象也其終亂者水遇坎則止而不進其義則人情狃于既濟怠止而荒故亂也能慎終如始無怠無 荒常如欲濟之初則何由而亂也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水在火上隂陽之氣交而和既濟之象也泰之天地交亦如之孔子曰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思患豫防之道也如此則無終亂之患此易之道也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初濟而未離乎下有曳輪濡尾不輕進不欲速之象欲速有不達之理然大勢已濟異乎濡首而方入於險者矣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茀者婦車之蔽婦喪其茀則無得而行二五正應九三阻二之前故有喪茀之象天下事不得其行者有其過在已亦有其患在外 今六二之不得行乃其患在外非已之罪也非已之罪者無所致其力焉一聴其如何久之當自定故曰無逐七日得七日一卦之變歴六爻而至於七則得之矣葢得中道者無有不利不 得於今日必得於他日

  九三髙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髙宗既濟之主也鬼方幽逺之國也既濟之世大業已就其有幽逺之國猶未從則益脩文徳以來之可也今乃伐之雖以既濟之勢髙宗之賢三年而後克之則亦憊矣武夫勇士安能一一皆賢或因小人成功則惟當厚賞之不可用也用小人他日必致禍三爻有三年之象離為戈兵離上九亦言出征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子夏作繻即襦字内則言孺子之禮衣不帛襦説文云襦短衣也茹衣破敗如茹也易曰拔茅連茹誠有零落之狀孺子之衣易於破敗故必終日戒視或可以兌大抵四爻以離内卦 變為外卦故多變乾九四云乾道乃革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謂羣隂已至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皆有變濟至於四誠患生之懼人心既安則易於怠忽誠有所疑疑其衰敗之至也襦 易作繻或改作濡茹易作袽及引廣雅絮塞皆假借不正實今從子夏本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東鄰言陽位殺牛盛禮九五之象也西鄰隂位禴祭薄禮六二之象也既濟盛極則衰至君子當思患豫防持盈以虛保益以損六四已有終日之戒矣而況於五乎西鄰之時守以損約故終受福

  上六濡其首厲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上六不能豫防於早至一卦之極猶隂闇而不悟至濡其首危厲矣何可久也言其行没溺矣

  ䷿坎下離上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濟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續終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觀卦之象六五柔得中有亨之道焉柔順得道亦可以亨然柔亦有柔弱疑懦之象狐好疑小其弱者汔濟微濟也疑貳不決欲往復疑故未出于難中六五猶為上九竒畫所制故有未出中之象亦有濡其尾無攸利不續終之象雖剛不當位柔亦然而剛柔皆相應人心和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在水上隂陽之氣不交和故為未濟惟治斯濟惟不治不濟辨物居方亦所以治也各當其所而不亂是為治惟治辨而後可以言和同有禮而後可以言樂未有淆亂而能致人心之和者也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極也

  卦言小狐汔濟而濡其尾則為害猶小今初六不言汔濟而曰濡其尾是濡其首及身以至於尾故象曰亦不知極也而爻止曰吝何也聖人推明其患本於文過自是不受人言故其 禍至於此極也文過曰吝初六以隂柔居下當未濟之時自以為能濟而冐昧以往其凶甚明不待言而明必其文過遂非恥於中改覬其或濟故終至於濡尾象言昏愚大甚為不知之極 遯初亦曰尾

  九二曳其輪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中以行正也

  曳其輪未濟也勢未可濟不敢欲速易之道也貞正之道也不出於貞正以怠而不濟以私意而不濟則凶道也中者無過不及之謂九二之曳輪雖無過亦無不及中以行正與時偕行故吉

  六三未濟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濟征凶位不當也六三其才柔弱其時未可彊欲往焉凶之道也此論事之常者若夫已在大險之中則又以速濟為利不可以一槩論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若其當事非險則斷不可往所處之位不當征往也言位者明其位在此不可出位而往也三陽體有動意居坎卦之上有涉大川之象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象曰貞吉悔亡志行也

  九為陽為君子為正四卦之變乾卦至九四乃革泰卦至四爻而否來小人翩翩而來則此卦可以動而濟矣況此六五隂陽有相得之象大國命我以伐鬼方志可行也而四有遲疑 退悔之象故釋之曰悔亡言所悔者亡也四應初初六有隂逺鬼方之象坎水趨下不應乎上故大國命伐之猶必三年者事有未可遽濟不可急也與既濟之九三異矣既濟九三既濟而 不知止故三年為憊未濟之九四伐此乃濟故三年有賞于大國曰用曰賞是之也

  六五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暉吉也

  六五得中中即正即道故詳明道濟天下之義夫人心所以咸服者以其正故也正故吉雖小疪亦無故無悔道心發用寂然不動雖無思無為而萬物畢照萬理洞見如日月之光雖 無心而畢照天下豈一無所用其心力哉禹治水征苗而孟子曰禹行其所無事禹告舜以安汝止豈禹不有諸已而姑為空言哉道心本靜止安而勿動乎意則本靜本明萬事自理此大 中至正之道失之則凶則悔君子不動乎意而人咸孚信心服暉者光之散孚猶暉也大哉聖言惟自明道心者乃自信其道心不明者斷斷不信以為必思必為乃濟吁可憫哉

  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飲酒者獲濟而樂也未濟之極必可以濟孚必也信也消息盈虛天道也必濟而無咎若又居樂而忘憂縱肆至於濡首則又信其必失之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言其太甚也獲 濟而樂未為失道也樂而縱則失道矣失道則無所不失夫未濟消之極必息則曰有孚于飲酒足矣何又慮他日既濟之後而不知敬戒而復失之何其贅也此亦猶否之九五方休否而 又有其亡其亡之戒人心易放故聖人諄告六十四卦終于未濟于以明事變之無窮何止於六十四而止也

  楊氏易傳卷十九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八

楊氏易傳卷十八

  ䷷艮下離上旅小亨旅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眀是以小亨旅貞吉也旅之時義大矣哉

  山上之大行而不止旅之象也觀卦之象足以小亨六五柔得中乎外外卦也外有旅之象焉旅體不剛惟順乎剛得中則不失乎道止則止而不動禹曰安汝止艮曰艮止也人之道 心未始不止也所麗者明哲則得所依矣體本柔是以小亨旅處乎外窮而不得志成者往往多失正惟其得道者不失正夫人情之所以多失正者以困窮進之苟於趨利也不肯遵道者 以為非利之所在也而今貞吉明由正者吉失正者不吉然則小人為不正也何益哉苟於目前不知禍隨其後也今由正而行者得中順乎剛止而麗乎明自足以亨自足以致吉然則貞 正者何患乎不獲吉人情於旅多窮悴無聊安知旅之時義有大矣哉之妙前所謂得中者即大矣哉之妙也所謂正者即大矣哉之妙也所旅於外順乎剛麗乎明皆大矣哉人於旅微動 於意則有所倚有所遷失其大矣人心即道故曰道心道心無體孰動孰靜孰行孰止變化云為如四時之錯行如水鑑中之萬象猶恐大矣哉未足以盡斯義孔子曰言不盡意而或者忽 畧斯卦以為小末是惡足與言易之道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山上有火明無不照又火行山上不留止君子之明慎於用刑如火之無不照而不留獄如火行之不留止亦憫旅者困窮犯法而念之凡此皆易之道也易之道顯於上離下艮之六 畫而行於君子之明慎而不留獄此不可止以比擬言之心通内明者知其無所不該無俟乎貫通六十四卦之象聖人姑以導昏者而漸通之不昏者知六十四卦一象也三百八十四爻 一事也明者自信昏者自不信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初六隂柔狹小有瑣瑣之象斯其所以取災歟志窮故也坎惟心亨困而不失其所亨隨物而遷自昏自失不昏者本不失

  六二旅即次懐其資得童僕貞象曰得童貞終无尤也六二得中得旅之道者故即次而安懐資而利又得童僕之貞忠得童僕之心則無所不得矣故曰終無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僕貞厲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九三不中用剛而過自居位得勢者尚不可以免禍而況於旅乎宜其焚次矣在旅而以此與下必喪童僕之貞危厲之道也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以陽居陽以隂居隂則安故六二則安為即次以九居四則不安為旅於處為未為得其位旅之道非止於柔弱而已亦有剛斷之道焉九四剛有斧象居弱離明非昏妄者故曰得其資斧然非中非得道者故未能安有不快之心焉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六五中正文明之士欲以致文明之業離為雉文明之象也射之而亡其矢無應之者道不行也六二不應故有此象然六五文明之徳終不可掩没人皆服之譽之故雖非所求自有命之者象曰上逮也以上九相比隂陽有相親之象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於易凶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喪牛於易終莫之聞也

  上九與九三畧相似而上九為甚焉以剛居上而離火性上炎剛躁為甚鳥焚其巢旅而以此居上焚巢之道也鳥高翔有自髙亢之象其未焚也愚不知其禍至故笑及其焚則號咷 矣葢不知柔順之足以致福免禍而忽畧輕易無故喪之故凶牛有柔順之象其曰終莫之聞也者昏愚雖被禍尤不悟其所以致此之由雖終其身不悟也

  ䷸巽下巽上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彖曰重巽以申命剛異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巽小者之道也申命之道也剛為大柔為小君為大臣為小上為大下為小上命之下行之是為申命申命者巽順而行之天下之事徒柔不足以立必有剛焉二五皆剛有剛之象皆 巽體皆中正剛巽中正備此衆徳非得道不能又重巽卦柔皆順乎剛又道之所當然也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小者固當依乎大往而依乎大人小者當從乎大不往則失小者之 義然其往也必中正所見必大人如不中正則為邪矣不見大人則見小人矣非巽之道也

  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風相隨而至即君子之申命行事人臣知申命行事而已未必知其為易之道也故大傳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初六進退利武人之貞象曰進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巽為進退況初爻尤有進退未定不決之象利武人之貞教之決也貞正也決而不失正易之道也乾九四以疑而無咎此則以疑而不治當疑而不疑非道也不必疑而疑疑之過亦非道也

  九二巽在牀下用史巫紛若吉无咎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九二巽體而又居下卦又二為柔有巽在牀下之象過於巽也史巫以言通誠於神紛若之多巽順之甚發諸言辭其多若此疑其大過不能致吉而此吉無咎者於其過巽而出於中誠不致於大過也天下事皆不可執一論過雖非中就過亦有得中者九二之謂也是謂變易之道

  九三頻巽吝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以九居三剛而過中質非巽者巽不出於本心勉彊而行之故曰頻巽頻巽則知頻失之矣故吝吝不足也夫其實不能巽至於不得已而後巽頻失頻巽其志亦已窮矣夫豈知本有之性清明無體何者為我無我無意自知自巽何窮之有

  六四悔亡田獲三品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以六居四柔順之至況又巽體教之田焉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先王以習武備有剛徳之象於以濟六四之所不足也曰悔亡尤慮其有悔也第往而田可以獲三品一曰乾豆二曰賔 客及充庖三曰班其徒御夫人性未始不大中或動於意而過剛或動於意而過柔約其過彊其所不及去其害性者庶乎復其本中矣曰悔亡所以啟諭之於先曰有功所以誘掖之於後 即堯之所以輔之翼之之意

  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正得中正之道不偏於剛亦不偏於柔為貞正必吉悔亦亡無不利者凡此屢言皆所以釋人之疑定其中正之道也人情喜於柔巽不樂於剛徳故曰無初然中正之道終必獲 吉然亦不可不謹戒庚剛道也先三日而圖其始後三日以圖其終謹之戒之則吉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明夫九五之道允為正中葢其居尊位不可過於柔巽則失柄故曰位正中也 洪範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非為暴也自道心而發無作好惡無偏無倚自不可巽懦無制也

  上九巽在牀下喪其資斧貞凶象曰巽在牀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凶也

  上九居巽卦之吉為巽之過故亦曰巽在牀下喪其資則失利喪其斧則無斷制雖其事出於正亦凶象曰上窮也言巽之過也既喪其資斧矣可以為正乎凶也未有由正而行而失利而無斷制者也失利無斷足以見其失正之驗

  ䷹兊下兊上兊亨利貞彖曰兊説也剛中而柔外説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説以先民民忘其勞説以犯難民忘其死説之大民勸矣哉

  兌説也得人歡心豈不亨通然利於貞以不正説人者有失壊人心於無窮大致禍於後日剛中柔外其説之道乎剛之為徳不可以利動也不可以害動也大中至正不可移奪是為 剛也其中則剛外則柔以此得人之歡心必不失乎貞正得人之歡心而不失其正者順乎天道應乎人心何則三才一道故也如此説以先民則民咸從之咸忘其勞説以犯難則民咸死 之咸忘其身説之大至於民咸勸於善豈不大哉此説非有術以使之也非違道以干之也由正而行而正者人心之所同有故上之人倡之而下之人自翕然應之㡬於神矣故曰敬一人 而千萬人説所敬寡而説者衆得其道故也故曰道也者通也無不通也故又不止於民説之又死之不止於死之又勸於善感民之所同有者故無所不通也

  象曰麗澤兊君子以朋友講習   澤之相附麗即朋友之相親麗而講習自古朋友之講習者多矣皆易之兊卦也而知之者有㡬知其説者未足以為知也心通内明自知自信而後為知知之者何獨知朋友講習之即麗澤也即六十四卦即三百八十四爻即天地萬物即日月四時麗澤非彼朋友非此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初九和兊吉象曰和兊之吉行未疑也

  兊之初莫之適從也泛然和説而已故吉象曰行未疑者所行未有可疑之迹也

  九二孚兊吉悔亡象曰孚兊之吉信志也

  二五本為正應而兩陽無相應之象然陽實有誠信之義故有相孚之象惟相孚而和説則吉悔亡志不相孚斷無和説之理故象曰信志也言心相信

  六三來兊凶象曰來兊之凶位不當也

  六三之正應在上六今不從其正而從其不正來比於二是説於不正也六三之位亦稍髙矣惟賢者宜在髙位而説於不正不當爾也上六初二不必以人言惟以正不正言隂陽相應兩隂不相應也

  九四商兊未寧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九剛四柔若有立者而不固其正應在初而未應近比六三諛佞之小人心知其非而實樂其柔媚故商度所説去取交戰於胷中而未寧聖人於是勉之曰介然疾惡小人則有喜象曰有慶者言九四居大臣之位國之治亂係焉能不近小人則澤及民矣

  九五孚於剥有厲象曰孚於剥位正當也

  九五本與九二正應今乃不應九二而親信上六柔媚不正之小人又置之髙位故曰孚於剥剥之為卦小人剥君子又剥喪其國家故謂小人為剥信小人危厲之道也象曰位正當 也者聖人推原所以孚於剥之由由乎以位為己之位正當其位以位為樂故人欲熾而邪媚得志也此如水有源則必有流如木有根則必有枝葉實以已處富貴崇髙之位未有不親信 小人致危亂也黄屋非堯心舜視天下如敝屣禹有天下而不與故君子道用小人退逺

  上六引兊象曰上六引兊未光也

  上六超然一卦之外不應於三有髙尚之象宜不為富貴利達所動然非中無得道之象近比乎九五隂陽有相親之象則亦有引之説之之象引之斯説未為光明也子夏出見紛華 盛麗而説孔子戒之以毋為小人儒知其未光明也及孔子没乃以有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曽子曽子不可曽子光明子夏不光明也又使西河之民疑子夏於夫子曽子數其 罪為第一光明者固如此乎

  ䷺坎下巽上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乗木有功也

  渙散也離也其象則風行水上其卦變則本以九四之剛來為九二而成坎故曰剛來六二之柔往為六四而成巽故曰柔得位乎外一剛一柔皆有亨之象剛來得中故不陷於坎險 故曰不窮不窮者亨之道窮則非道矣柔得位順承九五隂陽相親有上同之象故曰上同上同者亨之道也不和同則離散非道矣大抵得乎道者無所往而不亨失乎道者無所往而能 亨假大也惟王者大其有廟之道廟必有尊也必有親也慈愛恭敬之心也慈愛恭敬人心之所同有也上者行其恭敬慈愛之心於上舉而措之天下則舉天下慈愛恭敬之心無不觀感 於下是為大其有廟之道夫人心之所以離散者由其上無慈愛恭敬之心是以下亦無慈愛恭敬之心而為離也有王者作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必可以中天下而定四海之民也故曰王 乃在中明非王者則不能宅中也王者即此有廟之道而推之可以涉大川濟大險曰乗木有功者取象乗木惟以明濟險有道而已濟險之道非他也大其有廟之道而已大其有廟之道 非他也即慈愛恭敬之心乃人之本心乃天下同然之心此心即道心道心者無所不通之心以之脩身則身脩以之齊家則家齊以之治國則國治以之平天下則天下平以之濟大險則 無所不濟此心人之所自有人所自存而有昏有明有濟有不濟者何也惟民生厚因物有遷意動則昏不動乎意則道心無體自明自神自正自中自無所不通自無所不濟不學而能是 謂良能不慮而知是謂良知此假有廟之道也此乗木之道也彼謂假有廟自有一道乗木自有一道者何以能感動天下同然之心何以能使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非智術之 所能致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風行水上渙散之象享帝立廟即王假有廟之道於卦彖已詳釋其義此則其事也恭敬慈愛之心必達於事則為享帝為立廟此始舉二事以發其端爾非謂止此二事足以定天下 之渙散孝經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凡慈愛恭敬有一失焉即失人心王心之誠愛誠敬雖已自足達之深入乎民之心又著之於禮樂政事聲名文物則觀感亦深動 化益敏夫所以合天下離散之心者在此而已而或者求諸權術良可鄙笑其有以力假仁僅足小濟岌岌危懼禍亂繼作安得不去彼取此

  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時方離散不可出而仕也拯壯馬而亟遯則吉矣象曰初六之吉順也者以初六未得位又渙散之始難未成則早遯為順為宜也

  九二渙奔其杌悔亡象曰渙奔其杌得願也

  渙散之時而九二稍得位出非其時也渙離其所而奔

  楊氏易傳卷十八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七

楊氏易傳卷十七

  ䷳艮下艮上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敵應不相與也是以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无咎也

  善止者行善行者止知止而不行者實不知止知行而不知止者實不知行知行止之非二而未能一一皆當其時猶未為光明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而後為光明而後為得 易之道人精神盡在乎面不在乎背盡在乎前不在乎後凡此皆動乎意逐乎物失吾本有寂然不動之性故聖人教之曰艮其背使其面之所向耳目鼻口手足之所為一如其背則得其 道矣雖則應用交錯擾擾萬緒未始不寂然矣視聴言動心思曲折如天地之變化矣惟此為艮惟此為止其所苟艮其面雖止猶動知其動而强止之終不止也惟艮其背則面如背前如 後動如靜寂然無我不獲其身雖行其庭與人交際實不見其人葢吾本有寂然不動之性自是無思無為如水鑑如日月光明四達靡所不照目雖視而不流於色也耳雖聴而不流於聲 也作用如此雖謂之不獲其身不見其人可也水鑑之中萬象畢見而實無也萬變畢見而實虛也止得其所者無所也無止也非所有而無之也非本不止而强止之也本無止本無所今 曰止其所者姑為之言也孔子曰言不盡意謂此類也使有我則有所矣不獲其身雖形體猶不獲也非實有形體而强不獲也形體自非有無之所不可言也夫天下何一物之不妙也豈 獨無形者為道而有形者非道豈獨無形者為妙而有形者不妙邪未始不一人自不一故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庭者堂之前兩階之間正人物交際之地而曰行其庭不見其人非 果無人也人不可以有無論本無所見也見則意動而遷矣非止也天地之變化豈有所動哉日月之靡所不照豈有所見哉三才一也動靜一也有無一也故孔子曰哀樂相生是故明目 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聴之不可得而聞也又曰二三子以我為隠乎吾無隠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之言止於此而不復詳其所以然者正以非有無動靜思 為之可言而無所容其言也子擊磬於衞所警告於人者也昭昭明明而不可復言也凡孔子之所已言者則又曰予欲無言則言非孔子之所欲也以為言非夫子之所欲而又曰繫辭焉 以盡其言則言又可盡又非所不欲然則道豈有無動靜可否之所可論哉道豈有無動靜可否之所不可論哉光明者言有亦可言無亦可言動靜亦可言可否亦可不光明者言有不可 言無不可言動靜不可言可否不可曰上下敵應不相與者以是卦上下皆敵初與四皆隂二與五皆隂三與上皆陽非相與之象也既曰敵矣何以言應非謂截然不與物應也雖應而不 動也猶未嘗相與也如水鑑中之萬象交錯紛然而水鑑未嘗有交錯紛然也如此則无咎苟惟不然則意起而私物我裂而怨咎交作矣此道昭然必取上下敵應不相與之象者昏蔽者 多必疑必駭故必指象以為證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抱關自有抱關之位君子所思不出抱關乗田自有乗田之位君子所思不出乗田大舜耕於歴山則安乎歴山及其為天子被袗衣鼓琴若固有之則又安于南面子思曰素富貴行 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以至於我自有我之位彼自有彼之位今有人犯之則忿然怒曰彼何得而犯我是思出其位也彼自出而犯我我安可復出 位而怒之已有善有能彼不我知自彼之失職我何與焉而悶悶自不安其位焉得之有是位也大矣天地範圍其中萬物發育其中無畔無際當清常明思輒失之非果無思也慈愛恭敬 應酬交錯變化云為如四時寒暑未嘗不寂然苟微起思焉即為出位即失艮之道矣艮之道即易之道卦於此及以示人耳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貞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艮諸爻取身為象以人情所以好動而不能靜止者由有已也初六最下為趾欲行也而居位下未可行也初六能止之故无咎行則失正矣今止之則未至於失正也然人心易放止不行雖為貞正未必能久也故利永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隨其心不快象曰不拯其隨未退聴也

  腓隨上而動者也上止而不見拯不得不隨而動故心不快象曰未退聴者言其心未之休止未肯退聴也誠能退休而遂止一聴天命之如何則其行天也其止亦天也皆天而不以人為參焉則不失其本有之天性矣

  九三艮其限裂其夤厲薫心象曰艮其限危薫心也三居下體之上上下之限也身雖有上下之限而氣血未嘗不通和今九三失中截然固塞艮止不復通和如裂其夤夤齊也不可 裂也裂則為厲薫其心矣言其心之病也象又曰危薰心者再言其心之病當反求諸心不可求諸外也此爻乃固塞不通執艮止之迹失艮止之道道也通也無不通也孔子曰上下用情 禮之至也今九三艮其上下之限而不用其情不可行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象曰艮其身止諸躬也

  千愆萬繆皆起於身能止其身如絲而理其總如火而沃其薪截然寂然本無可言本無所始身氣血爾氣血何所思氣血之中亦何所有聖人於是不言心而言身於以見心乃虚名 本無所有苟言心則人以心為實有立我立私禍本益固故聖人於此不言心於咸之四亦不言心象曰止諸躬也亦初無義理可言申言之而已正而已無可復言者聖人之教人何其直 而無隠何其直而無盡

  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象曰艮其輔以中正也五當身之上有輔頰之象艮其輔謹其言則言有序不妄發矣用艮於輔未能不動於意念則不能無悔謀諸心則悔亦亡矣不復放逸於外矣然輔頰亦未易於艮止亦以其中正也故能止之不然則如制驛馬如遏決川安得而止之

  上九敦艮吉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

  敦有厚義又有不動義書曰惟民生厚其因本厚而不動之則其厚固自若也人之徳性固未始或動也中庸曰大徳敦化言不動而自化也復曰敦復不動而自復也臨曰敦臨雖臨 乎人而不動也是其不動非彊為是不動也人之徳性自不動也徳性亦曰道心道心即意念不動之心曰以厚終也者人性本厚因物有遷今不遷動則不失其厚如初矣厚者不薄之稱 爾非有實狀也

  ䷴艮下巽上漸女歸吉利貞彖曰漸之進也女歸吉

  也進得位徃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漸之所以名卦者山上有木也下艮山上巽木木在山下則其長也速木在山上則其長也漸而彖不及之者於漸進之義非所切也故徑以漸進之義釋女歸之象納采問名納徴請 期親迎而後女至以禮而進也天下之事皆然其進也貴乎漸士進而事君不以漸則疎則近利則不正如女之歸則吉進得位而後可以有功此位剛得中之位也君體剛而又中天下而 立而後可以大有為可以有功若夫人臣雖進皆不足以言位人臣之位皆君之所命人臣之功亦君之所用使君不用之臣何能為故臣之功皆君之功也臣無功臣之位皆君之位也臣 無位故此慮斯義之未白繼曰其位剛得中也明乎非人臣之位也人臣而必欲成功業於天下者皆妄也不明斯義則懐必欲致功業之意於胷中終妄作而已矣舜禹之進也以正故可 以正邦彼莽操亦有繼迹徃古之意豈有暴取而可以正邦者乎人心不可以彊而服也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湯武不為也故邦可正也唐太宗假竊義兵之名以欺天下後世而 奸利之穢不可掩也雖力假仁義以朽糞戕人心終不可彊之使化也故太宗頗有治迹而無治化此所謂正邦者人心正也非徒飾其迹而已也止而巽動不窮者復發明乎漸進之道止 者寂然不動也巽隨時順理不汲汲然也止非彊止未始不止道心無體本無

  可動變化進退巽動無窮雖動猶不動也不動者其動無窮以斯而進所以能漸歟以斯道而進所以能正歟

  象曰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徳善俗

  山上有木其長以漸於彖已言之風俗不可以遽而善也其化也有漸俗不自化視上之徳君子久居賢徳則俗斯漸化而善矣不曰聖徳者聖徳之所化為速孔子為三月而俗已化故止曰賢徳然商之頑民周公亦不能遽化天下固自有習固難化者人不可一槩論

  初六鴻漸於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厲義无咎也

  進欲其知時故鴻為象進欲其漸故以於磐陸木陵為象有道則漸進無道則急於進漸鴻於干君子之漸進也彼小子不知君子之心惡其遲遲以為不亟從也厲而有言然君子之 心初無他輿論之所服也何咎故曰小子之厲義無咎也言六四雖居上實小子也不知君子之心四與初二隂無相應之象故有厲有言之象干水涯也

  六二鴻漸於磐飲食衎衎吉象曰飲食衎衎不素飽也六二稍進於初矣故漸於磐然位猶在下六二無求進之意飲食衎衎和樂安暇若將終身焉故吉人情大抵好進惟有道者不然飲食衎衎疑於不事事而素飽故象釋人之疑曰不素飽也

  九三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禦寇象曰夫征不復離羣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爾雅髙平曰陸人進於磐矣夫征不復上九不應離羣醜也上與三乃其醜類婦孕不育九三失其所以為婦也三不中有失道之象故凶利禦宼非其正也非正者足以害我故曰寇利於禦之慮二之失道或親於寇而不能禦也故教之能禦寇則我不失於正順則夫婦可以相保矣

  六四鴻漸於木或得其桷无咎象曰或得其桷順以巽也

  木則又進於陸矣木非鴻之所居或得其桷則安則無咎木有横向者為桷象似安平可居其所以得桷者順巽故也順巽則不貪進不忤物一無已私惟有道則然六與四俱柔又入巽卦有順巽之象榱亦曰桷古以大者為檻為棟以桷為榱故榱亦名桷

  九五鴻漸於陵婦三嵗不孕終莫之勝吉象曰終莫之勝吉得所願也

  爾雅髙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大則愈髙矣故阜髙陵又髙於阜以序而觀則陵髙於木夫婦六三之象六二之進也漸又九三阻之故有不孕之象然六二之不孕異乎九三之 不育九三不中六二中正終不與不正合故九三終莫之勝二五正應邪不可以干正中正者卒得所願天地鬼神之所共與人心之所同歸也安得不吉

  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象曰其羽可用為儀吉不可亂也

  上九又在九五之上若不可言陸而曰陸者上九之應在三三為六上居巽體之上故降而從陸歟退巽如此故其羽可以為人之儀則其曰不可亂者人心為進退得失所亂則貪進 不克退巽能退者必其心不為進退得失所亂者近世安定胡公以陸為逵晦菴謂是卦諸爻皆協韻於協韻則宜但重於改舊而不改義亦通未敢遽從姑存是説未敢遽從姑存是説者 易之道也苟以為易之道未必在是者是人為事所亂

  ䷵兌下震上歸妹征凶無攸利彖曰歸妹天地之大義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人之終始也説以動所歸妹也征凶位不當也无攸利柔乗剛也

  兌以少女居内震以長男居外有歸妹之象焉歸妹天地之大義也人知是義者有㡬知是義而信是義者又有㡬吁人皆有夜光明月之珠而不自知不自知者泥塗砂礫蒙之也不 自知者雖明告之曰汝自有此珠也必掉頭斷斷乎直不信往往繼之以嗤也而自知自信者少大哉聖言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興歸妹之義何愧于天地而欿然自以為不足當也意動 而昏之則亂亂則放僻邪蕩靡不為矣宜其斷斷直不信此非告語之所及也亦非果有甚髙甚難之實也人心即道故曰道心道心無體動者為誰至神至明我所自有變化云為何動何 靜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天地此得以範圍之萬物此得以發育之其為歸妹為天地之大義也何疑歸妹人之終始嗣續之義也所以明人道之大也説以動所歸妹也以少女而説之衆人 之情也非正大之情也而亦未至為邪也征凶者柔宜居隂上下二卦皆然二四偶而以九居之三五竒而以六居之位皆不當故征則凶無攸利者柔乗剛也震二柔乗一剛兌一柔乗二 剛不順也何以能利歸妹之義大而卦象則凶不可執一論也

  象曰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澤上有雷隂陽之際也永終知敝有偕老之義無乖落色衰而復相棄背之敝也道有淺深義有邪正皆易之變也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歸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初九位在下有妹之象娣則不可専行跛能履者難於行之象知此而往則得娣之道故吉征往也以恒者恒久也當以久於娣為心當有終其身為娣之心不可有他念也跛能履征吉以其相承而不敢専故也是皆易之正道也大抵由道而行則無利心由利心而行則必失乎道謀利者多害不謀利者多利

  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象曰利幽人之貞未變常也闚觀利女貞則眇能視為歸妹之貞婦人所知不出房闥正也是正惟幽人有之心未始不正意動而亂故失之意不動則靜靜則幽幽則貞或者往往以所視不廣為非聖人於是正之曰未為變失常道也斯乃婦人之常也

  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歸妹以須不見應於上六也須待而終不獲反歸以娣不蒙以敵見禮而退處於娣以六三有當於理者故也六三不中唯中有得理之象坤文言曰黄中通理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三與上兩隂不應四與初兩陽不應三與四皆有不應之象三在内卦故為已歸而須四在外卦故為未歸而愆期愆期失時也雖遲其歸終有其時九四所以愆期不為苟就有所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㡬望吉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君女君也儀禮亦云女君之袂何以不如其娣之袂良帝女不嫁其體貴也又其位在中為嫡為女君其體又尊也尊與貴非執婦道者之所宜也故以不如其娣之袂取象以明謙恭之義當如月之㡬望無敢盈滿則吉

  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象曰上六无實承虚筐也

  歸妹所以承祭祀而上六居外居上故不言婦承筐無實徒有承祭之名而無承祭之實士刲羊無血不能制狼壯之妻也羊有狼壯之象不能制婦不成為夫故不言夫上與三不應夫婦不協順之象三兑卦為羊

  ䷶離下震上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觀卦之象雷電皆至豐之象也離明震動以明而動故豐故亨以昏而動則反是矣王假之假大孔子曰古之治天下者必聖人上則天下則地中則大人之聖者為王王者代天理物 日月所照霜露所墜皆王者之所統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如已推而内之溝中周官職方氏盡掌天下極於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與其才用 九穀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王者之職乃如此其大也是故王者惟恐其不大故象曰尚大也勿憂其智力不足以給宜如日之中天日無思無為自無所不照王者徳性未始不光明帝 堯光宅天下文王光於四方皆無為而光照天下治無不舉此日中無所不照之㫖也然而自夏后氏以來繼世之君豈能皆聖又豈能皆賢故孔子於此致盈盛之戒恐繼世之君恃廣大 之勢多滿盈之患故孔子復發滿盈之義而致戒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自天地不能常盈常盛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便知其不能長有而懼之也然豈無保豐持久之道使繼世之王 皆不失道皆不昏而能照則歴年何止於八百雖至今可也此天地之造化所以至於今不已也假大詳釋見家人九五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雷自下而作於下電自上而照于下其用皆至其在治道則為折獄致刑明以折獄威以致刑君子之于刑獄所不忍也方民困窮未敢致刑也禮樂教化未孚未敢致刑也不得已而刑之猶不敢盡令也世道豐亨家給人足禮行政成教孚化至而猶有故犯君子不得已致之刑不得而宥也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无咎往有尚象曰雖旬无咎過旬災也

  他卦兩隂不應兩陽不應此卦初與四皆九兩陽而曰遇其配主者何也不期而會曰遇不出於所期兩剛相遇合者彼此皆陽明故也陽明配合雖旬無咎往有嘉尚然初居下而體 剛非居下之常道可旬而不可久十日為旬象曰過旬災也人若不自覺他日禍忽至謂自外至故曰災四以初為夷主初以四為配主皆陽明也以四在上故曰配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蔀草也馬云蔀小也蔀雖豐亦小矣六二之所以為豐者如斯而已矣人臣言業之小大一視夫君之所以用之者如何日中而見斗則日失其明隂闇之極故見斗也斗在北北亦幽 隂之方六五之君不明如此則六二之功業安得豐大六二雖往必得疑疾言見疑於其君也二五兩隂無相應之象使六二有忠信以啟發其君心則吉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无咎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草生水曰沛水生之草尤其不茂人臣事業一視夫人君之如何君明則臣始得展盡所藴君不明則人臣安得致功業之大故六二之事業已小而九三所事乃上六極闇之君則九 三之所謂豐者如沛而已其小有甚於蔀象曰不可大事也沬子夏謂星之小者日中而見小星則日之失其光明為甚上六之隂闇為甚則九三安得而大有所事不止於往得疑疾而已 遂至於折其右肱肱左不如右力以明其終不可用不用則無咎用則有咎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斗遇其夷主吉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九四處大臣之位其事豈可如蔀而已殊為不常也以六五之君隂幽不明故也若遇其同徳之主則往而從之為吉也行往也應在初九九陽明夷平也皆陽明故曰夷主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自二與四觀六五則有隂闇之象然聖人作易取象不一於六五爻又發其中正之義能招來賢俊而用之則民被其澤為有慶民感其徳為有譽吉可知也章賢俊之稱也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民被其澤則為吉民不被其澤則雖善不為吉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閴其无人三嵗不覿凶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闚其户閴其无人自蔵也

  豐其屋自髙大也如鳥之翔於天際然蔀其家自蔵蔽其家使其人不得至也闚其户閴其無人雖三嵗之久亦不得而見明其自蔵之深固也為人上不能謙虛禮賢自大自足至於此其禍可勝言哉

楊氏易傳卷十七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六

楊氏易傳卷十六

  ䷯巽下坎上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上坎水下巽有巽乎水而上水井之象井贍養潤澤之功無窮而實寂然不動邑可改何為乎莫之改也人心即道故曰道心道心無體變化云為養物恵民而心未嘗動無喪無得或 往或來巽水而上而所謂井者如故也應酬無窮而所謂無體者則一也微泉汔至未淵未深亦未繘井未有及物之功學未通達是為汔至小有知省雖異乎昏蒙而猶蔽猶阻通達未淵 澄養己尚不足難乎及物苟强以及物則有羸瓶之凶適足取敗葢人雖皆有道心而自知者寡自知則自信自信則自善目正自神自明自無所不適此非告語之所及自知而已矣人惟 自見其過失之多而自莫之改也故不信本心之本善本正本神本明不知夫患生于妄意之興意興則昏則亂一日覺之則吾未始或動未始有改未始不備衆徳神用四發如風雨之散 潤如日月之代明如四時之錯行也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井至於及物則有功水本在下今木上有之為出而及物之象卦辭既言繘井巽而上大象又言木上有水皆所以明及物之功何也疑其重復為贅深惟聖人設教厥有大㫖學道之 士往往索盡精微極之於寂然不動又雖欲靜未必果靜雖欲不動未必果不動此萬古學道之通患不知夫道非動靜之可言尤非溺於沈寂者之可得道心神明通達無方變化無窮而 亦未嘗或動如水鑑中之萬象是謂天下之至動天下之至動即天下之至賾不得乎變化之妙者非實得道者也故聖人屢言及物之功其㫖在此君子勞民所以安養之也又勸之交相 為養養物之功於是乎無窮君子之勸相非後世之空言觀周官比閭鄰里之治如家人子弟則君子之勸相實有勸相之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舍也

  初與四兩隂不相應有不食無禽之象井泥不食汙下故也己徳不清明致人不食此當求諸已至於舊則非汙下乃時舍之廢之禽尤去之而況人乎此則在時而不在我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九二中正非泥者而九五不應君不用之則二之所及者惟鮒而已鮒魚之至小者初六象之甕敝漏汲者之過非井之罪故曰無與也言無應不見用也

  九二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井上出則及物有功諸爻凡在下者皆有不食不及物之象九三則陽剛有為有力能渫治其内者也雖渫治而亦不見食為我心惻者以九三不中非有道者徒彊力於善此類多有 憂世太過怠於為人之意以此反為人所棄而不食然此亦吉士亦可汲有明王作並受其福言亦不棄也亦可用也求之為言亦以明九三之過惻也求也其狀可見

  六四井甃无咎象曰井甃无咎脩井也

  三與四皆不中皆非有道者然三動四靜故三為渫四為甃甃雖未免乎脩比之渫則稍靜矣惟靜故不行惻不求王明

  九五井洌寒泉食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寒泉洌然無喪無得寂然不動也食者及物也中正之道自不動自有及物之功非索之外者人心之所自有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收者斂蔵之義井卦之上其及物之功盛矣人以為散出也聖人特反而言之曰收所以明道也知散與收之無二則得其道矣又慮 其或止於靜也故又曰勿幕勿幕所以大開及物之功用明井道之大成也收與勿幕言似異而實同似二而實一孔子又以有孚明此道有孚者誠實也孔子又嘗言忠信為大道又曰主 忠信又曰信以成之直心誠實何思何慮思慮微起則支則離全體誠實自無放逸自不流自不陷於靜止自及物而無窮如天地之變化如四時之錯行施生之功無窮而非思非為是謂 元吉夫井之上爻及其物之功而乃元吉焉非大成孰能與此寒泉之食君子也元吉在上聖人也故九五止於吉上六元吉也

  ䷰離下兊上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説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兊澤之水與離火相息滅革之象也離為中女兊為少女二女同居志不相得女謂嫁曰歸則二女同居其志終不相得亦革之象也天下之相革皆生於志之不同湯桀之志不同故 革武王紂之志不同故革凡變革人情之所難革已乃信之盤庚之未遷人言聒聒已遷則人始信之矣文明則事咸宜而説則人咸和而心服下離明上兊説易象昭然大亨而不失正者 有㡬事變之大往往不無差夫惟得易之道者動靜一致雖大亨而常正變革難於無悔所革得當其悔乃亡天地變革故四時成湯武革命即天地之變革故順天應人彼不知道者當革 之時駭於事變不然則遷於事情安知至大之道哉於變革之時不與天地相似則失所謂變革之道不得聖人大矣哉之㫖也三才一體動靜一體人情事變一體事變無窮即四時之變 通匪異匪同是謂道心是謂大易之道是謂元亨利貞亦謂之神謂之道謂之大中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厯明時

  孫季和云澤中非有火之地今也有火之變也髙岸為谷為陵物變有如此者季和之説深當某心澤中而有火其變也不知其㡬年矣厯之差亦積累百年而後差志言黄帝巡日推 策則已有厯矣而顓帝又有厯焉後又有夏厯商厯周厯魯厯漢興張蒼言顓帝厯此於六厯疎闊最為微近遂用其厯以九百四十分為日法以四百九十九為朔餘武帝時以顓帝厯後 天造大初厯以八十一分為日法以四十三為朔餘而後天有甚於顓帝厯後為四分厯後亦差諸厯莫精於唐之大衍厯大衍以三千四十分為日法以一千六百一十三為朔餘而厥後 復有後天之失諸厯迭為改造實寫大衍厯之分其差如故葢徒示更厯之狀而實用大衍之法自開元至熙寧三百五十年後天半月餘而諸厯未有能改者紹興統元厯雖以萬二百分 為日法以五千四百一十二為朔餘其實亦寫大衍之分諸厯家雖知其當減朔餘而無法可減曩者清晨忽悟可減之法以百分折之其損其益無不如志天道不可窮盡可窮盡者非天 道故厯當數以求合其中而天道終非法數之所能盡此天人之分而皆易之道也謂天人有二道亦非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初位居下義從乎上不當有所變革故曰鞏用黄牛之革黄中也牛順物也此革固不變之義中道柔順鞏固堅守不變此居下之 道斷不可易者故曰不可以有為也人心好動使之動則易使之靜則難不可為云者所以成之止其放逸之意也初九中象而辭曰黄者明中道人皆有之也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六二臣道體柔靜非首革者如堯以薦舜於天堯崩三年之喪畢舜猶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及天下諸侯朝覲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舜不得已乃踐天子位是謂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所行如此豈不可嘉尚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象曰革言三就乂何之矣

  此爻辭有宜安不宜動之象九與三俱陽有陽動之象夫天下事惟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應豈可遽欲有所往乎故凶雖以貞正行之亦危厲九三純陽有正實之象三有三就之象可革之言三就於我民以孚信心服何必更往此當安以待之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君臣相信之深雖改命何害而人臣往往難之爻辭於是釋之曰悔亡有孚而改命吉也勿謂懼其有悔而不改也言不至於悔也信者心相信也未至於心相信則不可也四五皆陽實有誠信相孚之象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大人之有所變革豈淺智之士所能識哉大人之心天地之心也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使大人有一㸃利心焉安 能致民心之信如此未占有孚信在事先此非權術而致之也大人之心天地也其心即道故曰道心由心而變無非道者其變如虎其文炳然虎之生文天也自爾也大人之變天也亦自 爾也未嘗置一㸃己意於其間也其發如風雲其威如雷霆未至於此未可謂大人也未可謂虎變也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君子之變不逮乎大人故曰豹變小人革面面雖順從其中未必服也異乎未占有孚矣此不可强而有加也往而求加焉則强其所不及將有所傷反致凶矣唯當居貞而無失其吉 其文蔚然亦由中而發非勉强之可成虎則其文炳豹則其文蔚皆由中發不可求諸外不可强而取各有分量不可强而通也上六體柔而非大中故有不逮聖人之象

  ䷱巽下離上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元亨

  鼎之卦有鉉有 耳有腹有足儼然有鼎之象下巽木上離火亨飪甚明聖人亨於鼎以享上帝大亨以養聖賢享帝止曰亨而養聖賢曰大亨者上帝則一而羣臣衆也斯義坦然而學者往往又外求其指 謂此乃取象當復有義也意此大易之道所以至易至簡而人輒惑之者率類是也其曰鼎象者以卦象有儼然之形也繼曰以木巽火亨飪矣又曰亨以享帝又曰大享以養聖賢矣又何 疑而疑其復有他指也若曰亨飪之事粗淺不足道疑非大易之道則是求道于事物之外索理於日用之外孔子何以曰一以貫之易大傳何以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乾象何以曰品物流 行孔子何以又曰庶物露生无非教也道在邇而求諸逺大易之妙不離目前而妄疑其有他腹耳足鉉自𧷤自妙不必於腹耳足鉉之 外求義以木巽火自𧷤自妙不必於以木巽火之外索理亨以亨帝不可度思大亨養聖賢矧可射思不聞孔子之言哀樂乎哀樂豈不可見而孔子以為明目而視不可得而見也哀樂 豈不可聞而孔子以為傾耳而聴不可得而聞也易大傳又曰微顯闡幽豈謂顯者特微之而幽者特闡之故顯即微幽即闡顯微幽闡皆名也吾未覩其為二也惟不知道而後求道於事 物之外道與事物皆名吾未覩其為二也名即實實即名孔子曰天下何思何慮思慮人以為不可无者而孔子以為无庸焉惟思慮動而後始昏始分裂始亂義也始不可告語矣學者斷 不可索義於亨飪之外自巽而耳目聰明而下則為義矣義即事物事物即義巽而不忤於物耳目聰不蔽於物六五柔上行而得位得中道而一无倚應乎剛而得剛之中是義必見於卦 象之中元吉之道也亨之道也不巽則招禍不聰明惑於聲色亂於是非不得位則雖備徳何由而亨中者道也坤文言曰黄中通理通理所以明中之義中本虛名特无所倚之名道心人 所自有有所倚則失之有所倚則偏黨為私為過徒柔不足以亨應乎剛剛徳為助則亨矣體本柔雖應乎剛亦不可以大亨故曰元亨元者道之異名此所以元吉以道致吉言亨則吉在 其中矣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革物者莫若鼎木上有火鼎革物矣湯武革命天實命之命既在位不可得而辭天命君子正位則君子惡得不正位惟天命不可恃順乎天則其命凝不順乎天則其命又將去之不 可得而凝矣是故君子不敢有一念之忘乎天兢兢業業無敢放逸無敢置人欲於其間一惟天道故能凝命書曰宅天命又曰及天基命定命又曰祈天永命觀鼎亦有正位凝命之象

  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象曰鼎顛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從貴也

  方鼎之初未亨飪也則顛趾而出否焉何害得妾猶顛趾也而以子焉從其貴也何咎天下之事其權有如此類可以通也初有鼎趾之象

  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象曰鼎有實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終无尤也

  九竒畫而在中鼎有實也鼎中有實難於遷動慎所之也已委質事君已任其事不可二也不可遷也我仇有疾不我能疾則吉仇非我之所欲也使彼即我而我違之彼將尤我彼有疾而自不至則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象曰鼎耳革失其義也

  三居下卦之上亦有耳象而不虛中以受鉉其義革矣革者失耳之義也失耳之義无他其行塞固而不通故雖有雉膏之美不見食焉段干木踰垣而避之泄柳閉門而不納可謂不虛中而受鉉固塞而不通者三剛實而不虛不應乎上九有不食之象然賢者人之所慕終當有遇方雨言今未雨後當有際遇之理但有不足之悔爾故曰虧悔言三雖善而固塞有此未全然終於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象曰履公餗信如何也九雖陽壯四實隂柔居大臣之位是許國以大臣之事業也而實則不稱折足覆餗失許國之信矣孔子曰徳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履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九四下應初六隂小之趾有折足覆餗之象其形渥備言折趾之狀

  六五鼎黄耳金鉉利貞象曰鼎黄耳中以為實也六五正當耳象而得中故曰黄耳黄中也黄中通理則中者道之異名也夫天下惟有此道而已矣得此道則無所不通無所不利失此道則無所能通無所能利六五得中矣何患不能舉鼎哉故又曰金鉉金鉉則力足以舉之不必以九二為鉉象 辭未嘗及九二也得道者雖無所不通而無所不通者其間或至失正則猶非道之全故曰利貞貞正也曰中正于以驗得道之全然中正非二道人心即道道無我中虛無所倚無所倚故 有中之名自然出於正故有貞之名故象止言中以為實不復言正于以明中正之非二也夫天下至實而不可易者中而已矣中乃虚名亦無體狀或謂之正或謂之道或謂之易或謂之 神或謂之天一也舉三才萬物萬事萬理皆此而已矣安得而易之其實為至一也

  上九鼎玉鉉大吉无不利象曰玉鉉在上剛柔節也上九正當鉉象玉者温潤之物玉鉉則剛柔節而和九為剛上爻當六為柔夫天下事偏剛不可偏柔亦不可剛柔和則中中則事無不舉矣故大吉無不利此義與六五同此爻則因玉鉉而發義夫道一而已矣六十四卦皆此道三百八十四爻皆此道何獨六五哉

  ䷲震下震上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逺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有動義亦有恐懼義他卦之有震者曰動惟此重震之卦言震懼亦猶離於他卦言明於本卦言麗易書固欲備衆義曰動曰恐懼皆震也皆易之道也方震懼之時非亨也而有亨 之道焉慢易則放肆震懼則牧斂故曰震來虩虩恐之狀也放肆致禍恐懼致福笑言啞啞後來致福有凖則之可驗也堯舜之言多咨憂禹曰克艱益曰儆戒臯陶曰兢兢卒之堯有乃神 武之徳舜四罪而天下咸服禹㑹諸侯執玉帛者萬國道徳之威又何止於震驚百里而已百里姑因震雷之象明主器長子之道故止言百里至於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不喪匕 鬯則其體又大矣體有大小聴威則一或者以猛厲為威是襲亡秦之故轍安能不喪匕鬯匕以登鼎實鬯以通神明祭之始禮也長子主鼎器故言匕為宜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卦辭已言恐懼之道此復言之者人心多忽易能恐懼修省者寡故諄諄誨之也然學惟知恐懼脩省學者之事爾易道精微廣大往往不於是乎在持是見者不惟不知易道亦不識恐懼修省何以明之天下無二道悟恐懼脩省即何思何慮之妙則無所不通矣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卦辭已詳言之矣此復用其辭何也人之知所懼者幾何人哉雖堯舜之聖而後咨憂禹臯陶益言於唐虞之時而猶曰克艱曰兢兢曰儆戒然則惟聖智而後知所懼者誠鮮其人矣 孔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穽之中而莫之知辟也然則知所懼者誠鮮其人矣此聖人所以復用卦辭於此爻覬人之少省也況筮者於爻辭啟告為切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象曰震來厲乗剛也

  六二來則過初九之剛億而安焉則亦以乗初九之剛而不可安處故億喪貝往而躋于九陵九陵六五之象也雖今未應不可為得至於歴六爻七日一卦變則時當得矣勿用逐也避難曲折有如此者昔大王既不可禦狄不可安處去而邑于岐山之下而他日興周焉此象也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震蘇蘇恐懼失則精神潰喪之狀聖賢未嘗不恐懼而亦未嘗蘇蘇蘇蘇之懼非道也三居下卦之上位亦髙矣而蘇蘇然處此位者不當爾也孔子曰古之有天下者必聖人則公侯當大賢大夫士當次賢居三公之位者必賢不當有此蘇蘇也故曰位不當也若震恐而行不居此位則無眚

  九四震遂泥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震恐而遂至於沈泥雖稍異於蘇蘇而不得其道則均九四頗剛强而四隂柔似剛而終於懾懦陷於二隂之中遂有泥象震之遂泥者不可謂光若孔子臨事而懼如日月之光雖有照用而無所思為心不動此惟道心内明者自覺自信光之一言所以明道也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二五之乗剛同而二不可億五則宜億者直君位得中又六與五剛柔全徳無乗剛之畏故異乎六二故六五有億安之象因億安之象明中道之義不明避難之義夫人心未始不中 惟因物有遷意有所倚有所倚則不可謂中意在於此則倚於此意在於彼則倚於彼意在於此則來意在於彼則往意慮紛紛若此故昏亂故偏黨而人之道心始失而事大喪矣故此以 往來為危厲但安焉則吾心自無所倚自無喪有事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行則危矣微動則意有所倚而失中矣六五之事自在乎中但勿他求勿動意堯安安禹安止豈有在乎中道之 中而尚有所喪也哉曰大無喪斷斷之辭也舉天地之間皆此亨也天下無二也此惟能安者自信自知其憧憧往來者雖提耳而誨之如水投石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隣无咎婚媾有言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索索矍矍驚懼之甚懼而至於驚則亂矣如此而往安得不凶然上六之懼 因鄰而懼不以躬而懼九四迫於六五故有于鄰之象未至於上六故有不於其躬之象畏鄰而戒則為无咎若難及躬而始懼又驚喪失道則凶之道也上六雖以畏鄰戒而无咎而索索 者必未得中道矣違道者必有所失六三婚媾也而不應而有言此亦見上六失道

  楊氏易傳卷十六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五

楊氏易傳卷十五

  ䷬坤下兊上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彖 曰萃聚也順以説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順以説剛中而應何以能聚也順説剛 中而應者道也具見於卦象坤順而無拂兊説而能和九五之剛足以有立中而無所倚人心咸應備此衆徳故也此衆徳皆非自外至也道心之所自有道心無蔽則無虧焉則自全有蔽 焉則有虧則不全或盡失之其有不順則生於意之支支則違其有不説則生於意之固固則不和其有不剛則生於意之懾懾則弱其有不中則生於意之有所倚倚則偏其有不應則生 於意之猶有未善猶有意有我也不然則何以不應人心即道故曰道心道心無體無我如日月如天地其變化如四時意不作則無蔽之者無窒之者洞然混然自順自説自無所懾而剛 自無所倚而中人心自無所不應曰順曰説曰剛曰中曰應皆所以形容道心之言而非有二也假大也王大其廟之道教孝享也此萃聚之道也人心之所以乖離者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也有廟父父子子之道也愛敬之心生而達之天下則無所不愛敬也不敢侮鰥寡不敢遺小國之臣尊賢敬民皆由愛敬之心以生況以愛感愛以敬感敬上以孝慈之心動於 上則下以孝慈之心應於下人皆有忠孝之心惟其無以感之感斯應應則忠孝達於天下忠孝一心也一道也萃聚之道也利見大人亨利貞聚以正也惟大人為正人心之所同然者道 也孝也忠也正也皆道之異名也御之以道則人心皆應皆聚御不以道則人心皆離皆散萃聚之時民物甚大則當用大牲隨時也故曰順天命也盛大天之所命也不可以為己之為也 既見大人既貞正既亨而利既萃盛大則有攸往當無不利亦天命之往也人則順之也觀其所聚聚必以正聚必以道天地之氣所以和而聚者此也萬物之所以生而聚者此也凡人心 物情之所以萃聚皆此也咸卦言之矣恒亦言之矣通乎此則無所不通矣通天下一而已矣即他卦時義時用大矣哉之道也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道也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澤之所以能瀦水而髙上於地者以有坊也民之所以得安居焉而聚者不可無武備之防也除治戎器戒備不虞皆大易之大道也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初六柔而不堅弱而不固有初而無終有有孚不終之象有孚不終乃亂乃萃矣言亂其萃聚之道九四正應不見相違之象而初六孚信自不固似號而悲矣又一握為笑言號笑雜而為一也於是教之以勿憂卹四之不應而遂往則无咎象曰其志亂也以號笑雜而知之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六二正得臣位故正言事君之道君子未嘗不欲仕也乂必待上之求之而後可進不見引而遽進則言將不聴道不可行故必 引之而後吉无咎不然則人將議我之冐進矣禴者祭之薄誠則至也必俟上之見孚而後臣可以竭誠而達于上不然則未可易達也象曰中未變者中謂六二之中心也六二中正不遷 於物不以進退窮達變其中心也中正則無己私無己私則安得而變故曰中未變也坤六五文在中也亦中内之中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萃如六三之本志嗟如以上六之不應故無攸利雖無攸利然往亦無怨咎有小吝吝者不足之詞象曰上巽者言上六柔巽雖不應而亦不至於相忤也人情事理有如此者

  九四大吉无咎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九四居近君之位而羣隂承之羣心萃之非所宜也必大吉而後无咎大吉難以備言已盡其道得君之心無失無害斯無咎矣所以必大吉而後無咎者以九四所處之地難也不當者不安之意人心不歸君而歸臣故不安也伊尹周公之事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九五之萃民雖咸君之然有位而已雖人無怨咎而匪孚信之也元永貞則悔亡矣元者道之異名貞正也正而不永其正非元曰元是矣又曰永貞者慮人守正之不永故又以明之也象曰志未光也于己見其徳之不光大故徒有其位未得人心人心在四而不在五見之於卦象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位之上者宜以賢明居之今上六乃以隂柔而居上非其道也非其道故人心不應不聚六與三兩隂無相應之象然上六非傲亢者柔巽之極故有齎咨涕洟之象故無咎象曰未安上也言其不自安於上位也故齎咨涕洟

  ䷭巽下坤上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上坤下巽木從地中而升故有升象然而柔升於上柔非能升者得時故升爾其所以元亨者何由而致之也巽而不忤順而無違剛而不懾屈中而無偏倚人心咸應合此五者是以 大亨元大也道之見於升者有此五者之名名雖五而實一也道心無我中虚無體自然於物無忤自然於理無違無我無體則安得而懾屈何思何慮則安有所偏倚無毫髮之私無一之 不善則自然感應矣是以大亨大人者道之所在也是故用見大人見大人則亨矣勿庸憂卹也道之所在亨利隨之見大人則有慶澤之所及者廣也不見大人則道何由而行南者離明 之方征往也就明則吉慮人妄有所依而非明哲實非大人故又曰南征則吉不然則亦未保其吉也所往就者果明則志斯行矣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孔子曰據於徳徳得也實得於道也非言語之所及非思慮之所通故中庸曰苟不至徳至道不凝焉夫道一而已矣豈有道徳之異哉人心有昏之間故聖賢立言辨析其所以異自 古昔以來崇道者紛紛而得道者千無一萬無一學者以思慮之所到為道以言語之所及為道則安能無所不通變化無窮哉據之為言非若有若無惚恍之間也實有而實可據也惟其 未嘗思而思也未嘗為而為也蒙以養正養此也順是而養之自漸至於髙大不可揠苗也揠苗者是無妄之疾而施藥也愈益其疾戾惟蒙可以養之蒙者文王之不識不知也孔子之無 知也善養徳者莫善於此道雖洞明質有故習故習難於頓釋也順而養之意態不作則本徳自明自神自無不善自髙大矣本無髙因人之卑陋而名其不卑陋者之為髙本無大因人之 小狹而名其不小狹者之為大曰順曰積皆設為之辭自得自信者自知之彼未有徳者往往徇名失義徇名失實是謂章句儒

  初六允升大吉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在下不可以遽升必待在上信之而後可升允者信之至也故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是爻與初六允升之義亦同與萃二之辭又同何聖人重復致意若此斯義臣下之所急人之躁於進者多故聖人復發其象以不待上之見爭而冐進已説者往往而是故象曰有喜 也明夫九二之能待上之見孚乃用禴殊為難得可喜也知其不能待者多也禴通誠於上也禴祭物薄而誠至待孚而用禴者易之道也不待見孚而冒進者失易之道也

  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凡卦之竒盡在前多有阻遏之象今九三之前盡耦晝無所阻遏故有升虚邑之象又曰無所疑也凡升而一無所疑阻者謂之升虛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此文王之象也或謂周公作爻辭者於是知其指文王也文王之位㡬於五矣三分天下其二已歸心矣而文王就順事之徳六與四皆隂有柔順之象也

  六五貞吉升階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六五之升貞正斯吉貞正之吉如升階然升階以禮而升也舜禹是也其有不幸而為湯武之權豈聖人之本志哉大不得已也故湯使伊尹五就桀覲其或可轉也卒不可轉天命伐之不得已而奉天故聖人如舜禹之以禮而升而後為大得志大得志者出民於塗炭之中以斯道而覺之此心天地之心也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㝠升者亦不知其所以然而升也貪進不已者冐昧而升則大禍也何利之有所利者獨利於不息之貞㝠升正道不息悠久蒙以 養正乃作聖之功孔子既曰發憤忘食可謂不息矣而又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然則孔子之不息未嘗有知知則動於思慮動於思慮則息矣非進徳也又曰忠信所以進徳也忠信非思 慮如斯而已矣如斯而已何思何慮心慮一作即有穿鑿即失忠信文王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者㝠升之貞也顔子三月不違者㝠升之貞也其餘月至者一月之𡨋升也日至者一日之 𡨋升也自一日一月三月之外不能無違者意微動故也未精未熟故也熟則意不復作如孔子之皜皜矣象曰消不富者消則虛不富者不實也不實而虛者非意之也人心無體無體 則何所有未始不虛也意動故不虚此虚明無體本無進退因故習積久故蒙養以漸消其習氣其間有惰者故以不惰者為不息非思亦非為有思有為皆息皆惰孔子止以顔子為好學 餘月至日至者亦不與罪其惰也故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不息之貞仁也

  ䷮坎下兊上困亨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彖曰困剛揜也險以説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貞大人吉以剛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窮也

  此卦剛盡為柔所揜故為困坎險兊説雖在險中而不失其所説樂是困而不失其所亨惟君子則然葢君子不以氣血為己以氣血為己則勞其筋骨饑其體膚處其賤辱則己勞己 饑己賤辱也安得説樂而亨乎惟君子不以氣血為己道心無體變化云為神用無方無明不息其樂何窮不以貴富而加不以賤貧而損宜其不以困而失其所亨也然而至於貞正則為 大人乃吉無咎謂夫於困揜之中而能不失其貞正者又非君子之所能君子徳未備道未全大人則道全徳備睿知燭微如日月之代明神聖應變如四時錯行從容委蛇乎羊腸九曲之 間而每發中的故雖困而不失其正子路之死子羔之去可以為君子不可以為大人之貞孔子則不然雖見南子背蒲適衞欲從公山佛肹未嘗失正也子路剛矣而未中中者不作於意 一無所倚如大虛然虚則明明則不輔子以拒父矣剛中之徳惟大人有之人皆有之昏而蔽之賢者昏明雜之惟純明為聖人聖人即大人子路子羔未能免天下後世之議故不謂無咎 困之時安可有言有言必不信言而見信則不困矣故曰尚口以正有言者之罪使君子知所忌而不敢也

  象曰澤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上兊下坎是水在澤之下澤中無水也澤而無水其困槁之象可見君子以為困者命也天也安之不敢復有所為惟自遂其志志非氣血非形體形體氣血可困也志孰得而困之哉故彖曰不失其所亨習坎曰維心亨此之謂也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嵗不覿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株木九四之象木能庇下困之時九四不足以庇其初初六困而不能興故曰臀困于株木坎險之下耦畫虛闕有入于幽谷之象三嵗無所見覿見也幽不明也此爻可謂甚矣而不言凶者何也困雖君子大人不能免而吉凶則在人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无咎象曰困于酒食中有慶也

  困于酒食困于禄也困則未見用於君故無禄也紱蔽膝之物朱者南方文明之正色而含其君之象含則為朱發則為赤九五中正陽明之君必求九二中正陽明之臣朱紱方來言 九五行且來于二九二利用享祀竭誠以事之祀尊上謂之享祀祭其下曰祭祀雖通稱而因享以致其别則明九五之祭祀為祭下然不待朱紱之來而遽征往焉則將為小人所困故凶 其無咎者以二五君臣皆賢心相知故無咎尤而衆亦信之惟隂邪小人則揜之也象曰中有慶者謂九得中道而致慶使九二不賢則九五必不求之

  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見其妻凶象曰據于蒺藜乗剛也入于其宫不見其妻不祥也

  九四阻其前如石九二剛而在下如蒺藜故乘剛也上下俱困及反而入于其宫又上六不應是不見其妻故凶其所以不祥至此者何也自取之也六三不中中者道之異名不中失道也失道致凶自取之也君子所以自反求諸已

  九四來徐徐困于金車吝有終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雖不當位有與也

  九四之正應在初而九二在下堅剛阻之以九二初六比近隂陽有相得之象初為二所有則九四不得而應而困矣故曰困于金車吝然四與初正應也九二雖金車終不能奪正故 四終與初六為應故曰有終來者志在於初也初下也徐徐困于金車也象惟曰來徐徐志在下者舉其畧也九四雖未甚得位然有初六之相與不至甚困

  九五劓刖困於赤紱乃徐有説利用祭祀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説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劓刑其鼻是上為隂所困也刖刑其足是乘剛而困于四也為君而遭困如此其志未為得也言必有失赤紱臣有為而色舒發九之象也朱色含赤色發紱者蔽膝之物有行之象謂 九二不應故曰困于赤紱然九五志求九二中正之臣其理中直中直者終得之故徐徐而有喜説既得九二中正之臣則當竭誠相與祭祀用誠也九二曰享享上也則知九五之祭祭下 也上下相與以誠致福之道也夫二五皆中而二則微困而全美五乃劓刖而又曰志未得者何也臣則義有所制不得自為也君則一無所制一無所制罹困焉者是必有以致之也然九 五居中又非無道之象故曰志未得也明其用心必有失又曰中直而已不曰中正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動悔有悔征吉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動悔有悔吉行也

  上六前無阻宜往以脱困而柔懦疑滯不能決葛藟滋蔓柔弱盤旋實似之又乗剛故有臲卼不安之象聖人教之曰苟疑慮而曰動懼悔則果有悔矣若不復疑慮而遂征則吉征往也夫其疑慮將以求當也而於此疑慮之過則未當也吉行也者在乎行也

楊氏易傳卷十五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四

楊氏易傳卷十四

  ䷩震下巽上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説无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彊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觀卦之象損上之陽以益下是謂損上益下損上益下自然民説无彊矣是謂自上下下以貴而下賤以君而下賢自然其道大光矣卦象如此豈不利有攸往雖濟大險亦利也故曰 利涉大川彖又推明利有攸往之道曰惟中正故有慶也彼行乎私意者惟豐巳而巳安能損上而益下自矜自大而巳安能自上而下下損上益下自上下下非中正者不能惟中正故凡 有攸往則利其言損上益下自上下下不過一二事爾孔子以中正言之則無所不通得中正之道則不獨行於益下下下而已凡中而不倚正而不邪之事皆行之無所不利涉大川者非 木不可兹言木道非有他説言乎濟險得其道云爾道即中正之道非有二道是道也在天曰天道在地曰地道在人曰人道言乎其不倚則曰中道言乎其無邪則曰正道言其自上下下 則為大光之道言乎涉大川則曰木道於此卦又言凡益之道未至於一貫之不足以為道得其道則行失其道則敗動而巽不忤於物則日進无疆其益无窮此人之得其道故致益也天 施焉地生焉其益无方廣大无際此天地之得其道故致益也動巽不忤動巽不忤而已不必復求其説復求其説則失動巽之道天施地生天施地生而已不必復索其義復索其義則失 施生之道凡益之道不可勝言與時偕行隨事而應不可預料而不可有所倚不可入於邪則同是謂中正萬世不易之道人心即道故曰道心道心无體因物有遷遷則有所倚有所倚則 入於邪不動於意本無所倚本無邪偏何思何慮自至自中自神自明自無所不通人之所以動而巽者此也何思何慮天之所以施者此也何思何慮地之所以生者此也何思何慮唯無 思故無所不明唯無為故無所不應凡易之道皆此道也皆大易之道也

  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凡善即遷當如風雷之疾有過則改當如風雷之疾如此則獲益人誰無好善之心往往多自謂己不能為而止人誰無改過之心往往多自以難改而止凡此二患皆始於意意本於 我道心无彊何者為我清明在躬中虛無物何者為我雖有神用變化云為其實無體知我之本無體則聲色甘芳之美毁譽榮辱之變死生之大變如太虛中之雲氣亦如氷鑑中之萬象 如四時之變化其本體無所加損何善之難遷何過之難改舜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者以舜之胷中洞然一無所有故無所阻滯也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无咎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此卦損上之一陽而益下則初九一爻為一卦得益之最矧六四在上而應之上下隂陽之情和故初九利用為大作益利之事然必元吉而後无咎元者道之異名以道致吉謂之元吉亦曰大吉元大也必元吉而後无咎者下不宜厚事乎厚事猶大有為也非居下之道也惟上之人任而用之知而信之則可元吉不然則不可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此卦下卦獲上之益而六二居下卦之中得中正之道者必大得人心大得天地鬼神之心以天地神人同此一中正也宜其同歸焉已詳著於損六五之爻而六二臣道也臣下而獲 盛益慮其失正也又慮其不能久是故永貞則吉者伊尹周公則永貞矣若王者用此中正之道克享上帝之心則無所患慮其吉也無疑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亦猶損六五之或益之自 上祐也皆言乎本無求益之意而益自至也曰自外來言乎非中心之所期自外而至也苟動乎意即失乎道安能致大益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初言下不厚二言永貞懼其獲上之益而戒之也初居下二得中猶諄諄恐其大過而失人臣之正也而況於六三之過中乎然既有所以致益惟用之於凶事施之於禍難之中則竭 忠盡力雖不免過常亦无咎也雖則云然亦必在我者有忠信誠確之心人咸孚之又中行而無偏無黨告於上九之公用圭以通誠象曰益用凶事固有此道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諸卦惟二五言中餘爻皆不言中惟復之六四與益之六三六四言中聖人葢欲以此發明中道無所不在無所不通人心皆有之顧人不行耳此不曰行中而曰中行益以明中道人 心之所自有非在彼而我行之也舉此三爻言中則他卦他爻皆可以言中謂天下萬世人心有一之非中者是誣天下萬世也惟中行故告公而公從六三告公以上九有公象至此爻則 以何為公象四初應而為公則公不在下然則九五在上既親比而隂陽有相得之象則九五為公也事變之不可執一論率類此況五之爻亦非止言大君公亦一國之君亦有霸王之象 言公則所包者廣屯之五小畜之五大臣之象遯之五嘉遁明夷之五為箕子之明夷旅之五皆昭然非君象小過之五亦言公同人之五噬嗑之五賁之五復無妄之五大過習坎咸恒大 壯夬艮漸歸妹既濟之五皆泛言不明著君象公亦有公而不私之義使其不公則難於告矣利用為依遷國者六四體柔不能自有所為依公以遷國爾益卦本以九四下而為初九初六 上而為六四有遷徙之象遷國所以益民也以益民之志告公故公從也益民之志非私也故公從也

  九五有孚恵心勿問元吉有孚恵我徳象曰有孚恵心勿問之矣恵我徳大得志也

  人君欲施益於民不必求諸物不必求諸外求諸已求諸心是矣何謂心人皆有心人心皆善皆正自神自明惟因物有遷遷則意動則昏昏則亂如雲翳日如塵積鑑其本善本正本 神本明者未始磨滅也今誠能不因物而遷意不為動則正善神明之心乃治安之本根未有君心善正神明而民不被其恵者亦未有君心不正不善不明而民被其恵者苟惟以財恵民 則財有限恵有限雖被小恵不免濫刑不免虐政設被恵於今日必不及於他日夫惟國之庶政皆自君心出君心一正則庶政咸正而民不被其恵者乎其有不正則庶政即隨以亂姦邪 得志善良無所告民被其禍有不可勝言者是矣故君心者民恵之大本惟聖哲之主能用此以恵民苟非聖哲皆不能求諸此孚信也有能求諸心誠信而無偽則不必復問其如何必獲 元吉必信其民之恵我徳恵我徳之恵也言民心被我徳之恵斷可信也聖言所以諄諄者恐人心多疑疑心必不能恵民故云云也若夫聖哲之君則深知己心之本正深知民心亦皆本 正惟無以感之有以感之於上則同然之機其應如響書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此人主之本職也今民恵我徳則順其性綏其猷人主之本職不曠矣聖哲之本志得矣故曰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孔子曰莫之與則傷之至矣則莫益之者言無有益之者當從孟氏本曰偏辭也言乎人心皆疾之莫有益之者周偏之辭也謂衆人之辭也若從陸本作偏則義説迂曲非孔子之㫖 也立心勿恒㓙明此爻心之不善宜即改易切勿恒久其象凶象皆不與之莫之與則或擊之矣自外來言非所料而自至也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不 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然卜筮則求諸神筮而得此爻庶乎畏明神而或改也彼立心之不仁不可以枚數或慢天或虐民或悖亂其天倫或窮兵或棄賢或棄政言之莫窮而或 者因孔子他日有所感而言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 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遂止以此三事釋此一爻殊失孔子本㫖夫此三失甚微也尚不免於凶而況於他乎

  ䷪乾下兊上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彖曰夬决也剛决柔也健而説决而和揚於王庭柔乗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夬决也以五陽而决一隂以衆君子而决一小人也故曰剛决柔也下卦乾健上卦兌説雖則健而説雖決而和未嘗怒也未嘗私也怒則私矣覆載之間皆吾之赤子彼昏而為小人 良可念也小人不可居上天道也決而去之何私怒之有動於怒則我巳為小人矣已當在所去之類安能去人是故健而説決而和卦出此象以教君子也揚于王庭以一小人勢將去而 反居上乗五剛衆君子殊為抑逆輿情之所大不平也得時得勢得理故可揚于王庭也不然則不可也此雖當揚庭而決去而亦不可不相與誠心警戒以危厲也號警戒也故曰其危乃 光也以得時得勢之衆君子而去一巳衰之小人亦何至於危也而事不可忍不可不戒能自危厲乃為君子之光也告自邑者謂特警號其巳類爾邑者巳之象其詳釋己見謙上六爻不 利即戎言不可以兵戎也即戎則縱矣甚矣尚者縱甚而不謙下之謂也即戎得以為尚也乃以取窮也天道虧盈而益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孚號有厲告自邑則利有攸往則可以決小人 也曰剛長乃終者言小人未盡去則當決則當往有所決至小人巳去而剛道己長則終止不可復有所往也如其為已甚窮治小人不巳則反取禍矣故曰乃終終止也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

  澤上於天則夬決而下及萬物一柔巳決羣剛成功君子則施禄及下以報其功君自以為己徳而自居之則為忌嫉非君子之道也

  初九壯於前趾徃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初九位下徳弱乃不自度奮然而欲行夬決之事是為壯於前趾趾在下而小之物往必不勝其任矣故為咎不勝其任而冒往故咎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惕懼警號雖莫夜不懈則雖有兵戎勿用憂恤何以知九二之能惕號莫夜以九二得中道而知之也既得中道必不縱逸必明明則必知所警慎聖賢之道中而已矣何所往而不通卦言孚號又言惕號易筮其急於爻故爻辭尤不可廢

  九三壯於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頄面之觀也壯於頄悻悻之怒見諸觀也用壯如此君子中之小人也淺者之決大率類此遵道而行何怒之有動於怒怒而見有凶言君子道長小人巳衰之時雖未必至於凶而有 凶之道焉君子雖夬夬大義不可易而斷不動於意故獨行遇雨隂陽和而後雨雨有和之象其和亦未嘗作意和之而君子之道心自是健而説決而和故曰遇雨也若濡而實不濡彼徒 見若濡之迹必有見愠者而君子之心忠信無私夬夬之義亦未嘗變人所深信故終无尤咎彼不知道者以為君子既夬夬安能與之和既和安能夬夬不知道心如天地寂然無思無為 而有風雨有雷霆有霜雪變化無私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九四乃君子中之小人九剛四柔外雖剛而中實柔邪居羣剛之中不與俱決故為在下之剛者所傷故臀無膚勢不得不與之俱而其行次且若能如羊以羣進相牽以往則可悔亡 然雖聞是言往往不信何以知其不信以九四不知道其心與小人同故不可告語也位不當也者言九四所處之位亦已髙矣況在乎衆君子之間不當如是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使其 聰明則曉是非榮辱吉凶安得不信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君子之勢至於九五亦已盛矣一隂之勢已去特其體猶存爾柔𣆡如莧而又在陸陸人所行踐其莧之不可復存昭昭矣如必 施夬夬之決葢過之矣故聖人教之曰中行无咎中未光者謂夫莧陸夬夬之人雖勉而為中行非本性之大中未為光明也惟實得道者為光明他卦惟二五為中今乃未光以有莧陸夬 夬之象故也

  上六无號終有凶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夬之去六柔已決去剛道己長然不可不敬戒苟忽焉不敬不戒不警號則亦終有凶雖未必凶遂至而既不警戚則放逸逸則既失道矣失道者終於凶

  ䷫巽下乾上姤女壯勿用取女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姤之時義大矣哉

  一陽之生曰復一隂之生曰姤姤者内非隂之本位故不言復惟取剛柔相遇之義曰柔遇剛者明柔為主也一隂雖微而其勢則自内而長陽剛雖盛而有寖消之勢故此卦有女壯 之象女之壯者不可取也其物雖和其後必乖壯則漸不可制故曰不可與長也女壯之足以敗國亡家往古可監也小人之柔邪諛媚猶女壯也其足以敗國亡家亦猶是也人不善之心 寖而長其端甚微其流寖廣此則敗國亡家之本尤不可不戒也爝火之微即可燎原涓涓之流或可滔天是故禹曰克艱臯陶兢兢業業皆此道也是卦非善也而聖人發揮之曰天地亦 相遇也而品物咸章剛遇中正亦遇也而天下大行顧人未知大遇之之道爾男女之相遇天地之大義也人惟不明斯義故有女禍是卦二五皆剛而中正體之剛者既足以興事造業而 又中正焉則豈不可以大亨於天下遇之為言若出於二遇之為義實出於一故曰天地之道其為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人心自善自中自正自剛健如玉自白自瑩自温潤而非二玉也 如金自黄自剛自明而非二金也人惟因物以遷意動而昏如雲翳日如塵積鑑故紛紛擾擾曰二曰三十百千萬斷斷殊列一日覺之心本無體清明如日月變化如四時衆徳自備百年 自有未始不善思慮不作一無所倚彊名曰中本心如此自無邪僻彊名曰正是其清明無體之妙非血氣也非物也有物有氣血則可得而屈息非物非氣血則不可得而屈息因其不可 得而屈不可得而息故彊名曰剛健此人之心也即天地之道也一也故天地可得而範圍萬物可得而曲成姤之時義大矣哉於人相遇之時男女相遇之時天地相遇之時萬物相遇之 時有義焉人所不知也大矣哉即其所不知即大矣哉之妙也聖人於此惟曰大而止亦不得而贅其辭故孔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又曰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聖人 竭誠啟告盡於此矣學者於此往往又謂於此當復有不容言之妙吁是又以意求之姤之時義非意也即此學者之妄意即姤之時義即六十四卦之義即天地之義往往人不知惟不知 故妄故曰知則不知不知則知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后不親往四方也惟施命以誥之而四方咸周焉即風之無形而廣被萬物也愚者以為有二明者以為實一何止與風為一其與天地萬物未始不一也

  初六繫於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乎蹢躅象曰繫於金柅柔道牽也

  柅王作柅子夏作鑈蒼頡篇柅作栮許氏説文曰吕氏字林曰檷系跌也字或作鉺女指反葢絡系之器也隂為小人雖在下而有浸長之勢不可不制惟君子乃能制之金柅君子之 象君子之制小人不以剛暴惟以隂道奉制之亦以初六在下尚微弱不必以剛制也君子之制小人亦非私意惟以貞正之道而已矣苟不出於正而有譎術則既失道矣安能制之天下 惟有道者能行能濟不於其微弱易制之時制之而有所往則見凶矣豕雖羸他日必蹢躅孚信也言可信可必也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姤之時惟其所遇不必逺應隂者陽之所欲魚隂類魚亦人之所欲九二得初六而有之雖非正應惟在姤時以遇為主遇則親焉 故无咎在常時則為不正難乎免咎今既包有之自然他人不得而復有之故曰不利賔此理義之自然勢之所必至也故曰義不及賔也得民心而有之民為文王武王所有則紂不得而 有之矣得小國而有之鄭在晉則不在楚在楚則不在晉矣得賢才而有之齊有管夷吾則他國不得而有之士㑹入晉則秦不得而復有之矣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初六一隂為衆陽所應九二既包而有之勢不及其他而九三乃有爭取之意故為九二所傷臀无膚有所傷也其行次且意猶未已豈不危厲然无大咎者何也以其行未至於牽於初而不行也故有小咎无大咎苟復行則二終不巳獲咎大矣楚雖欲鄭而晉既有之楚雖不樂而終於巳矣楚所以无大咎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

  初本與四為應今以四逺之故近為九二所有則九四包无魚本我所有而歸之他焉人心畔離矣故起則凶謂動則凶民可近不可逺其義於是著凡易一爻該義甚多此惟以逺民為言者明其義之著者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隕自天志不舍命也

  杞者 美材也九二之象瓜者隂柔在下之物初六之象九五中正在上不自用其章而用九二之賢以杞葉包瓜以柔道制小人九五已盡中正之道而有隕墜乃自天也非人之所為也非人之 所致也人道已盡巳無毫髮之愧而後可以言命也大王巳盡中正之道而不免狄人之難天也文王巳盡中正之道而有羑里之難天也大王文王何與焉故曰志不舍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上九剛而上窮有角之象失其所以與人姤遇者如角然剛固之過枯槁而不和洽吝道也狷者之疵為吝然嚴勁剛介異乎輕肆放逸者矣故无咎象曰上窮者言其窮而小通也泄柳閉門而不納段干木踰垣而避之是謂姤其角孔子見南子欲從佛盻公山之召變通之道也

  楊氏易傳卷十四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

楊氏易傳卷十三

楊氏易傳卷十三

  ䷥兊下離上睽小事吉彖曰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説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暌而其志通也萬物睽而其事類也睽之時用大矣哉

  離火自炎上兊澤自流下暌之象曰離為中女兊為少女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女子有行各從其天此亦睽之象也然卦象之中亦有小事吉之義兊説也離麗也明也和説而不忤 乎物而乂附麗乎明哲之人六五乂有柔進而上行之象上行亦得其勢矣五又得中道乂應乎九二之剛備此數者而止可以小事獲吉者以在睽之時故也以其質柔故也睽之吉其事 甚小睽之時用其道甚大何也天髙地下睽矣其造化之事則同也男陽女隂睽矣而夫婦之至通和而不睽也萬物不勝其睽異矣而其事則類也萬物雖多不出乎八卦之屬雖鳥獸草 木昆蟲之微各從其類八卦又不出隂陽之二類隂陽又不出易道之一類曰同曰通曰類姑以曉天下之瞶瞶者昏昏不可遽盡告之盡告之將駭而不信聖言將不行於世而況筮者多 逐逐滔滔之徒乎聖人亦非不盡心告之告之有序云爾類則通通則同同則一者非合而為一也未始不一也人心無體無體則無際無際則天地在其中人物生其中鬼神行其中萬化 萬變皆在其中然則何往而不一乎如人之耳目口鼻四肢雖不同而一人也根幹枝葉華實雖不同而一木也源流瀦派洑激雖不同而一水也人唯意動而遷自昏自亂自紛紛而不昏 者自不睹其為異也終日應酬交錯如四時之錯行雖未嘗無喜怒哀樂如雷霆風雨露霜之變化也易傳曰變化云為至言也故曰睽之時用大矣哉用者運用通達之稱乾之所以用九 者此也坤之所以用六者此也三百八十四爻之九六皆此用也此用不可以心而思也不可以力而為也不可以目而見也不可以耳而聞也故孔子告子夏曰哀樂相生是故明目而視 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聴之不可得而聞也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彖已言其同此又言其異言同可也言異亦可也故曰以同而異以同而異雖異實同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異也道心之中固自有如此之異用而非異知微知彰知柔知剛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久則久可速則速道心之中固自有如此之異用而非異也孔子曰天下何思何慮無思無慮是謂道心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

  由天命而行之自無不利人自起心妄見妄疑妄作妄止而人心益昏天道益逺而人禍至夫人失其御故喪其馬逐則馬逸愈不可追勿逐自復九天之道然天下之喪馬而能不逐 者寡矣得失累其心疑不逐則不復後悔無及故多逐聖人直告之曰悔亡言他日不至於有悔也喪馬勿逐當自復也人有乖暌之時遇惡人惟見之則免咎不見則有咎是又以美惡累 其心疑其不可見而止故亦直告之曰悔亡見惡人无咎象曰以辟咎也言止於辟咎則可苟有利心焉則不可孔子無利心故見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見之而不失其聖苟以利心行 之人人視己如見肺肝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初與四兩陽不應有喪馬之象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九二與六五應遇主也暌乖之時致曲以事者于巷也孔子因南子以見衞君无咎也未為失道也由道心行之無非道者乃天地之變化也苟動於意欲則為人心為利心為失道矣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六三與上九正應欲往從之而九四阻其前故見輿曳其牛掣以牛駕車牛掣則輿曳而不得進矣不特為阻而已而九四之陽與初九皆陽既不相應而近比六三之隂陽欲得隂而 六三正應乎上九不從乎四四陽剛居上且傷之矣四臨三上有天之象三見傷不得上通于上九有鼻之象劓刑其鼻鼻者上通之物此其所以為睽也然邪不可以滅正睽極必通故曰 無初有終象曰位不當者言六三所處之地不當既居乎剛暴之間宜其阻傷也曰遇剛者終遇上九之剛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无咎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四與初皆陽兩陽無相應之象故暌孤然初九陽明有元夫之象其睽也未相知也一日相知其心則交孚矣雖居睽乖危厲之時亦无咎賢者之志所以寡合獨立非絶物也己志乎道無同志焉故也無同志則豈能以獨行今得元夫交孚則道可行於天下矣故曰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悔亡之義已見初九爻嘗觀人心固有彼己之情俱無他意徒以因事起疑因疑生睽遂至失人失賢失天下之大利睽疑之情 六五有焉二五本正應徒因九二六三有相比之象故六五疑九二之失正而不往遂成乖睽故聖人之悔亡不必疑其有悔宗指九二膚柔脆六三象之九二中正噬六三而不從不正五 若從九二何咎之有六五之君能用九二之賢則澤被天下民咸賴其慶矣君當求賢而後賢從之故六五當先往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説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上九睽疑之極不可告語本與六三正應相從以六三居二陽之間隂陽有相得之象見豕首趨下疑其下比於九二又見豕負塗疑其上比於九四鬼無形安可載見其載鬼一車明 其疑疑結以無為有六三與上九本正應初疑故張弧欲射之而六三正應乎上其誠終著睽極亦通故後説弧而不射六三乃不與寇為婚媾不與二四親比能守乎正上九若往從六三 之正和而雨則吉隂陽和則雨至至則羣疑亡矣明乎天下人事本自昭明本自無事徒以不明因迹起疑因疑積意遂至於此極百疑釋則本自無事初無可言

  ䷙艮下坎上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彖曰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利見大人往有功也當位貞吉以正邦也蹇之時用大矣哉

  此卦上坎下艮坎正北艮則東北之卦為蹇則坎艮不蹇者其西南乎是故卦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大人有大徳而在位之稱也平蹇之難其惟大人乎見大人則可以得位可 以正邦矣故曰貞吉夫見險而止凡衆之所知也何能之有何知之有而彖曰能止知矣哉何也智者初無竒智鈎深而索微也不昏而已矣凡衆之心即聖智之心衆人因物有遷意動而 昏動於利而昏動於害而昏愈動愈昏則雖有險而莫之見安其危而利其災而聖智則不然意未嘗動故事未嘗昏衆人於是有愚之名智者於是有智之名非智者之特明乃衆人之昏 爾孔子因東南西北之象而發其義曰自春之始於東而中於西南窮於東北則西南有中之象東北有窮之象惟道為中失道則窮無意無必無固無我則中作好作惡有意必固我則窮 有意必固我則有所倚則有所偏非中無意必固我則無所倚則無所偏故名之曰中微起意焉即昏即不中則不能見險而止則蹇而愈蹇則窮蹇之時用其詳釋己見於暌前諸卦六十 四卦也坎暌蹇皆非善吉之卦凡衆於此往往得於險難勤於憂思汨於事情安知為至大之道哉故聖人特明之使天下後世知如坎如暌如蹇之類無非大易之妙不可以為險難憂思 事情也不特此凡曰時曰時義與其餘不言之卦皆一也皆大也皆易之妙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徳

  山上有水蹇象甚明君子遇蹇難則反諸身懼己徳之未善也懼己徳之有缺也懼己徳之猶有違而致此也未善也有闕也猶有違也則修焉不敢怨天也不敢尤人也卦解及彖未發此義故於此發之

  初六往蹇來譽象曰往蹇來譽宜待也

  坎險在上故以逺險為善往則陷於險來則獲譽葢往者見利而往來者不動於利而來故譽往蹇來譽則宜待也

  初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象曰王臣蹇蹇終无尤也六二應乎九五之君見入乎蹇難之中雖蹇之又蹇終不退縮匪躬之故也為君也苟徒為其身而蹇蹇則没於利也安能免夫人之尤議

  九三往蹇來反象曰往蹇來反内喜之也

  往則入坎險中來則反是九三居下卦之上二隂之所喜也陽隂有相得之象二隂順承于下

  六四往蹇來連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六四居二陽之間皆阻蹇不通故往則蹇來亦連禍往來皆不可則當不動自實也實有安正不動搖之義

  九五大蹇朋來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九五正居坎險大蹇之中朋來當蹇難輻凑而來其事衆多也象曰以中節者言蹇難雖多而九五得中道一以中節之節者制之節之正之治之也中者道之異名無意無必無固無我則無所倚無所偏無所黨自然無所不通是之謂中雖居大蹇明至之中如鑑照物應酬交錯靡不適宜自足以節制之矣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象曰往蹇來碩志在内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天下之事變無窮不可以一定論此卦在上初與三四皆言往蹇則上爻宜往言而此爻之辭來吉者何也天下之事變無窮不可以定論今内有九五中正之君則當來内從中正之君以成濟蹇之功而碩大也上六亦有應九三之象此則不然從九五之大人耳故象特言從貴

  ䷧坎下震上解利西南无所往其來復吉有攸往夙吉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衆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折解之時大矣哉

  解者蹇之反蹇阻於險因險而動動而免乎險辭蹇難解矣聖人作易因筮設教因人情引之而歸諸道明則為聖人幽則為鬼神其道一也因人之蹇難思以避難有東西南北之意 因卦之象而發之蹇卦以東北而蹇則知反之者西南西南則免乎險而解矣故解利西南西南之卦為坤坤為衆故有得衆之象夫衆人易得也必得道焉乃得其衆心苟不得衆不利也 因象發義啟人心於正天之道鬼神之道也既解矣既利矣既得衆矣剛可以已矣不當復有所往來復其常則吉夫天下惟有此道而已矣由之則利反之則害有險則思所以濟險往而 濟險道當如是也及乎險難之解則已亡矣若又紛紛不已則是起私意而為擾道不當如是也故復平常則合乎中道故曰乃得中也中者道之異名今不復而又動是其意必有在有所 在則偏倚乎意之所在若無適無莫者不然此易多吉中之㫖也苟有故往夙則吉夙早也方解之初解功未成則往而解之則有功也已解則無俟乎復往也不當往而往恐不止於無功 將反生禍天地之解則雷雨變作百果草木皆甲拆所謂解之時如斯而已初無義之可求而贊之曰大矣哉何也頤象已言之矣三才内外何物非此大何事非此大何理非此大何時非 此大有義可言亦此大無義可言亦此大學者惟知義理之為大則不惟不知義理易之言時義者非可以心思盡也不聞文王之詩乎不識不知是為帝則又不聞孔子之言乎吾有知乎 哉無知也又曰天下何思何慮又曰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春秋冬夏何義之可索風雨霜露何理之可言是道也天以此運地以此順雨雷以此作百果草木以此甲拆 人以此言以此動以此視以此聴以此事父事君以此修身治國平天下故禹曰安汝止苟微動其意慮則失其止矣故孔子每每止絶學者之固每每止絶學者之我學者唯數動於意必 固我故不省大矣哉之妙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其在天地則雷雨作而萬物皆和解其在君子則赦人之過誤而宥罪之疑者小者可宥者不必言取象于以明三才一道也書曰刑故無小罪雖小苟故為之必刑無赦也苟如漢以末之大赦不問故不故一切赦之則凶暴得志良善無所安存於是本善良者亦勉而為好暴覬以禦暴也此豈治安之道哉豈天地之道哉

  六二无咎象曰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初六與九四正應一隂一陽交際和應故其象為无咎

  九二田獲三狐得黄矢貞吉象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狐多疑非疑阻則非解矣今田獲三狐則一無所疑無所疑則得黄中通理葢謂意起則必有所倚則為有所偏不可以言中一 無所用其意則無所倚名曰中土居中色黄故黄者中之象矢之為物直直亦道之異名人之所以違道者以其不直也直心而往不支不離無非道者人心即道故曰道心坤爻曰直方大 不習無不利不動乎意直心即道曰黄曰矢皆所以發揮此道而已貞正也貞亦道之異名正者無邪之謂人之得道變化皆妙懼其寖而入於無忌憚之中庸也故又曰貞曰中曰直曰正 而得道之全者無所失矣故吉象曰得中道也此爻明學者之疑蔽至切至的而學者能通其解千無一萬無一以孔子大聖其啟迪學者不為不至三千之徒不為不多賢唯顔子唯月至 日至之徒為不疑為自信爾自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惟曽子不可其言曰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此豈口語心思之所及哉曽子雖如此言羣子安知其解孔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隠乎吾無隠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是惟孔子無疑羣弟子皆疑

  六三負且乗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乗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蹇難未解之時則小人道長今既解矣小人道消而猶乗君子之器則盜斯奪之矣邦有道而猶居君子之位禍將至矣小人雖勉勉於貞正僅可免禍亦吝吝小疪有歉歉可羞之意 孔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乗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乗君子之器盜斯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斯伐之矣慢蔵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乗致寇至 盜之招也

  九四解而栂朋至斯孚象曰解而栂未當位也

  栂微而在下初六之象九四之所解者初六而已惟其朋類至則始孚應而有所解未能無所不解其解也狹以其不當位也人臣之分不可博大人臣之有大功者皆君之命不敢自為也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于小人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君子得位無所不解異乎九四之解栂矣君子之解有孚驗于小人小人退則為有解小人不退則亦安能無不解孚信也有孚可信驗之謂也夫惟正為能解惟公為能解有道者為能解小人反是為不正為私小人不退則安能無所不解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隼者貪財之物小人似之解之時至於上六極矣無所不解矣而貪殘之小人猶據髙位而不退悖之甚者也矧公尊爵得時得勢以大公而去甚悖之小人何不利之有象曰以解悖 者明有悖當解而解之未嘗置毫髮私意於其間也置己意焉即私即非公孔子他日又從而推廣其義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蔵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 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上六解之極小人皆退而貪殘小人猶據髙位不退聴而去又為公此雖有其時苟無徳器則亦不能有為且括矣語成器而後可動器未成猶未可 動而況於非器乎此器以忠信為質發於禮則生文立於義則成方其中常安常止故禹曰安汝止苟起毫髮意必固我則蔽則敗孔子絶意必固我之四者有此器矣又當養成是故君子 求諸已世固有志之君子有志於國有志於民雖得時得位其功業亦未為光明碩大者其器小而未大也大而未成猶有所虧

  ䷨兊下艮上損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此卦之象損下之剛而益上之柔是為上九之畫損下而益上其道上行也夫民為邦本為民上者損上而益下則順今乃損下而益上雖其有不得已而取於民或粟米之征或布縷 之征或力役之征必本之大公民咸孚信之元大也仁也道之異名也不特民信其公又行之也有道而獲大吉雖下民信之雖有道雖大吉而或者猶得而譏咎之者亦未可以為貞正必 也民信之又有道而大吉又或者無得而咎之而後可以有攸往而利也不得已取之於民則何以用之曷何也當極其儉約雖二簋亦可用享享禮之至大至重也而猶可以用二簋二簋 儉之至也則其他可知矣苟取於民而輕用之則民心自此離畔矣此聖哲之所灼見而昏庸之主以為無害以為未必至是也國之大事在祀於祀而極其儉亦豈得已於取民財而輕用 之不可也於斯時極其儉爾非其常也故曰二簋應有時剛者未易損也損剛益柔亦有時爾於時不得已而損之則剛者無憾大抵損己則順損人則難故以損下益上之卦謂之損損上 益下之卦謂之益不特取民財凡天下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恵此弗損而益之者至於公謂冕而親迎為已重則不敢從之矣虎會為趙簡子荷㦸而不推車亦以弗損者益之也是貞 也亦不必執之而過也執之而過則失道矣九二利貞葢中以為志也中則無作好無作惡無偏無黨虎會荷㦸而不推車正矣至於行歌則又過之不中矣九二下卦之中有中象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山上有澤其山日損人有忿欲其徳日損知忿欲之害己則知懲之窒之矣學者好讀書而不懲忿窒欲猶不讀也喜窮究義理而不懲忿窒欲不成義理也雖已得道而不懲忿窒欲是謂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也

  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損之象曰己事遄往尚合志也損之時方上損下光武之不用功臣之時之類是也是故巳事則當遄往遄速也臣功成身退況方損下豈宜少留所以合上之 志也然亦不必激而過之酌事情而損之足矣大抵天下事不可加損毫髮損益盈虛一惟其時微置己意則乖酌損之言所以去其己意去其激過使不失中使不失宜也初爻在下有退 而居下之象故曰遄往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人臣之損利於貞正損己而不正則為奸為邪征者前進也前進而過之則失真矣故凶必無損於道者用以益乎上則可以益 矣昔者魯哀公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何柔何剛何動何靜何實何虚微起意焉則有所倚倚則偏則昏昏謂之疾損其疾使遄速有喜則無咎疾不可久久則成疾將不可治 矣是故以速為貴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内卦本三陽於外卦之上此爻有此象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夫二人同行則無疑二則疑此人情之常凡事畧同正當此爻之象筮而得此筮爻必有此事他日孔子曰天地絪緼萬 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孔子欲明致一之道故引此為證聖人循循善誘人苟能於此達致一之妙則知易曰觀其所感而天地萬 物之情可見矣則知萬物一致三才一致一以貫之无所不一矣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无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偏於陽為疾偏於隂為疾六四之疾偏於隂也隂為柔陽為剛隂為靜為虛陽為動為實道心无體何隂何陽何之或損或益或盈或虚事變无窮與時偕而已君子無敢置己意於其間也微致己意焉則失道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損卦之象其道上行損下卦益上卦上卦之獲大益者其唯六五乎六五中正之君也天下唯有此中正之道而已矣得之者吉失之者凶得之者人心歸之失之者人心去之得之者 天祐之鬼神祐之失之者天災之鬼神禍之或者不一之辭益之者不一也人心歸之也十朋之龜皆從而弗違天與鬼神祐之也此非六五之所求也鬼神自祐之也使六五動乎意則係 乎意有所倚則偏矣非中正之道也中正有名而无體故六五一无所為而自或益之十朋之龜自弗違自元吉自上祐也文王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禹安止安止者寂然无所動也故龜筮 協從

  上九弗損益之无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上九損之極過乎中故教之以弗損也又使益己乃合中道夫既弗損又益之疑人心之不歸而有怨咎聖人正之曰无咎此乃所以為貞正也有吉焉苟如此而往无不利也得人臣 之心至於有國而无家夫能致臣心至於國爾忘家可謂得臣心之深矣而今也乃以弗損益之而得之者何也大抵人能損己而益人己得人心至於居極止之位而損己之極則尤得人 心今雖弗損巳而又益之乃合中道此爻之辭皆所以抑其大過而有道之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心志中正始為得也始為大得也如不失乎本心之大全也非世俗所謂得志也

  楊氏易傳卷十三


書名:楊氏易傳  宋·楊簡 撰